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6章 传说(1)

  盘古开天地

  盘古,亦称盘古氏,又名浑敦氏。“盘古”为“槃瓠”的转音,意为“神犬”。这一图腾徽号最早出现在东汉时期“武陵夷”的传说中。

  在我国古代诸神中,盘古被尊为最早的一位大神。三国时期吴人徐整的《三五历经》和民间传说中说盘古是开天辟地之神。在洪荒的原始时期,天地是混沌一片,宇宙像一只黑乎乎的大鸡蛋,盘古就是在这个“鸡蛋”里孕育和成长的。沉睡了一万八千劫的盘古忽然睁开眼睛一看,眼前漆黑一片,他被闷得心慌意乱,一气之下,不知从哪里摸到了一把大斧,用力向黑暗中劈去,只听山崩地裂的一声巨响,混沌世界被劈开了,清气冉冉向上升去,变成了天,浊重的东西向下沉去,变成了大地。天地是分开了,但盘古害怕它们还会合上,就用头顶着清天,脚踩着大地,站在天地中央,随着天地自然变化而变化着。天日高一丈,地日厚一丈,盘古也日长一丈。又过了一万八千劫,天升到了极高,地增到了极厚,盘古也长到了极高,但他仍然站在天地间,生怕天降下来,地长上来,又合在一起。不知又过了多久,天地总算是固定下来了,但他却倒在地上死了。盘古在他临死的时候,大吼了一声,这声音变成了雷霆。他呼出的气,变成了风和云。左眼变成了太阳,右眼变成了月亮,血成了江河,筋脉成了道路,肌肤成了田土,毛发成了草木,手足和躯干变成了大地的四极和五方名山。盘古用自己的身躯撑开了天地,直到天地定型以后才劳累地倒在地上死去,没有他的献身精神,就不会有天地人间,所以后人尊盘古为天地万物之祖。

  传说因为天地万物是盘古变化而来的,所以盘古喜则晴,怒则阴,哭泣则眼泪流为江河,嘘则为风雨,吹则为雷电,乃神灵至极也。就是这样一位神灵,他的庙祀却不多,即便有庙的地方,香火也不旺。也许他离人们太遥远了,他出自混沌,死于蛮荒,那时还没有人,所以给后人留下的追忆也只是他除了开天辟地外,再没有给人类留下什么东西。也许我们离他太近了,我们直接生活在他的身体上,感受着他的喜怒哀乐,沐浴着由他的眼睛变化而来的太阳和月亮发出的光泽,春雨秋风梳妆着大地和我们人类,才没有对他产生应有的尊殊。

  盘古并没有被人们完全遗忘,陕北就有盘古庙。盘古庙在陕北民间称做“古庙”,说明了它的古老。正因为盘古是天地第一神灵,他的庙是“孤”的,周围没有任何配庙,庙内也没有任何神灵敢去配祀。盘古老人端坐在神龛上,饱经沧桑的脸上一双深邃的眼睛凝望着苍穹。这大概是他香火不旺的真正原因。由于香火不旺,古庙渐渐废弃。据笔者所知,陕北仅存的一座盘古庙已于近年在延川县高家屯乡丰柏赏村中废掉了。但盘古庙门联仍然在人们心目中珍藏着:

  日昍晶□安天下;

  月朋□朤定乾坤。

  盘古用自己的眼睛化为日月,用自己的身体撑开天地,使天地固定下来,天下才得以安然无恙。所以,人们就用日月组成对联,标明他定乾坤、安天下的功绩。这大概是人们对他最好的纪念吧?

