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作茧自缚殃及子孙

“胡蓝之狱”等大案前后持续十几年,诛杀功臣宿将4.5万余人,将淮西功臣集团的势力根除殆尽。至洪武末年,开国公侯勋戚所剩无几,曾经煊赫一时的淮西功臣集团,从此退出了明初的政治舞台。对于朱元璋残酷杀戮功臣,历代有许多人发表过意见。清人赵翼就认为:(朱元璋)借助诸位功臣之力以取天下,及至天下既定,即将辅助夺取天下之人悉数诛杀,其残忍的程度实千古所未有!

赵翼所言自然是事实。不过,我们也应当看到,明太祖镇压淮西新贵势力,解除对皇权的威胁,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也是完全必要的。它极大地稳定了明初的局势,使得明初确立的政治体制得以顺利延续。对此,明太祖与其太子朱标的一段故事颇耐人寻味。朱元璋迭兴大狱,诛杀元功勋臣,太子以为株连过多。他劝谏道:“陛下杀人太滥,恐伤和气!”朱元璋闻言默不作声。翌日,朱元璋命人找来一根长满尖刺的荆棘放到朱标面前,让太子朱标去拿,朱标畏惧不敢伸手。于是朱元璋就对自己大杀文武功臣进行解释:“汝弗能执与,使我润琢以遗汝,岂不美哉?今所诛者皆天下之险人也,除以燕汝,福莫大焉!”意思就是说,我杀人就像去掉荆棘上的尖刺一样,这样你将来才能安坐天下。在朱元璋看来,太子朱标生性过于懦弱,自己死后未必能镇得住那些元勋宿将,故而有必要在自己生前消除军事叛乱的威胁,以让朱标稳坐皇帝宝座。

当然,朱元璋将“胡蓝之狱”作为实行专制独裁、排斥异己的正当理由,也使得明初的君臣关系大为紧张。大批的诛杀,让朝廷上下的文武将吏人人自危。据说,当时的京官在每天早晨入朝之前,总要与妻儿诀别,交代后事。及至傍晚平安归来,便合家庆幸,以为又多活了一天。

大兴“胡蓝之狱”,也使得朝廷的元气大受损伤,随即带来的是削弱根本的恶果——造成了朝廷将才的极度缺乏以及中央军事实力的削弱,客观上形成了中央与藩王军事实力对比上的不平衡。后来,他的孙子建文帝锐意削藩,燕王朱棣立即起兵“靖难”,夺取天下,建文帝几乎找不到合适的统兵之将,“蜀中无大将,廖化当先锋”。年逾花甲的耿炳文率师迎战,屡战屡败。假使当时蓝玉等能征善战的开国功臣还在,朱棣未必敢兴兵,建文帝也不用“逊国”了。夺取建文帝皇位的不是朱元璋先前耿耿于怀的功臣宿将,而是他亲自配置起来的藩王,这是“雄猜好杀”的朱元璋始料未及的。

朱元璋通过“胡蓝之狱”解除了相权和将权对皇权的威胁。为了加强中央集权,朱元璋进行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措施之一就是取消中书省,废除丞相一职。丞相的废除,不仅是有明一代的大事,也是中国政治制度史上一个重大事件。它表明中国传统社会中君权与相权之间长期的矛盾和斗争,至此已经告一段落,秦汉以来的丞相制度从此废止,皇权更大了,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从此发展到一个崭新的阶段。但也必须看到,废除丞相制度,也对后来明朝发展产生了不良的影响。在封建社会,皇位传子以保证政权的稳定,丞相传贤以保证国家的治理。明朝不设丞相,使六部互相颉,对国家的治理非常不利,后来又出现朋党迭兴、党争激烈、宦官专权的局面,并最终导致明王朝国政日趋荒废,最后不可避免地走向衰亡。特别是明朝后期,整个朝廷坐视国是日非而振作乏术,终致内外交困,以致灭亡。故明末杰出的思想家黄宗羲认为:“有明之无善治,自高皇帝罢丞相始也。”而今看来,这是对明代废除丞相制度的流弊非常中肯的总结。
更多

编辑推荐

1心理学十日读
2清朝皇帝那些事儿
3最后的军礼
4天下兄弟
5烂泥丁香
6水姻缘
7
8炎帝与民族复兴
9一个走出情季的女人
10这一年我们在一起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绿眼

    作者:张品成  

    文学小说 【已完结】

    为纪念冰心奖创办二十一周年,我们献上这套“冰心奖获奖作家书系”,用以见证冰心奖二十一年来为推动中国儿童文学的发展所做出的努力和贡献。书系遴选了十位获奖作家的优秀儿童文学作品,这些作品语言生动,意...

  • 少年特工

    作者:张品成  

    文学小说 【已完结】

    叫花子蜕变成小红军的故事,展现乡村小子成长为少年特工的历程。读懂那一段历史,才能真正读懂我们这个民族的过去,也才能洞悉我们这个民族的未来。《少年特工》讲述十位智勇双全的少年特工与狡猾阴险的国民党...

  • 角儿

    作者:石钟山  

    文学小说 【已完结】

    石钟山影视原创小说。

  • 男左女右:石钟山机关小说

    作者:石钟山  

    文学小说 【已完结】

    文君和韦晓晴成为情人时,并不知道马萍早已和别的男人好上了。其实马萍和别的男人好上这半年多的时间里,马萍从生理到心理是有一系列变化的,只因文君没有感觉到,如果在平时,文君是能感觉到的,因为文君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