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场金国内部互相倾轧、互相残杀的大政变后,完颜宗斡升任太师,金兀术成为最大的受益者,任都元帅,实力大增。金兀术为了巩固自己的权力,不惜大开杀戒,铲除异己。完颜希尹是女真文字的创制者,“动静礼法、军旅之事暗合孙吴,自谓不在张良、陈平之下”,正因为才高,引起了金兀术的嫉妒。金兀术利用金熙宗疑忌完颜希尹的心理,诬蔑其“奸状已萌,心在无君”,于是完颜希尹被杀。不久,完颜宗斡病死,金兀术进位太傅,入为宰相,出领行台,完全掌握了军政大权,成为金国最有实权的人物。
自金熙宗登上皇位后,金国内部争权夺利的斗争层出不穷,大狱迭兴,人心疑惧。而金熙宗本人缺乏主持军政的实际才干,在一系列的派系斗争中摇摆不定,无所适从。金兀术病死后,派系斗争仍未停止,毫无对策的金熙宗只能纵情酒色,以致更加多疑,常因小过滥杀无辜。比如宋绍兴十九年(1149年)八月,杀左司郎中三合,杖平章政事秉德;十月,怀疑亲弟弟胙王完颜元与河南起义军有关,杀完颜元、弟弟完颜查刺和左卫将军特思;十一月,因不满皇后裴满氏干政,杀裴满后及妃嫔多人,又杀完颜奭子阿懒。有这样一个滥杀的皇帝,朝中大臣自然人人自危。一个野心勃勃的人趁机蠢蠢欲动了,这个有野心的人便是完颜亮。
完颜亮为金太祖庶长子完颜宗干第二子,也是金太祖之孙、金熙宗堂弟,女真名迪古乃。此人一贯结党营私,内蓄窥伺皇位之谋。金兀术死后,完颜亮在派系斗争中开始崛起,一路青云直上,先是任尚书左丞相,后来更是进为太保,领中书、门下、尚书三省事。完颜亮趁机利用职权,大力提拔世家望族子弟,一时在女真贵族中颇有威望。正是春风得意之时,完颜亮却因为一场意外的大火栽了跟头。
宋绍兴十九年(1149年)五月的一天,电闪雷鸣,风雨交加,金皇宫宫殿被雷电震坏,引起的大火一直烧到了金熙宗的寝室。为了平息“天怒”,金熙宗命汉人翰林学士张钧起草肆赦诏书。张钧起草的汉文诏书中有“惟德弗类。上千天戒,顾滋寡昧,眇予小于”等语,本是一些平常的谦恭话语,但参知政事萧肄一向不喜欢张钧,故意在翻译成女真话时屈解其意,说张钧以文字骂皇帝。金熙宗听后大怒,下令杀张钧,并追查指使之人。左丞相完颜宗贤为了排挤太保完颜亮,故意说是完颜亮指使张钧所为,完颜亮因此被贬出朝。
完颜亮出领行台尚书省事,路过北京(今内蒙宁城西)时,与同知留守萧裕相约举事。同年九月,完颜亮复任平章政事,打算利用群臣的恐惧和不满情绪发动政变,他与驸马唐括辩(尚金熙宗女代国公主)、左丞相秉德等日夜密谋,又收买金熙宗贴身护卫阿里出虎、蒲散忽土等人。十二月丁巳夜,完颜亮等入宫,闯进金熙宗寝室。金熙宗刚要拔刀抵抗,被阿里出虎和蒲散忽土刺倒。此时,金熙宗还没有死,完颜亮上前补了一刀,杀死了在位十四年的金熙宗。完颜亮自立为帝后,随即假传金熙宗诏旨,诱杀了左丞相兼都元帅完颜宗贤、太保完颜宗敏;又废熙宗为东昏王,大封功臣,大赦天下,改元天德。因金世宗时完颜亮曾被降封海陵炀王,再贬为海陵庶人,史称完颜亮为海陵王。
