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克恭
城隍一词由来很古,《易经》已有“复城于隍”之说。城指墙墉,隍指壕堑,所以城隍就是城池。城隍“神”由古代的“社神”演变而来,城隍庙的起源当不晚于5世纪。唐代名将张巡守永丘、睢阳时有《祭城隍文》祁求助军退敌,说明城隍是一位城池保护神;明代的城隍庙分府、州、县三级,城隍神的职司冠带和人间的知府、知州、知县一样。西安的城隍是“府城隍”,庙叫“都城隍庙”,其所以有个“都”字,意思是它能管各州县的城隍。庙的正方在今西大街,后门在今庙后街,位置在“大学习巷”之东、“北广济街”南口外以西,在清代“理事厅署”和“长安县署”之间,庙宇宏伟富丽,规模整齐,占地面积大。据《陕西通志》卷29记载:明太祖朱元璋洪武五年(1372)知府费震建,明神宗朱翊钧万历年间知府李有实、崔应科相继增修。清世祖福临顺治(1644—1661)年间屡次重修,清世宗胤祯雍正元年(1723)失火焚毁。同年,川陕总督年羹尧用拆明代秦王(朱槃)府的砖瓦木料,又扩充修建各正殿。清乾隆、嘉庆、道光三代(1736—1850)100多年间又屡加重修。清光绪十三年(1887)二月失火,烧毁戏楼及二门、钟鼓楼,同年又重新修建。据说清时的城隍庙及它两边的房产占地面积颇大,西起学习巷东至北广济街都属于庙的范围以内。凡城隍庙,向来都信奉道教,这座庙是属道士的子孙庙,住有三代道士。
城隍庙门外的入口处,原有一座有斗拱结构的五间宽大木牌楼,50年代修路时被拆掉。牌楼下有铁狮子一对,在文化大革命中作为“破四旧”的对象被砸坏。西安城隍庙内商业发达,牌楼后是一条南北向、铺着大块青石的长通道,实际是一条窄街,两旁全是两三间宽门面的二层矮楼房商店;解放前在这条窄街中间和殿前的空场上,也摆着卖妇女用的梳头用具、针、线、剪刀、顶针等等的小货摊(小商店和摊点有四五百处),这些小摊贩都是穷苦人借账拉债买点零碎东西来贩卖赚钱供家人糊口。正因这里是商店和小摊贩聚集的市场,所以来往的人很多,摩肩接踵,熙熙攘攘。解放后这里改名“建华商场”。
这条窄街的北头有一座能从下面通行人的小骑楼叫“文昌阁”,据说这是庙的“鼓乐楼”,过这里往北不远是五大间宽的二门。二门两边塑有高大的四大天王泥像。二门内是庙院,南端是一座形式壮丽的大戏楼与大殿相对,每年农历四月初八起过会三天,并请有名的戏班在戏楼上唱大戏,人人随便去看。解放后将戏楼改为庙后街文化馆阅览室。二门后的东西两侧廊房是“十殿阎王”殿:一殿秦广王,二殿楚江王,三殿宋帝王,四殿五官王,五殿阎罗王,六殿平等王,七殿泰山王,八殿都市王,九殿广城王,十殿转轮王。解放后将两边的阎王殿改为莲湖区文化馆。
雍正元年重修建的供奉城隍神的正殿七间宽,宏伟华丽,仿宋、明宫殿的形式,阶墀突起,回廊开阔,极为美观。前檐格扇的浮雕图案也颇精美。殿内的大石供桌是由明秦王府移来的。大殿门前的大院中,有雕刻精巧的木牌坊一座,其宏伟与大门前的大牌楼相似。牌坊前有红铜狮子一对,狮身上铸有许多嘉靖时的铜钱,胸膛有“明嘉靖三十八年(1559)十月吉日,秦府内典等”字样,现在这对狮子在省博物馆东门口(正门)摆着。牌坊后还有铁狮子一对,为明万历十三年(1585)八月铸造,重5000斤,现已不存在。这两对狮子都是从原来秦王府移来的。
大殿前有一对带两个斗的铁旗杆,现已不存在;大殿前还有一对雕花的大铁化纸炉也不见了,传说这些都是在文化大革命中被毁掉的。
进入大殿的中门,首先使你惊讶的是:西边站着一尊约两丈高,张嘴瞪眼,一手拿着“生死簿”,一手拿支笔的胖大判官;东边站着一尊约两丈高青面红发,锯齿獠牙,一手拿着勾魂牌,一手拿着铁链的小鬼,这两个凶神都是身子稍向前倾,好像要抓进庙烧神的人。正面的宝座上坐的城隍塑像很高大,据传周身贴的是真金页,所以虽经烟熏多年,还是金光闪亮,城隍两边还供有财神、火神和送子娘娘等神像。在迷信盛行、人民多灾多难的旧时代,为了求神保佑得官、得财、得子、免灾难,去城隍庙烧香、许愿,上布施(给钱)的人很多,这里一年四季香火很旺,所以有些人专门在大殿前做卖香蜡纸钱的生意。正因为许愿还愿的人多,所以大殿内两边大墙上从最高处到最低处密密地一个挨一个挂满了各种大小匾额(木匾、镜框和绸缎的),多得实在挂不下时,就取下旧的又添挂新的;城隍及其他各神身上的绸袍也是经常披若干层。
