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76章 婚娶(3)

  包封签子,包封签子是包裹礼品礼金的,所用之语各有不同。

  一、谢媒包封签子用语

  柯仪;桥仪;冰仪。鹊桥之敬;巧谐连理;义和秦晋;月老之敬;巧系红线;丝罗之敬;执柯之敬;恩铭二姓。

  二、贺嫁包封签子用语

  粉仪;脂仪。于归之敬;出阁之敬;出闺之敬;宜室宜家。

  三、贺订婚包封签子用语

  盟订之敬;文定之敬;秦晋之敬。

  四、贺结婚包封签子用语

  喜仪;扇仪;婕仪。百年好合;百世其昌;永结同心;荣偕伉俪;枝偕连理;鸾凤和鸣;龙凤呈祥;百年鸾凤。

  五、贺娶媳包封签子是送给新郎父母的礼金,其词语是:

  新翁之喜;萱堂之喜。

  六、给新娘的作揖包封签子用语

  桂林一枝;香车之敬。

  七、给新女婿回门作揖包封签子用语

  玉趾初旋;旋吉之敬。

  八、谢账房包封签子用语

  笔仪;润笔之敬。

  九、谢傧相包封签子用语

  礼仪;赞礼之敬。

  十、谢择日包封签子用语

  择仪;择吉之敬。

  十一、谢厨师包封签子用语

  芬香之仪;调和鼎鼐。

  礼品题词一般用红纸金字写好以后,贴在所送礼品上。款式是右上方写“抬头”,中间大书题词,左下方落款。抬头与落款的措词要切合身份。其用词有:

  一、贺订婚用语

  缔结良缘,文定吉祥,成家之始,缘订三生,鸳鸯合璧,姻缘相配,终身之盟,盟结良缘。

  二、贺新婚用语

  天作之合,百年好合,百年琴瑟,佳偶天成,珠联璧合,永沐爱河,花好月圆,连枝并蒂,琴瑟永谐,鸾凤和鸣,花开并蒂,瓜瓞延绵,荣偕伉俪,鸳鸯对舞,相敬如宾,情投意合。

  三、贺嫁女用语

  跨凤乘龙,淑女于归,于归协吉,乘龙志庆,适择佳婿,蒂结同心,凤卜归昌,祥征凤律,妙选东床,之子于归,燕尔于飞,易辆御之。

  贺结婚喜幛用语

  三星在户,诗咏关雎,五世其昌,乾坤定矣,才子佳人,有情眷属,琴瑟友之,乐赋唱随,凤翥龙翔,琴瑟在御,玉树琼枝,天缘巧合,福禄鸳鸯,君子好逑。

  贺嫁女喜幛用语

  绣阁春开,桃李凝香,苹藻权舆,诗咏于归,凤律归昌,跨凤乘龙,情深永笃,妙选东床。

  戴戒指

  依照我国旧的风俗习惯,姑娘在有了婆家之后才能在左手上戴一枚戒指,完婚以后则要戴在右手上。凡待字闺中的女子是决不可戴戒指的。

  戴戒指之俗在西汉初期就有了,但与现在意义上的戒指是有所不同的。宫廷中的嫔妃、宫女戴银戒指是表示月经来潮,不能侍奉君王;凡侍奉过君王的,君王则赐予金戒指,并书有月日,将其戴在右手指上。南北朝以后戒指才开始作为男女婚姻之礼物。

  帽、带、鞋

  帽、带、鞋应由即将成为新娘的女子亲自为自己的心上人缝制。帽子在过去一般是毡帽,状若礼帽,所以又叫“洞帽”。带子上要绣上“龙凤呈祥”图案。鞋是厚底的,状若靴子,是朝鞋的改进。旧时,一般人不戴帽,只是束发扎巾。帽子只有官家才戴,上等人亦有戴帽者,如戴顶子的。一般人的带叫缠带,这种带是布料或羊毛搓成,所以叫“缠腰带”,而绣花的宽幅带也只是官家所用。厚底鞋类似朝靴,这样一副装束,俨然是一个“官”的模样,所以后世把新郎称做“新郎官”。这些物品应在婚期前送到男家,于迎亲之日,新郎穿戴整齐后去迎接新娘。

  在订婚以后当年不能完婚时,男方应于四月初八给女家送一些单衣或布料,九月九日要给女家送一些棉衣或棉衣料,另外还要送一些时令食品,如四月八送单衣时捎带一些豆腐,九月九送棉衣时外带一些糕或糕点。