  联中“昍”、“□”、“□”、“朤”是僻字,很难读出它的正确音来。从辞书中查出,“昍”其义作“明”来解。“□”其义未详。“□”同“晶”,“朤”同“朗”。依此音义来读此联,则是“日昍(宣)晶□(柳)安天下;月朋□(晶)朤(朗)定乾坤。”也就是“日明晶柳安天下,月朋晶朗定乾坤”。这是讲不通的。北京八大处“老爷庙”上也有此联,据那里的老道讲,此联应读作“日暖晶华安天下,月朋婆罗定乾坤”。此联亦难让人理解,但作为盘古庙上的千古门联,人们已不从它的读音和字义上来考究了,仅以日月和定乾坤、安天下作为对盘古的礼赞。

  盘古的事迹与传说在《白虎通》、《淮南子》、《山海经》、《周易》、《尚书》、《诗经》等典籍中都有记载。

  黄帝

  黄帝是传说中的五帝之一,是中原各族共同的祖先,与炎帝同出于少典氏。

  据《史记·五帝本纪》和《黄帝本纪》所载,他是我国有史之开篇。史云:“黄帝者,少典之子,姓公孙,名轩辕。”也有说黄帝姓姬,号有熊氏。名轩辕是因其出生于轩辕之丘,号有熊是他在有熊建国。又云姓姬是因他长于姬水。

  黄帝在阪泉(今河北省涿鹿东南)打败了炎帝氏族后,在中原定居下来,“诸侯咸归于轩辕”。后来,南方的蚩尤作乱,扰害各部族人民,黄帝又联合了炎帝,在涿鹿将蚩尤击杀,自此,他由部落首领被拥戴为部落联盟的领袖,取代了神农氏的领袖地位,成为我国成文史中的第一位帝王,在民族传统文化中被奉为华夏民族的始祖。

  在我国创世纪的神话传说中,黄帝又是一位创造宇宙的天人之神,被奉为五大天帝中的中央天帝之神。就这样,黄帝在我国古代史和古代神话中成了一位既是天神又是人王的人神合一的民族魂、民族偶像。在阴阳五行理论中,东方属青,南方属红,西方属白,北方属黑,中央属黄,故而,人们又将他称做黄帝。黄帝又有土德之瑞,田土是人们赖以生存的基本条件,所以,人们对五帝的信仰尤在于对黄帝的信仰。黄帝这一敬称一直被我国人民所沿用。有时,人们会冠以轩辕二字,称做轩辕黄帝,而有熊氏、公孙氏的称谓逐渐被人们遗忘掉了。公孙是他的姓,有熊,据史籍中说,黄帝于有熊建国。在黄帝统一中原之前,是以“熊”为图腾作为族徽的。统一中原以后,黄帝为了安抚归附的广大部落族,就改用了“龙”的图腾。有人说,龙图腾是由熊图腾和蛇图腾组合而来的。为什么要将蛇图腾组合进自己的图腾中?是因黄帝的母族图腾是蛇图腾。黄帝的母族是“□”氏。在古时候的用法通“桥”。黄帝被葬于桥山,就说明了黄帝始终崇拜着母族图腾。龙图腾是父族图腾“熊”的兽头与母族图腾“□”之蛇身的集合体,这是最初的“龙”形,后来又增加了许多部落族的图腾,最终形成了我们现在见到的“龙”形。

  正因为黄帝在我国古代史和古代神话中既是一位人王,又是一位天神,所以在他身上充满了许多神话色彩和人杰传奇。

  相传,黄帝的母亲叫附宝,是有桥氏女,她看见了大闪电绕着北斗,光华耀目,将整个郊野都照亮了这一神奇的自然现象以后感应而有娠,怀孕二十四个月后产下了黄帝。临盆时有紫气充房,兰香幽深。黄帝长大后,身逾龙颜。在神话传说中,他生有四张面孔,能够同时观察到东南西北四方所有的变化和天上人间的任何事情。说他清醒时,四面八目明察秋毫;糊涂时,虽浑无面目,却是大智若愚。

  在我国神话传说中,女娲抟黄土造人,才有了我们人类。在典籍中说,女娲与伏羲兄妹二人婚配后才繁衍了我们人类,他们二人就成了我们人类的始祖。传说他们是人首蛇身。黄帝的母族图腾就是蛇图腾,说明黄帝母族是伏羲氏的一支。在汉代壁画中将女娲伏羲画作人首蛇身,并且两尾相交。伏羲一手拿着曲尺,一手捧着太阳,太阳里还有一只三足乌;女娲一手拿着圆规,一手捧着月亮,月亮里还有一只三足蟾蜍。他们手中之物表现的是太阳和月亮,男女和阴阳,规与矩表明了法度与礼仪。这意味着人类文明是由他们开始的。

