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四、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

斯密

【主要内容】

斯密的《国富论》的中心思想是研究国民财富的性质及其产生和发展的原因。全书共分为五篇,从五个方面对这一主题进行研究,论述了如何通过市场机制来发展社会生产,达到“富国裕民”的目的。

第一篇和第二篇是理论分析,斯密全部的经济思想都体现在这两篇之中。第一篇是《论劳动力增进的原因,并论劳动生产物自然而然地分配给各阶级人民的顺序》。斯密认为,国民财富的增长首先取决于劳动生产力的增进,而劳动生产力的增进又主要依靠分工。所以,第一篇的中心是研究促进国民财富增长的最基本因素――分工,并由对分工的研究进入到对交换、货币、价值和收入分配的研究。

一、分工理论

斯密认为分工是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原因。分工之所以能提高劳动生产率,他认为有三个原因:第一,分工能够提高劳动者的技巧和劳动熟练程度;第二,分工可以避免劳动者由一种工作转换到另一种工作的时间损失;第三,分工有利于机械的发明和利用,从而简化劳动和节约劳动。斯密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仔细观察,用经典的制针手工工场的例子说明分工能够提高劳动生产率,揭示了近代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原因。

二、交换理论

斯密把交换看做是分工的原因。认为分工不是人类智慧的结果,尽管人类智慧预见到分工会产生普遍富裕,并想利用它来实现普遍富裕,分工是不以这广大效用为目标的一种人类倾向所缓慢而逐渐造成的结果,这种倾向就是互通有无、物物交换、互相交易。一方面,斯密注意到交换的发展对分工所起的促进作用;另一方面,分工的发展会受到交换能力大小的限制,即受到市场范围大小的限制。如果市场过于狭小,不能使其在分工中担任的角色具有连续性,所从事的工作不能成为一种职业,不能作为交换手段以借此谋生,分工就失去了意义。斯密认为,既然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国民财富的增长都取决于分工,而分工的程度又依赖于市场范围的大小,那么所有阻碍市场和交换的措施都会妨碍社会福利,妨碍国民财富的增长。

三、价值理论

在经济思想史上,斯密第一次提出了劳动是财富源泉的观点,这是斯密价值理论的重要贡献。斯密首先对价值一词进行了定义。他认为价值一词有两个不同的意义:它有时表示特定物品的效用,有时又表示由于占有某物而取得的对他种货物的购买力。前者可叫做使用价值,后者可叫做交换价值。通过对价值一词的界定,斯密对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进行了区分,而且在英国经济学史上第一次对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的关系进行了明确区分。他说:“使用价值很大的东西,往往具有极小的交换价值甚或没有;反之,交换价值很大的东西,往往具有极小的使用价值甚或没有。例如,水的用途最大,但我们不能以水购买任何物品,也不会拿任何物品与水交换。相反,金刚钻虽几乎无使用价值可言,但需有大量其他物品才能与之交换。”这里,斯密提出了商品交换价值的大小和使用价值大小的关系,留下了经济学上著名的价值悖论,为边际效用价值论留下了空间。

关于商品价值的源泉,斯密给出了两种不同的解释。一种是劳动价值论,但是由于方法论上的两重性,斯密的劳动价值论也具有两重性。首先,他认为决定商品价值的劳动是生产商品时所耗费的劳动,商品的价值量同生产商品时所耗费的劳动时间成正比例。他看到了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的区别,把复杂劳动看做是倍加的简单劳动。其次,斯密又认为决定商品价值的劳动是由这个商品在交换中购买到或能支配的劳动。也就是说,劳动是衡量一切商品交换价值的真实尺度。

斯密关于商品价值源泉的另一种解释是收入价值论。他认为商品的“真实价格”由工资、利润和地租三种收入构成。他认为在简单商品经济中,商品的价值由耗费掉的劳动决定,商品与商品之间的交换是等量劳动的交换。而在资本积累和土地私有制出现之后,也就是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商品价值不是由耗费的劳动量决定,而是由购买到的劳动量决定。这种购买到的劳动量则可分解为工资、利润和地租三种收入。因此,他认为工资、利润和地租是一切收入和一切可交换价值的三个根本源泉。

四、市场机制

在《国富论》的第七章中,斯密论述了自然价格和市场价格之间的关系问题,对市场机制的自发调节作用进行了阐述。斯密认为,每一个社会一定时期内各种用途的劳动工资、资本利润、土地地租都有一种普通率或平均率。这些普通率或平均率,可称为那地方那时候通行的工资自然率、利润自然率或地租自然率。它们是市场自由竞争的结果。

