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23章 西北望,射天狼——宋与夏(11)

  五路大军中,环庆路和泾原路离西夏本土最近,按照事先的计划,这两路人马合军后,再向西夏进攻。宋将刘昌祚率领的泾原路军到达指定的会合地点后,高遵裕的环庆路军却迟迟未到。此时,梁太后已经调集胡芦河南岸的所有兵力,增援泾原路的边防地区。刘昌祚担心失去战机,于是不再等候高遵裕,只率本部兵马五万人孤军深入西夏本土,在堪哥平(今宁夏同心西北)与西夏三万人相遇。堪哥平有个叫磨脐隘的关口,地势险峻,西夏军据险死守,宋军寸步难进。刘昌祚命令宋军盾牌手在前,神臂士兵在后,弩手在次后,分成几队渡过了胡芦河,并承诺厚赏将士。宋军将士奋勇向前,一举夺取了磨脐隘,守卫磨脐隘的梁太后之弟梁大王也死在此战中。

  宦官李宪率领的熙河路军队在西市新城(今甘肃榆中东北)大败西夏军队后,又在女遮谷(今甘肃兰州东)血战一场,之后西夏军队闻风丧胆,狼狈逃窜,宋军迅速向兰州(今甘肃兰州)挺进。兰州附近的部落首领巴令谒率三个部落归顺了宋朝,并为宋军攻下了兰州,随后宋军开始在兰州筑城。

  高遵裕率领近九万环庆军从庆州(今甘肃庆阳)出发,进兵清远军(今甘肃环县东北)。清远军是宋夏双方都要争夺的军事重镇,也是宋军出塞的重要关口。高遵裕率军直抵清远军城下。驻守清远军的西夏将领嵬名讹(口兀)见宋军人多势众,知道难以抵抗,于是主动开城投降。高遵裕收复清远军后,张守约建议说清远军距灵州(今宁夏青铜峡东)不到三百里,可以派兵直捣灵州,但高遵裕没有采纳这一建议。其后高遵裕率领宋军直抵韦州(今宁夏同心县东北),西夏军队早已闻风而逃,韦州城已变成一座空城,因而高遵裕兵不血刃地占领了韦州。

  另一宦官王中正率领六万河东路军从麟州(今陕西神木)出发,声称是代替宋神宗御驾亲征。一路上,宋军几乎没有遇到任何抵抗,便顺利渡过无定河(陕西榆林河),因而这一路军马并未正式参与战斗。有些将领为了邀功,向王中正建议说:“其他各路兵马已经取得了巨大胜利,斩获了许多西夏士兵的首级,唯独我们这路兵马才斩获三十颗首级,不如我们攻占宥州(今陕西靖边西),如此可以多立军功。”王中正采纳了他们的建议,率领军队进攻宥州。攻占宥州后,屠杀城中无辜居民五百余家,以便用这些人的首级来充作西夏士兵的首级。

  在讲最后一路宋军之前,先讲讲梁太后的应对。梁太后听说宋朝兵分五路进攻后,便将各监军司的兵力集合起来,交给梁氏家族的梁永能指挥。梁永能将军队分成三部分,一部分正面抵御宋军进攻;另一部分埋伏起来,作为机动策应部队;第三部分是突击部队,专门在宋军安营扎寨时发动冲击。然而,宋军五路人马各自进击,难以协调一致,以致总进攻的日期一拖再拖。梁永能已经做好了战斗准备,日夜备战,却始终不见宋军,不由得大怒,干脆派人送信到鄜延路,大骂宋军将帅是草包,想用激将法将宋军引出来。

  鄜延路统帅便是种谔。当时种谔所部人马加上从开封府抽调来的将士,总共有十万人。鄜延路军从绥德城(今陕西绥德)出军后,直接进攻米脂城(今陕西米脂县)。围攻了三天,城池巍然不动。梁永能听说宋军终于出动了,立即调派八万军队前来增援米脂,但却被早有准备的种谔打败。种谔随即劝说守卫米脂的西夏将领介讹遇投降,介讹遇见援兵无望,城陷是早晚之事,不得已开城投降。种谔入城后,军纪严明,下令凡是入城后杀人或为盗的宋军士兵一律处死,并就地任命介讹遇为米脂地方长官,继续负责守卫这座城市。

  苏轼有《闻种谔米脂川大捷》一诗,称赞种谔之功:

