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寿有不同的说法,在特定的年龄段有特定的称谓,如:六十岁生日称做“贺六十”,七十岁生日古人称之为“古稀”,就叫“古稀之寿”,八十岁生日则叫“庆八十”。不仅在年龄段上有所区别,就是男女之寿也有不同的称谓。比如,男寿则称“椿寿”,女寿则称“萱寿”。因为我国古代以“椿”代表父亲,以“萱”代表母亲。如果是父母同寿的,则称“椿萱并寿”或“兰桂齐芳”。古人何以将椿萱作为父母的代称呢?椿是古代传说中的一种树,生长期很长。《庄子·逍遥游》中说:“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萱是一种草本植物,花(黄花)可食,根可入药。古人认为萱草能使人忘忧,也正是母亲可以使儿女忘去忧愁的缘故,人们才将母亲比做萱草。古人也将母亲的居室称做萱堂。后来,人们就以萱作为母亲或母亲居住之处的代称。椿,其寿可达八千余年,萱,可以使人忘忧,用椿萱比做父母是人们盼望父母长寿,渴望从父母那里得以解忧,是人们的美好愿望。也有将每逢“十”的生日都称做大寿的,如:六十大寿,七十大寿,八十大寿,等等。但一些地方有避十的习俗,认为“十全为满,满则招损”,所以在做大寿时不做十而改为做“九”。也就是说:人在五十九岁时做六十大寿,六十九岁时做七十大寿。一般习俗是不遇大寿,不邀请客人,只是自己家人在家里给老人做寿。寿的另一种称谓是:将六十称为大寿,七十称为高寿,八十称为上寿。民俗中一般将八十大寿看做是人生礼俗中寿礼礼仪的顶极,被人们看得特别重。八十大寿以后,每逢“五”的年龄时,还可以做大寿的礼俗举行庆贺活动。其他零数就不举办寿礼了,要办,其规模与礼俗要小得多,少得多。为什么要在逢“五”之年又举行大寿礼仪?因为八十以后还能否活到九十,人们是持怀疑心态的,逢五做大寿就是这一基础上产生的。由于我国各地风俗习惯不同,民族信仰不同,所以,举办寿庆活动的时间也不尽相同。如,山东泰安一带一般是在六十六岁开始举办庆寿活动,是求六六顺的吉祥用意。湖南湘西土家族是从五十岁开始祝寿,这是受“年过半百”思想的影响形成的习俗。但大都是在六十岁时开始举行祝寿。
寿典礼仪
我国传统的寿典礼仪有着一整套严谨的仪规,这也是寿典与诞辰的根本区别。
举行庆寿活动首先要设“寿堂”。寿堂正厅墙壁中间要悬挂一幅“大寿图”,用红纸书写金字。男子祝寿要挂南极仙翁像,女子祝寿则挂瑶池西王母像。也有不论男女一律悬挂八仙祝寿图、三星贺寿图等,寓意长寿吉庆的轴画,以此来突出“祝寿”的气氛。寿堂正中设礼桌一张,用来摆放寿桃、寿糕、寿面、花草、水果等,以此来烘托出“寿”的美好意境。礼桌上还要点燃寿烛,四壁还要张灯结彩。整个寿堂要陈设、铺排得焕然一新,给人一种生机盎然的感觉。还要张挂寿联,以表寿的主题。寿诞这天,在寿堂正中设寿星老人位,供寿翁受礼。祝寿礼仪由司仪主持。其仪程是,首先请寿翁或寿婆上座,子媳晚辈跪伏于寿翁寿婆前,由宾客中推举一人,或者由司仪致祝词。祝词在传统寿礼中称《祝寿序》。祝词宣读完毕后,子媳晚辈等行三叩首大礼,而后,再由亲友晚辈依照辈分依次上寿,因辈分有亲疏远近的不同,礼数也应当有所不同。