斯密所说的自然价格,是指按平均率即自然率支付的工资、利润和地租构成的价格,实际上指的就是价值。斯密所说的市场价格,是指商品在市场上出售的实际价格。斯密认为,商品的市场价格有时高于它的自然价格,有时低于它的自然价格,有时和它的自然价格完全相同。每一种商品的市场价格都取决于它的实际供应量和有效需求。

斯密考察了市场价格如何围绕自然价格而上下波动,认为波动的主要原因是商品供求关系的变化。他指出,如果某种商品在市场上的供售量不够满足这商品的有效需求,市场价格就会或多或少地上升到自然价格以上;反之,如果某种商品在市场上供售量超过了它的有效需求,市场价格就会降低到自然价格以下;如果市场上这种商品量不多不少,恰好使供售量等于有效需求,市场价格便和自然价格完全相同,或大致相同。斯密还看到,每种商品的供应量自然会使自己适合于有效需求。当市场上供大于求导致市场价格低于自然价格时,其价格的某些组成部分会低于其自然价格,使市场上该商品的供求趋于一致,市场价格会逐步回升到自然价格水平;反之,价格的某些组成部分会高于其自然率,使市场价格降到自然价格水平。

显然,斯密不仅看到了市场价格以自然价格为中心上下波动,而且把这种波动看做是一种规律性的现象,这是斯密价值理论中富有科学意义的一个重要内容。

同时,斯密还看到了垄断对市场的影响。他认为垄断价格在各个时期都是可能得到的最高价格。反之,自然价格或自由竞争的价格,虽不是在各个时期,但在长时间内,却是可能有的最低价格。因为垄断者使市场存货经常不足,从而使有效需求永远不能得到充分供给。这样,他们就能以大大超过自然价格的市价出卖他们的商品,而他们的报酬,无论是工资或是利润,都大大超过其自然率。可见,垄断破坏了自由竞争,造成了社会福利的损失。在斯密看来,垄断势力是在创造以奉承和虚伪为特征的政治社会,可以迅速、容易地获得利润和铺张的消费,承认市场的积极作用是正确的,但必须同时抵制立法者对垄断集团的支持,以获得社会的共同利益。

斯密关于市场价格机制的经典论述形象生动、完整深入,抓住了市场机制的本质特点,为后人的研究奠定了丰厚的基础。

第二篇是《论资财的性质及其蓄积和作用》,研究促进国民财富增长的第二个因素――资本。

首先,斯密论述了资财的划分和资本的性质。资财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资本,希望从中取得收益;另一部分用于目前消费。资本因其用途不同也划分为两部分:用于生产、制造或购买物品,然后出售以取得利润的资本是流动资本;用来改良土地、购买机器和工具,或用来置备无须易主或无须进一步流通即可提供利润的资本是固定资本。流动资本和固定资本之间的比例因职业需要的不同而不同。因此,一个国家或一个社会的总资财也可以划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供目前消费,其特点是不提供收入或利润;第二部分是固定资本,其特点是不必经过流通、不必更换主人,即可提供收入或利润;第三部分是流动资本,其特点是要靠流通、要靠更换主人而提供收入。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始终处于相互转化过程中,它们拥有一个共同目的,即使留供目前消费的资财不致匮乏,而且能增加。

其次,斯密论述了其货币理论。其实,在第一篇探讨分工理论之后,斯密就已经对货币的产生和作为交换媒介的功能进行了论述,他在第二篇中进一步分析了货币的价值尺度功能和流通功能。他把作为流通手段的职能当做货币的决定性职能。在斯密看来,纸币和金属货币不仅具有同等的作用,而且纸币比金属货币更便宜,因此应当以纸币代替金属货币。但是以纸币代替金属货币仍要依据一定的原理,否则纸币发行过多,纸币泛滥,会造成严重的危害。任何国家对于流通中的纸币的全部金额,绝不能超过其所代替的金银的价值,或没有这些纸币的场合所必须有的金属货币的价值,这里斯密对纸币流通量规律进行了探索,作出了开创性的贡献。

第三,斯密对总收入和纯收入进行了区分。他把一国全部居民的收入分为“总收入”和“纯收入”。他认为一个大国全体居民的总收入,包含他们土地和劳动的全部年产物。在总收入中减去维持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费用,其余额留供居民自由使用的便是纯收入。换言之,所谓纯收入,乃是以不侵蚀资本为条件,留供居民享用的资财。可见,斯密所说的“总收入”就是“全部年产物”,也就是社会总产品;“纯收入”是“在总收入中减去维持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费用”以后的余额。他认为生产资料生产部门的产品,从其实物形式上看不能算作收入,而从其价值形式上看最终可以分解为收入。而消费资料生产部门的产品,无论从实物形式或者从价值形式上看,都能算作收入。