  闻说官军取乞誾,

  将军旗鼓捷如神。

  故知无定河边柳,

  得共中原雪絮春。

  只是,这赞美诗还是唱得太早了。

  战事起初,宋五路大军连连得胜,西夏军则节节败退,宋军完全占据了优势。梁太后束手无策,向群臣问计,一老将说:“不须拒之,但坚壁清野,纵其深入,聚劲兵兴、灵,而以轻骑抄其馈运,诸军无食,可不战困也。”建议梁太后改行坚壁清野,诱敌深入,抄绝饷道,聚而歼之。梁太后无路可走,只好采纳,召集十二监军司十余万精兵,驻防兴庆府等要冲,坚守城堡,不断遣精骑袭击宋军馈运,断其粮道。宋刘昌祚泾原路军围灵州十八天不能破,粮饷很快不继。此时正是冬天,宋军将士正是饥寒交迫时,梁太后令决七级渠水灌宋营,宋军被溺而死者无数,灵州之围由此而解。

  其他四路宋军深入西夏境内后,也很快因粮草断绝,先后溃败。尤其种谔鄜延路一军,已经攻克了银(今陕西横山东)、夏(今内蒙古乌审旗南白旗子)等州,正要夺取整个横山地区,进而逼进西夏都城兴庆府,也因为士兵溃变而回师。

  至此,这场宋夏开战以来宋朝投入最多兵力的战事,在西夏国内动荡的不利局面下,最后以宋军的败退而告终。

  不过,宋军元气未伤。元丰五年(1082年)七月,鄜延路计议边事徐禧、沈括(《梦溪笔谈》作者)等人上书宋神宗,建议在银州东南二十五里险要之地构筑永乐城(今陕西米脂西),不甘心灵州之败的宋神宗立即表示同意。于是徐禧和沈括等征发延州蕃、汉八万余人,浩浩荡荡赶赴永乐城筑城。种谔刚好从京城开封回到边关,劝阻徐禧不要筑永乐城,还说在永乐筑城必然失败,等于将士兵送入虎口。但徐禧与种谔素来不合,而且种谔一直想在横山地区筑横山城,徐禧便认为种谔是故意扰乱军心,不但不听,还上奏弹劾种谔骄横跋扈。宋神宗为了让徐禧等安心筑城,任命种谔为延州知州。

  在筑城过程中,西夏军队屡次前来阻扰,均被击退。永乐城修筑完毕后,宋神宗十分高兴,赐永乐城名为银川寨。

  永乐城战略位置极为重要,所处的地理位置刚好是夏、银、宥三州界,对西夏而言如同钉入咽喉的楔子,因而西夏无论花多大的代价也要夺回永乐城,这也是种谔认为宋军在此筑城无异送死的原因。梁太后随后派大将叶悖麻率三十万军队,前来围攻永乐城。宋将徐禧出动七万大军迎战,却等西夏军布好阵后才出击,导致失去先机,初战失利。宋军随即败退入城中,从此坚守不出。

  然而城池一旦被围后,很快就断粮缺水,兵无斗志,西夏将士先是切断了城中的水源,导致城中渴死宋军大半,再全力攻城,新筑成不久的永乐城终被攻破。宋将自徐禧以下,将校死亡数百人,士兵役夫伤亡数万,几乎全军覆没。永乐城陷落后,西夏军气焰嚣张,耀兵于米脂城下,三日才还。

  延州距离永乐城最近,但当时驻守延州的种谔明知道永乐受围,却观望不救,这其中既有记恨徐禧弹劾自己,也有知道永乐城必将不保、不愿意自己部下前去送死之意。然而,永乐城陷落后,种谔还是陷入了深深的自责与内疚中,最终由于情绪低落而疽发于背,一代名将终于在怅惘中死在边关,时年六十六岁。

  永乐城之战对宋军打击巨大,不仅元气大伤,士气也受到很大影响。宋神宗听到永乐城惨败的消息后,竟然在临朝时失声痛哭,这其中的复杂滋味,大概正与种谔临死前的心情并无两样。从此,一度雄心勃勃的宋神宗彻底丧失了锐气,不得不同意维持原来与西夏的和议,通过每年向西夏缴纳财物来维持边境和平。

  而西夏虽然在军事上取得了胜利,但国内财政困乏,早已经是民不聊生。在舆论的压力下,梁太后不得已让儿子秉常复位,以平息民愤,为了便于控制,又将梁乙埋之女嫁给秉常,立为皇后。之后,梁太后开始与宋朝讲和,以便重新得到宋朝的“岁赐”与和市,但其间依旧以索还夏旧有疆土为理由,继续对宋朝边地进攻和抄掠。

