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老愚公——黄陵县西石狮村刘甲子治理荒山荒坡纪实

王春梅

又是一个秋高气爽,果实累累的十月。

记者驱车来到黄陵县西石狮行政村采访远近闻名的老愚公——刘甲子。

车行至村口,遇到一位高个清瘦,微微驼背,身板硬朗的老头。同来的人告诉说:“他就是刘甲子。”记者随刘老来到他家。窑洞好大,家里的家具除了一排擦得乌黑的瓦罐和两只掉了漆皮的箱子,就是锅灶,窑洞越发显得空旷。大家都更加惊叹于刘老这种不遗余力、治理荒山的忘我的拼命精神。

当记者来到老愚公刘甲子治理的西洼山时,被眼前的景色迷住了。层层梯田从陡山陡洼上直铺到沟底,那结满果实的苹果树、梨树、柿子树、枣树散发出诱人的芳香。红艳艳的苹果,黄澄澄的梨,绿绿的柿子,发白的红枣,宛如五彩的珠宝镶嵌在这绿色山洼里。

好一派别具特色的田园风光,这就是刘甲子老人苦心孤诣治理的结果,也是他内心蕴藏了几十年夙愿的实现。

人活留名,树活留影,此事谁也别阻拦,我决心已定

今年73岁的刘甲子,从8岁起就为地主放羊,常常因羊没草吃要跑十几里路,吃尽了苦头。记得9岁那年,在一次放羊时跑的太远,天黑没赶回家,差点被狼叼去。打那时起,他心里就埋下一颗种子:长大了一定要多种树、种草。解放后,是共产党、毛主席把他从苦海里解救出来,深切感受到党的恩情比海深,时时刻刻拿党员标准要求自己,事事走在别人前头,在生产队称为好社员。但他并没有忘记心中的愿望,可在那割资本主义尾巴的年代,谁敢出这样的风头。望着那满天飞舞的黄尘,看着那光秃秃的山洼一天天被吞噬,刘甲子的心疼了。

1984年,黄陵县作出了允许个人承包治理小流域的决定。田庄乡多次召开动员会,可当时村里人都不敢承包。刘甲子再也不甘沉默,也不能沉默了,心里埋藏了多年的愿望终于有机会实现了。他把自己的想法向家人说了,遭到了极力反对。老伴说:“一辈子人都快活过来了,还逞什么强,放着安安稳稳的日子不过,胡折腾个啥?再说我身体不好,帮不上忙,你一个人怎么行。”儿女们说啥也不同意自己的老父亲再受苦。消息传出去后,村上的人也纷纷议论:“刘甲子疯了,那么大一架山不把老命搭上才怪了。”

是啊,此时刘甲子已61岁,本该到享福的年龄,三个儿女,两个女儿都嫁到外乡,只有一个小儿子,还有家里、地里的活。老伴幼小时患病,两腿残疾,走起路来十分不便,个子不足1.4米,不能干重活,没有人帮忙。加之西洼山不仅陡峭,还支离破碎,两道沟,三架梁,连一块25度以下的地块都没有,又远离村庄,要把它治理好,的确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刘甲子彻夜难眠。经过几天的思考后,倔强的他果断地对家人说:“人活留名,树活留影,此事谁也别阻拦,我快活了一辈子人,还没为国家干件大事,这次就让我试试吧!”

刘甲子顶着家人的反对和村上人的热嘲冷讽,找村干部谈了自己的想法。村委会在会上一致认为刘老忠实,吃苦,信得过,靠得住,决定将西洼山沟60公顷荒山荒坡承包给他。

说干就干,一张铁锨,一把镢头,刘甲子在西洼山上闹世界

刘甲子将山沟承包下来后,扛起镢头、铁锨上山了。一把镢头,一张铁锨,刘老靠着这简单的生产工具,起早摸黑,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镢头坏了一把又一把,铁锨磨短了一张又一张,刘老不知自己用了多少张锨,多少把镢,才把这个陡峭荒山,变成层层梯田,将一个个沟沟岔岔打成一座座山坝。为给平整好的地里栽果树,托熟人在县农行贷了3000元钱,买回树苗。为了节约资金,自己捡回槐树种子,育成苗,栽到较陡的地里和沟里,挖的酸枣根,自己嫁接枣树。可是当地人都有在荒山上放牧的习惯,刚刚栽上的树苗被牲口吃了,树栽上一茬又一茬,就是不见树。刘老没办法,1989年春干脆在山上挖了个小小的土窑洞,盘上炕,安上锅灶,吃住在山上,后来老伴也搬到山上,照顾刘甲子的生活,老两口陪着树苗长。

