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45章 民风 (4)

  过关在陕北民间经常可以见到,在小儿患病时举行过关禳镇。过关有的在庙会上举行,有的在家院举行。因家院举行的一般是本村中若有数个小孩需要过关时,就邀请专门人员前来为孩子们集体过关。

  陌送

  陌送是陕北民间的一种禳镇方法。所谓“陌”是从“阡陌”而来,阡陌是田间小路,南北向的是“阡”,东西向的是“陌”。《史记·商君列传》中云:“为田,开阡陌封疆。”“阡”也指坟墓,杜甫在《秋日夔府咏怀一百韵》中云:“共谁争昔事,几处有新阡。”这里的新阡指的就是新坟。“陌送”就是把那些在田间小路上和坟墓上所撞的小鬼送走。在陌送时常有陌送词云:人家的老家亲,自己的老家亲等语,指的就是在坟上所撞之鬼邪,“枪打的,箭射的”指的就是在路上所遇之鬼邪。阡陌既然是田间小路,为什么单取“陌”而弃“阡”呢?因为民间俗信,鬼邪一般是从东南方向而来,陕北民间尤信是从东方而来,取“陌”就是将鬼邪送回到它所来的方向。陌送一般是在人撞了小鬼后染有小恙而不需动用大神来驱除,这些小鬼也往往是那些孤魂野鬼,没人祭奠而经常挨饿的鬼邪,给它们送一点吃喝即可打发走,所以,在陌送时,一个米碗、一碗凉水是必不可少的。因为陌送之仪较简单,一些老太太或妇女即可充任,但这些人要会说几句遣送词。其词云:

  一炷茗香绕神宫,一家之主赐神恩。

  家有小儿患疾病,米碗凉水送鬼精。

  擦干净,沾利身,擦了疾病擦疼痛。

  前心擦了沾后心,脚底擦到脑门囟。

  浑身上下都沾净,满年四季不害病。

  孤魂野鬼各有名,各成鬼精不相同。

  人家的老家亲,自己的老家亲,

  枪打的,箭射的,跳崖的,上吊的,

  栽死的,气死的,刀劈的,斧砍的,

  水淹的,轧死的,屈死的,冤死的,

  寻无常的吃药的,吃了黑豆胀死的,

  饿死的,撑死的,烧死的,冻死的,

  口吐里血挣死的,不管你是怎死的,

  米碗擦罢赶快走,不走你要受苦刑。

  一碗凉水作浆水,一碗细米当宴米。

  一张黄纸作衣衫,一口凉气作扇儿,

  饿了的吃饱,渴了的喝好,冻了的穿暖,

  热了的吹凉,吃饱喝足,穿暖扇凉,

  尔格是你们上路的时分,跑得快快的,走得远远的。

  如若再敢来缠身,定不留情处置你。

  火烧刀砍泯灭你,枪打水淹拾掇你。

  把你镇到茅坑里,沤臭、沤烂、沤溶你。

  三根筷子显神灵,一碗凉水送出门。

  十字路口等旁人,再也不能进这门。

  陌送的仪式一般是用一块头巾或小孩衣衫包裹一个小米碗,再准备刀子、筷子、黄表、一碗凉水、香。将黄表剪作穗状新花样点香,一手拿米碗在小孩全身上下擦抹,一手拿纸穗及香,在小孩身上拂过。行此仪时,口中念上面陌送词。祓祝词念完后,将三根筷子插入凉水碗中,焚化黄表于碗中,看哪一方向冒有气泡,即将水碗泼向那里方向,以示送走,亦有送至大路口的,在送水碗时,以刀叩门槛,以示恐吓鬼邪,最后将米碗放在小孩头边。

  扣娃娃

  扣娃娃与陌送基本相同。陌送是将鬼邪附于水碗之中后再将其送出家门,扣娃娃则是将鬼邪扣押以后再送到它该去的地方。所以,扣娃娃带有“遣送”之意。

  一炷茗香上天宫,玉皇神前请天兵。

  点起东方青道神,青人青马青将军。

  青将军,好威风,马后又捎青铁绳。

  青铁绳,丈二长,东方恶煞都捆定。

  将军还有青铁锁,青铁锁来重九斤。

  青锁抛在半空中,东方路上锁鬼精。

  犯事鬼邪锁进城,无事鬼邪放脱笼。

  老爷大刀斩鬼精,妖魔鬼怪都除尽。

  太上老君发敕令,急急如律令!