解放前,在大殿正门两边雕着金锁套梅的格扇门前,摆着屏风式的18层地狱严刑惩罚鬼魂的连环图,上面画着将鬼魂上刀山、下油锅、用磨研、抽肠、挖眼、拔舌等各种极残酷的刑罚,写着人活着时若有了这样那样的罪过,到了地狱就要受这些刑罚。可见在黑暗的封建社会,统治阶级不仅用礼教和维护他们利益的法纪来压迫人民,还利用神鬼之类的迷信方法麻醉人民、压制人民,逼着老百姓相信天命,服服帖帖当顺民,做被他们欺压的奴才。在文化大革命中,已将大殿内所有的神像搬掉,这座大房做了庙前边“建华商场”的库房。
大殿后是二殿,中间供的是城隍和他的老婆,两边是他们的寝宫,内设置有很富丽的家具和床帐被褥等。在抗日战争期间到解放前,二殿内住着些从河南省一带逃来的难民;在文化大革命中,破烂的二殿被拆除,在这块地方修起了三幢两层高的居民楼房。
在二殿后面曾有一座颇高的玉皇楼,据说在抗战时期因受轰炸影响已很破烂,后来在拆二殿的同时被拆掉。
传说几十年前玉皇楼后有个小空院,地面是用若干六角形龟纹铁板镶成的,每块铁板围有矮铁栏杆,院中间稍高像龟背,人们把这块地方叫“铁角坟”,有人说是叫“铁丘坟”,虽然有人在几十年前看见过这个铁块铺的院子,但为什么叫铁角坟,是什么来历,却查不出来,连几年前死去的一位老道士和长期住在庙附近的人都不知道究竟。据在抗战末期就到道院住的人说,他当时也听说那个院子是“铁丘坟”,但并没见有什么铁东西,院子中间只是个土坑,其中有积水,现在这里盖了些平房。
城隍庙最后一座大殿的屋顶及周围房檐虽破烂,但仍可看到当年壮丽的旧容,现在由庙后街走进庙的后门就可隔一道墙看到它的东边和东南角一部分,这座殿是两进房连在一起的,它的深度从墙表面估计可能有30米左右,它的东墙约有一米厚,露出的椽头很粗大,可见修得非常坚固。这座大殿在解放前是伪警备司令部监禁囚犯的地方之一(警备司令部本部设在西大街,也设有监狱),据当时看见“放风”(让囚犯上厕所叫放风)情况的人说,该处在押的人不少;解放后,这里住的是些手工业者。现在这座大殿和它前边的一些平房是“庙后街街道办事处”所在。
从城隍庙的二门起到最后的大殿止,东西两边用偏殿房和墙把这一大片长而宽的殿宇建筑群连成一个整体,在两边的墙外各建有一长排每三间宽为一套带矮楼的院落,清代住的是道士并供有神像,所以分别叫东、西“道院”,全盛时居住道士有二三百人。道士住的这些地方,最早只有“四宫”,后来增加到“二十二宫”,可见当时庙里的盛况了。道院实际是一条能通行人的窄巷道,西道院的西口在大学习巷,南口在庙的正门外通庙前的商场。东道院的北口通后门到庙后街,南口也在二门外,通前面的商场到西大街;西道院现改名“建华西巷”(因庙前面有“建华商场”而命名),东道院现改名“建华东巷”。在解放以前的多年里,城隍庙管事的道士们抽大烟、挥霍,和官绅勾结将庙两旁的庙产、房屋陆续变卖,连东西道院的许多房子也都卖掉了,解放时,庙内的道士已很少,东西道院几乎住的全是手工业者、商人和居民。到文化大革命前,仅有一位老道士,几年前已死。只有一位曾在庙里当过炊事员的老人尚活着,现住在庙址上新建的居民楼内。
庙内存有留传下来的乐器和各种古曲调乐谱抄本,原来有位名安来绪老道的曾专心研究过,现已去世;保存的曲调乐谱已由中国音乐家协会西安分会石根同志负责整理编辑成集,内有不少古乐曲调,几成绝响。
大殿前空场上的景况:每年四月八日起唱大戏,过三天会,在这期间,逛会、烧香的人拥挤非常,戏场周围除各种玩艺外,还有玩各种赌博的;由于庙的后门通庙后街,前门通西大街,平素走捷径从庙址内来往的人颇多,还有敬神的、去市场买东西的和逛城隍庙的人也很多,所以平时大殿前的空场上经常有拉洋片(也叫“西洋镜”)的、耍小把戏的和耍赌博的。有些居士还经常站在凳子上劝善(讲善书)、讲《孝经》或神话传说中惩恶扬善的迷信故事,由于讲得熟练生动,往往在一个劝善摊子周围有几十个人听,这就使许多人民受到封建迷信思想的毒害;这种劝善居士和传教士一样,很有耐心,即使只有一两个人听,他们也是振奋精神、眉飞色舞地讲着。