  伏羲,亦称做包牺,风姓,六千年前活动在成纪(今甘肃天水)一带的部落族首领。伏羲所在的部落以鸟(凤)为图腾,部落东迁以后,伏羲成为东夷部落的首领。传说伏羲能“仰观象于天,俯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作结绳为罔罟,以田以渔”。所以,后人将伏羲称为“一画开天”的人类始祖。《易经·系辞下》伏羲观蜘蛛结网而做渔网,教民以渔。并且订立了对偶的婚姻制度,还创八卦,上观天象,下察地理,中观万物。伏羲就是这一时期的部落领袖,将人类带出了愚昧社会。

  农耕文明出现以后,集太阳神、农业神、商业神、医药神于一身的“炎帝”出现了。《国语·晋语》:“昔,少典取于有□氏,生黄帝、炎帝。黄帝以姬水成,炎帝以姜水成,成而异德。”相传,炎帝的母亲女登去华阳游玩时,“感神龙而生炎帝”。由此看来,少典娶了两个有□氏之女,即黄帝之母附宝,炎帝之母女登。黄帝之母是见闪电绕北斗而生黄帝,炎帝之母是感神龙而生炎帝。其实,这些都是母系社会中只知其母而不知其父的一种说法,这些很可能是他们在出生时出现的一种天文现象。但也可以说明,到了黄帝和炎帝时,已经有了基本的男女婚配制度,有了父族与母族的区别,人类已经走到了父系社会的边缘了。

  传说中,炎帝是“人身牛首”。所以,牛就成为炎帝部落的图腾。炎帝手中拿着一杆秤,是专司夏天的神器,他用这一神器催促万物生长。夏天在阴阳五行中属火,所以又有专司夏天的神器秤。火上有火,即为“炎”。因此人们称他为炎帝。这同时也说明了人类对火的崇拜。因为火将人类与兽区别开来,人类因会使用火而走向光明,兽则停留在它们的原始状态。炎帝又开创了原始农业,教人们耕作种植,传说中说其母“感神龙而生之”,故而人们又称他为“神农”。神农倡行“日中而市”的贸易活动。神农尝百草既解决了农作物的栽培种植及改良等问题,又为人们提供了用草药治病的经验。他对人类的贡献是很大的。

  黄帝部落与炎帝部落为了各自部落的利益发生了冲突,在阪泉展开了一场大战,堪称我国战争史上的第一场战争。黄帝率领着以“熊罴”、“貔貅”、“豹虎”等图腾的部落军队,经过多次苦战,打败了炎帝部落,与新的部落结成了部落联盟。

  阪泉之战后,黄帝部落仍然活动在我国北方地区,炎帝部落则向东南方向移动,与那里的人民融合在一起,出现了稳定的社会状态。但是没有多久,居住在东方(今山东、江苏北部一带)的九黎首领蚩尤,联合了南方的苗民不断对中原发动侵扰战争,使中原地区出现不安的局面。传说,蚩尤有八十一个兄弟,皆“兽身、人语、铜头、铁额,食砂石,造了兵杖、刀、戟、大弩”。还传说蚩尤通晓天道,能呼风唤雨,喷烟吐雾,飞沙走石,所以他的威名雄震天下。但蚩尤性情粗暴,残虐百姓,侵凌诸侯,滥杀无辜,他的这些行径不仅使黄帝和炎帝部落感到不满,就是他自己部落族的人民也对此不满。黄帝便联合了炎帝部落在涿鹿向蚩尤开战。蚩尤凭借着金属兵器的锋利,认为战胜黄帝是有一定把握的,但又恐有所闪失,请来风师、雨伯助战。在多次交战中,黄帝终以失败告终。在第七十二次,也是最后一次的大战中,黄帝借以气候和地利的优势,终于将蚩尤打败,取得了最后的胜利。在长期的战争中,黄帝为了取得胜利,他发明了指南车用于指挥军队,用夔制作了战鼓,用“雷兽”的骨头制成了鼓槌敲击战鼓,如雷鸣作响,震耳欲聋,大大地鼓舞了士气,吓破了敌胆。传说,黄帝在这次战争中得到了九天玄女的相助,玄女为他传授了《阴符经》用来指挥战争,还召来应龙和他的女儿女魃,制止了雨伯的淫雨泛滥,使战争顺利进行。黄帝还得到了一柄昆吾山的“青锋”宝剑。