完颜亮即位后,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大开杀戒:因金太宗诸子强盛,于是杀其子孙七十余人,又杀完颜宗翰子孙三十余人,诸宗室五十余人。经过一番血流成河的屠杀后,金国政局才勉强稳定了下来。
完颜亮在位期间,最大举措就是废除了中书省、门下省,只设尚书省,且尚书省直属于皇帝;在军事上,废除都元帅府,设枢密院,枢密院与尚书省为政治和军事的最高机构,但枢密院由尚书省节制,朝廷任命枢密使和枢密副使,由此进一步加强了中央集权。他还将金国的都城迁到燕京,并大力营建燕京,是为中都。并改五京名称,以燕京为中都大兴府;汴京为南京(今河南开封);去上京名称,为会宁府(今黑龙江阿城南白城);以中京大定府为北京(今河北平泉西北);东京辽阳府(今辽宁辽阳)、西京大同府(今山西大同)依旧。
完颜亮本人荒淫腐化,性情残忍。不过他粗通经史,渐受中原封建文化濡染,对宋朝一直有吞并之心。相传当时柳永《望海潮》咏钱塘之词远播,“金主亮闻之,欣然有慕于三秋桂子、十里荷花,遂起投鞭渡江之志”(《鹤林玉露》)。临安的繁华也让完颜亮十分仰慕。
虽然南宋一朝政治腐朽、军事无能,但其经济、文化却是空前的繁荣,京师临安作为南宋社会经济发展的缩影,是当时东方最大的商业中心。后来来自西方最繁华城市威尼斯的商人马可·波罗来到临安后,惊叹为“世界最富丽名贵之城”,其言极灿烂华丽之状。这里商旅如织,《武林旧事》记载杭州一条横贯南北的十里长御街,也称“天街”,一直通到凤山门,两旁画栋雕楼,商肆林立,“无一家不买卖者”。因为经济发达,杭州百姓生活水平很高,就连普通的贩夫走卒穿的也是丝制的鞋子,因而又西方学者说当时欧洲君主的生活水平不及杭州看门的士卒。
完颜亮每次派使节出使宋朝时,都要暗中安排派画工混在使者当中,以观摩宋朝京师临安山水,回来后便让画工描募画作屏风。他还派人在吴山绝顶上画了自己的像,并在上面题诗,其中有“万里车书已混同,江南岂有别江封?屯兵百万西湖上,立马吴山第一峰”之句,表明他要灭亡南宋的勃勃雄心。
当时汉人施宜生在金国任翰林学士,曾作为金国使者出使宋朝。宋臣张焘在都亭迎接他时,忍不住以首丘讽之。施宜生突然良心发现,告诉张焘说:“今日北风甚劲。”意思是北方金主有南侵意图。见张焘还不明白,又取笔扣之曰:“笔来,笔来。”(施宜生为中州人,中州“笔”与“北”同音)自宋高宗杀岳飞与金人签订“绍兴和议”以来,宋金之间一直没有大战发生,张焘将此重大消息上报后,根本没有引起南宋朝廷重视。而施宜生则因为被人揭发,回到金国后即被残酷地烹死。
绍兴三十一年(1161年)五月,完颜亮派签枢密院事高景山出使宋朝。高景山到达宋朝后,不但倨傲无礼,目空一切,还明目张胆地派人测量宋水闸的宽狭,显然是想为日后派水师从河道攻击临安做准备。见到宋高宗后,高景山更是当面厉声数落,索取从金叛逃的大臣和淮汉之地,又宣布说宋钦宗赵桓已死,将由他来处理宋金之事,气势极为嚣张。宋钦宗其实已经死了五年,但一直隐瞒不报,宋朝得知消息后,上下十分震惊,这才意识到金国敌意已现,开始商议宋钦宗葬祭之礼及调兵守江淮之策。
就在同年九月,经过多年精心准备的完颜亮御驾亲征,发兵四十万,号称六十万,分四路南侵。金国内部大多反对这次南侵,但完颜亮不听,太后徒单氏、太医祁宰也因劝谏被杀。完颜亮的一意孤行,激起金国上下的普遍不满,人心浮动,由此导致了不久后政变的发生。