  元丰八年(1085年)二月,不可一世的国相梁乙埋终于病死。在梁太后的支持下,梁乙埋的儿子梁乙逋担任国相,继续主政。秉常虽然复位,仍然摆脱不掉母亲梁太后的控制。但令人意外的是,同年十月,梁太后也病死了,临死前留下遗书说:“西夏世世代代接受宋朝的封爵,宋朝对西夏可谓有大恩大德,但目前宋夏双方战争不息,因此在我死后,要将我将遗留的物品上交给宋朝,表示我并未曾忘记宋朝的恩情。”很有点良心发现的意思。其实,梁太后一直体弱多病,长期服药,到了晚年深受病痛折磨,刚好秉常皇后梁氏生下了儿子乾顺,梁太后晚年得孙,十分溺爱,常常亲自抱着小孙子玩乐,自此心态也开始发生微妙的变化。她临死前留下的遗嘱着意讨好宋朝,不过是担心儿子软弱、孙子幼小。梁太后死后,秉常遵照母亲遗嘱,将她的乘坐过的马匹、白骆驼献给宋朝。宋朝历来以礼仪大朝自居,立即派刑部郎中杜纮出使西夏,专门祭奠梁太后。然而,宋与西夏的战事并未就此息止,就在同一年,西夏驸马拽厥嵬名与宋军交战,被宋将赵卨设计擒获。

  梁太后终于死了,一个疯狂的时代终于结束了,宋朝人松了一口气,但最高兴的人还是梁太后的儿子秉常,他自以为从此便可以亲政,成为真正的皇帝。然而,事情的发展往往出人意料。梁太后一死,梁乙逋立即失去了靠山,地位开始动摇。当时分掌左右厢兵的统帅、皇族仁多保忠公开与其对抗,双方为了争权夺利,斗得不可开交。身为皇帝的秉常无力阻止,不禁忧愤不已,也在梁太后死后的第二年病死,年仅二十六岁,谥康靖皇帝,庙号惠宗。

  值得一提的是,壮志难酬的宋神宗也跟梁太后死在了同一年。即位的宋哲宗赵煦年纪年仅八岁,由祖母太皇太后高滔滔(宋英宗皇后,宋神宗生母)听政。高太后不是宋朝历史上第一个听政的太后,之前垂帘的还有宋真宗皇后刘娥。高太后垂帘听政后,立即起用王安石变法的反对者,任用司马光为宰相,保守派代表文彦博、吕公著等人也相继上台,掌握了朝政。不过从这时候开始,变法派与保守派已经由最初的政见不同,演变成为意气之争,且愈演越烈,进而演变成宋朝历史上最大的党争。当时宋哲宗年龄尚幼,根本不能处理朝政,大权完全在高太后的掌握之中。司马光在高太后的大力支持下,几乎全部废除了王安石的新法,任用刘挚、王岩叟等人为谏官,竭力打击变法派人物和奉行新法的各级官员,如吕惠卿、章惇、蔡确、吕嘉问等人,这些变法派人物有的被贬,有的被判刑,有的被逐出朝中,不一而足。吕大防、梁涛、刘安世等人还把支持变法的八九十名大臣划入王安石、吕惠卿、蔡确等人名下,认为他们结成了死党。这就是历史上所谓的“元祐更化”。

  特别要提到的是,“元祐更化”时,司马光力主将米脂、安疆、浮图、葭芦等四寨,无偿地送还给西夏。这一愚蠢的举动带来了极大的危害,不仅使得宋神宗时宋军付出的鲜血和生命代价完全白费,还使得西夏更加轻视宋朝,从此侵扰宋境不断。

  虽然高太后在中国历史上有“女中尧舜”之称,但实际上,她在之后的九年完全把持了朝政,元祐期间的一切措施都是在高太后的操纵下进行的,宋哲宗则完全成了朝堂的摆设。群臣奏事时都是面朝高滔滔,背向宋哲宗,奏事完毕,也不回身向宋哲宗禀告。宋哲宗在大殿上所看到的,“只见臀背”,只有群臣的背部和P股。宋哲宗和祖母高太后的政治关系,其实与秉常和梁太后并无分别。年轻的皇帝心中充满屈辱,早就有怀恨报复之心,这就是为什么后来高太后一死,宋哲宗立即将高太后所废除的宋神宗时新法完全恢复的原因。这一节与西夏无关,不再赘述。

  老梁太后死了,又出现了一个小梁太后。夏惠宗秉常死后,年仅三岁的儿子乾顺即位,秉常皇后为梁乙埋之女、梁太后侄女、梁乙逋之妹,摇身变为皇太后,于是,母党专权再一次上演,又出现了一位当国的西夏太后。为了区别前面的梁太后,本书称这位梁氏为小梁太后。