  涿鹿之战后,黄帝统一了中原各部,成了部落联盟的领袖。他为了寻求治理天下的方法,游历四方,东至于海(山东),西至崆峒(甘肃平凉),南及于江(湖南),北登釜山(河北),那里都留下了他的足迹。

  相传,黄帝一生娶过四个妻子,正妃是嫘祖。她勤劳聪颖,教人们养蚕、抽丝、织绸,以制作衣服,因此,后世将其尊为“先蚕娘娘”。另外三位是方雷氏、彤鱼氏和嫫母氏。嫫母很丑,但却心地善良,很贤淑。据《史记·黄帝本纪》载:黄帝共生有二十五个儿子,其中得到姓氏封号的有十四人。来自西陵的嫘祖生有二子,后来都有天下,其中一个叫玄嚣,是为青阳,居于江水;第二个是昌意,居于若水。昌意娶了蜀山氏女,曰昌仆,生高阳,高阳有圣德。五帝中颛顼、帝喾,以及尧、舜和夏周的帝族都是黄帝的后裔。

  据《越绝书·外传》载:“黄帝之时,以玉为兵以伐树木,为宫室凿地,夫玉亦神物也,死而龙藏。”《史记·五帝本纪》云:“旁罗日月星辰,水波土石金玉。”有考证证实,黄帝时期,人们已经掌握了铸铜琢玉的技术。那一时期的玉器主要有三种用途,一为工具和武器,即“玉兵”;二为身份的象征,即“瑞”;三是观测天文的玉仪器,即“璇玑玉衡”。器型的种类大致有钺、锛、刀、铲、璧、圭、琮、璜等。《史记·封禅书》中云:“黄帝采首山铜,铸鼎于荆山之下。”说明黄帝时期已经有了冶炼术。黄帝时期还设立了“陶正”,用来管理制陶业,在制陶中已开始使用快轮。建筑业中已使用“夯”来加固宫室基础。

  由于黄帝被后人奉为“人文始祖”,所以,历史上有许多重大发明不管是不是由他发明的,都将其说成是他的发明。如指南车、弓箭、陶器、养蚕、纺织、舟楫、杵臼、釜甑、衣裳、火食、几案、井、伞、灶、镜、鼓、音乐、图画以及社会礼制、封土建国、礼法制度、嫁娶制度、阴阳八卦、棺椁坟茔、宫室、市场、货币、文字、历法、兵法、医药等;涉及政治、经济、军事和日常生活、风俗习惯,社会管理、典章制度等各个方面。后人虽然明知有些发明不是他的,但出于对黄帝的崇敬,都将其归功于他,可见人们对黄帝的景仰之情。

  在黄帝时期的所有发明中,文字发明最有传奇色彩。黄帝命仓颉造字,仓颉费了不少心机。当他苦苦寻思造字的方法时,留在地上的鸟迹和兽蹄印给了他很大启发,他就以鸟迹、兽蹄印、龟文、山川、指掌为参考,造出了传世文字。正如《说文解字·叙》所云:“仓颉之作书,盖依类象形,故谓之文。”传说仓颉造出字以后,天上下起了谷雨,鬼神也只敢在夜间号哭,白天都隐伏在幽暗处不敢出来,神龙都藏起来,不敢将他们的真形显现出来。

  黄帝在统一各部落以后,逐渐将各个部落的图腾添加在原始龙图腾上,诸如伏羲氏的鸟图腾,炎帝氏的牛图腾,都成为龙的重要组成部分,最终衍化成我们现在所看到的龙形。龙的动物组合另文将有详述。