宋金战争全面爆发后,宋朝起用已病的老将刘锜担负起江淮前线的全面抗金重任。宋朝负责淮西防务的主帅王权刚刚到达庐州(今安徽合肥),听说金军长驱直入,自涡口(今安徽怀远)架浮桥渡淮南来,立即不战而逃,连夜率兵逃往昭关(今安徽含山北小岘山)。金军派骑兵追至尉子桥(今安徽含山西北),宋将姚兴率所部三千人尽力抗御,而王权竟然在仙山上置酒作乐,不派兵援救。姚兴率部杀金兵数百人后,陷入金军重重包围中,姚兴父子力战而死。王权也因贪生怕死被罢职。
王权败退的消息传来,南宋首都临安一片慌乱,除了宰相陈康伯和权礼部侍郎黄中之外,文武官员纷纷把家属送出京城,以便随时逃跑。宋高宗早就吓得屁滚尿流,也打算跟以往一样,解散百官,入海避敌,幸得宰相陈康伯坚决反对,宋高宗这才下定决心抗战,任命知枢密院事叶义问为督视江淮军马;中书舍人虞允文为参谋军事;枢密院检详诸房文字洪迈、秘书省校书郎冯方,并为参议军事。
洪迈,字景庐,别号野处。饶州鄱阳(今波阳县)人。洪皓第三子。洪皓出使金国被金人扣留时,洪迈年仅七岁。他自小天资聪颖,“博极载籍,虽稗官虞初,释老傍行,靡不涉猎”。绍兴十五年(1145年),洪迈进士及第,授两浙转运司干办公事。因受秦桧排挤,出为福州教授。其时洪皓已自金返国,正出知饶州。洪迈便不赴任而至饶州侍奉父母,至绍兴十九年(1149年)才赴任。二十八年(1159年)归葬父后,召为起居舍人、秘书省校书郎,兼国史馆编修官、吏部员外郎。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南宋朝廷派洪迈为贺登极使,出使金国,想借祝贺金世宗登极的幌子,商议宋金称兄弟之国,并要回河南的皇室陵寝地。到达金国后,金人令洪迈行陪臣礼,洪迈坚决不同意。金人便将洪迈关在使馆中,连续三天不供应水和食品,还威胁要杀死洪迈,洪迈毫不畏惧。最后,双方相互妥协。对于南宋朝廷提出的条件,金世宗均没有同意。本来金大都督怀中提议将洪迈扣留,因左丞相张浩认为不可,于是遣还。洪迈返宋后,因“奉使辱命”而被罢官。洪迈学识博洽,熟悉典故,一生著述极为繁富,其中最著名的为《容斋随笔》。《容斋随笔》是一部关于历史、文学、哲学、艺术等方面的笔记,以考证、议论、记事为中心内容,既有宋代的典章制度,更有三代以来的一些历史事实、政治风云和文坛趣话,以资料丰富、格调高雅、议论精彩、考证确切等特点,卓然超越众多的同类著作之上,历来为人们所推崇。《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称:“南宋说部当以此为首。”
金军南侵的消息传来后,宋浙西马步军副总管李宝见宋军大多闻风而逃、金军如入无人之境,愤而上书,自请率战船一百二十艘、弓弩手三千名,深入北方袭击金军。李宝所率的水师与金军水师在密州(今山东诸城)胶西县陈家岛相遇。李宝令军士以火箭射金船油帆,烧毁金军战船数百艘。同时,缴获未着火金船多艘。斩金水军副都统完颜郑家奴等五人,水军都统苏保衡仓皇败逃,士兵三千余人缴械投降。此战中,金水师几乎全军覆没,完颜亮从水道直捣临安的计划遂告失败。