如果是平辈,则一揖而已。子侄辈的则要行三叩首大礼,也有行四拜大礼的。有的祝寿礼仪不设寿翁寿婆座,如果是这样,客人们就直接到寿堂上礼拜寿翁或寿婆,此时,子孙辈们要一同齐集在堂前向客人还礼。寻常百姓家因经济条件和文化修养所限,一般不设寿堂,只设寿案。旧时,北京习俗是从蜡铺里请回一份木刻的水印“本命延年寿星君”的神马儿,夹在神祇夹子上,前面摆上寿桃、寿面,然后点上一对红烛,压上一份敬神钱粮,整个祝寿寿案就算布置好了。
做寿在民间是一件很郑重的事情。不是每一个人从刚生下来到长大成人以至到老的人生过程中的诞日都可以做寿。尤其是第一次做寿,更是需要人们慎之又慎,严肃对待的事情。所以,在民俗中就产生了第一次做寿的相应规矩。但因各地风俗习惯的不同,第一次做寿的年龄与仪规也有所不同。我国许多地方,第一次做寿都是由丈母娘来操办的。各地对第一次的祝寿活动又有不同的叫法。如,四川西部将第一次祝寿叫做“开寿”,福建和浙江一带则将这次由丈母娘操办的祝寿活动称做“女婿寿”。一般来讲第一次做寿是在婚后的第一次过生日时举行。但也有在女婿满三十岁时才做寿的。无论叫“开寿”还是“女婿寿”,到了做寿这天,岳父岳母要带着礼品到女婿家去为女婿贺寿。所带礼品一般是黄鱼一对,猪肉十斤,米酒两瓶,面条十斤,衣服两套,以及桂圆、枣、橘子等。这些礼品各有各的含义。鱼寓意“富贵有余(鱼)”;米酒则是说,米粮常有,天长地久(酒);面条则是长寿的象征;衣服则是说女儿有依靠;橘子则是求“吉”的礼品,象征着大吉大利;桂圆和枣是祝愿女儿能“早生贵生”。这是新婚后第一个生日时所赠的主要礼品,如果丈母娘在女婿三十岁为其祝寿,此时大都有了子息,桂圆与枣这类礼品则可不用。女婿收到岳家礼品后,要以长寿面和果品、糕饼等回敬给岳父岳母,以祝愿岳父岳母也能健康长寿。正因为女婿在婚后的第一个生日或第一次“开寿”是由岳家来做的,就有了“一婿半子”的民间说法,也就是陕北民间所说的“一个女婿半个儿”。人生的第一个诞辰礼仪是由父母举行的,婚后的第一个诞辰礼仪又是由岳父母举行的,由此可见,父母与岳父母对自己的恩情如同山岳之重,大海之深,是人生情谊的主题。
在寿典礼俗上,来宾都要携带寿礼。寿礼一般是寿桃、寿面、寿糕、寿烛、寿屏、寿幛、寿联、寿画、寿彩和万年伞等。这些礼品从字眼上一看就是用来表达祝愿寿翁或寿婆健康长寿的意思。万年伞是民俗信仰的一种保护伞,送万年伞者是祈求神灵保护和保佑寿翁或寿婆能够万年长寿,这是非常美好的祝愿。祝寿礼品都有点缀的图案,图案大都是象征长寿的吉祥画图或词语。由于各地文化习俗的差异,又各自形成了能够表达当地文化习俗的寓意礼品。如山东掖县一带已经出嫁的女儿,为自己父母祝寿时,一定要做一摞五个祝寿饽饽,然后外加一个。这一摞是用于祝寿的,是“五福俱全”的象征,另一个是供寿星神君的,祈求寿星神君能保佑父母健康长寿。浙江海宁一带的习俗是给老人祝寿时一定要给老人做一套绸衣绸裤和绸面的鞋,以此来寓意老人的福是享不完的,其福如同抽不尽的蚕丝一样,绵绵长长。壮族在为老人祝寿时,晚辈们要杀猪宰鸡以祭祀祖先,有些还要请师公念经,此仪之后,再行大礼,大礼后,人们要簇拥着老人唱祝寿歌。土家族的寿礼仪俗与寿星的年龄有相当的关系。