  民间传说将黄帝更神化了,传说黄帝被天帝立为天子时,有黄云升于堂前,凤凰衔图向他飞来。在他做天子十九年后,曾经在崆峒山向广成子求教过治国立邦的学问,广成子没有教他,只好回来了。三个月后,黄帝又来到崆峒山,向广成子求教修身养性之术,广成子收留了他,为他传授修身养性的秘诀。有一天白天,黄帝的阴神突然出窍,魂游到华胥国,看到这个国度里没有首领,民风淳朴,人们没有嗜好和欲望,也不以生为乐,不以死为悲。有了这样的心理境界,人也就没有生死了。他们没有爱,也没有憎,没有亲疏之别;不拥戴谁,也不反对谁,因此也就没有根本利害冲突与争斗杀戮。这些人有一种神奇的功能,入火不热、入水不沉,在空中飞翔如履平地,在云中醒梦如睡在床上一样平稳。“云雾不垓其势,雷霆不乱其听,美恶不滑其心,山岳不躜其步”。黄帝一梦醒来后觉得心旷神怡。回来对大臣们说:我梦游华胥国以后才知道,道,乃至道,不可言传。治国必须无为。因此,他以无为的精神治理国家,使天下大治,国泰民安,颇有华胥国之风气。天下大治后,黄帝和帝后从首山采铜,在荆山铸鼎,以示天下安泰如鼎。当鼎铸成以后,有一条浑身长满龙须的龙从天而降,来接黄帝上天。黄帝与后宫嫔妃以及群臣七十多人乘龙升天。还有一些人见黄帝乘龙升飞,想随他而去,便抓住龙须不放,飘然在空中,但终因力气不胜,最后纷纷掉了下来,就连黄帝的弓也掉下来了。老百姓们见黄帝上天去了,便大哭起来,哭得泪流成河,淹没了大鼎,并积成了湖,后人便把这个被泪水淹没大鼎后形成的湖叫做“鼎湖”,把黄帝留下的弓叫做“鸣弓”。

  还有传说:黄帝想得到仙药而长生不老,并知道有一座叫做圆丘的山上有这种药,但山上有许多很大的毒蛇,黄帝想上山去采药,又怕被蛇咬伤,便向广成子请教。广成子让他带上雄黄,蛇就不敢咬他了。

  亦有传说:黄帝曾经跟着容成公在一座被后人称做“黄山”的山中学过道。这座山就是现今安徽黄山。黄帝还跟宁封子学过飞行术。

  黄帝有这么多的神仙做老师,后人尊他为神也就不奇怪了。但这些毕竟都是传说,黄帝是一位实实在在的人,他活了一百一十岁。

  流传在陕北的说法是:黄帝乘龙升天时,桥山的老百姓不忍心让他离去,有的抱着黄帝的腿,有的扯着黄帝的袍襟,不肯放手。黄帝也不忍离开他的百姓,在空中盘旋着。但是天命难违,进天门的时间到了,黄帝只好脱掉靴子,用剑割断袍襟,飞升天宫去了。

  人们将黄帝所遗靴子和袍襟葬于黄陵桥山之巅,筑成衣冠冢,以此来纪念这位人类文明始祖。

  《史记·黄帝本纪》云:“黄帝崩,葬于桥山。”《汉书·武帝本纪》云:“西汉元封元年,汉武帝诏曰:朕将巡边陲……历上郡、西河、五原,出长城,北登单于台,至朔方临北河……还,祠黄帝于桥山,乃归甘泉。”自此,开祭黄帝于桥山之先例,绵延两千余年,历朝历代均于黄陵桥山祭黄帝。