  点起南方赤道神,红人红马红将军。

  红将军,真威风,马后又捎红铁绳。

  红铁绳,丈二长,南方恶煞都捆定。

  将军腰挂红铁锁,红铁锁来重九斤。

  红锁发出万道光,南方路上锁鬼精。

  犯事鬼邪锁进城,无事鬼邪任走游。

  关帝大刀斩鬼精,作祟鬼邪都除尽。

  太上老君发敕令,急急如律令。

  点起西方白道神,白人白马白将军。

  白将军,实威风,马后还捎白铁绳。

  白铁绳,丈二长,西方魔瘴都捆定。

  将军手拿白铁锁,白铁锁来重九斤。

  白锁寒光逼鬼邪,西方路上锁鬼精。

  犯事鬼邪锁进城,无事鬼邪任逍遥。

  元帅关帝斩鬼精,害人恶魔都斩尽。

  太上老君发敕令,急急如律令。

  点起北方乌道神,黑人黑马黑将军。

  黑将军,够威风,马后又捎黑铁绳。

  黑铁绳,丈二长,北方恶煞都捆定。

  将军手擎黑铁锁,黑铁锁来重九斤。

  黑锁阴森透骨寒,北方路上锁鬼精。

  犯事死邪锁进城,无事鬼邪任走行,

  云长帝君斩恶魔,扰人邪煞都除尽,

  太上老君发敕令,急急如律令。

  点起中央黄道神,黄人黄马黄将军。

  黄将军,更威风,马后还有黄金绳。

  黄金绳,丈二长,中央方位捆鬼精。

  将军腰挂黄金锁,黄金锁,重九斤。

  黄金大锁有金光,中央路上锁鬼精。

  犯事鬼精锁进城,无事鬼邪放脱笼。

  关帝老爷斩鬼精,害人鬼精务除尽。

  太上老君发敕令,急急如律令。

  另外还有一种简单的陌送词。即:

  无人烧钱挂纸的,折胳膊,挒腿的,屈死的,冤死的,吃了喝了走你的,送起身,送离身,三炷明香送鬼精,一碗凉水送出门,送到云南贵州城,鬼精送出家门外,十字路口偏等人。

  从这段陌送词来,陕北民间将云南贵州视做鬼城,鬼都应到云南贵州去安身。这是为何呢?有两种说法,一种是云贵在历史上曾经就是鬼方,另一种是说黄帝蚩尤大战后黄帝留在北方,将蚩尤及其部落族赶到了云贵一带,黄帝的后裔们就将蚩尤的后裔们视若共工之子,即瘟疫鬼。

