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13章 西北望,射天狼——宋与夏(1)

  1.夹缝中崛起的李继迁

  咸平三年,公元1000年,是中国人的头一个千禧年。在这个年头,发生了一些不大也不小的事。然而,跟之前宋太祖开国平定天下,之后北宋灭于金、南宋灭于蒙古之事相比起来,这些事就太微不足道了,很难引起人的注意。但这些事无不跟前后的局势有紧密而微妙的联系,甚至可以说,这一年,是宋帝国的一个缩影。

  正月,辽军大举南侵,到达瀛州(今河北河间)一带。宋将定州行营都部署范廷召率军抵御,布成方阵应敌。辽梁王耶律隆庆率精锐骑兵急攻,宋军阵势被冲乱,结果一败涂地。范廷召见情况不妙,急忙向驻扎在附近的高阳关都部署康保裔求援。康保裔领兵赶到瀛州西南裴村,与范廷召相约于次日共同夹攻辽军。然而,就在当天半夜,怕死的范廷召悄悄率部逃走,而康保裔却毫不知情。第二天清晨,康保裔才发现其部孤立无援,已经被辽军重重包围。康保裔立即披甲上马,大呼决战,率军奋力拼杀,终因兵尽矢穷而战死。辽军士气大涨,兵锋极锐,自德(今山东德州)、棣(今山东惠民)渡过黄河,大肆抢掠淄(今山东淄博南)、齐(今山东济南)一带,然后从容离去。一向好脾气的宋真宗也被辽军的挑衅激怒了,立即派贝冀行营副部署王荣率五千骑兵追击辽军。王荣胆怯怕死,一连好几天都托故不肯出发,一直等到辽军过了黄河后,才装模作样地出师。这一次的瀛州之战,以宋军大败而告终,对四年后澶渊之盟的缔结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此时中原在位的皇帝是宋真宗赵恒,宋朝开国以来的第三位皇帝。在这一个年头,令宋真宗烦恼不堪的人大有人在,除了最强大的对手辽国太后萧燕燕外,还有党项人李继迁。就在这年九月秋高气爽的季节,宋朝灵州(今宁夏灵武县附近)知州、陇州刺史李守恩和陕西转运使、度支郎中陈纬押运数量巨大的粮草过瀚海(今宁夏灵武以南)的时候,被李继迁率军拦劫,李守恩、陈纬二人均力战而死,所运粮草全部为李继迁所夺。在这之前,李继迁与宋时战时和,与辽也是时战时和,长期在宋朝与辽国之间周旋要挟。显然,这是一个懂得在夹缝中生存、并趁机攫取最大利益的人。

  这就是中国在第一个千禧年的状况与所处的境地。尽管在这一年的九月,宋军的火药武器终于研制成功,神卫水军队长唐福向宋真宗献上了火箭、火球、火蒺藜等火器,但也掩饰不住宋朝在这一年多少呈现出的几分悲剧色彩。

  李继迁(963~1004),党项族平夏部人,银州防御使李光俨之子。其祖先为拓跋氏,之所以姓李,是因为其祖先在唐朝参与镇压黄巢起义有功,被赐姓李。有意思的是,李继迁的出生地是银州(今陕西榆林以南)无定河边一山寨(后称李继迁寨),也是明末农民军领袖李自成的出生地,二人是地地道道的“老乡”。据说李继迁生下来时就与众不同,“生而有齿”,幼年时便已经表现出非凡的果断勇敢,以“擅骑射,饶智数”闻名乡里。

  李继迁出生时,宋朝已经立国,割据银、夏诸州的党项贵族审时度势,主动与宋朝建立联系,接受了宋朝册封。李继迁十一岁时率领十余骑上山打猎,实然出现了一只猛虎,他当机立断地命令从骑退入林中,自己爬到树上,引弓射中虎眼,虎不久死去,李继迁因此名声大振,成为家喻户晓的英雄,并得到族叔定难军节度使李光睿(后改名李克睿)的赏识,被授为管内都知蕃落使,正式当上了宋朝的官员,吃上了宋朝的俸禄。

  自宋朝建国,党项便是以盟友的身份出现,并曾经帮助宋朝攻击北汉。本来到这时候为止,党项人是坚定地站在宋朝一方的,然而,由于当时在位的皇帝宋太宗赵光义的不妥当处理,致使宋朝永久性地失去了西北的盟友。历史总是惊人地相似,我们即将看到,党项人起兵反宋的起因,与前一章讲到的契丹反唐有太多的类似之处。