  黄帝事迹见于《山海经》、《大戴礼记》、《列子》、《史记》、《路史》等典籍。

  彭祖

  彭祖,姓钱名铿,是传说中五帝之一颛顼高阳氏的玄孙,陆终的第三子。传说他经历了尧、舜二帝以及夏、商诸朝,到了殷商末期纣王时,已经活了七百六十七岁。也有说他活了八百多岁,因此,他也就成了古代出名的长寿老人,并且带上了神仙色彩。他是一个遗腹子,三岁时,母亲又去世了,成为一名孤儿。后来因为太戎乱中原,他为了避祸流离到西域,居住了一百多年。他一生中先后丧偶四十九次,死了五十四个儿子。他为什么能活到如此年龄?是因为他重视养生之道,并从多方面总结了可以使人长寿的秘诀。彭祖喜欢恬静,对世俗之事不闻不问,根本不去追求那些徒有虚名的荣耀,也不在乎服饰的华美,虚怀若谷,处世泰然,专心致志地追求长寿之道。他的师傅撰写的《九都》、《节解》、《指教》、《韬形》、《隐守》、《开明》、《四级》、《九灵》诸经,他都进行了潜心研读,将其融会贯通,运用到养生之中。常以水桂云母粉、麋角散来养颜,以永葆青春。有时一人独自外出周游,全都是步行,即便有车马也不乘坐。人们也从不知他去了哪里。彭祖沉默寡言,也从不向人说出自己拥有道术,也不干驱神弄鬼的事。他经常盘腿跪坐,凝神屏气地练功,可以从早上坐到正午。他常在调理气息、揉拭双目、摩挲身体、舐嘴唇、咽涶沫、周身舒泰以后才起来行动。他常是脸无怒容,笑口常开。他有时觉得身体不舒服或是有点疲劳时,就用气功去攻克患病的部位。他运用气功很有一套,使内气潜转,从他生有九冤的特殊头面始发,直到五脏六腑,最后到达四肢毛发。气流如同轻云一样在体内周流。不仅驱除了疲劳,而且治愈了疾病。

  殷纣王听说彭祖是个异人,把他召来后很是器重,封为大夫。但彭祖却从不闻政事。纣王想从他那里获得长寿秘诀,曾多次亲往询问,彭祖都支吾不语。纣王也没有难为他,还大量给他赏赐金银珍宝,仅银两一项就有数万两之多。彭祖不把长寿秘诀泄露给纣王,赏赐却照单全收,将它用于救济那些饥寒交迫的穷人,自己分文不取。纣王没有办法得到秘诀,便让一位得道的采女去向彭祖讨要。采女也是一位精于修身养性的人,已经活了二百七十岁了,看上去好像只有五六十岁。纣王把她请到宫内居住,为她修建了华丽的宫室。采女也因此感激纣王的恩赐,受纣王之托后来见彭祖。采女见到彭祖后恭敬地行了再拜礼,询问延年益寿的仙方。彭祖见采女也有些根基,便向她说,要想举身登天,名列仙境,能驱遣鬼神,凌空飞行,就得服用金丹,像元君太一白日升天那样,我见闻浅薄,恐怕不足以教你。大宛山有青精先生,据说已有千岁,但脸相还像儿童一般,每天步行五百里以上。既能整年不吃东西,也能一天大吃九顿。他精于养生之道,值得去问问。采女问:青精先生是什么样的仙人?彭祖说,他是得道者,并非仙人。所谓仙人,或能竦身入云,无翅而飞;或能驾龙乘云,直上天宫;或变成鸟兽,浮游青云;或潜行江海,翱翔名山,或以无气为食;或仅吃芝草;或显露在人间而无人识破;或能隐身而人看不见,脸上长有奇异骨相,遍体长着稀罕的毛发。他们喜欢孤僻深藏,不愿交接俗流,摒弃人情,鄙视荣耀。他们虽然能长生不死,但已完全失去了人的真性,所以,我不愿成仙。得道者却不同,比如我照样吃着甘美的食品,穿着不为华美但也精制的衣服,享受着男女乐趣,有官爵荣誉,但不理政务。体魄强健,容貌光润,老而不衰,却常在人间生活着。寒热风湿不能伤害于我,鬼神精怪不敢来犯于我,疾病灾害不能近于我身,嗔喜毁誉不能累及于我,这才是真正可贵的。人的生命,只要你保养得当,是完全可以活到一百二十岁的。不能达到这一年龄的人,都是因为他们受到了各种各样的伤害。只要稍微懂得点养生之道,不要受到不必要的伤害,活到二百四十岁也不是一件难事。懂得多一些,活到四百八十岁是可以的。如果你精通于道,顺从于自然规律,就能长生不死了,只是不能成仙罢了。彭祖又向采女说:冬天一定要保暖,使肌体保持相当的活性;夏天一定要避暑,不要使肌体过于旺盛地发育,这样不是可以延缓衰老吗?总之,在一年四季中一定要随着季节的变化即时调节,这样做还能使身体舒适,美色娇躯。淡淡地品尝娱乐,不要纵欲过度,能使精神畅通;车马服饰能够维持尊严就应知足了。不要贪得无厌,就可以使自己志向专一。八音奏鸣,五色相宜,听觉和视觉有一种和谐欢乐感,就可以使自己心平气和。以上这些方法都可以用来养生。凡事超过一定的限度,非但不能起到养生作用,反而会招来祸患,这是不能不注意的。彭祖还说,伤害身体的事很多,比如,用脑过度伤人,忧虑悲哀伤人,极度高兴伤人,愤怒郁结伤人,汲汲追求伤人,阴阳失调伤人……总之,伤人的类型很多,而世人所注意的往往只是男女房事这一种,忽略了其他种,这不是很糊涂的吗?再说,男女相配,好比天地相生,能够让人精神愉悦,躯体和粹康泰。天地得交接之道,因而天长地久;人失交接之道,就要受到伤害。避开各种伤害之事,顺着天地阴阳之道,人就能够长生不老了。我师傅所写的八部经书共有一万三千多首,都是养生保寿的要诀,专门供已经入门的人进行揣摩的。我今天已经全部传给你了,今后慢慢悟出其中的奥妙之处。