  关于“鬼方”,在我国古代确实存在过。鬼方,是古远方国。在《易·既济》中云:“高宗伐鬼方,三年克之。”鬼方有五种说法。第一种是指西戎。《后汉书·章帝纪》云:“克伐鬼方,开通西城。”《西羌传》中又云:“武丁伐西戎鬼方。三年乃克。”《文选·赵充国颂李善注》云:“鬼方,于汉则先零戎也。”《世本注》同。这几种说法都是指鬼方在现在青海境内。第二种说法是指周代时期的荆楚之地。《惠栋九经古义》汲郡古文云:“武丁三十二年,伐鬼方,次于荆。三十四年,王师克鬼方,氐羌来宾。商颂殷武云:挞彼殷武,奋伐荆楚,疑周之荆楚,商时谓之鬼方。”古文所谓次于荆者,盖鬼方之地也。这一说法,鬼方指现今湖北荆州一带,在商周时期为鬼方。第三种说出自《丙子学易篇》,其中仓颉篇云:“鬼,远也,又云,鬼方言其幽昧也,此不以地实之,惠栋斥为臆说。”这种说法是说鬼方不是以某一地而命名,而是指“远”或“幽”,也就是说,即便是鬼,它应去到很远、很幽的地方去。第四种说法指的就是现在的贵州。清《一统志》中云:贵州,商周为鬼方地。第五种说法出自近人王国维的说法,云鬼方即狄人。殷周时据陕西西北一带。古之獯鬻,汉之匈奴,皆其同种。春秋时狄人隗姓,隗即鬼也。此说是指殷周时期雄踞于陕北一带的獯鬻和汉代的匈奴,在春秋时期姓隗的部族,獯鬻又作薰粥,是我国古代北方的民族。獯鬻就是匈奴之先祖。薰粥与匈奴音近。《孟子·梁惠王》中云:“惟智者为能以小事大,故太王事獯鬻,勾践事吴。”依我国历史上出现的鬼方而言,陕北与云贵同属鬼方,为什么民间送鬼要送到云南、贵州呢,说明陕北一带的民众是黄帝的后裔,因黄帝蚩尤大战给人们留下的深刻印象是,蚩尤部落的凶残与害人鬼精同,蚩尤既率其部族去了云贵一带,那么鬼也应到那里去,因为他(它)们的本质是一样的。正因为陕北送鬼之俗是要送到云南贵州去,那里也就出现了人鬼杂居的现象,所以陕北民间又传说,云南贵州是半人半鬼,那里的人在做生意时,一到黄昏以后,就要放一个水盆收钱,恐怕收下鬼钱。因为人使用的钱是铜钱,可以沉到水下,鬼使用的是纸钱,是沉不了底的。其实,在民俗信仰中,真正的鬼城应是四川的酆都城。陕北民间信仰的鬼城是云南贵州,比酆都城鬼城要早得多,所以一直在民间流传着,即使酆都城鬼城信仰出现以后,也没有改变人们的信仰。陕北人为什么不把陕北作为鬼方信仰呢,因为陕北鬼方原指獯鬻或匈奴,后来,他们在历史上退出了这一地区,所以人们便不信仰了。

  保锁词

  保锁是因所生孩子不能存活,便认为是自己命中无子,就请人保锁,认做干亲,其俗信是一种“寄养”关系,有的改姓,有的挒叫。挒叫是挒着称呼,如:将父亲称做舅舅,将母亲称做姨姨。这样叫的目的就是为了让鬼邪知道这不是自己的孩子而放弃对孩子的侵扰。保锁一般是先举行拜认仪式,即由小孩向保锁人行三跪九叩大礼,并称叫干爹干妈,保锁人向小孩赠以衣物,即视同己出,然后诵以保锁词,其词云:

  天保定,地保定,这个孩童我保定。

  一岁两岁天保定,三岁四岁地保定,

  五岁六岁神保定,七岁八岁人保定,

  九岁十岁我保定,十一二岁都保定。

  天保三年得富贵,地保三年能平安,

  神保三年有福禄,人保三年能长寿。

  一钵柳树扎下根,辈辈根芽能长久,

  保得孩童长成人,保得孩童富贵子。

  先长红胡成后生,再长白胡成老汉。

  从小到老无疾患,一应关煞不犯身。

  保锁到十二岁以后还有开锁仪式,即干大干妈为所保孩童开锁。被保锁孩童的父母应向保锁人做一定的酬谢,干大干妈也应给小孩一些礼物。开锁以后,有的则成为干亲,互相往来,有的因路途较远,不再往来。

  上刀山

  上刀山是陕北巫神给危重病人治病的时候所用的巫祝祓除方法,带有巫技表演性质。刀山是用几张桌子叠摞起来后,将十二口铡刀依次捆绑在上面,刀口朝上,刀刃上各铺一张黄表,巫神在趺坛以后脚踩铡刀上到高顶,手持三山刀,念咒作法,请天界神灵下凡为病人治病。这一巫祝与广西壮巫之刀山雷同。壮巫作法是在法场上竖一根木杆,杆的两侧各绑十八把利刀,刀口向上,状似云梯。巫师口中念着咒语,手里逮着公鸡向刀刃猛扑。如果公鸡安然无恙时,巫师就会手攀刀刃,脚踏刀口,攀缘而上,上下凡三次后,巫师手足无伤,人们就会认为巫师法力很大,一定能将病人之疾治好。