  换帖

  是男女双方说定亲事以后,择定吉日换帖的礼仪。帖用印有龙凤图案的红纸写上姓名、门第和生辰八字,故俗称“龙凤帖”。换帖时男家要给女家送礼,如送二十四块银元、十件礼物。十件礼物包括:裙子料、袄料、喜裤子料、绸缎衣料一身(此算两件礼物)、绣花带子、绣花手巾、手镯一副(或戒指一对)、头饰一套。这十样礼物被称做“十全十美”。

  陕北民间的换帖也叫看八字,细帖子久已不用,换帖中的所送礼物有的在时令时候送去,有的在订婚时送给。

  细帖子

  是指男家与女家在议定婚事中的往来帖子。宋代有“草帖子”,细帖是其对称。吴自牧《梦粱录·嫁娶》:“婚娶之礼,先凭媒氏,以草帖子通于男家。男家以草帖子或筹签,得吉无克,方回草帖。亦卜吉媒氏通音,然后过细帖,又谓定帖。帖中叙男家三代官品职位名讳,议亲第几位男及官职年甲月日吉时,父母在堂或不在堂,或书主婚何位尊长,或入赘,明开,收带金银、田土、财产、宅舍、房廊、山园,俱列帖子内。嫁回定帖,亦如前开写,及议亲第几位娘子,年甲月日吉时生,俱列房奁、首饰、金银、珠翠、宝器、动用、帐幔等物,及随嫁田土、屋业、山园等。或伐柯人两家通报,择日过帖,各以色彩衬盘安定帖送过,方为定论。”

  择日

  择日是选定结婚日期,旧时一般请卜人占定。相传,周代男女成婚多在仲春之月。《诗经·周南·桃夭》,朱熹《集传》均云:“桃之有华,正婚姻之时也。”班固的《白虎通·嫁女》:“嫁女必以春何?春者,天地交通,万物始生,阴阳交接之时也。”但后世多根据男女双方的生辰八字、属相是否相宜而择定日子。如山西定襄一带民间认为:男女嫁娶之事,鸡兔两属相宜于阴历的正月和七月;蛇猪两属相宜于三月和九月;马鼠两属相宜于六月和腊月;牛羊两属相宜于五月和十一月;狗龙两属相宜于四月和十月;虎猴两属相宜于二月和八月。此外,腊月廿三日,灶王爷上天言好事去了,家中无神看管,至除夕日之前,无论哪一天都是嫁娶的吉日。江南旧俗除讲究男女八字相宜外,认为阴历每月初三、廿七日都宜嫁娶。某些地区的择日还讲究避七夕,以避夫妻日后遭到如民间传说中的牛郎织女难以团圆的不幸。旧时,满族婚娶日期是由男家按男女双方的生辰八字来确定,多取双日为迎娶日。旧时,广西壮族民间一般在行过“定命礼”即正式的订婚礼半年后才成亲,具体日子则由男方请巫师择定,但多在秋后。

  陕北民间旧时在订婚半年以后才可议及婚娶,有的在一年以后才行迎娶之仪。一般认为正月初八日是上好的日子,有元辰将军保佑是无所忌讳的。除此以外,则由男女八字决定迎娶日,一般在秋后,或者是腊月。陕北有句俗语叫“腊月的女子,忙婿着了”。

  彩礼

  彩礼亦称“财礼”、“聘礼”、“聘财”、“聘金”。旧时,男女双方订婚和结婚时,由男家交付给女家的财物。古人结婚以鸟兽为贽,崔驷《婚礼文》:“委禽奠雁,配以鹿皮。”后以布匹作为聘礼。《诗经·卫风·氓》:“氓之蚩之,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

  彩礼在旧时的婚姻中很重要,女方一经接受彩礼,婚姻即告成功。《唐律疏义·户婚》:“虽无许婚之书,但受聘财亦是。”旧律称此为“聘娶婚”,娶得的妻子称为“聘娶之妇”,可见,彩礼是确定婚姻关系的重要物品。

  定亲鞋

  在定亲时,女方必须给男方家庭成员送鞋,故名“定亲鞋”。

  送定亲鞋,一则是向男方夸耀女子的针线活,另则是对男方家庭成员的一种祈福。送给男方祖父的鞋,鞋底上纳一颗北斗星,意思是祝愿老人像北斗一样闪闪发亮,健康长寿。送给男方父母的鞋,鞋底上纳一棵不老松,其意是说愿父母像青松那样强壮挺拔。送给男方兄嫂和姐姐的鞋,鞋底纳一个剥了皮的玉米棒,其义是祝愿他们生活得像剥了皮的玉米一样活脱幸福。送给男方弟弟的鞋,鞋底要纳一株竹笋,其意是祝弟弟像春笋一样茁壮成长,长大成才。送给男方妹妹的鞋,鞋底没有花样,只在鞋面上绣一朵花,以此来赞美妹妹像花一样漂亮,将来找一个称心如意的美郎君。送给未婚夫的鞋,在鞋底的正中用红线绣一颗心,表示自己将红心掏给了对方,永远忠诚,至死不渝。定亲鞋必须由女子亲手来做。