关于在大殿前耍赌博骗钱的事(主要是骗来逛城隍庙买东西的农民),在这里略举一二:一种是摆赌人手中拿着像扑克牌似的硬纸牌三张做赌具,一面全是白的,其中两页的另一面没有什么记号,只有一页的另一面有记号,摆赌主很迅速地将三页牌用手掺几下,然后将三张全白的一面摆在地上,让你下赌注猜有记号的是哪一页牌,如果你猜中了,他从地上取牌翻看时,很敏捷地换了牌,说你没有押中,输了;即使下赌注的人很聪明,用手指按在他所猜的那张牌上要自己亲手翻牌,当然摆赌主不让,在双方争执时,赌主的同伙(装作看赌的闲人)就从旁劝解,在刹那间,赌主很快将牌一换,同伙就七嘴八舌劝押钱的人说:“看呀,我们都看着你没押上,快把钱给了吧!”结果钱还是被骗去了。还有一种是赌抽签,赌具是用十根或五根缠着的不同色丝线的铜签,拿签的赌主让你押钱说要抽什么颜色的,然后他把签筒摇几下让你抽,实际上他对每根签子都非常熟悉,设法不让你抽中,但他也偶尔让你押中一次,以便使围观想赢钱的人也愿押钱抽签碰碰运气。此外,还有“押宝”、“掷骰子”,押钱抽糖人、抽冰糖葫芦等。在欺骗、敲诈、人吃人的旧社会,设大、小赌场骗钱的和为赢钱而输钱甚至倾家荡产的到处都有。
关于城隍庙的商业简况:由大门往里,两边鳞次栉比全是商店。解放前,这里主要经营小商品,喜欢做那“一分钱的生意”,有一部分是绸缎花布店,一部分是专卖妇女的绸花、粉、胭脂等化妆品店,一部分专卖农村人喜爱的黑丝帕(也叫“首帕”,天冷时妇女搭头用,这里是西安丝帕的集散地);还有少数专卖绣花的各色丝线的铺子,专卖“双郭菜刀”、“梅花剪”板弦乐器和染料的铺子,专卖各种木桶、擀面杖、案板、洗衣搓板和补丝袜用的袜底板以及砸蒜臼、牙签等等的木器店;二门口及两道院内有制作和出售演旧戏用的衣帽、靴、鞋、胡须、头发及武器等的作坊、铺子。四乡农民喜欢来逛城隍庙,除办年货、买娶媳妇、嫁女用的各种用品和为死人做寿衣的丝绸材料等外,还能大开眼界见世面;城里也有许多人常来逛城隍庙饱眼福和买日用品,所以这里的生意一直很好。城乡人民之所以爱来这里买东西,一方面是日用百货及婚丧用的东西较集中,可少跑路到处找;一方面误认为在这里买东西价钱稍便宜,商人又招呼得殷勤,实际还是商人大赚了钱。俗话说“城隍庙的买卖连腰砍”,这是在说商人要的价高,买主只按一半给还价(人们知道商人要的谎价),然后双方反复讨价还价,甚至买主生气不买了,商人又拉他回来敬茶请坐,表示让步,降低货价将生意做成,买主认为比原来要的价便宜得多,便满意地买下所选购的东西。另外,商人按你原来看的那种质量好的货要的卖价,当已成交时,他很快换成次品给你扯下衣料,当你发现不像原来所看中的料子去质问时,商人拿出扯过的同样料子让你看,说“原来你挑的就是这种,没含糊”,商人们七嘴八舌,你说不过他们,只好丧气而回,当时这种情况在其他地方也常有。
解放后,政府规定了物价,私商再不敢随便骗人,经工商业改造公私合营后,这个商场也和其他商店一样有了明码定价和合理的规定,调整了商店,整顿了商场的秩序,取名“建华商场”;成为国营后,又增加了各货的花色品种,更显出朝气蓬勃、繁华的景象。为了适应四化需要,现已将原建华商场的房屋全部拆掉并向西稍扩充,正在打地基修建一座百货大楼。
道教人生观
讲道教人生观,首先要弄清道教讲的人生观是什么?人生观是人的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必须联系道教的世界观来解答人生观的本质问题。世界观是人们对世界的根本看法,也就是对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领域最一般问题的根本观点;人生观是关于人生最一般问题的根本观点。道教的世界观是“道法自然”,道“万物恃之而生而不辞,功成不名有,爱养万物而不为主”“长之畜之,成之熟之,养之复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万物皆秉道生。道教的人生观,要像“道”那样,“功成不名有,爱养万物而不为主”、“观天之道,执天之行”,顺应自然,因势利导,不为己甚。
一个人的一生全部过程,包括生活道路、生活目的和人生价值,就是一个人人生观最一般的问题。人生观作为人们关于人生价值、人生目的、人生道路的根本观点,是人的主观意识现象,是对客观实际生活过程的能动反映;人们不同的社会地位、生活状况,都会给其人生观的内容造成不同的影响。比如:有认为人生在于享乐的享乐主义人生观;有认为人生在世是受罪的悲观主义人生观;有以权力大小、社会地位高低为追求的权位主义人生观;有人认为金钱万能,把以不择手段的弄钱或积累财富作为人生内容的拜金主义人生观;有以信仰、追求人生方式,以现实功利实用性为转移的庸俗、市侩、投机性的实用主义人生观。以上所举人生观的核心是利己主义或个人主义人生观,不能科学地解决人生价值、人生目的、人生道路等根本的人生问题,所以说都不是科学的人生观。只有马克思主义人生观是以否定私有制及私有制必然为公有制所代替为前提,以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指导的、以对社会的奉献精神为思想核心的、代表人民大众利益的,才是真正的、崭新的科学人生观。