  陕北巫神还有另外一种巫技,就是将十二口铡刀一溜摆开,刀刃朝上,刃上各铺一张黄表。巫师在趺坛以后,上身全裸地睡在上面,身上再压一扇磨扇,然后由事主二人站在磨扇上为病人叫魂。这种巫技又被叫做“睡刀床”。其难度比上刀山更大。

  无论是上刀山还是睡刀床,都是巫神对那些危重病人所采取的治疗措施。其仪也繁琐庞杂,需要设坛,动用很多人员,病人家属也是在万般无奈的情况下才请巫师设此法场治疗。如果在上刀山或睡刀床之后,病人的病情还没有好转时,就要举行“下阴”的法事活动,到阴间去探访病情了。

  从现代科学来讲,上刀山应属一种硬气功。但陕北巫神从未练过硬气功,为何不伤及皮肉,就不得而解了。

  下阴

  下阴是陕北巫神给危重病人治病的最后一招,如果这一招再不灵验,病人就没有医治的办法了。

  下阴在民间巫术中有,在戏剧中也有表演。京剧《探阴山》,也叫《铡判官》,就是代表戏,它的全本叫《普天乐》。戏中说:宋代一个叫柳金蝉的女子在元宵观灯时,被一个叫李保的诱至家中,逼奸不从后将金蝉缢死,后又移尸至柳家花园。有书生颜查散寄居在园中。柳家发现女尸后,诬颜生为凶犯,告于官府,颜被判死刑。颜诉于包拯,包拯视颜查散不似凶犯,但又无有凭证,遂下阴查询“生死簿”情况,生死簿上确实注明了柳金蝉是被颜查散所杀。包拯仍未释疑,便亲自到阴山,当面审问柳金蝉鬼魄。柳金蝉鬼魄诉称凶手乃是李保。包公又从油流鬼那里得知判官张保乃是李保的母舅,因袒护其外甥,私自改了生死簿。包拯便铡了判官张保,救活了柳金蝉,颜查散的死刑也免了。这大概是巫师下阴探访病人病情的来历。

  陕北巫师的下阴程序是先在“法场”边开挖一个六七尺深的坑,有法力大的巫师可挖丈二深的坑,认为坑越深,法力越大,越能治好病人。然后在坑内挖一墓穴。巫师在作法后,进入墓穴,穴中再放一水碗,一只公鸡,再用一根绳子一头拴在幡上,并系上一颗铃子,另一头延伸至穴中。准备停当后,人们将墓穴填埋,堆成坟堆,幡幌插在“坟头”。下阴有的在几小时中便可完成,有的则需要几天,是根据病人的病情来决定下阴时间的长短。外面人听到铃子响了以后,应马上将墓挖开。巫师出墓以后会将病人的病因以及医治方法以神的名义讲述给病人家属,下阴即告结束。

  从陕北巫师的下阴过程来看,与印度的瑜伽功基本相似。不同之处是,陕北巫师在进入墓穴后才被掩埋,而瑜伽者则是被直接掩埋在坑中。瑜伽功的高师可掩埋在坑中十余天。据有关报道,最长者竟达十八天之久而安然无恙。陕北巫师根本不知瑜伽功是什么,却与瑜伽如出一辙,有着相似之处。我国西南一些地区的“过阴”法事,与陕北的“下阴”大同小异,说明巫的法术是相通的。

  “下阴”或“过阴”,是鬼文化现象,是一种宗教观念。推崇鬼文化者认为,人死以后,其灵魂就成为鬼了。《尸子》中云:“鬼者,归也,故古者谓死人为归人。”王充在《论衡·论死篇》中云:“世谓死人有鬼,有知有能害人。”《说文·鬼部》中称:“人所归为鬼。”所以,宗教观念也认为:人死后灵魂不灭,大多数灵魂在进入“阴间”后又继续飘荡于阳世。灵魂是在夜晚离开“阴间”,而潜入阳世的,他能向人托梦、传话,也能作祟于人,危害生者。广义的鬼,也包括精怪。王充的《论衡·订鬼篇》中云:“鬼者,老物精……性能变化,象人之形。”所谓鬼物,也就是鬼魅。基于以上这些认识观,“下阴”之举也就产生了。陕北另外一种巫术“探阴”就直接建立在这种观念上。“探阴”就是在病人思念他死去的亲人时,由巫师作法,将活人的灵魂带入阴间,去看望死去的亲人后再回到阳间。探阴者不能与死人说话,如果说了,他的灵魂就不能返回阳间了。