  采女回到宫中后把彭祖的话和《九都》讲给纣王听。纣王效法以后,果然灵验。他怕别人也掌握了这种养生秘诀,便下令禁止在国中传授彭祖的养生之道,违令者立即处死。又想,只下令禁止传授彭祖之法还不够,必须将彭祖处死,以绝后患。但彭祖已经预知纣王会加害于他,离开了京城,不知去向。过了七十多年后,有人在流沙国的西边见过他。纣王虽然掌握了彭祖的养生之道,但是不能坚持下去,活了三百多岁,气力和精力的强壮程度仍然像五十岁的人一样旺盛。后来因为宠信一个娇媚浮荡的郑国美女,才失去节制,纵欲过度而死。

  民间流传着一种说法,说彭祖的养生之道会将人害死,其实,那是纣王编造的谎言。这也是彭祖养生法没有流传下来的一个重要原因。后人也没有习彭祖养生法的,所以都很短命,一百岁以上的人很少见到,仅六七十岁便死去了,不能说不是一种遗憾。后来有一个叫黄山君的人,不知从哪里得来一本彭祖的养生术,精修常练,竟然活了几百岁仍然面色光润。他为了让人长寿,把彭祖的言论整理后并加以阐述和发挥,编成了一本叫《彭祖经》的书,供世人研习。

  彭祖去了流沙国后,不知何时终老。后人在历阳曾经修筑过彭祖仙室,常有前往仙室祈祷风调雨顺者,没有一次不满足的,因此,彭祖仙室的香火也旺极一时。传说,那里有两只老虎经常蹲伏在仙室两侧。后来,仙室虽已毁坏,但那虎蹲过的痕迹却始终很是分明。据传说,彭祖在帝尧时期被封于彭城,也就是现在的徐州。徐州有彭祖庙,徐州人敬奉彭祖,徐州的厨师业将彭祖奉为他们行业的祖师。在彭祖庙前有一巨鼎,殿内绘有捉雉烹羹的壁画。“雉羹”是反映彭祖为帝尧烹制佳肴的故事,鼎是古代食器。这些壁画与鼎反映了彭祖“好和滋味”的养生之道。彭祖之所以能够长寿,在他众多的养生法中,食物养生也是重要方法之一。彭祖为后人提供了烹制食品的经验,不仅受到徐州厨业的敬奉,后来被我国厨师业奉为“祖师爷”。