在六十花甲的寿礼时,亲友们都要前来祝寿和送礼,是寿礼中很隆重的庆典活动。所送礼品中除了一般的礼品外,还要有瓷像,以表示老人如同瓷像一样长寿不老。如果是百岁大寿,不论平时交往疏密与否,都要前来祝寿。因为土家族人有“山中虽有千年树,世上难逢百岁人”的说法,大家前来祝寿,就是为了表达对难于相逢的百岁老人的敬慕之情。不仅如此,还要为百岁寿星树传立碑,宗族要把这一盛事详细述明并收入族谱。家人则要向前来祝贺的人馈赠礼品,以表示对他们到来祝贺的感谢。这一习俗,是我国民间尊老敬老美德的发扬光大,是值得提倡的。
因寿在不同年龄段中有不同的称谓,又众说纷纭,难以统一,民间习惯上就将寿分为上、中、下三个等级,称六十岁为下寿,八十岁为中寿,一百岁为上寿。有了这样的等级划分,人们便从六十岁开始每逢五逢十,或者逢九给寿者举行祝寿活动。但因寿被人为地划分成了三个等级,所以祝寿的规模与叫法也应有所不同,依照等级举行庆祝活动。
一、花甲寿。花甲寿就是六十寿。因天干地支组合的一个轮回是六十年,六十年中,所有的天干地支都曾花着相遇,并且在六十年后又要重新开始一个轮回,所以将六十寿又称为花甲寿。这个组合方式是因为天干有十个,地支有十二个,它们之间若要都能相遇,必须有天干的六个轮回、地支的五个轮回才能完成,回到伊始。称“花甲”是因天干地支花插着组合,是以天干之首的“甲”与地支之首的“子”开始的,所以称之为“甲子”,也就是“六十花甲子”,简称为“花甲”。人活六十岁就活过了自己的一个花甲轮回,古人也因此将六十岁的生日称做“花甲寿”。后来,人们便以“甲子”或“花甲”作为六十岁的代称。但民间习惯称花甲,不称“甲子”。因甲子是伊始,在六十花甲中太硬,民间有“活过甲子年,赛过活神仙”的说法,因而躲甲子而用花甲。人活满一个花甲的轮回后,就圆满了人在天地间的一个完整周期。一个新的周期即将开始,这就意味着老人向高寿走去。古人很重视六十岁生日的庆贺礼仪,它的仪俗和规矩要比普通寿礼讲究得多,隆重得多。东北朝鲜族把六十岁寿诞的礼仪活动称做“还甲宴”。其意思是一个甲子轮回结束了,人的第二个生命周期也由此开始。所以,还甲寿礼的礼俗就要办得很隆重。我国许多地区都有将六十岁生日办得隆重一些的习俗,只是叫法和做法有些差异。
二、六六寿。六六寿是专门为年满六十六岁老人所做的寿诞庆贺活动,主要流行在我国长江下游各省,北方亦有,但不很普遍。陕北民间仅有此说法而真正举办寿礼者较少。一般习俗是由已经出嫁的女儿为父母做六六寿。其礼俗是女儿将猪腿肉切成大小如豆瓣的六十六块,然后烹制成熟品,俗称“豆瓣肉”。做好以后,盖在一碗蒸熟的米碗上,再插上一双筷子,最后放入篮中,上面再盖上一块红布,由女儿女婿送给父亲(岳父)或母亲(岳母)品尝。此俗的用意是,肉块多,就意味着多福多寿。
寿星在一阵鞭炮声中高高兴兴地吃肉。因此,江南有“六十六,女儿家中吃碗肉”的俗语,此俗语指的就是这一习俗。
三、古稀寿。古稀寿是专为七十岁的老人举行的祝寿活动。“古稀”一词出自唐代杜甫的《曲江》一诗,其诗云:“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后人就将“人生七十古来稀”中的“古稀”借用过来,专指七十岁生日,故名“古稀寿”。