  从现在看来,巫是落后地区的一种文化现象,尽管是不科学的,但仍然有着一团让现代科学无法解开的谜团。从我国历史来看,巫在很长的历史时期中曾经存在过,而且有过它的鼎盛期,如果这样的话,落后地区应当是巫文化的保存者。

  三山刀

  三山刀是陕北巫师的法器,是法事活动中的主要工具。三山刀是一柄有着三个刃头的刀具,中间的一刀较长,两边的短,并挂有环,对神来说,巫具就是神的武器,对鬼邪来说,则是被驱赶的法器,所以,巫具就是巫师请神驱鬼的武器与法器。巫所持法器各有不同,《中华全国风俗志》下篇载有宁古塔地区的习俗是:“满人有病必跳神……跳神者或用女巫、或以冢妇,以铃系臂后,摇之作声,而手击鼓,以单牛皮冒铁圈,有环数杖在柄,且击且摇,其声索索然,而口致颂祷之词,词不可辩。”这里的“环数杖在柄”与陕北巫师的三山刀有些相似。

  巫师最早使用的法器,就是从实用的武器或工具演变而来的,后来才逐渐成为专用的法具。从全国巫师的法器来看,主要有神杖、弓箭、剑、刀、矛、铁链、鞭、扇子等。神杖是由手杖发展而来的,但增加了不少饰物。在羌族巫师所用的神杖上拴有兽毛、羊角、铜片等饰物。西伯利亚的布里亚特族巫师所用的手杖,杖头雕成马头,下端雕成马蹄,杖上又挂有布条、铜铃、兽毛等,这些饰物以象征萨满骑马行巫,飞快无比,能迅速赶上鬼怪。巫师所用之刀有多种形式,满族萨满用哈马刀。珞巴族用长刀,在刀鞘上蒙有鹰皮。湘西苗族巫师用铜司刀,形如矛,但短,柄为环柄,柄上又有若干小环,摇动时有声,陕北巫师则用三山刀。

  三山刀有几种说法,一是说三山代表道教最高神“三清”。二是说它代表着从西昆仑下来的三支华夏始祖。三是说三山刀是大禹治水时使用的工具。这一说法更具体一些,说大禹治水时,有三座大山阻挡了水路,无法将其贯通。无奈之际,大禹夜梦玉皇大帝赐给他三把刀,便用此三刀将三座大山劈开,使黄河贯通流入海中。因三刀劈三山,将山都可以劈开,何况鬼邪不受斩乎?陕北巫师将三刀合于一柄,其威力不是更大,故名“三山刀”,以斩鬼邪。三山刀在这一传说下,一则是玉皇大帝所赐,见刀即如见玉帝,有何神鬼敢不遵命,另则,大禹被巫奉为巫的鼻祖,他的工具也就成了法器。有了这样的附会故事,三山刀自然也就成了巫的金科玉律。

  巫

  巫在我国古代是自称能以舞降神的人。女子称“巫”,男子称“觋。巫和觋是专门从事奉祀天地鬼神以及为人占卜、祈祷等职业的人。殷商时期到战国时期,楚越一带的巫风很盛行,楚国诗人屈原所作《九歌》就是根据巫的乐歌改作或加工而成的。巫在后来传入民间的发展过程中,随着娱人成分的逐渐加强,不少巫舞被演化为民间舞蹈,如秧歌,就有很浓的巫舞气息。巫也在后来的演化过程中有了不同的称谓。如陕北民间将女巫称做“巫婆”或“神婆”,将男觋称做巫神。巫神实际是对“巫”与“觋”的合称,因觋与神音近,很容易被人读走音,又因巫与觋本来就是对男女之巫的分别称谓,所以,将觋称做巫神是可以理解的。女巫被称做“巫婆”或“神婆”,这样就将原有巫、觋的性别区别更明确了。但陕北民间的巫神、巫婆在作法时区别很大,巫神设坛巫婆不设坛,巫婆仅以一些小巫术或掐盘或禳镇进行小型的巫术活动,大量的大型的巫活动还是由巫神来承担。

