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嵩多方窥测,相机而动,打定主意要把夏言置于死地,让他永世没有还手的机会。时隔不久,机会真的来了。
嘉靖二十五年(1546),蒙古鞑靼部首领俺答率领三万多骑进犯延安府,并深入到三原、泾阳等地,大肆掠夺,还杀了许多人畜。陕西总督曾铣得到情报后,义愤填膺,他动员手下将士,决心好好教训一下俺答,并趁机夺回河套。河套地区三面临河,土地肥沃,是农业上的宝地,且接近明朝的榆林、宁夏等边镇,是边防要地。明朝初期,河套归为明朝版图,后来却被鞑靼部落占据。痛失河套,多年来一直是明朝将士的奇耻大辱,如今,曾铣要收复河套,雪此耻辱。
曾铣上呈奏疏,提出了自己的想法,并拟定了八项切实可行的建议。夏言看后认为,收复河套可以永绝边患,便表示大力支持。他一面与曾铣书信往来商讨计划,一面多次向世宗举荐曾铣。一开始,世宗也同意收复河套,并曾让夏言拟旨褒奖曾铣,可是,不久之后,他又瞻前顾后起来,生怕轻启边衅,惹起祸端,不好收拾。
严嵩认为这是陷害夏言的好机会,便跳出来进行阴谋活动。他首先买通了世宗的近侍,让他们在世宗耳边不断吹冷风,说收复河套的建议纯属轻开边衅,终会惹起祸患,要皇上千万不可偏听轻信、引火烧身、败坏国事。同时,他又唆使他的党徒上疏,配合近侍们的论调,向世宗施加压力。与此同时,严嵩还使出了最为卑鄙的一招,他勾结边将仇銮,让他上书诬告夏言和曾铣,编造了夏言接受曾铣的贿赂,因而举荐曾铣的谎言。
在严嵩费尽心机、穷其手段的蒙骗和蛊惑下,世宗渐渐后悔起来。但他曾授命夏言拟旨奖谕曾铣,话已出口,一时难以更改。严嵩非常了解世宗此时的心境:他已后悔此事,却又羞于承担责任。于是,严嵩便替他找了个台阶:说夏言等人建议收复河套是别有用心。世宗马上改变了态度,彻底倒向严嵩一边。
严嵩得到了世宗的支持,便公开向夏言进攻。夏言自然不肯让步,两人便往来疏辩,有时干脆当廷争吵,请求皇上裁断。昏庸糊涂的世宗哪能明断?他只希望天下无事,自己能长生不老。对于夏言提出的可能引起边地战争而收复河套的建议,他一想起来就感到后怕,所以,对夏言的“狡辩”,他极为恼火,也不问是非曲直,便降下旨意,又夺去了夏言的所有官阶,再次把他赶回老家。
赶走夏言,只是严嵩阴谋的一个步骤,而不是其最终目的。他知道世宗是一个骄傲自负的人,极其饰非护短,而又易怒好杀,便唆使爪牙在宫中放出谣言,说夏言离京时愤愤不平,口出怨言,毁谤圣主,说当初皇上曾经亲口下谕,命他夏言拟旨褒奖曾铣,到头来却又出尔反尔,还把他罢了官。这一挑拨十分奏效,世宗恼羞成怒,大发龙威。恰在这时,俺答率军侵扰宣府,世宗认为这是由于夏言、曾铣提出收复河套,激怒了俺答,俺答前来报复。事实“证实”了严嵩的预见,世宗更加肯定了夏言是别有用心。于是,他又降下旨意,将夏言斩首。其他曾经支持夏言、曾铣收复河套的官员,也都杀的杀、罚的罚、贬的贬,一一受到了处分。就这样,严嵩利用“议复河套”的事件,不顾边防利益,精心策划,巧使毒计,陷害无辜,终于达到了害死夏言、夺取大权的罪恶目的。
杀掉夏言,一个最大的政敌去掉了。从此,严嵩稳坐首辅宝座达15年之久,再也没有谁能和他分庭抗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