为了解决果树浇水问题,刘老在院内挖了一个能容5方水的池子,雨天蓄住天上水,保证了果树的应急灌溉。

刘老就这样没日没夜,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为了他的西洼山沟,不知摔了多少跤,流了多少汗,受过多少伤。提起吃苦,刘老深深地吸了一口气说:“三天三夜也说不完。”记得有一次,他给果树喷药,一不小心连人带喷雾机滚下山坡,摔得半个月没能起床。

刘甲子栽上的苹果树一天天长大了。可没钱聘请技术员,自己斗大的字不识几个。为了解决果树管理的技术问题,刘甲子利用去县、乡赶会的机会到园艺站请教,回家时去别人果园里一边打工,一边学技术,几年下来,刘老也成了栽植苹果的土专家。

为了这片荒山,刘老一家十几年没有买一件新衣服,也没添置一件家具。别人家都买彩电,他不敢有那奢望,就连一盒香烟也舍不得买。平时我们看到刘老脖子上总是挂着旱烟袋。

一心想实现的梦实现了,但他还在做更美的梦,免费让寻根的海内外华人都能吃上他栽的果。

如今的西洼山上用材林初具规模。栽种的苹果树、梨树、柿子树等十几种林果万余株,80%果实挂满枝头;还有一窝窝1米多高苍翠挺拔的油松,将昔日秃山岭装扮成了名副其实的花果山。

刘老风趣地说:“我这里是百货公司,样样水果齐全。”老伴更是骄傲:“没想到我的老汉能把山变了个样,现在住到山上都不想回村了。”

如今的刘甲子不仅成为西石狮人、田庄人的骄傲和自豪,也成了方圆几百里庄稼人效仿的典范。在他的带动下,本村又有一名60多岁的曹民生承包了一架荒山20多公顷,将任务分片落实给3个儿子,起早摸黑率领全家人机一齐上,平地整地,种树种草。这一老一少愚公大闹西石狮的动人事迹在黄陵县传颂着。

在记者临别时,刘老流露出一丝忧愁:现在还有一条沟没治理好,打算再栽1000株优质核桃,打两个蓄水池,沟底打一个坝,蓄上水放几只船……刘老还有许多的愿望,可今年73岁了,最担心有一天突然躺倒不能干了,治理荒山的任务就完不成。之后他又动情地说:“不过死后,我也要埋在西洼山上,看着树长,我不希望它能给儿孙们带来多少经济效益,只要有一天来黄陵寻根认祖的人能够来到我这里吃上我亲手栽的鲜果,永远记住自己是中国人,我就满足了。”

心底无私天地宽。此时此刻,我明白一个老共产党员为什么在如此清贫的情况下,不向国家伸手要一分钱,十几年如一日坚持治理荒山,希望死后留一片绿,免费让人尝一口鲜果便足了的原因了。这是一个共产党员的高尚情怀。他把党和人民的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克己奉公,多作贡献,是他行动的指南。让我们默默地祝愿他生命之树常青,早日实现他心中的梦想吧!

选自1996年7月8日《延安日报》

作者简介:

王春梅,女,1963年生,陕西省延川县人。中共党员。大学文化程度。先后在延川县农机局、党史办工作,1992年调入黄陵县委通讯组从事新闻工作,现任黄陵县委外宣办、政府新闻办主任。在从事新闻工作10多年间,采写的新闻稿件和拍摄的新闻图片多次获省市好新闻奖。
更多

编辑推荐

1聚焦长征...
2聚焦长征--长征中的...
3红军长征在湖南画史
4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5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6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7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8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9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10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