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3章 承载历史、传承文化——为《陕北民间文化广记》序言

  薛占祥

  民俗文化自它产生以来就具有一定的适用性和传承性。正是因为它的适用性,才使它的传承性显现出延续不断的势头,沿袭至今,没有丝毫衰败的迹象,并且越来越被人们普遍重视和广泛运用,这是它的民族性所表现出的文化精神魅力。

  民俗文化在它产生之初虽属民间性质,但在传习过程中有些习俗为国家所重视,通过法律形式使之上升为国家礼制。比如十月初一的祭祖节,原本是道教的“五腊”之一,被民间借用后成为“祭祖节”,后被封建王朝依礼确定为“民岁腊”,后成为封建礼制中民间法定的“祭祖节”,俗信以“送寒衣”的方式来缅怀先祖。又如清明节,清明原本是二十四节气之一,不是“节”,因为民间流传已久的寒食祭祖习俗与清明这一节气相差仅一天的时间,从唐代就已开始流行的清明踏青与扫墓习俗流传至清代以后,清廷以法律形式将寒食祭祖与清明踏青习俗结合后确定为“清明祭祖节”。这是我国传统文化中“慎终追远”思想在国家意志中的体现。另如五月初五的端阳节、八月十五的团圆节、九月初九的重阳节,都被历代王朝确定为节日,放假休息,以体现民族文化的特点和民俗文化的民间性。我国政府在原来仅于春节这一民俗节日放假的基础上,又决定从今年开始,于清明节、端阳节、团圆节等这些为民间所看重的重大节日放假过节,这不仅是传承民俗文化的重大举措,也是体现民族文化的国家意志。因为只有体现民俗文化,才能体现民族精神,体现民族精神,就是体现国家意志。民俗文化虽然是民间文化意识,但它最能体现民族情感。四川大地震中死难了不少同胞,国家降半旗为他们志哀,全国同胞用放河灯这一传统方式为他们祈祷,这种情感是任何方式都替代不了的,只有民俗方式才能表达得淋漓尽致。

  民俗文化需要传承,但民俗文化大都散落在一些典籍中,传承有所不便,以致一些文化精髓被人们所遗忘或是曲解,给原本圣洁的深刻含意涂抹上一层灰蒙蒙的历史尘埃,令人惋惜,使人惆怅。

  王永胜先生从各种典籍和文献资料中为读者找到了民俗文化的渊源脉络,并将具体的民间习俗结合进去,编写了《陕北民间文化广记》一书,不仅给人们提供了中国民俗文化产生与繁衍的历史依据,还给人们展现了地方文化沿袭和传承祖国传统文化的发展面貌,并将其他民间文化门类也囊括进去,是一本资料性、适用性很强的书籍,也不失其传承性。在本书将要付印之际,作此序以概述之,祝贺之。

  2008年5月28日

  
更多

编辑推荐

1中国股民、基民常备手册
2拿起来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泽
5周秦汉唐文明简本
6从日记到作文
7西安古镇
8共产国际和中国革命的关系
9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伦...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护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共收入论文41篇,分7个栏目,即考古学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遗址调查报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护修复技术、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战损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结】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国古代皇家礼仪

    作者:孙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内容包括尊君肃臣话朝仪;演军用兵礼仪;尊长敬老礼仪;尊崇备至的皇亲国戚礼仪;任官礼仪;交聘礼仪等十个部分。

  • 中国古代丧葬习俗

    作者:周苏平  

    科普教育 【已完结】

    该书勾勒了古代丧葬习俗的主要内容,包括繁缛的丧仪、丧服与守孝、追悼亡灵的祭祀、等级鲜明的墓葬制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