  巫在趺坛后有一段巫神词,此词是表白自己是什么神的使者,法力如何,又要对病人的病情进行唱说。其大致为:

  风路上走来云头上行,云头上走路快如风。

  我是南海观世音,救苦救难救众生。

  为神修炼道行深,善恶道义辨得清。

  左手拿着杨柳枝,右手拿着净水瓶。

  身坐莲台念真经,南海波涛苦修行。

  慈航普度凡间去,要到人间查奸忠。

  路过中华陕西省,一道表章上天庭。

  细观却是弟子呈,拨转云头稍站停。

  俯瞰陕北一小村,此村有我歇马亭。

  歇马亭里一马童,借我法力显威风。

  十二口铡刀地下排,要卧刀床来竹林。

  都说这人跟神神,身睡铡刀如卧毡。

  肚上还压一磨扇,磨扇上面站几人。

  凡人哪有此功夫,略施法力要帮衬。

  仙气一口吹下凡,助我弟子保平安。

  莲花台在半空停,今夜我要救苦生。

  观音空中显神灵,马童今夜能威风。

  要给事主来治病,神问人答要分明。

  断得病从何处起,巧施妙法祛疾疫。

  先劝几句为人话,神明在上不可欺。

  敬神有人心不诚,在劫难逃命亦休。

  心诚如若未敬神,万般都在轮回中。

  既敬神来又心诚,添福添寿添子孙。

  敬神先要敬天地,在家要把父母敬。

  忠义孝悌都应诚,诚心能够感神灵。

  心术不正敬神灵,敬神也是一场空。

  作恶多端再敬神,天理不容受五刑。

  劝人良言说罢后,开坛敬神判疾病。

  人靠五谷来养生,五行相生不宜克。

  五行本是天地物,天生地养万物灵。

  敬天法地能长寿,天地父母不可欺。

  违天背地犯五行,五谷虽养不长生。

  这是得病根由起,如若不信遭报应。

  病人今日卧在床,先以五行来判明。

  犯木伤肝脸色青,牙关咬定语不清。

  东方去敬太岁神,一夜之间病离身。

  犯火伤心脸发红,胡言乱语说不明。

  南方去敬祝融神,熄火灭灾保太平。

  犯金伤肺多咳嗽,一遇冷天气喘急。

  西方去求长庚星,慈祥老人能相助。

  犯水伤肾体多乏,尿急尿涩不畅顺。

  北方去求真武帝,周公桃花也能行。

  犯土伤胃纳不佳,不思饮食还发胀。

  皇天后土中央求,黄帝厚德能载物。

  中央四方有神灵,上苍还有各路神。

  病人患病自己知,自求一方神显灵。

  若有邪神和鬼精,太上老君发敕令。

  遣送处置法力大,神荼郁垒缉拿归。

  鬼神离体病离身,一夜之间如常人。

  疾病除祛人心安,从此定要敬神灵。

  不可欺瞒天地神,孝敬父母要和邻。

  若有差念犯了道,因果报应又重来。

  判明病因交代清,纵身起坛谢神恩。

  明天日出天地明,上苍有灵再无欺。

  观音常在云中游,既传佛法又救民。

  黄表上呈莲花台,叩送观音回竹林。

  从以上这些巫神词来看,陕北巫师已将佛道两教合在一起了。巫属道教的一支,可是在设坛时所请之神为佛教的观世音菩萨。这是因为观世音在人们心目中是救苦救难的佛,这样,以佛道两家之仪为人治病,是人们祈求除祛疾患,以达长寿之目的。