  李氏党项原是古羌族的一支,祖先原居住在黄河九曲之地,世代逐水草而居,过着怡然自得的游牧生活,“党项马”在当时非常有名。唐朝建国后,吐蕃松赞干布开始崛起,党项人的生存受到严重威胁,不得不迁徙到陕西北部横山一带的无定河流域。此后,党项人便一直生活在这里。

  唐朝末年,爆发了大规模的黄巢农民军起义,唐僖宗逃到四川,号召各道节度使出兵勤王。党项首领拓跋思恭当时被唐朝封为宥州(今内蒙古鄂托克前旗东南)刺史,闻讯立即率军赶赴长安,援助唐军。在东渭桥一带与黄巢手下大将朱温(即后来的后梁太祖)、尚让交战时,拓跋思恭的弟弟拓跋思忠战死。这个拓跋思忠,便是李继迁的高祖。黄巢败亡后,为了表示对党项的感谢,唐僖宗赐拓跋思恭一族改姓李,封为定难军节度使,据有河套以南的静边(今宁夏银川市以南)、夏(今内蒙乌审旗以南)、银、绥(今陕西绥德)、宥(今陕西定边以东)五州之地,准予子孙世袭,并赐给铁券及朱书御札,以示意恩宠。对于阵亡的拓跋思忠,追赠为宥州刺史,任命思忠的儿子李仁颜为唐银州防御使。之后,一直是代代相传,并没有受到中原动荡局势的影响,如李仁颜之子李彝景任后晋银州防御使,李彝景之子李光俨任后周银州防御使。

  党项拓跋部实力并不雄厚,不过是个相对自治的地方割据势力,活动范围仅仅局限在西北夏、银、绥、宥四州(静边州当时已经废除),在政治上则完全内附中原,称臣纳贡,有时候还会支援中原战事,因此与中原王朝的关系一直不错。

  举例来说,宋太祖赵匡胤即位后,当时的定难军节度使李彝殷(拓跋思恭直系后人)立即派人奉表入贺,为了讨好宋太祖,还避赵匡胤父赵弘殷的讳,主动改名李彝殷为李彝兴,宋太祖对此大为赞赏。建隆三年(962年),李彝兴听说北汉常骚扰宋朝边境,宋朝需要战马备战,便主动向宋太祖献良马三百匹。宋太祖十分高兴,为了嘉奖李彝兴,命玉工制一玉带作为礼品回馈,并亲自打听李彝兴的腰围尺寸,问道:“汝帅腰围几何?”李彝兴的使者回答说:“彝兴腰腹甚大。”宋太祖说:“汝帅真福人也”(《宋史·卷四百八十五·夏国传》),并亲临现场指导玉工制带。带成后,派专使送给李彝兴,尺寸十分合适,李彝兴由此叹服。

  李彝兴死后,宋太祖为了表示沉痛的哀悼,下令辍朝三日,赠李彝兴太师,追封夏王。李彝兴的儿子李光睿继承父业,成为新一任的定难军节度使。就在李光睿执政期间,北汉国主刘继元主动与李光睿联络,要求结盟,一起进攻宋朝,但为李光睿所拒绝。

  可以说,在宋太祖一朝,宋与党项的关系相当良好。造成这种局面最重要的因素,便是因为宋太祖采取了相对实际的民族政策,即“恤其家属,厚其爵禄,听其召募骁勇以为爪牙,凡军事悉听其便宜处置”。具体地说,就是给这些“豪酋”们加官晋爵,让他们统管其领地,准予世代相沿袭。这种内外有别的政策在唐太宗李世民时就开始采用,五代相袭,宋太祖赵匡胤也加以沿用。正因为宋太祖处理妥当,因而党项“世笃忠贞,虽为西北之捍,可谓无负于宋者矣”。然而,到了宋太祖的弟弟宋太宗赵光义手里,民族政策开始急剧变化,正因为赵光义得位不正,急于借兵事立威,由此而导致了灾难性的后果。

  宋太宗赵光义即位后,定难军节度使李光睿为了避讳,主动改名为李克睿。李克睿死后,儿子李继筠继立为定难军节度使。太平兴国四年(979年),李继筠病死,在位仅仅两年,本来应该传给儿子,但因为儿子年纪尚幼,便由弟弟李继捧继位。这一年,刚好是赵光义北伐契丹失败。这个李继捧,辈分上是李继迁的族兄,党项局势的变化就是从他开始的。

  定难军节度使是党项最高权力的象征,李继捧在党项族中名望不高,不过是因为兄长早逝,才得以继位,但内部不服他的大有人在。李继捧也有自知自明,所以惶惶不可终日。李继捧刚即位,银州刺史李克远与其弟李克顺首先发难,领兵袭击夏州。李继捧预先得到消息,设伏兵以待,李克远等果然中了埋伏,兵败而死,但党项族内部的矛盾因此而加重。