道教的人生观和人生价值是以其信仰来建立的,是以学道、体道、修道,最终达到体道合真、得道成仙的目的;道教徒为达到这一信仰目的,在修行的过程中讲究“重积德”,在修持法则上做“真功”与“真行”并进。什么是真功?王重阳引晋真人语云:“若要真功者,须是澄心定意打叠精神,勿动勿作,真清真静,抱元守一,存神固气,乃真功也。若要真行者,须是修仁蕴德,济贫救苦,见人患难,常行拯救之心,或化诱善人人道修行,所行之事,先人后己,与万物无私,乃真行也。”其它如:苦己利人、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不损人利己、不争名夺利讲究“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认为“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罪莫大于可欲,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甚至以为“吾所以有大患者,为我有身,及我无身,吾有何患”来做一个彻底无个人得失的修道者。道教的这种人生观和价值观,不是马克思的科学人生、价值观,但有着某些共同的精神,这也说明道教信仰中的某些积极意义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不但相适应,而且能为社会安定服务。
道德是社会意识形态,是一种上层建筑,这种意识形态是由社会经济基础所决定而又反作用于社会经济基础的社会意识形态。道德是以善恶观念来把握现实世界。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无疑是精神的东西,但它又不仅限于是精神过程,而是通过人们的道德实践或具体道德行为表现出来,是物质实践和精神意识的统一,是作为这样一种实践精神去对世界进行善或恶的掌握,也就是说,道德对世界实践精神的掌握,是认识善和恶。道德的功能,是以人们自己的善和恶、正义和非正义、公正和偏私,诚实和虚伪等道德观念去评价自己或他人的行为,从而去调整人们之间以及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所以道德就有或多或少的自我牺牲来作前提。社会关系的形成是道德产生的客观前提,人的自我意识一定程度的发展是产生道德的主观前提。道德的基本要求是要人们自觉地维护社会整体利益,为此,就必须对个人利益作出必要的节制乃至牺牲,也就是说,当个人利益与社会整体利益发生矛盾时,只有自觉地节制或牺牲个人利益以维护和发展社会整体利益,才是合乎道德的,能否做到这一点,是衡量一个人是否有道德或道德境界高低的标志。
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提倡社会公德,互相尊重,礼貌待人,敬老爱幼,关心残疾人,诚实守信,言行一致,遵守社会公共秩序,遵守职业道德,不取无义之财,爱护公共财产,自觉履行对社会和国家的义务,维护社会安定,爱国爱教爱社会主义,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搞好宗教活动场所的管理,这对一个道教徒来说,是应做到的起码的道德要求。
道教徒若能时刻不忘自己的信仰,时刻以戒律和祖师语录来检点自己的行为,并力行不怠,他一定会是一个超俗的、有高尚道德修养的、受人敬仰的、未来的仙人。
道教的优良传统与道教徒的修养