  陕北旧俗不知从什么时候将“定亲鞋”改为“认大小”时的“鞋垫”了,就是婚娶回来的第二天,在傧相的陪伴下,向家中长辈叩首,长辈给钱,新娘送以鞋垫。

  洞房

  洞房在陕北民间也叫“帐房”、“新房”。

  洞房一词的来历有传说。

  相传秦始皇统一中国以后,广收天下女子来充填规模宏大的阿房宫。民间有一女子被强行征召入宫,在宫中,她整日以泪洗面,思恋着与他从小一起长大的情哥哥,但又无法逃出宫中去会见自己的心上人。远在家乡的情哥哥也满怀踌躇地思念着情妹妹,一心想去找她。他不避艰辛,也不怕秦始皇的残暴,终于在一天夜里闯入阿房宫,找到了情妹妹。二人相见,悲喜交集,正在抱头痛哭之际,宫中的一位老人看到了他们的一切。这是很危险的,宫中发生这样的事情是要杀头的。老人不忍心拆散这对情侣,更不忍心让他们死去,便将小伙子藏在自己房中。一天晚上,老人将女子约来,放他们二人逃出宫去。二人出宫后,一直朝东走去。第二天,宫中发现少了这位女子,便派人四下追寻。他二人临近华山时,听到后面有兵追来,便走进华山,在一片荆棘丛生的崖畔上找到一个山洞后躲藏起来。追赶的士兵没有找到他们,回宫复命去了。

  他二人躲过劫难后就以洞为家,成了婚配,并厮守在一起,同甘共苦,忠贞不渝。不知过了多久,有人进山来发现了此洞,见一对蓬头垢面的男女居住在洞里,还以为是一对鬼魂呢。这对青年男女见来人的衣着打扮既不是宫中之人,又不是秦时服饰,便大着胆子向来人打听,才知秦朝已灭,汉朝早立,改朝换代已多年了。二人得知此讯后,不再有所畏惧,就在华山脚下生活起来。不知过了多久,成仙而去,后人就将他们曾经居住过的洞穴称做“毛女洞”。

  这对青年男女为了纯真的爱情,不畏强暴,同甘共苦,忠贞不渝,表现出他们对爱情的执著追求和渴望。后人为他们的事迹所感动,便将新郎新娘在新婚之夜入住的新房称做“洞房”。是将房拟洞,以洞喻房来企盼新婚夫妇能够像这对青年男女一样白头偕老,成仙而飞升。“洞房”一词也由此而诞生。

  洞房在文献中原本指的是深邃的内室,多指卧室、闺房。《楚辞·招魂》中云:“姱容修熊,经洞房些。”唐沈亚之《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策》中云:“市言唯恐田园陂地之不广也,簪珥羽细之不侈也,洞房绮闼之不邃也。”这些都指的是内室。洞房被特指为新婚夫妇的卧室是陆机在《君子有所思行》中说的,其云:“甲第崇,高闼,洞房结阿阁。”唐代朱庆馀亦在《近试上张籍水部》诗中亦云道:“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洞房一词自隋唐出现以后,一直沿用至今,再无变化。于朱庆馀诗后,又为洞房增设了红烛,及第二天还要拜见公婆的习俗。后来又有了在洞房的门上贴喜联以表示对新婚夫妇的赞美的习俗。

  那么,陕北民间将洞房称做“新房”或“帐房”又是怎么说的呢?新房不难理解,即布置一新,专供新郎新娘在新婚之夜使用的房屋。帐房之称则与陕北的风土有些差异。陕北民间旧时很少使用“帐”这种床上用品,甚至根本不用。直到今天,被称为“帐房”的洞房里也看不到“帐”这类物品,称之帐房,大概是典出有故。

