s 阅读页

李瑞环和延安人民

张春生

阳春刚到,陕北延安的万花山杨柳吐翠,牡丹含苞,到处泛出一片片鹅黄嫩绿。

4月19日傍晚,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李瑞环同志,风尘仆仆地从首都来到延安,1个多小时后,便出现在万花乡花源头村边的公路上。

这是一个夹在大山皱褶里的只有十几户人家的小山村,左边是一湾清清的溪流,右边是木兰陵园,传说巾帼英雄花木兰就安葬在这里。

路旁的河畔上,刚刚吃完晚饭的村民正在夕阳里闲聊,李瑞环同志便走上前去,同他们随便谈起来。

“你们都是本村人吗?”

“生活怎么样?”

“多长时间吃一次肉?”

“小孩都能上学吗?”

厚诚、热情的村民们一一地回答着。他们并不知道他就是50年代被称为“青年鲁班”,80年代被天津人誉为哲学家、经济学家、战略家,名满天下的“铁市长”李瑞环同志,尽管他们觉得眼前这个人如此面熟,但仍不能把他同在电视上见过的中央首长联系起来。

李瑞环同志又问:“毛主席在延安时有赶上的吗?”

年轻人不无遗憾地摇摇头。

“你赶上了么?”李瑞环同志看见旁边站着一位头包羊肚子手巾的白胡子老人,便亲切地问他。

老人名叫雷九霄,本来站在边上,年轻人赶紧笑着把他让到前面,老人这才不好意思地说:“毛主席在时我十几岁,家住河庄坪,见过好几次毛主席。”

“还见过谁呢?”

“当时的领导都见过。”

“你不简单哩!”李瑞环同志赞道。又问:“你有几个孩子?”

“没有孩子。”

“那生活来源呢?”李瑞环同志马上关切地问,“是不是五保户?多少年纪?”

“不是。我才62岁,还能劳动,一年打八九百斤粮食,村子再给些补助,够吃。”

“能吃上点肉,喝两盅吗?”李瑞环同志用手比划了个喝酒的样子。

老人家愉快地笑了。那是肯定的表示。

“干部对你怎么样?有毛主席在时的味道吗?”

“有。”

李瑞环同志听了满意地点了头。

谈到这里,陪同李瑞环同志的省委书记张勃兴同志笑着问雷九霄老人:“知道和你说话的人是谁吗?”

“不知道。”

“他就是咱们中央的领导李瑞环同志。”

老人似乎有些惊讶。

他没有想到,当年毛主席在杨家岭站着同农民谈话的情景,今天竟然重现在自己面前。

他更没有想到,自己会站在家门口同中央首长拉家常……

但是,他知道,延安人民都知道,几十年来,党中央、国务院一直关怀着延安人民。回延安,是毛主席未了的心愿,1973年,身患重病的周总理回到延安,带来了党中央、毛主席的问候,1982年,李鹏、万里,1983年胡耀邦来延安视察工作;1989年,出任中共中央总书记仅仅86天的江泽民同志来到延安;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李瑞环同志又来视察工作,看望延安人民。

几十年来,这么多领导来到延安,一再强调不要忘记延安,不要忘记延安时代,不要忘记延安精神,用自己的行动给了延安人民以温暖和关怀。

好雨知时节。20日,李瑞环同志冒着春雨参观了枣园、杨家岭等革命旧址,听取了延安地委领导的汇报。第三天一大早,雨还未完全停歇,他又来到肖渠村,走进了农民张保娃家的窑洞。

“中央李书记看你们来了。”随行的地区领导白恩培介绍道。

女主人高丙兰正在灶边忙活着,顿时显得有些拘束,两手揉着围裙不知该干什么好。到底是张保娃经的事情多一些,连忙把客人让到炕上坐下来。

李瑞环同志很随便地坐到炕沿上,同张保娃拉起话来。谈到劳动致富,张保娃说自己搞了个鱼池,因为没有经验,失败了,还欠了些账。

“多大的?”李瑞环同志立即关切地问。

“3亩水面。”

“搞这个我知道。我在天津搞过,给你介绍点养鱼经验。”李瑞环同志亲切地掰开指头说:“一个是品种。你养的是哪一种,鲢鱼、草鱼?噢,草鱼。对,草鱼成本低,容易养。再一个是密度稀一些,不要太精养,精养投入大,加氧啊,投料呀,温度呀,一下搞不来,基本上精养都不挣钱。可以慢慢来,每年少产一点,还是能挣钱。”

客主无拘无束,亲如一家,小小窑洞里,不时飘出欢声笑语。

“政策怎么样,有意见吗?”李瑞环同志问。

“好着哩,我们尔格干事情可有心劲哩。”

张保娃犹豫了一下。也许,他还想说点什么,农业基础建设,粮食生产,农资供应?然而,他什么也没有说。他知道党和政府正在着手解决这方面的问题。眼前的情景使他看到了,也感受到了中央的决心,中央领导来到农民家里已经说明了一切。

“干部下来添麻烦了没有?”

“来的干部就数今年的好,就住在老百姓家里,可帮大忙啦。”

李瑞环同志仔细看了看家里的摆设,问:“没买电视机?”“没。这几年生产上投入多,再加上妻子有病,还不行。”张保娃告诉李瑞环同志,村里许多人家有电视机,他常到别的人家去看。

张保娃说:“去年动乱时,大家非常关心国家命运,老百姓可心慌哩,不但看新闻联播、晚间新闻,就连午间新闻也看。看不见你们,我们就担心哩!”

高丙兰也说:“看现在平平稳稳多好。”

人心思静,稳定压倒一切。听着这些从普通老百姓口里说出的话,听着这些普通农村妇女发自内心的声音,李瑞环同志显得很激动,握住张保娃的手说:“还是老区人民觉悟高,谢谢你们。”又握住高丙兰的手说:“祝你早日健康。”

走出张保娃家窑院,李瑞环同志又来到米面加工户王文斌家里,了解他们的生产生活情况,看了他家的加工设备。尔后,李瑞环同志又在村民雷应生家里,询问了他家发展生产的新打算。

当他听说雷应生正在搞经济林时,便说:“山区发展经济要靠绿化。把绿化可以和栽果树结合起来。裁果树技术复杂,政府要给予帮助。”

他一边说着,一边拉着雷应生3岁的小儿子,关切地撩起衣服,看他穿得怎么样,暖和不暖和,有没有新衣服。最后,抱着孩子走出窑门,同一家人合影。

“党中央来人看咱们啦!”

全村男男女女、老老少少都闻讯赶来,围了雷应生家半个窑院。李瑞环同志见此情景,便举起双手频频致意。在这一瞬间,一条感情的河涨潮了,人群里顿时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这掌声,是赞扬,是热爱,是拥戴,是对党和群众保持血肉联系的热情歌颂;这掌声,是老区延安人民对党中央亲切关怀的感谢;这掌声,送李瑞环同志走了好远,好远!

选自1990年4月28日《延安日报》

作者简介:

张春生,生于1954年,黄陵太贤人。20世纪70年代开始发表作品。主要有散文集《岁月有痕》《延安你好》《圣地科技之星》等。现任《延安日报》社总编、延安作家协会副主席。
更多

编辑推荐

1聚焦长征...
2聚焦长征--长征中的...
3红军长征在湖南画史
4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5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6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7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8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9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10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