绍兴三十一年(1161年)十一月,金军攻下淮南,直抵长江,准备强攻采石(今安徽当涂北),从杨林渡渡江。当时驻守采石的宋军因统帅王权已被罢职,继任的新帅李显忠尚未到任,群龙无首,一万八千多名士兵加数百匹战马,宛如一盘散沙,三五成群地散坐路边,士气低落,完全不知道该如何应对强敌。而长江北岸,金营遍野,兵戈耀眼,令宋军望而生畏。就在这个关键时刻,虞允文出其不意地出场,以极富有戏剧性的方式登上了历史的舞台。
虞允文,字彬甫,隆州仁寿(今属四川)人。父虞祺为北宋末政和年间进士,仕至潼川府路转运判官。虞允文早年以文学入仕,南宋绍兴二十四年(1154年)中进士,时年四十五岁,属于大器晚成型。其人身高六尺四寸,长相雄伟,史书称“慷慨磊落有大志,而言动有则度,人望而知为任重之器”。后历任通判、知州等四川地方官。绍兴二十八年(1158年),为中书舍人赵达荐,改任秘书丞,开始到朝廷任职。不久兼任国史院编修官,历吏部员外郎、兼右司员外郎。虞允文的文采、诗文、书法均非常出色,曾为《唐书》及《五代史》加注,并著有诗文十卷,经筵春秋讲义三卷、奏议二十二卷、内外志十五卷。
就在完颜亮大举南侵的前一年,虞允文守起居舍人兼权中书舍人,借工部尚书衔任贺金正旦使,出使金国。在驿馆时,负责接待的金官员见到虞允文是一介文官,便有意邀请他参加射箭比赛,想令他出丑。不料虞允文手抬箭出,正中靶心,让金人愕然不已。
在这次出使途中,虞允文发现金军正大力造战船,还有大批粮草络绎不绝地运往南方。他断定金国正在做南侵的准备,便急欲回国报信。在辞行时,金主完颜亮得意忘形,向虞允文夸耀说:“我将看花洛阳!”这实际上是完颜亮将要御驾亲征的信号。虞允文回到南宋后,急忙向宋高宗做了汇报,但宋高宗还沉湎在“绍兴和议”的梦幻中,心存侥幸,也不做任何抗战准备。后来金军南下,长驱直入,一路打到了长江边。
南宋立国,仗恃的就是长江天险。当时完颜亮已经在江对岸筑坛,杀黑、白马祭天,又将一头羊和一头猪投入江中祭河神,随即宣称次日渡江,先登岸者赏黄金一两。而此时防守采石的宋军因没有统帅,形如散兵游勇,眼见就要一败涂地之时,刚好中书舍人、参谋军事虞允文受命到采石犒军,看见宋军没有主帅,形势危在旦夕,这位白面书生便毅然挺身而出,主动担负起抗御金兵南侵的重任。
虞允文召集统制时俊、王琪等商议,晓以大义,激以厚赏,告以只能死里求生,奋起抗敌,众人很受感动,都表示愿意听命。虞允文命各将列骑兵于江岸不动,分船队为五:两队傍东、西岸;一队驻守中流,载精兵拦截金兵;另两队隐蔽于小港,待机援救。
这时,金军已开始渡江,王琪领宋军乘海鳅船迎敌,以强弓射击金船。金军每条渡船上密密麻麻布满了人,大多数动弹不得,只有船外围的十数人能施展弓箭还击。相比之下,宋军船体灵活,手脚方便,大占优势,船上金兵大多被射死。另有少数金兵已进至长江南岸,虞允文遂亲临前线指挥,时俊则身先士卒,手挥双刀,领兵与金军展开激战。虽然金军渡河不利,但他们人多,完颜亮又势在必得,亲自督阵,因而双方一直僵持到晚上,依旧处在对峙鏖战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