  《桃花女斗法》中说,周公为了害桃花女,将白虎星安插在绣帐上,待桃花女坐帐时将其咬死。桃花女熟知周公的诡计,于坐帐时,让周公之女天香小姐先坐了帐,并将绣帐一抖,遮住了自己的身体,这样,惊醒了白虎星,咬死了天香小姐,桃花女却安然无恙。这一神话故事影响了陕北婚俗。陕北虽然没有“帐”这种用品,但以帐来命名新房,是祈盼平安吉利的俗信。因为这一故事中说桃花女用绣帐遮住了自己,白虎星就没有伤害于她,所以,就借这一故事中的“帐”来求平安。

  坐帐之后,新娘的一切灾星都已消除,因此人们对坐帐看得很重。为了消除这最后的灾星,又引出了“响帐”、“撒帐”之俗,其目的就是为了赶跑白虎星,保证新娘的安全。

  定帐

  定帐是选择合适的房屋作为帐房。房屋能否作为帐房,这要根据新郎新娘的生辰八字与房屋建筑的八卦方位是否相合来决定。有的人家房屋虽多,还要借用别人的房屋定帐,就是基于这个原因。但大都选择正屋靠东的房屋来作新房,因为民间有“新娘娶到东房,就能敦敦实实。”既然敦实,邪魔是不可侵犯的。另外,历史上有“东床快婿”这一典故,民间借用名人故事以消除灾难也是民俗的一个方面。

  现在人们都不太讲究了,因为建筑发生了变化,人们的俗信也在改变,只要心顺,一切事情都会顺利的。

  响帐

  响帐是由鼓乐一人,进入帐房后用一杆长筒大号长鸣数声。此俗的说法是以鸣号之声将周公安插在绣帐上的白虎惊醒,让其离开帐房,归回本位,这样,新娘进入帐房后不就致被白虎所伤。

  响帐的规矩是,鼓乐进入帐房后,先于房屋深处响起,留开门口,让白虎冲出。然后在四隅鸣响,最后在床上长鸣三声,响帐即行结束。

  响帐时鼓乐不得触摸帐房内各类陈设,更不得上到炕上或床上。

  响帐后主家要给响帐鼓乐钱币,作为酬谢。有的是将钱币拴挂在新房门上,有的则是将钱币放在房内铺陈上面,由响帐鼓乐自己拿去,有的则于事后一并计算在酬金里付给。

  撒帐

  撒帐是于鼓乐响帐以后,由一老成男子带着五谷杂粮进入帐房,依照东南西北和中央五个方位依次抛撒五谷的礼俗。撒帐之俗是由《桃花女斗法》的故事沿袭而来的。桃花女所乘花轿进入周府二门后,彭祖将门口方斗内所盛草节抓起抛撒和桃花女将宝瓶内所装五谷倒在地上以破解周公之法。

  响帐之后还要撒帐的目的,是为了防止白虎还未离去或还有些鬼祟躲在角落而未离去的补救措施。

  撒帐时还要念一些吉祥语,一般是:

  “一撒金,二撒银,三撒撒得满堂红。”或云:“一撒金,二撒银,三撒撒来聚宝盆。”还有一歌云:“一撒东方甲乙木,二撒南方丙丁火,三撒西方庚辛金,四撒北方壬癸水,五撒中央戊己土。金谷留根长一埂,早生贵子花生孩。一撒撒来第一功,二撒云儿拜玄空,命里相合相撮合,惊天动地一声吼,尽在福禄姻缘中。天无忌,地无忌,姜太公在此,百无禁忌,大吉大利!”

  有文献记载:撒帐起源于汉代,《说郛·戊辰杂钞》云:“撒帐始于汉武帝。李夫人初至,帝迎入帐中共坐,饮合卺酒,预先宫人,遥撒五色同心花果,帝与夫人以衣裙盛之,云得果多,得子多也。”这是撒花果以兆得子之俗的始祖。王棠《知新录》中云:“(汉)京房之女,适翼奉之子。房以其三煞在门,犯之损尊长,奉以麻豆谷米禳之则三煞可避。”这是撒谷物杂粮以驱邪的开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娶妇》中云:新人对拜坐床后“女向左男向右坐,妇女以金钱、彩果撒掷,谓之撒帐”。这是撒钱果以祈富贵吉祥的开始。后来有撒枣、栗子、李子、橘子以及花生(长生果)等食品的,是用以祈祷早生贵子,长命富贵。撒帐由掌礼、喜娘、亲友或特邀吉祥人来撒。撒时一手托盘,一手撒物,同时唱撒帐歌。今之以五彩纸片撒帐是旧俗的变异。可见撒帐又各有不同。