四、过大寿。从六十岁生日开始,每逢十,如六十、七十、八十等生日时所举行的寿礼活动都被称做“过大寿”。但也有说法是“过大寿”是特指为八十岁老人所举行的寿礼庆典活动。民间也将八十岁生日的庆典活动叫做“庆八十”。这是因为民间认为:人活到八十,就能被人们誉为“老寿星”了,给老寿星做寿必须大庆,故而被称做“庆八十”。由此可见,“庆”的规格要比“贺”的规格高。“庆八十”习俗是我国普遍流行的寿诞庆典礼俗,到时候,子女、亲友们都要前来贺寿,送寿幛、寿烛、寿桃、寿面、寿联等。同时要设寿堂,张灯结彩,接受晚辈们的叩拜庆贺。由此也可以看出民俗中只有八十岁以上的祝寿活动中才是必须搭设寿堂的,也是子女和亲友们必须参加的礼俗活动。
五、民俗中的过九与避九。我国很多地区都有做九不做十的习俗,认为十不吉利,所以不在整十时做寿,提前到头一年,即“九”的那年做寿。但有的地区则认为“九”不好,逢九之年是本人的“厄年”,所以又出现了凡逢九之年都要提前到头一年,即八的那年做寿,并做大寿。虽在“八”年做寿,但叫法却是“过九”,在这次做寿后,到了“九”和“十”时,不再做寿。这种认识观是道家思想的反映。道家认为“九”是极数,又是“尊”数。因为九之后再没有数字了,已经到了极限之数,九九归一,又要从一开始。另则我国古人认为“物极必反”,九已到极,极反则小,就不能表达人们长寿的愿望。“九”在我国古代亦被认为是一个“尊”数,只有帝王才可使用。如称帝王有“九五之尊”。所谓九五,主要表现在一些建筑与祭祀方面,如天安门和紫禁城里的金銮殿等,就是典型的九五建筑群,它以排开九间,进深五间为结构。这样至尊的建筑规格只有皇家才可使用,平民百姓是万不能使用的。一则犯禁,另则民俗中认为百姓人家也是服不了的。另外,古礼制中又有天子九庙、天子九鼎等规制。所以,民间不用九的原因,有犯禁之嫌,更多的观念是怕物极必反而不用。在民俗中,避九不但要辟“明九”,还要避开“暗九”,暗九是九的倍数的年份。如六十三、七十二、八十一等。它们都是九的倍数。在明九与暗九之年做寿,不但要提前做寿,还要有化解之法。民间常用的化解之法就是穿红衣服。小孩可以直接穿在外面,大人则可穿在里面。还要系上红腰带。“腰带”与“要快”谐音,是表示让“厄年”快快过去,人的好运快快到来。也有说法是长命带。这些化解之法在我国民间流行的历史已经很长了。成为民俗中一种很有讲究的习俗。忌九在《红楼梦》第八十七回里有这样的描写,鸳鸯说:“老太太因明年八十一岁,是个暗九,许下一场昼夜的功德,发心要写三千六百五十零一部《金刚经》。”这既说明了要躲九,还说出了化解之法——抄写经卷。江苏一些地方过九之年的仪规除了有躲九之俗外,还有主人向亲友们赠桃的习俗和赠一对饭碗的习俗。所赠饭碗被俗称为“寿碗”。民俗认为:接受饭碗者不仅可以沾到老寿星的光,还可以益寿延年福禄无尽。
在举办诞辰庆祝活动中,无论属于那一种庆典,它的庆祝活动都是从诞辰的前夕开始的。在“大寿”庆典中,于诞辰的前一天晚上,女儿女婿要设宴为寿星预先祝寿,同时还要宴请先期到达的宾客,民间将这种祝寿称为“暖寿”。第二天才是寿诞正日,向寿星道贺庆祝。要从宾客中推举出一名致祝寿词的人向寿星致词。寿宴席终,在向宾客们辞谢时,主人要有回赠,一般是一些纪念性的礼品。旧时一般从窑口上专门烧制一些纪念寿诞的瓷器,如碗、碟等,赠送给亲友。既有纪念意义,又有实用价值。