  宋太宗赵光义听说党项内部矛盾重重后,便想到也许有机可乘。就是这位皇帝,在北伐辽国时被契丹人打得落花流水,追得屁滚尿流,皇帝本人的P股上还挨了一箭。自那以后,皇帝念念不忘的就是要如何挽回面子。既然辽国不那么好对付,也许可以先对付党项,将夏银四州收回来,多少也可以洗刷一下三年前惨败的耻辱,这是赵光义一开始决定要干涉党项内部事务时的最初动机。

  当赵光义正在密切注视银州变乱的发展时,李继捧的叔父、绥州刺史李克文,主动出面干预,但他不是着手解决党项族内部矛盾,而是想借宋朝之手,解除李继捧夏州节度使的职务。他向赵光义上的表章中说:“继捧不当承袭,恐生变乱,请遣使偕至夏州,谕令入觐。”李克文入朝后,还向赵光义献出了唐僖宗赐给其祖先拓跋思恭的铁券及朱书御札,以表示他死心塌地地归顺宋朝。李克文的表文正中赵光义下怀,于是,他一面派遣使臣持诏书命李继捧入朝,一面委派宋西京作坊使尹宪和李克文同去接替李继捧,同权知夏州。

  李继捧接到诏书后,本来不愿入朝,但李克文与宋持诏使臣再三催逼。尤其宋使者表示宋朝皇帝愿为他解决矛盾,李继捧才能平庸,为了保住自己的地位,竟然天真地相信了赵光义的话,希望就此能得到宋朝的支持。太平兴国七年(982年),李继捧亲自到开封觐见赵光义。这是一件足以让赵光义光彩的大事,自宋朝开国后,还没有哪个党项李氏首领到开封来参拜皇帝。

  李继捧的真实想法,不过是借机向宋朝皇帝诉说党项家族内部的矛盾,得到宋朝廷的正式加封任命,加强自己位正形象,甚至得到宋朝的武力支持。为了试探赵光义的态度,李继捧还愚蠢地上表,提出情愿献出夏银四州八县,而他本人则愿意留在开封。李继捧自然不是真心献地,不过是以退为进之计。然而,羊入了虎口,难以如愿以偿。赵光义大喜过望,立即毫不客气地将夏银四州收入囊中,先封李继捧为彰德军节度使(自宋太祖赵匡胤杯酒释兵权后,节度使已经成为名不符实的虚衔),然后委派曹光实为“夏银绥宥四州都巡简使”,立即奔赴夏银四州去接受地盘,并命令李继捧的同族都必须迁到京城开封居住。之后,赵光义使者不断前往夏银四州,先后发遣党项李氏首领二百七十余人进京。

  赵光义此举,无非是想乘人之危,一举消灭党项李氏的割据势力。此时,党项李氏割据夏银四州已经有三百年的历史,在西北一带深孚众望,“西人以李氏素著恩德”,因而历代王朝都是抱以“因其酋豪,许之世袭”的态度,敬重有加,就连宋太祖赵匡胤也不例外。赵光义的做法不仅大大有失道义,而且相当令人寒心,因为之前党项一直对宋朝忠心耿耿,“世有战功”。最重要的是,李继捧并非真心要献出夏银四州,他之后还暗中派人与李继迁联络便是最好的明证。赵光义轻率地落井下石,使得民族矛盾急剧激化,促成了党项族尽快摆脱宋朝的羁绊,为建立独立的民族政权而斗争的决心,从此点燃了宋朝与党项之间长达二百多年的烽火。

  话题要转到李继迁身上了。本来,李继迁身为拓跋思忠后人,也应该在被宋朝使者带入开封的二百七十余人之内。但李继迁一开始就反对李继捧入宋朝,认为李氏居州列郡,独霸一方已经逾三百年,如果率领宗族尽入京师,生死将操于别人手中。当时宋朝使者已经到达银州,李继迁只能先求自保,于是谎称乳母病死,需要安葬在郊外,将兵器藏在灵柩之中,趁送葬的时候率领弟弟李继冲、汉人谋士张浦等数十名心腹逃脱宋军的监视,离开了银州。

  当时李继迁才十九岁,年纪尚轻,在党项族人中也并非至关重要之人,职位仅仅是定难军管内都知蓍落使,因此宋朝使者也没有派人去追赶。只是谁都没有想到,这一条漏网之鱼,竟然是条胸怀大志的大鱼,从此宋朝西北边防岁无宁日。