  请神歌

  请神是民间打醮、设坛或说书时必行之仪。请神又因各种法事的不同,所请之神也有所不同,唯陕北民间说书所请之神最多,几乎将民间流传的神祇都涉及了。

  一把黄香炉中焚,来请天地众诸神。

  黄表一张上天庭,奏上民间疾苦情。

  茶三杯,酒四巡,四季鲜花和果品。

  祭品献在神龛上,早降祥瑞保太平。

  头一炉香敬天地,二一炉香奉三教,

  三一炉香祭冥界,天上地下都敬奉。

  香烟腾空龙摆尾,明灯闪烁灾星灭。

  设起神台打醮坛,先请封神姜太公。

  各路诸神你封定,请到神坛调诸神。

  玉皇本是神总管,灵霄宝殿第一天。

  敕令玉旨发出来,各路神仙一应听。

  盘古原本开天地,古灯照世有光明。

  三清来自混沌界,元始灵宝道德尊。

  东方尊神东王公,西方女仙王母尊。

  南方天皇帝君掌,北方玄武称大帝。

  中央黄帝镇中天,教人桑耕传文明。

  四大天师来护法,创道乃是张道陵。

  葛天师,丘真人,真君天师许旌阳。

  四大天王执法令,各有法宝辨邪恶。

  东方持国天王尊,南方增长天王威。

  西方广目天王明,北方多闻天王聪。

  东方还有三圣贤,药师琉璃光如来。

  日光月光二菩萨,宇宙始能有光明。

  二郎神本逍遥仙,周天漫游天地行。

  哼哈二将守山门,郑伦陈奇有威严。

  五斗星君镇五方,五方星曜呈吉祥。

  北斗七星君,南斗六星辰。

  东斗太岁星,西斗太白星。

  中央帝星君,斗姆是尊星。

  南极仙翁能长寿,北极星君有照应。

  东岳大帝泰山神,南岳大帝衡山神,

  西岳大帝华山神,北岳大帝恒山神,

  中岳大帝嵩山神,五岳请起请四海,

  东海龙王请敖光,西海又请敖顺龙,

  南海请得敖超龙,北海请来敖闰龙。

  伏羲神农女娲神,八卦农啬造福人,

  四大元帅来赴坛,护定法坛保定人,

  光华大帝马灵官,威武元帅有温琼,

  关帝成神封元帅,子龙赵云亦元帅,

  三十六位天将军,四值功曹书吏官,

  六丁六甲也请起,水火二将龟蛇灵,

  白虎青龙称将军,周公桃花侍祖师,

  风雨雷电四位神,风调雨顺保安宁。

  财神福神和寿星,喜神贵神和运神,

  城隍土地和山神,酒神匠神和医神,

  门神郁垒和神荼,灶君灶母一起请,

  请起九天玄女神,众位娘娘下界来,

  催生送生生产顺,世上才有男女人。

  圈神丁公来赴会,水草大王能通顺。

  各路神仙都请到,各依神位都坐定,

  香烟罩得雾沉沉,神灯点得亮堂堂,

  虽然不是蟠桃会,凡人敬神一片心。

  诸神入位各坐定,听我书匠颂神明,

  颂神原有敬神意,还有凡人要祈求,

  祈求神灵显神明,保佑凡人能安宁,

  有疾除病一身轻,有灾消去一世安,

  神灵显得神威恩,凡人定能敬神灵,

  请神祈愿表明后,开本先唱蟠桃会。

  根据以上请神词来看,所请之神均为道教各神,但也有些书匠加上佛教诸神。其词一般在请道教之神后再请佛教诸神。词云:

  西天尊佛释迦佛,统领三世诸佛祖,

  过去佛,现在佛,还有未来三世佛,

  东方佛,中天佛,西方佛国三方佛,

  四大菩萨各修行,修炼功成救众生。

  大智菩萨是文殊,大行菩萨有普贤。

  大悲菩萨观世音,大愿菩萨地藏王。

  阿男迦叶佛侍者,八大金刚护佛法,

  十八罗汉为人尊,四大天王护佛国。

  佛本慈悲救苦难,救得众生出苦海。

  在法事活动后,还要行“送神”之仪。送神亦在神龛前举行,其仪大都比请神简单,言明法事在神佛的保佑下顺利完成,感谢神佛赐恩后,请诸神各归神位,送神结束。

  道教的“一”和“三一”