第四,斯密对生产性劳动和非生产性劳动进行了区分。斯密把劳动分为两种:生产性劳动和非生产性劳动。生产性劳动创造价值,非生产性劳动不创造价值,维持生产性劳动的那一部分产品决定下一年的产品。相应的,收入也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作为地租收入或利润收入,另一部分用来补偿资本,补充从资本中取出来的食物和制成品。从而一国要想增加国民财富只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增加生产性劳动者的人数,一种是增进受雇劳动者的生产力。而这两种方法都需要一个前提即资本积累,从而建立了资本积累理论。

第五,斯密对借贷资本进行了分析。资本增加以后,如果资本所有者不想自己使用,但希望借此获得一定的收入,这部分资本即为贷出取息的资本。借贷资本随资本的增加而增加,但其增加会导致使用这种资本所必须支付的价格即利息的下降。借贷资本数量增加所导致的利息下降的原因在于:物品数量增加使物品的市价跌落;一国资本增加使投资的利润下降;维持生产性劳动的基金增加,对生产性劳动的需求增加,工资提高降低了资本的利润,利润下降使利息率随之下降。

最后,斯密对资本的用途进行了分析。斯密认为等量资本用于不同用途所能推动的生产性劳动量是不同的,从而对一国土地和劳动的年产物所能增加的价值也是极不相同的。资本有四种不同的用途:农业、制造业、运输业、商业。这四种用途完成了生产的循环过程。四种用途在社会总资本中所占的比例并不均等,资本究竟应投放在什么方向上取决于私人利润的打算,即为利润最大化原则。

第三篇是《论不同国家中财富的不同发展》,斯密从经济史的角度,分析影响国民财富增长的因素。

斯密认为,按照事物的自然趋势,进步社会的资本,首先是大部分投在农业上,其次投在工业上,最后投在国外贸易上,但在当时的欧洲,这种顺序却被颠倒了,这是阻碍社会发展的原因。斯密考察了罗马帝国崩溃后农业在欧洲旧状态下所受到的阻抑和都市的勃兴与进步,分析了商业城市的发展对农村的繁荣的促进作用,针对封建制度对国民财富增长的阻碍作用,他认为资本主义的自由贸易有利于社会生产力和国民财富的增长。

第四篇是《论政治经济学体系》。斯密认为,政治经济学的根本目的在于富国裕民,为达到这一目标,在不同国家不同时代曾产生过两种关于富国裕民的政治经济学体系,一种是重商主义,一种是重农主义。在第四篇中,斯密分别用8章和1章的篇幅对重商主义和重农主义的理论主张进行分析和评论,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阐发了经济自由主义和自由贸易的思想。在这一篇中,他从经济思想史的角度,探讨错误的政策和学说如何妨碍国民财富的增长。

斯密认为,社会经济活动自然会按照有效需求进行调节,不需要政府进行干预,经济自由主义是一国所能实行的最好的经济政策,重商主义国家干预主义的政策主张是不正确的。在斯密看来,重商主义政策只是模仿真正的繁荣,只对生产者和垄断者有利。由于它未能给消费者带来好处,所以重商主义是反增长的、目光短浅的。

斯密认为对外贸易会为国内生产的超过需求的产品开辟市场,也会为已经积累起来的超过国内需求的资本提供机会。一旦经济条件有利于出口,不必利用公共政策进行特别的鼓励,政府也不必介入进口和保护国内产品的国内市场。

在批判重商主义理论的过程中,斯密提出了自己的自由贸易理论,后人将其概括为绝对优势理论。他指出,在某种商品的生产上,如果外国的生产成本低于本国的生产成本,那么本国就不必自己生产这种商品,而应该把资本用于本国擅长的产品生产上,然后用自己生产的产品与外国相交换。如果各国都根据自己的条件发展最擅长的生产部门,彼此实行国际分工,劳动和资本就会得到恰当的分配和有效的运用。这样交换的结果是各国都以最低的成本获得自己所需要的产品。通过自由贸易,用较少的花费换回更多的东西,使国民财富获得最快的增长。因此,实行自由贸易对于参与贸易的双方国家都是有利的。相反,如果实行重商主义的保护主义政策,表面上好像保护了本国利益,而实际上却是保护了落后,其结果反而会造成生产力的下降。斯密的著作被认为是对重商主义进行了一次全面彻底的清算,它标志着产业资本的观念最终克服了商业资本的局限。

对于重农主义的理论,斯密主要是肯定它们的成绩,同时指出其中的不足。虽然存在错误,但斯密认为,重农学说虽有许多缺点,但在政治经济学这个题目下发表的许多学说中,要以这一学说最接近于真理。