  踩花堂

  在结婚前一天的晚上,女方家派两名执事到男方家中踩花堂。踩花堂是一人抱着瓷娃娃,打着大红喜字的纱灯,另一人则提一个用红布包着的木箱,箱内装一件成衣,一条裤带,一条裙子,一双绣花鞋,一套头饰,以及麸盐红包和面粉,石榴若干,上放一面新娘的照面镜。在二三更时分,于男方家门前放炮三声以通知男方。听到炮声后,女婿开门施礼,接过红箱将女方客人迎至洞房,把箱子和瓷娃娃放在炕头后,给来客上茶。然后,女婿开启箱子,取出镜子来照面,意为见面。女方执事人在瓷娃娃两腿间洒点水,意为贵子撒尿。踩完花堂,男方设宴待宾,并给女方来客踩花堂钱。

  因踩花堂礼俗繁琐,女方家又要治办一些礼物,男方家又要治办酒席,人们的意识和观念逐步产生了变化,陕北将这一习俗大大简化,以致简化到在成婚前的一两天,女方来男家看看新房的布置就行了,一切礼仪全都免去。

  铺床

  铺床亦称做“铺房”。是在迎娶的前一天,女家派人到男家,与男家一起铺设新人卧房。铺设物的准备,男女两家是各有区别的。司马光《书议·婚仪》中说:“床榻、荐席、桌椅之类,婿家当具之。毡褥、帐幔、食陶之类,妇家当具之。”铺床时,衣服、袜履等物,都要归入箱橱锁好。铺床必须请多子的、夫妻双全的人来铺。吴自牧在《梦粱录·嫁娶》中说,铺床之后女家还须“亲压铺房,备礼前来暖房。又以亲信妇人,与从嫁女使,看守房中,不令外人入房,以待新人。”

  陕北民间旧俗将踩花堂、铺床都合在一天进行,先铺床,后踩花堂。后将二者简化为“看新房”,现在仍有人行此习俗,但大多数人已免去此俗。

  压床

  压床亦称“压新床”、“压喜床”、“睡喜床”。

  压床是于婚礼的头一天,安置好新床以后,不能“空房”,新郎也不能独睡,因而必须延请父母兄弟俱全的全福人(包括亲兄弟、表兄弟、小于自己的友伴或孩童)同睡,以图夫妻早生贵子,白头到老的吉兆。

  台湾在安置新床时,备有许多铜钱,其中八枚置于床脚下,其他放在床头床尾。此俗含有同心同体之意,同与“铜”音同,故用铜钱。新床安置好后有拜床之仪,即新郎拱手作揖为拜。拜床之后又有翻床之仪,即请一个父母兄弟俱在的男孩在床上翻跟头,站在一旁的妇女念道:“翻跟头,生男孩。翻过来,生秀才。翻过去,生进士。”

  为什么要由小男孩与新郎同铺睡觉,因为俗语有:“困空铺,不死尪,亦死某。”此说的意思就是,新郎在新房内睡空床,不是死丈夫,就是死妻子。因此,这天晚上新郎必须请一个全福的未婚少年同住,希冀吉利。广西的汉族则是请一个不满七岁的男孩睡一会,床上还要放有小男孩的新衣裤、糖果和少量钱币,以示酬谢。云南纳西族的压床是请一位父母双全、兄弟姊妹众多的好友陪住新房,意在取其婚后多生子女和全家福寿的吉兆。

  陕北的压床礼仪则是在迎娶的当天进行,迎亲队伍一走,即开始铺床,铺好以后由小男孩(七岁以内)在床上翻滚或睡一会儿后再将床整理好,由看房人看守,不准其他人进入了。

  上坟告祖

  于迎娶的前一日,新郎新娘都要上坟告祖,新郎在父亲的陪同下,带着祭品,到祖坟去告慰祖先。新郎焚香纸冥钱时,父亲在旁言告祖词曰:“明日大吉,为儿完婚,添丁进口,香火有承。告知祖宗,神灵保佑,早生贵子,光宗耀祖。”新娘在母亲的陪同下,上坟告祖,其仪与新郎家同,母亲的告祖词一般是:“男大当婚,女大当嫁,明日大吉,凤栖梧桐,妇规孝道,训示女儿,切记心中,勤奉翁姑,不辱母训,光耀祖宗,祖上保佑,多子多福。”告祖后,准备迎娶事宜。