  彭祖是一位真实人物,由于他的长寿才被人们奉为神。传说他是现在四川彭山县人。彭是因他的封地在“彭”,“祖”是因长寿,对他的尊称。父母以上的长辈、先人被称做祖,如有语云:“数典忘祖”,其祖即为此义。初始也称做“祖”。《庄子·山木》中云:“浮游万物之祖”,指的就是初始。宗派或事业的创始人也被称做祖,如鼻祖、祖师、开山祖。彭祖被称为“祖”是因他首先提倡了养生之道,并开了“好和滋味”的厨艺事业,又因之而得以长寿,所以人们尊称他为祖。彭祖,即彭地之祖。至于四川彭山县则是后人因彭祖的家乡在此而移名过来的。亦有说他姓篯,名铿。彭祖是我国古典文学中长寿的象征,他的事迹见于《神仙传》、《列仙传》和《史记·五帝本纪》。

  由于彭祖一直被我国人民将其笼罩在神仙的境界中,因此,他在民间的传说也很神秘。流传在陕北的传说很有意思,深受人民的喜欢。

  传说彭祖活了八百八十岁。他每活够八十岁以后,就要转小一回,从十二三岁的童子开始,进行他八十岁一个轮回的人生生涯。如此往返,已有十次了。但他始终年轻,永不变老,因此,人们称他为“童子”或称“童稚”、“童祖”。陕北民间就将他称做“童祖”。典籍中说他一生娶过四十九个老婆,陕北民间则说他娶过四十四个老婆,共生了一百多个儿子。儿子又生儿子,子孙后代多得竟然连彭祖自己也认不出他们究竟谁是谁的儿子。

  典籍中说他从不在人前炫耀自己,可民间传说,彭祖因自己年纪大,经常在人前说:“童稚活了八百八,敢在人前把寿夸,谁能比我年纪大,我把老婆送给他。”也正是他的夸寿夸出了麻烦。有一天,他正在人前夸寿时,一个骑毛驴的老头来到跟前,老头倒没什么,毛驴尥起蹶子,一蹄子把彭祖踢了个嘴啃地。彭祖很生气,一边往起爬,一边骂道:你这娃娃没一点家教,倒骑着毛驴在街上乱闯不怕撞上人?你的毛驴把老夫踢倒了为什么不扶老夫一把,过来赔个不是?

  骑驴老头一听,哈哈大笑道:你小小年纪竟敢口出狂言,怎敢在我面前称做老夫?你睁开眼睛看看,我这一把胡子也比你的头发长。彭祖听后不服气地说,要与老头比比寿数。老头说,好,比就比,不过,咱们得下个赌注,你若年纪比我大了,我的毛驴让你牵去,但你输了怎么办?彭祖手头没带什么,又想,从没有人活过我这岁数的,跟谁打赌都是自己赢,所以没多考虑就说,你若年纪比我大,我把老婆送给你。骑驴老头心想,打赌怎能用老婆作赌注?正在犯难之际,围观的人跟着起哄说,说话要算数,不能赖账,老头也就同意了。彭祖胸有成竹笑嘻嘻地说:“庙前一棵松,百年一扑棱,从我记事始,扑棱八扑棱”。众人一听,算来他已有八百多岁了。

  骑驴老头听后慢慢悠悠地说:“我是蓬莱张果老,洪荒之时就有我,别看我的驴儿小,它要比你大得多。”

  
更多

编辑推荐

1中国股民、基民常备手册
2拿起来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泽
5周秦汉唐文明简本
6从日记到作文
7西安古镇
8共产国际和中国革命的关系
9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伦...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护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共收入论文41篇,分7个栏目,即考古学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遗址调查报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护修复技术、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战损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结】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国古代皇家礼仪

    作者:孙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内容包括尊君肃臣话朝仪;演军用兵礼仪;尊长敬老礼仪;尊崇备至的皇亲国戚礼仪;任官礼仪;交聘礼仪等十个部分。

  • 中国古代丧葬习俗

    作者:周苏平  

    科普教育 【已完结】

    该书勾勒了古代丧葬习俗的主要内容,包括繁缛的丧仪、丧服与守孝、追悼亡灵的祭祀、等级鲜明的墓葬制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