道教徒的修养是建立在道教优良传统观念信仰上的自我完善道德、人格的修养,也就是道德操守的自我建设的修持作为。道教的优良传统是什么?概括来说,凡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都是道教继承和发扬的优良传统,这正是有中国文化特色的道教才具有的。具体说,道教的优良传统是重现实,重人生,不反对科学,力争掌握生命的主动权,认为我命在我不属天地;在社会生活中,既不追求功利的“人世”,也不专注悲观的“出世”,而是牢牢掌握这两种处世法来进行品德修养。道教徒在修养上的出世入世兼行法,是从老子“君子得时则驾,不得时则蓬累而行”的思想继承下来的,这种观念在操作上是:当出世时,不忘人民疾苦;当入世时,不计个人功利。行出世法,是放开人我观念、是非观念,不使事务挠心,使心处于常清常静境界,以无为化导自身,除去一切私心杂念,常使性灵朗然觉照,这是关于自身性命的修养;行入世法,是为社会人类做好事,力行正义,苦己利人,抑恶扬善,谦虚忍让,宽宏大量,正身修身,戒除诈伪,行为端正,不谋私利,慈悲恻隐,导人向善。行出世法必须从人世的积功累德做起,德业不雄厚,要去做出世的修炼是不可能得道的,所以道教徒在行持上重视以出世补入世,以入世补出世,互为助长,才是道教徒的修养。
道教徒的修养和道德准则,是以坚定的信仰为基础的,如果信仰不坚定,就会迷失方向,被外物所迷惑,或被似是而非的歪道理所迷惑。人与人生活在一起,彼此的影响感染非常有力,往往会形成一种风习;个人处在不良的环境中,耳濡目染久了,自会同化于无形。虽也有见识卓越、意志坚决、不受环境影响、处污泥而不染者,但只有坚定的信念才能不改其节操,所以前辈祖师教我们在交友上有:云朋霞友、良朋益友和狂朋怪友之分别,要我们有一个区别是非的清醒头脑,择善而从。在当今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下,很多人有“拜金主义思想”,见利忘义,不择手段攫取,富裕是社会主义奋斗目标,贫穷不是社会主义,但是取得富裕是以自己的劳动通过正当途径去取得,所谓“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左传》曾有“居利思义,在约思纯”的名言,这就是说:占有财利时要想着是否符合“义”;处于贫困时要想着保持自己的清白操守。唐人杜牧说过:“莫言名与利,名利是身仇”,这当然不是说正当取得的名利,而是说那些攫取不义之财、见利忘义者流。处在当今社会的道教徒,要保持清白,就得有“为草当如兰,为木当如松”的气节、要有“不受尘埃半点侵,竹篱茅舍自甘心”的操守、要有“一念之非即遏之,一动之妄即改之”的自律心。社会人际间常会有正不容邪,邪复妒正的现象,我们只要做到源洁形端,自然会流清、影直,“人惟患无志,有志无有不成者。”
谈到道教徒的修养,有个现实问题,这就是道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问题。我以为,道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是要在政治上相适应。江泽民总书记说:“社会主义建设是当前的最大政治”,就是说,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全国各族人民的最大政治。我们道教徒首先是国家公民,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我们应该做出的贡献,坚持“四个维护”,依法管理好宗教活动场所,随着社会主义发展的各个阶段调整我们自身建设,革除那些封建迷信活动和不过问政治的观念,要关心国家大事,加强政治学习,爱国守法,坚定不移地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走社会主义道路,这就是与社会主义相适应。而不是改变我们的信仰,改变我们的信仰形象,或者一心向钱看,追求高级的物质享受就是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了,恰恰相反,这不是适应,而是腐败,是与我们道教信仰相悖的。马丹阳告诫刘长生祖师说:“纵日消万金,正好粗衣淡食”就是说,正当花的钱纵然花的多也是应该的,但对自己的生活不可奢侈,要艰苦朴素。现在我们国家还有很多没有解决温饱问题的贫困者,还有很多上不起学的儿童,我们少享受点,把钱等去做社会公益事业,这不是个人既积德,又解决别人困苦的大功德吗?希望我们道教道友们要做到《墨子》所说的“利人乎即为,不利人乎即止”来共勉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