  李继迁一直逃到夏州东北三百里处的地斤泽(今内蒙古伊克昭盟巴彦淖尔),这里四面被沙碛地所围,但内中水草肥美,利于畜牧。李继迁在族人面前拿出了祖先拓跋思忠的画像,以此号召党项人自立抗宋,并问族人说:“李氏世有西土,今一旦绝之,尔等不忘李氏,能从我兴复乎?”党项人均大为感动,一齐表示愿意归服。从此,李继迁以地斤泽为根据地,统一党项羌诸部,联辽抗宋,从而开始了他的旷日持久的旨在恢复祖宗基业的斗争。

  宋初时,宋朝官吏对少数民族相当轻视苛刻,横征暴敛、虐待盘剥之事常有发生。北宋开国功臣王彦□(参与陈桥兵变的重要将领,因善剑术外号“王剑儿”)为原州(今镇原)防御使兼缘边巡检时,经常派人抓来一些所谓“犯法”的党项人,让他们站在桌前,王彦□一边喝酒,一边用手揪下党项人的耳朵生嚼,说是以此作为下酒菜,事见《续资治通鉴·卷十》。如此残暴之行为,令人发指,完全不把党项人当人看,自然引起党项人的极大愤慨,因而当李继迁站出来振臂高呼时,响应的党项族人极多。

  光复不是一个人能完成的事,必须要有一支自己的武装力量,年轻的李继迁面临着极大的困难。当时党项各部族分散居住,不但缺乏统一的指挥,大多数人还处于观望的状态。为了笼络人心,李继迁不但用民族存亡来激励族人,还从经济上为党项诸部谋利。当时西北的盐州(今宁夏盐池县北)和灵州一带盛产白盐和青盐(因稍带青绿色而得名,质量在白盐之上),品质纯净,质量比宋朝的解盐(宋朝主要产盐地为解县)要好,因此宋朝陕西沿边居民均喜欢购买白盐和青盐。李继迁叛宋自立后,宋朝廷下令“沿边粮斛不许过河西,河西青盐不得过界贩鬻,犯者不以多少,处斩”,其实就是所谓的“盐禁”,禁止边民买卖白盐青盐,意在从经济上制裁李继迁。此项措施相当有成效,盐禁数月后,“西人大困,沿边熟户,无以资生”。李继迁和边境蕃部部落本来靠贩卖白盐青盐牟利,自然也因此断了财路,于是李继迁怂恿四十四蕃部率骑兵进攻寇环州石昌镇,想用武力迫使宋朝开禁。宋环州知州程德元开始还召集士兵,武装反击,但不久就发现这些蕃部骑兵来无影、去无踪,严防死守根本无济于事。而西北边境各部族因为“盐禁”经济困难,各自有蠢蠢欲动之势。在此局面下,宋朝廷觉得犯不着出兵去逐一讨平各个部落,便不得不取消了“盐禁”。在这次“盐禁”斗争中,最终还是李继迁取得了胜利。

  在初期,李继迁的实力仍然无法与宋朝对抗,只能对宋朝边境进行小规模的侵扰,有时也会派人向宋朝进贡马匹、骆驼,目的都是在试探宋朝的态度与虚实。雍熙元年(984年),李继迁轻取夏州西北的王庭镇(今内蒙古乌审旗西南),俘获宋军万余人,取得了对宋作战的第一次胜利。轻而易举的胜利令李继迁得意忘形,派部下四处抄掠。宋夏州知州尹宪和都巡检曹光实探得李继迁的老窝空虚后,立即率兵夜袭地斤泽。党项军猝不及防,一败涂地,被杀死五百多人,一千四百多个帐篷均被烧毁,李继迁与弟弟李继冲只身骑马逃走,李继迁母亲和妻子均为宋军俘虏,并被作为人质来胁迫李继迁投降。

  李继迁一直逃到夏州以北的黄羊坪,如丧家之犬,几乎陷入绝境。但这一带的党项羌部落曾受李氏恩惠,大力接济李继迁。李继迁借机收罗残众,准备东山再起。值得一提的是,不少遭受宋朝残酷压迫的少数民族起了极为关键的作用。银州党项拓跋部酋长拓跋遇曾因反抗宋朝的剥削压迫而被镇压,后逃往深山避匿,这时见李继迁重振旗鼓,也来献计助兵。李继迁还主动去向党项羌中的野利氏等豪族大姓求婚,结果如愿以偿。“羌豪野利等族皆以女妻之”。联姻成为李继迁扩大势力的重要手段,他由此而实力大增。此后,他招聚羌众,开始用武力讨伐那些不愿归附的小部落,逐渐走上了强盛之路。