  告祖一般在家祠进行,陕北民间祠堂很少,所以,告祖都在祖坟进行。旧时的告祖之仪很郑重,有鼓乐导引。鼓乐必须于告祖日来到事主家,第二天鼓吹迎娶。

  开脸

  开脸也叫“开面”,陕北民间又叫做“摘脸”、“拔汗毛”、“拔黄毛”、“撅黄毛”。姑娘非出嫁是决不可以将脸上的黄毛拔掉的。正因为如此,才将未出阁的姑娘称做“黄毛丫头”。所谓开脸,也就是说,姑娘拔掉脸上的黄毛以后,就像棉桃成熟一样地裂开了,表示姑娘从开脸这一天起走上了成熟的人生道路。棉桃成熟以后,就需要人来摘取,所以又叫做“摘脸”。新郎就是这颗成熟棉桃的摘取人,他在洞房里挑起新娘的盖头,将姑娘的脸面“摘收”去,结为夫妻。

  旧时,一些地方姑娘“开脸”和妆扮是在迎亲车仗到来以后才开始的。迎亲人在送亲人的陪伴下吃着茶点,说着话,新娘的妆扮开始了,所谓的新娘也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的,一切装束都是婆家带来的新嫁妆,人生第一次的“开脸”,使姑娘容光焕发,青春照人,妆扮完毕,吉时也到了。

  迎亲出行

  迎亲出行时,鼓乐在前引导,花轿相随,其他迎亲人员在后。

  迎亲出行时,鼓乐吹奏《将军令》曲牌,行进在路途吹奏《大摆队》曲牌,迎娶回来吹奏《得胜回营》曲牌。

  《将军令》与《得胜回营》本是唢呐套曲曲牌,叫做《将军得胜令》,是一支完整的庆贺胜利的吹打乐曲。

  明朝嘉靖年间,戚继光带领“戚家军”,打败了侵犯沿海的倭寇,江浙百姓欢欣鼓舞,演奏《将军得胜令》,欢迎凯旋的将士们,遂形成了《将军得胜令》的完整曲牌。乐曲呈现出一派热闹非凡的景象,号角齐鸣,鼓乐宣天,表现了人们对胜利的无限喜悦和将士们高昂的斗志。这正是人们将它运用到婚礼中来表现喜悦和欢庆场面的原因。

  陕北民间艺人将该曲分解为两个部分,即《将军令》和《得胜回营》,以其不同的音乐构成,表现了迎娶出行时人们志在必得和迎娶回来以后的喜悦情怀。《将军令》在传统戏曲中用于“吹台”(幕前曲),也用于摆阵、操演、升帐等场面的伴奏。迎娶出行时吹奏这一曲牌,借以表现新郎如将军升帐一样威武。迎娶回来以后吹奏《得胜回营》是借该曲表现将士得胜归来的喜悦心情,展现迎人回来的喜庆气氛。《大摆队》则是表现迎亲队伍在路途中洋洋自得情怀的曲牌,它具有闲情逸致的情调。若遇村庄,鼓乐要大吹一通,穿村而过,若遇庙堂、沟渠、大树、大石或在村外经过时,鼓乐要鸣号以驱除邪气。

  催妆馍馍

  催妆馍馍是用白面蒸制的较大一些的馍馍。所谓“催妆”就是催促新娘赶快妆扮的意思。因为人们在婚礼中是依礼而行的,有的可以用语言来表达,有的则无须语言说明,只要看到礼仪中的某种代表物,就知道是什么了。如旧婚礼中用“雁”,就会明白是来提亲的。催妆馍馍就是表达赶快妆扮的物品。

  催妆馍馍是十个,它的用意是这桩婚姻“十分圆满”。一般是迎亲队伍来到女家以后,有专门招待他们的房屋,并以小盘和茶酒款待。快到启程时,男家将催妆馍馍送给女家,女家就知道启轿的吉时将到,就开始妆扮新娘,准备上轿。

  沈榜在他的《宛署杂记》中说:“娶前一日,婚家以席一雄鸡二并杂物,往女家,号曰催妆。”此说是指迎娶日期将近,男家派媒人到女家催促赶快准备好嫁妆,即催促新娘梳妆出嫁。这一习俗,一般要多次催促,才能梳妆启行。段成式的《酉阳杂俎·礼异》:“鲜卑风气所染,而有催妆。”并谓北朝婚礼,夫家领人挟车至女家,高呼:新娘子催出来,至新娘上车始止。从这一习俗来看,“催妆”之俗是由北方的少数民族中形成的礼俗,而要多次催妆后才能启行,说明女家是不肯轻易让女儿上轿的。另外,旧礼俗是迎亲车仗到达女家稍事休息和用餐以后,男家就要登堂行奠雁之礼,但奠雁礼一般是送一些具有吉庆和会意的礼品,陕北的催妆馍馍就是此意,在迎娶之日是一种礼节性的程序,也不繁琐。