  小梁太后虽然年青,却对宋朝继续奉行战争政策,其穷兵黩武比起姑母梁太后有过之而无不及,在她执掌朝政的十余年间,她与兄长梁乙逋对宋朝发动的大小战事多达五十次以上,往往一年内达六七次之多。但长年累月的战争并不能消除西夏内部日趋尖锐的矛盾,甚至小梁太后与骄横的兄长梁乙逋之间也产生了矛盾。宋元祐七年(1092年)十月,西夏进攻宋环庆路,小梁太后忌惮兄长的野心,自己独掌兵权,亲自领兵作战。梁乙逋对此十分不满,开始采取措施控制小梁太后,并计划废掉乾顺,拥立新皇。梁乙逋叛乱的阴谋被西夏国内掌兵权的嵬名阿吴、仁多保忠、撒辰等人发觉,在小梁太后的支持下,率部众讨伐梁乙逋,并诛灭其全家。

  梁乙逋被杀后,小梁太后重新掌握了军政大权,挟持乾顺,继续进犯宋朝边境,西夏兵力不继时,便与辽国修好,向辽道宗借兵。自宋哲宗即位,西夏在西北边境的骚扰从未停止过,宋哲宗亲政后不久,便开始对西夏采取强硬政策,停止与之分割地界,渐绝岁赐,绍圣四年(1097年),又在好川水北修筑城堡(今宁夏固原西北),并命名为“平夏城”,其涵义不言而喻。小梁太后十分愤怒,与儿子乾顺亲率五十万大军,兵分三路攻打宋鄜延路,攻占了金明砦(今陕西安塞南)。

  元符元年(1098年)十月,小梁太后再次亲率四十万大军围攻平夏城。为了攻城,小梁太后还特意命人督造了一种名叫“对垒”的高大战车,车上可同时装载数百人。西夏军攻城时,出动一百余辆对垒,填沟壕而进,奋力冲击城墙。宋军则坚守不出,西夏军猛攻十余日,城坚难下。正当西夏军粮草不继之时,突然刮起了罕见的大风暴,席卷西夏军营如残云,对垒战车全部折断,西夏军队大溃。小梁太后见老天爷都不站在自己这一边,不禁痛哭出声,不得不退兵。

  小梁太后擅权后,恣意妄为,在西夏国内十分不得人心,西夏将领多有降宋者。西夏图御使中丞仁多楚清的父亲仁多凌丁是西夏名将,战功卓著。仁多凌丁战死沙场后,仁多楚清要求掌握兵权,小梁太后不肯答应。仁多楚清为此耿耿于怀,又怕小梁太后加害,最终趁小梁太后率军进攻平夏城时,率领全家四十多口老小,抄小路投奔宋朝。宋哲宗得知后非常高兴,特意下诏将仁多楚清接到京城开封封赏。

  西夏兵败平夏城后,小梁太后派遣使者向宋朝谢罪,想重新讲和,以获取物质上的利益,但宋朝没有接受。小梁太后勃然大怒,决定再对宋朝用兵,为此又向辽国借兵。辽道宗一直很不喜欢小梁太后的为人,因而经常不理睬西夏的求援。小梁太后见辽国拒不相助,也十分恼火,在给辽道宗的上表中多有不逊的言辞,辽道宗十分恼怒,心中动了杀机。

  此时的西夏皇帝乾顺已年满十六岁,但小梁太后仍不许他亲政。乾顺性格果断,大不同于父亲秉常,加上有秉常一度被梁太后囚禁的教训在前,他决意利用辽国的力量来铲除母亲的势力,这刚好与辽道宗的心意是一致的,两人一拍即合。元符二年(1099年),辽道宗使者来到西夏,借口与小梁太后谈结盟一事,用毒酒将小梁太后毒死,乾顺终于得以亲政。

  乾顺在辽国的支持下掌握朝政大权后,知恩图报,政治上完全依附辽国,对宋朝则采取和解政策。宋哲宗不肯同意与西夏和解时,乾顺还辗转托辽国出面斡旋,又向宋朝上表谢罪,并杀了之前帮助小梁太后骚扰边境的两员大将,态度十分诚恳,宋朝才答应与夏议和,恢复“岁赐”。

  之后,乾顺吸取前朝外戚专权的历史教训,采取分封皇族来削夺母党势力。此后,太后擅权当国的现象再没有出现在西夏的历史上。

  7.成安公主

  成安公主芳名耶律南仙,为辽国宗室女。本来,这个明媚的契丹少女,一直以为她的一生就该是在北方草原上无忧无虑地度过,不料,命运却因为一个叫乾顺的西夏男子而改变。这个乾顺,就是梁太后宠爱异常的小孙子。当梁太后将孙子抱在怀中爱抚的时候,无论如何都没有想到,她辛苦经营的梁氏家族在西夏专权的局面,最后竟是由乾顺一手终结。