  羽翼渐丰后,李继迁攻占了麟州。此时,他派人送信给宋将曹光实,表示愿意投降。因为李继迁的母亲和妻子均在宋军手中,曹光实信以为真。而更好笑的是,已经五十五岁的曹光实为了夺得头功,不与其他部将商议,便自行率领百余骑出城受降。李继迁亲自率领十余骑来迎接曹光实,曹光实命李继迁等作前导,快到葭芦川的时候,李继迁忽地举手挥鞭为号,事先埋伏好的党项兵骤起,蜂拥而上,擒杀曹光实,从骑也被歼灭。李继迁趁机打着曹光实的旗帜,假扮宋军,一鼓作气地占领了银州,自称定难军留后。

  曹光实当时是银、夏、绥、麟、府、丰、宥州的都巡检使,实际上负责整个党项故地的事务,他突然被杀后,西北的宋军顿时陷入了群龙无首的境地。

  再一次踏上故乡的土地,难免会感慨万千。只是这胜利的喜悦并没有保持太久,雍熙三年(986年),曹光实被杀第二年,恼怒的宋太宗赵光义派大将王□讨伐李继迁,双方在浊轮川(今陕西神木县北)交战,李继迁损兵折将,之后又遭到宋内客省使郭守文和夏州知事尹宪的合击,手下兵力几乎丧失殆尽。

  就在这一年,宋太宗举兵北征,即前面提过的著名的“雍熙北伐”,宋辽两军在边界地区展开激战,最后以宋军大败而告终,名将杨业也死在了这一年。李继迁看到了辽国的实力,感到不借助外力,难以继续光复大业,便决定采取联辽反宋的策略,主动派心腹谋士张浦为使臣,向辽国称臣纳贡。

  因为之前党项一直帮助宋朝抗辽,辽圣宗耶律隆绪还犹豫不决,西南招讨使韩德威(韩匡嗣子、韩德让弟)认为李继迁能在西北有效地牵制宋朝,说:“河西向来是中国右臂,之前正因为府州折氏(府州折氏来历参见《杨业之死》中的“佘太君”说明)与银、夏(指党项)共抗北汉刘氏,助中国一臂之力,才导致我契丹大军援应无功。现在李氏来归,正是大利于我国。”辽圣宗这才改变主意,授李继迁为定难军节度使,银、夏、绥等州观察处置使,特进检校太师,都督夏州诸军事。

  这些任命都只是书面文章,为了进一步获得辽国的实际支持,李继迁又拿出之前起死回生的联姻一招,亲自向辽国请求通婚。辽圣宗耶律隆绪听从汉人大臣韩德威的建议,决定联络西夏以为辽之右臂,达到有效牵制宋朝的目的。于是欣然同意李继迁的通婚请求,封宗室耶律襄之女耶律汀为义成公主,赐嫁李继迁,并赠马三千匹作为嫁妆。

  娶到了辽国公主耶律汀,益处并不仅仅局限于得到一个老婆和三千匹马,以及辽国形势上的支持,这一婚姻还大大提高了李继迁在羌部中的威望,此后,“羌部慑服,输牲畜者日众”。宋淳化元年(990年),宋辽之间的军事摩擦增加,辽国又封李继迁为“夏国王”,这便是西夏的开始。

  
更多

编辑推荐

1心理学十日读
2清朝皇帝那些事儿
3最后的军礼
4天下兄弟
5烂泥丁香
6水姻缘
7
8炎帝与民族复兴
9一个走出情季的女人
10这一年我们在一起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绿眼

    作者:张品成  

    文学小说 【已完结】

    为纪念冰心奖创办二十一周年,我们献上这套“冰心奖获奖作家书系”,用以见证冰心奖二十一年来为推动中国儿童文学的发展所做出的努力和贡献。书系遴选了十位获奖作家的优秀儿童文学作品,这些作品语言生动,意...

  • 少年特工

    作者:张品成  

    文学小说 【已完结】

    叫花子蜕变成小红军的故事,展现乡村小子成长为少年特工的历程。读懂那一段历史,才能真正读懂我们这个民族的过去,也才能洞悉我们这个民族的未来。《少年特工》讲述十位智勇双全的少年特工与狡猾阴险的国民党...

  • 角儿

    作者:石钟山  

    文学小说 【已完结】

    石钟山影视原创小说。

  • 男左女右:石钟山机关小说

    作者:石钟山  

    文学小说 【已完结】

    文君和韦晓晴成为情人时,并不知道马萍早已和别的男人好上了。其实马萍和别的男人好上这半年多的时间里,马萍从生理到心理是有一系列变化的,只因文君没有感觉到,如果在平时,文君是能感觉到的,因为文君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