第五篇是《论君主或国家的收入》。在这一篇中,斯密论述了国家在履行其职能时所需的财政开支,国家财政对国民财富发展的影响,提出关于赋税的四个原则,分析了国民财富增长过程中政府的职能,总结性地论述了18世纪英国的税收和财政政策。

在经济思想史上斯密是自由放任的坚定拥护者,但是斯密并不完全否定国家政权,他认为,国家政权是必不可少的。但是国家职能有一定的限制,在自然自由的制度下,国家应履行三方面的职责:第一,提供国防。第二,管理司法。第三,提供公共物品。在斯密看来,政府只要起到“守夜人”的作用就可以了,不要干预经济活动,这表现了斯密作为一个经济学家对经济活动调节所表现出来的战略性眼光。

【简要评述】

斯密在《国富论》提出的各种理论中,对世人影响最大的就是经济自由主义的思想。斯密认为,人的本性是利己的,追求个人利益是人们从事经济活动的唯一动力。同时人又是理性的,作为理性经济人,人们能在个人的经济活动中获得最大的个人利益,如果这种经济活动不会受到干预,那么,经由价格机制这只看不见的手所引导,人们不仅会实现个人利益的最大化,而且会推进公共利益,走向私利和公利的调和。“各个人都不断地努力为他自己所能支配的资本找到最有利的用途。固然,他所考虑的不是社会的利益,而是他自身的利益,但他对自身利益的研究自然会或者毋宁说必然会引导他选定最有利于社会的用途。”

“看不见的手”一词在斯密的著作中仅出现过两次,一次出现在《道德情操论》中,认为“看不见的手”会引导社会产品的分配达到公平。一次出现在《国富论》中,“由于每个个人都努力把他的资本……在这场合,像在其他许多场合一样,他受到一只看不见的手的指导,去尽力达到一个并非他本意想要达到的目的。也并不因为事非出于本意,就对社会有害。他追求自己的利益,往往使他能比在真正出于本意的情况下更有效地促进社会的利益。”既然追求私人利益能增进社会利益,那么,个人的一切经济活动就应由其自由发展,自由竞争,这样才能在增进私人利益的同时增进社会利益。

斯密的《国富论》被看做是市场经济的经典著作,在这本著作中,斯密概括了古典经济学在其形成阶段的理论成就,将庞大的经济理论集合在一个研究主题的范围内,用一个基本思想加以贯穿,这就使他的《国富论》获得了巨大的成功。斯密最先系统地阐述了政治经济学的各个主要学说,确立了经济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地位,他本人也被尊称为“经济学之父”。可以说,《国富论》是经济学中最重要的著作,是市场经济的“圣经”,是通向经济繁荣的“金钥匙”。

(赵莹)

参考文献:

[1]〔英〕亚当?斯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M],郭大力、王亚南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72.

[2]〔英〕杜格尔德?斯图尔特,亚当?斯密的生平和著作[M],蒋自强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3.

[3]〔英〕约翰?雷,亚当?斯密传(中译本)[M],胡企林、陈应年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8.

[4]朱绍文,经典经济学与现代经济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5]亚当?斯密,国富论(增订版)[M],杨敬年译,陕西:陕西人民出版社,2006.
更多

编辑推荐

1一分钟心理控制术
2赢利型股民、基民必备全书
3人人都爱心理学:最妙...
4看图炒股
5一看就懂的股市赚钱图形
6基金投资最常遇到的1...
7买基金、炒股票就这几招
8明明白白买基金、炒股票
9新手上路 实战股市
10少年不知愁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少年不知苦

    作者:王慧艳  

    经管励志 【已完结】

    本书内容:初三开学的第一天,同学们就想不管不顾地大哭上一场,其中不乏几个脆弱的女生已经泣涕涟涟,打湿了一张又一张面巾纸。“陈大班,你说话呀!没人让你做哑巴。”牛天梓瞪着牛眼,生气地冲班长陈远嚷着...

  • 新手上路炒股票

    作者:薛义明  

    经管励志 【已完结】

    书中自有黄金屋,教你如何成为股票市场叱咤风云的成功者,如何成为一个输少赢多的投资人,如何成为能立足股市的成功者。

  • 新手上路炒基金

    作者:林和文  

    经管励志 【已完结】

    本书重点介绍基金的基础知识及品种,常用的技术分析方法及投资技巧,分析了基金投资案例等。

  • 凯达之魂:记一个民营企业家的人生和事业

    作者:冯萌献  

    经管励志 【已完结】

    本书记述了张文远从一个只有中学文化程度的中学生,从一个生产队的记工员开始,成长为民营企业家的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