在祝寿礼俗中,还有一种寿星“避寿”的习俗。“避寿”有两种原因。一种是寿星自己表示谦虚,不敢烦劳大家为他祝寿,这是真正意义上的“避寿”。还有一种是因寿星年事过高,不喜喧嚣,借故偷闲,让子侄辈或门徒学子们去应酬祝寿仪规,这是一种“非礼”的避寿行为。总的说,避寿的做法是让子侄辈们在寿堂给祝寿者答以谢礼,自己不亲自出堂受贺。
庆祝寿诞讲究自己不能给自己举办庆祝寿典的活动,而是由子女或亲戚朋友们出面举办。社会名流则是由社会团体来发起并举办。中国共产党于一九四六年在延安为朱德总司令举行的六十大寿祝寿活动就是一个典型,为朱总司令的祝寿活动,不仅是对朱总司令六十大寿的庆贺,还包含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工农红军从成立到壮大,从失败到胜利,最后领导中国人民打败了日本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侵略战争等诸多意义在里面的值得庆贺的内容。其规模之大,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绝无仅有的。如果单从其寿宴和祝寿礼仪来看,根本算不了什么,简朴、简单是它的主题,但从其政治和社会影响来看是深远无比的,有着非常积极的历史作用。朱总司令为革命的成功立下了汗马功劳,为其祝寿,是理所当然的。毛泽东主席等中共要人亲自发起,参与并主持祝寿活动,是中共领导人对人民功臣的肯定,表达了他们对人民功臣的尊敬之情。这次祝寿活动以后使中国共产党更加团结,更加一心一意,完成了祖国解放大业。
祝寿礼仪在我国传统礼俗理念中,是家人和子女的事情,不管老人愿不愿意,子女们都要尽这份孝心。社会团体为社会名流祝寿也是如此,比如,朱总司令本人是根本不愿意为他祝寿的,但这是中国共产党和其领导的人民军队的事情。从这一点来看,为社会名流祝寿还包含着政治、学术、社会影响等诸多问题。祝寿既体现了中华民族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又体现了家庭、社会的文化修养、思想品德等伦理方面的素质,属于道德理念的范畴。
祝寿礼仪应当按照以下程序进行。
一、暖寿
在祝寿的前一天,女儿女婿带着礼品来到寿翁或寿婆家里,设晚宴款待宾客,感谢宾客前来为“寿星”庆寿,称之为暖寿。暖寿的筵席不大,主要是家中老小和一些近亲们在一起相聚,为第二天祝寿做一些准备工作。
二、请柬
1.发寿柬。
寿柬是专门用于邀请亲友参加寿诞的请帖。六十岁以上的人逢整十的生日,举行祝寿活动时使用“寿柬”。在祝寿之前发出。
2.寿柬的写法与格式。
寿柬有固定的用语。为父亲祝寿称“家严”,为母亲祝寿称“家慈”。儿子自称“承庆子”,若有祖父母在世则称“重庆子”。男子生日称“悬弧”,女子生日称“设帨”。寿柬的写法有横写与竖写两种。
例,使用于父亲或母亲单寿的请柬:
×月×日为家严(慈)
八旬寿诞 洁治薄酌
恭请
×府×先生 驾临
愚门生××鞠躬
×月×日
父母双寿请酒寿柬:
×月×日家严家慈
七秩双寿 恭备薄筵
恭请
×府×先生 玉赐
×××顿首
×月×日
三、送礼
参加庆寿活动,送礼是必不可少的。送礼除了日常礼品外,名人字画、书籍、镜屏、匾也是主要礼品。
传统寿礼中,送贺幛是主要礼品,贺幛有特定的书写方法。如女婿送给岳父的贺幛:
贺岳父大人六十寿之禧
花甲重新
婿××敬贺
送给女亲家的贺幛:
×府×氏姻室老太君八秩晋三大庆纪念
萱寿八千 八旬伊始
范福九五 九畴乃全
姻夫弟××敬贺
四、男寿寿幛用语
七十岁男寿:
寿庆古稀、古稀人瑞、行不逾矩。
八十岁男寿:
磐石安泰、筹添八百、福贵寿考。
九十岁男寿:
寿比九畴、颂献九如。
百岁男寿:
荣登上寿、寿庆期颐、百年人瑞、百福骈臻。
五、女寿寿幛用语
七十岁女寿:
贤淑七旬、蟠桃天献。
八十岁女寿:
萱寿八千、仪范九五。
九十岁女寿:
花甲又半、萱龄百岁、爰日期颐、慈云海岳。
百岁女寿:
筹算延鹤、期颐萱庆。
六、寿序
寿序就是祝寿的祝词。在祝寿仪式上从宾客中推举一位向寿星致颂。亦有特别关系者另有寿序,由本人宣读。
祝男寿序
维
公元××××年,为××先生×(七十写“七”,八十写“八”)秩荣庆。
敢从亩邱之祝,颂献九如,窃比武相之觞,爰歌百福,恭维先生,尧阶五老,汉世八龙;爽气横秋,清淡屑玉。朱公三徙,名驰吴越之郊;季路一言,义重鲁邾之国。花前投辖,时集嘉宾,松下携琴,常招胜友,远游辇绶。如郭隗之投燕,释奠成均;似陆玑入洛,辉生壁水,誉起国桥;若其养志庭除,承观膝下,秋扶露寺,闻击鼓以怡颜,杯进延年,舞斑衣而爰日。加以埙箎迭奏,花萼流芳,共被连床,无忍鹡鸽之谊,推梨让枣,不改髫发之风。鹿车共挽,偏爱同生,琴瑟和鸣,堪称偕老。凤凰之占既兆,鸳鸯之梦不虚,岂唯玉树之青葱,抑亦荪枝之秀峙,宜其爱之著膝,慰而含饴者矣。××等技等雕虫,才非绣虎,歌杜甫之句,识老人之有心,诵鲁僖之章,知眉寿之得耦,盼仙音于缑岭,乞巨枣于华筵。告尔司彝,觞兹寿酒。
祝女寿序
维
××××年×月×日,为×母×太夫人×旬华诞。
盖闻礼详内则,易著坤文,阃范承天,母仪配地。瑶光辉宝婺,北堂萱草敷荣;懿范重金闺,东海仙筹添瑞。慈帏集祜,彩帨腾辉。敬维太夫人系出名门,少娴母训,垂珠簾而作对,挂月为钩;依锈阁以长吟,因风起絮。迨夫李秾载咏,桃灼于归,奠雁来迎,鸡鸭共勖。无违夫子,踵汝南箕扫之徽,仰事翁姑,肃礼教晨昏之节。缝裳辛苦,宵火常明;瀚葛凄其,秋风无斁。无防鱼分比目,励柏舟寒岁之贞;鸟折双飞,听鸟鹊城头之唤!辟庐课子,伊唔与络纬同声;截发延宾,誉望且梓萱并大。所以庭前玉树,秀郁参天,阶下芝兰,芳馨满室。承慈唯而色喜,取难弟以成名、驰誉文坛,居然鼎足。振音德路,不笑鼓腰,然后知蔼之庭制,都名益母;芊芊池草,尽是宜男。兹逢设帨之辰,快靓称觞之庆,堂开画屏,何如海屋春长;膝绕班烂,不巽蓬瀛瑞气。辞章云涌,彤管扬辉,仙乐盈庭,云敖奏德。桂酒琼浆,疑醉麻姑之宴,白龙青鸟,并随王母之车。××等谊属姻亲,心钦阃范,采西山之茱,竞献琼筵,折碧落之芝,聊供香阁,松烟乍染,无当子晋之笙,楮墨敷陈,却笑双成之曲。
祝七十寿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