  儿女馍馍

  儿女馍馍是用白面蒸制的,较平常食用的馍馍大,比催妆馍馍小。陕北民间俗信认为,新娘在装扮时,用儿女馍馍将其围定,就会使新娘带来又白又胖的大胖小子,也预示着将来会儿女满堂。

  儿女馍馍有用七个的,此说出自“五男二女,七子团圆”的民间说法。亦有用八个的,此说也是出自民间所谓的“七郎八虎”的说法,更将其附会给宋代名将杨业所生七郎八虎的说法,但杨业的七郎八虎结局不好,人们普遍采用“五男二女,七子团圆”中的七个这一数字。

  儿女馍馍与催妆馍馍一样,都不能空蒸,里面要包上枣、核桃等,以兆其中有子。

  儿女馍馍在围过新娘以后还要带回来,在洞房上头时再行围仪。

  离母糕

  离母糕是由男家送给新娘,再由新娘转呈给自己的母亲,表示女儿就要离开母亲了。

  离母糕必须是用油炸过的。糕在未经油炸时,可以将其糅合在一起,一经炸制,就再也揉不到一起了。此俗的用意是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母亲接受了女儿的离母糕后,就希望女儿永远为人之妇,再无回头之念,女儿将糕呈送给母亲,是表示永远不忘母亲的恩泽。

  离母糕用四十八片非常整齐均匀的糕块。其意是女儿堂堂正正出嫁,规规矩矩做人,将来的日子一定会过得四平八稳,也祝愿父母亲和家人四时八节步步高。

  揣怀钱

  揣怀钱是由男家送给新娘的,在出嫁日装在婚装的内衣里,故名“揣怀钱”。

  此俗的用意是新娘带着“财”来的,这样,就会使婆家财运亨通,财源广进。

  碳、枣、蒜、核桃

  新娘在装扮时,母亲将碳、枣、蒜、核桃装进女儿的衣服里或填充在箱子里。此俗的用意是希望女儿到了婆家以后能早(枣)生贵子,并时常盘算(蒜)着娘家人和不时地回来探(碳)望探(碳)望。夫妻和(核桃)睦。

  姊妹钱

  姊妹钱是由男家交给新娘,再由新娘分赠给兄弟姊妹们。

  新娘将姊妹钱分赠给自己的兄弟姊妹以后,表示自己就要离开这个家了,对父母的孝敬也再不同以往了,希望在父母身边的兄弟姊妹替自己多照料父母,已出嫁的姊妹们也要时常回来孝敬父母。

  压轿童子

  传统婚礼中,迎亲的花轿要有人压轿。旧时,北京的习俗是由娶亲太太来压轿。娶亲太太首先在喜房里给灶君上香以后,用小镜照轿子,用芝兰香薰轿子,再往轿里撒一些桂圆、荔枝、枣、栗子、花生之类的喜果,然后盘腿坐在轿子里压轿。有的地方不用压轿太太,而是用父母双全的童子来压轿,取新婚夫妇和合到老,早生贵子的吉利寓意。这种礼俗与求子的习俗有关。福建等地的习俗是用身披桂花红的童子来压轿,以此祈求早生贵子。陕北大都采用童子压轿。即新娘的侄儿或六七岁的小兄弟压轿。在没有侄儿或小兄弟时,新郎亲自压轿,这是在新郎不亲迎的情况下采取的措施。一般是迎亲车仗将行之际,新郎坐在轿内,轿夫抬出村外后,新郎下轿返回,准备迎亲事宜。这一习俗既表示了花轿“不空”的压轿习俗,也体现出陕北传统婚礼中的新郎不亲迎的习俗。

  当压轿童子上轿时,旁边有人高唱:童子拜观音,吉祥又如意,一路保平安,鬼邪不近身。

  抢花路

  无论在出迎还是娶回的路上,若遇别家花轿,就要抢花路。如果是相向的两乘花轿相遇,抢花路的线路在路的上面;若遇同一方向的花轿时,就要看轿夫或牲口的强弱,弱者是奔走不过强者的。俗信认为,花路被人抢走,就意味着“福气”被人抢走了。在这一习俗的影响下,有的迎亲队伍不惜深更半夜启程,以避免花路被人抢走,有的则为抢花路而发生打架斗殴行为。