  乾顺在辽国的支持下才得以执掌朝政大权,为了进一步巩固实力,他又向辽国求娶公主。

  在乾顺之前,最先有辽宗室耶律襄之女耶律汀被封为义成公主,嫁给了当时尚处于辗转求生境地的李继迁,也就是西夏开国皇帝元昊的祖父。与辽国通婚,为李继迁带来政治上极大的益处。元昊未称帝前,也积极与辽国通婚,娶到了兴平公主(辽兴宗姐姐),只是并不和睦,兴平公主因难产而死时,元昊连看都不去看一下,也由此与辽国交恶。后来谅祚求娶辽国公主,被辽兴宗断然拒绝。

  不知出于什么原因,帮助乾顺杀母的辽道宗一直没有答应乾顺的通婚要求,直到辽道宗死、辽天祚帝即位后,乾顺先后两次请求通婚,言辞极为恳切。此时,北方女真人正在兴起,辽天祚帝考虑到政治的需要,总算同意将公主嫁给乾顺结盟。天祚帝有六个女儿,但他不愿意将亲生女儿远嫁西夏,只打算从宗室女子中挑选。耶律南仙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被选中,封为成安公主,嫁给乾顺为妃。极具讽刺意味的是,天祚帝舍不得嫁给乾顺的六位公主后来下场都十分不好,金军大举进攻时,除了大公主趁乱逃脱、下落不明外,其他人都落入了金人之手,悲惨命运可想而知,事见《金史·卷七十四·宗望传》。

  在那个年代,身为女子,即便是皇族,也一样不能主宰自己的命运。耶律南仙不得已离开了家乡,远嫁西夏。此时,她并不知道,她将成为辽国历史上最后一位下嫁西夏的公主。而就在十九年后,她的故国也将走进历史的尘埃中。

  乾顺终于求娶到了梦寐以求的辽国公主,对他而言,政治上的意义远远不只得到一个妻子。他以最隆重的礼仪迎接了成安公主,并奉若上宾。乾顺对成安公主也一直是宠爱有加,言听计从。但这婚姻起初便是源于政治联姻,政治上的因素要远远大于感情的成分,成安公主不会感觉不到这一点,想来心情也不是太好,但幸好上天眷顾了她,两年后,宋大观二年(1108年),成安公主生下了一个儿子,取名仁爱,被乾顺立为皇太子。

  西夏乾顺在位时一直努力维系的宋夏和平一直维持到宋徽宗继位后,权臣蔡京、童贯掌权后,实行开边政策,力主对西夏用兵。之后西北战事频繁,宋夏互相侵扰边境,攻城掠地,屠杀百姓,各有胜负,宋朝也并没有占到特别的优势。西夏乾顺两次派人向辽国求援,于是辽国出面斡旋,建议宋朝罢兵,并归还所占西夏的土地。宋朝一直畏惧契丹,最终迫于辽国的压力,于崇宁五年(1106年)重新与西夏议和。

  
更多

编辑推荐

1心理学十日读
2清朝皇帝那些事儿
3最后的军礼
4天下兄弟
5烂泥丁香
6水姻缘
7
8炎帝与民族复兴
9一个走出情季的女人
10这一年我们在一起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绿眼

    作者:张品成  

    文学小说 【已完结】

    为纪念冰心奖创办二十一周年,我们献上这套“冰心奖获奖作家书系”,用以见证冰心奖二十一年来为推动中国儿童文学的发展所做出的努力和贡献。书系遴选了十位获奖作家的优秀儿童文学作品,这些作品语言生动,意...

  • 少年特工

    作者:张品成  

    文学小说 【已完结】

    叫花子蜕变成小红军的故事,展现乡村小子成长为少年特工的历程。读懂那一段历史,才能真正读懂我们这个民族的过去,也才能洞悉我们这个民族的未来。《少年特工》讲述十位智勇双全的少年特工与狡猾阴险的国民党...

  • 角儿

    作者:石钟山  

    文学小说 【已完结】

    石钟山影视原创小说。

  • 男左女右:石钟山机关小说

    作者:石钟山  

    文学小说 【已完结】

    文君和韦晓晴成为情人时,并不知道马萍早已和别的男人好上了。其实马萍和别的男人好上这半年多的时间里,马萍从生理到心理是有一系列变化的,只因文君没有感觉到,如果在平时,文君是能感觉到的,因为文君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