  拦门

  拦门有两种。一种是迎亲车仗来到女家以后,有讲究的并不立即让车仗进院,而是将院门紧闭,或是以物件拦起来,“不让进门”。在一番礼仪性的“交涉”以后,才将迎亲车仗放进门来。一般的交涉内容是迎亲人在外喊叫,说不要误了时辰,而女家则让吹鼓手吹奏一些喜庆吉利曲牌,或让他们唱一些喜歌,来烘托喜庆气氛。另一种拦门是迎娶新娘回到男家时,村人及邻友塞路阻拦,不让车轿进门,在讨取吉利的财物后才放行。孟元老的《东京梦华录·娶妇》中云:“迎客回到儿家门,从人及儿家人乞觅利市钱物花红等谓之拦门。”此俗源于唐代的障车。

  饿嫁

  饿嫁是旧时在汉族和一些少数民族中流行的一种婚俗。姑娘在出嫁的前几天,就逐渐开始节食了,到出嫁的前一天,仅吃少量的肉、鸡蛋和羹汤。有些地方在结婚的前几天就只吃一些枣、干果之类的食品来充饥,禁止吃烟火之食。此俗的形成有一定原因,即姑娘上轿以后,在前往夫家的路上是不能下轿的,这与我国新娘脚不沾地的旧婚俗有关,所以,节食是避免在路上出恭的唯一办法。另外,陕北旧婚俗是新娘一旦进入洞房后就不再出来,直至第二天行“拜礼”时才能走出洞房。久而久之,节食就成为一种婚俗。

  哭嫁

  哭嫁是旧时全国大部分地区的汉族、壮族、土家族等民族流行的婚俗。此俗流行的地区,新娘出嫁时一定要哭,就连母亲、家中女眷、女友也陪着哭,不哭反倒被人耻笑和有所非议。到了近代,有些地方还有“不哭不发,越哭越发”的俗语流行。

  新娘所哭的内容包括哭叹少女时的欢乐和对新生活的迷茫不安;哭诉父母的养育之恩和兄嫂弟妹、友伴们平日的和睦相处之情;有的还骂媒人乱断终身。哭嫁的形式不一,有的如同哭丧,呼天号地;有的以歌代哭,缠绵悲切。母亲所哭一般是哭叹女儿日后的艰难处境,哭教女儿在婿家要守妇道家规等。哭的开始,有的是在出嫁的前一天添箱之时开始哭,一直要哭到花轿启程前往新郎家时,哭嫁才告结束。

  广西防城京族旧时的婚俗将哭嫁称做“哭朝”,是在新娘出嫁的前三天或前七天就开始了,这要由哭嫁的歌唱才能而定。如果是三天的哭朝,第一天哭唱父母的养育之恩,第二天哭唱叔伯兄嫂,感谢他们的教导和帮助,第三日则是哭唱姐妹,感叹他们与自己从小一块相处之情。

  另外,还有哭轿之俗,是在姑娘妆扮已毕,蒙上盖头,由舅舅抱着上轿时,开始放声哭泣,这时,母亲也陪着女儿一齐哭。

  哭轿是旧俗,因“轿”与“娇”音近,哭轿也就是哭娇。表示女儿在家时娇生惯养,此刻就要离开母亲的怀抱了,再也不能在娘面前撒娇了。既表示了母女亲深,又表示了母亲对女儿的依依惜别,女儿对母亲的眷恋和感谢父母对自己的养育之恩。

  陕北旧俗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还有哭嫁者,现在已很少见到。哭嫁还是哭轿一般是在结婚的前一天,有的在两三天就开始了,但不是很突出的哭,只有在上轿时,哭得很厉害。

  起轿(启轿)

  传统婚礼中很讲究起轿与落轿,不到吉时是不能起落花轿的,应时而起落就没有了忌讳。起落轿时还有一个生肖避讳习俗,陕北民间叫做“避相属”,是阴阳先生根据新人的生辰八字推算出来的,在起落轿时由礼生或总管当众宣布避讳。起轿时有起轿歌,其词曰:

  
更多

编辑推荐

1中国股民、基民常备手册
2拿起来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泽
5周秦汉唐文明简本
6从日记到作文
7西安古镇
8共产国际和中国革命的关系
9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伦...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护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共收入论文41篇,分7个栏目,即考古学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遗址调查报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护修复技术、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战损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结】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国古代皇家礼仪

    作者:孙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内容包括尊君肃臣话朝仪;演军用兵礼仪;尊长敬老礼仪;尊崇备至的皇亲国戚礼仪;任官礼仪;交聘礼仪等十个部分。

  • 中国古代丧葬习俗

    作者:周苏平  

    科普教育 【已完结】

    该书勾勒了古代丧葬习俗的主要内容,包括繁缛的丧仪、丧服与守孝、追悼亡灵的祭祀、等级鲜明的墓葬制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