  “一”是道教教义中最为重要的概念。《老子》中说:“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为天下贞。”《淮南子·诠言训》中说:“一也者,万物之本也,无敌之道也。”《老子·想尔注》云:“一者,道也。”“一散形为气,聚形为太上老君。”《黄庭经》说:“子能守一万事毕。”务成子注:“一为天神,天地之根。”《太平经》也说:“一者,乃道之根也,气之始也,命之所系属,众心之主也。”葛洪在《抱朴子》中云:“一能成阴生阳,转步寒暑,春得一以发,夏得一以长,秋得一以收,冬得一以藏。其大不可以六合阶,其小,不可以毫芒比也。”《太平经》说:“古今要道,皆言守一,可长生不老。人知守一,名为无极之道。”《抱朴子》又说:“人能守一,一亦守人。”“守一存真,乃能通神。”“一”被道家看得如此重要,直接影响着民间对一的信奉。民间对一的信奉是“守一存真乃能通神”,认为只要一心一意地去敬奉神灵,就可以得到神灵的保佑,这大概是民间信奉神灵的主要原因,至于其他的一生万物,天地之根的道义对世间来说是无关紧要的。

  “三一”是道教教义。在《道德经》中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教早期的经典《太平经》中说:“三气共一,为神根也。”这是精、气、神三位一体的学说。这个学说在民间的影响很大,人们常将精、气、神看做是人长寿、智慧的渊源,人一旦没有了精、气、神,道生万物在人的身上就不存在了。《玄门大论三一诀》引孟法师云:“今三一者,神、气、精;希、微、夷;虚、无、空。”又引《释名》云:“希,疏也;微,细也;夷,平也。(夷即是精,希即是神,微即是气的并称)用则分三,本则常一。”

  除了以上说法,另有三神(意神、志神、念神),三光(虚赤光、元黄光、空白光),三色(始青、元白、玄黄)及身中三宫神名(上元泥丸宫,天帝帝卿;中元绛宫,丹皇辅皇卿;下元丹田宫,黄庭元王保镇弼卿。上丹田赤子,中丹田真人,下丹田婴儿)者。《太上洞玄灵宝法烛经》中言:“人身中有三一者,神、魂、魄也。”民间对三一信仰,主要集中在精、气、神和神、魂、魄方面,认为它们是人的灵魂以及生存的条件。

  念喜歌

  念喜是旧时我国汉族习俗,是在喜庆场合以歌唱形式向主人表示祝福吉祥的颂祝。我国北方每遇婚礼寿筵、开张典礼等喜事,就有念喜人手持竹板,边打边念吉祥语。比如,在娶亲人家所念喜歌云:“登贵府,喜气先,斗大的金字贴两边。大抬轿、大换班,旗罗伞扇列两边。掐喜顶、贺喜竿,新人下轿贵人挽。铺红毡、倒红毡、喜毡倒在喜堂前。一拜地、二拜天、三拜喜婆喜当然、四拜妯娌也是喜、五拜五子登科喜状元。”在出嫁女子、生子、新年、建房、开张等喜庆事中有念喜的。有的喜歌是一种套词,有固定的格式,固定的用语,念喜人背诵唱念即可。有的则是即兴咏出,如旧时用酒和茶淋浇轿杠时,轿夫唱道:“茶香、酒香,子孙满堂,夫荣子贵,五代同堂。”又如铺婚床又叫“摊被头”,铺床人要一边铺一边唱道:“一摊状元、二摊解元、三摊连中三元、四摊四方平正、五摊五子登科、六摊六六大顺、七摊七子保平安、八摊八仙过海、九摊九子九孙、十摊一相齐全。”这些喜词有的是见到什么,就编唱什么,有的是想象出来,附会予美好祝愿。

  念喜已经成为我国民间喜庆活动中的不可或缺的仪俗,如果在一些喜庆场合下没有念喜人就觉得好像是缺点什么。在丧葬礼仪中也是如此,但不叫念喜,而是唱挽歌。如陕北民间就有一些人在灵棚前哭祭,被称做“闯灵”。

  
更多

编辑推荐

1中国股民、基民常备手册
2拿起来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泽
5周秦汉唐文明简本
6从日记到作文
7西安古镇
8共产国际和中国革命的关系
9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伦...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护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共收入论文41篇,分7个栏目,即考古学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遗址调查报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护修复技术、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战损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结】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国古代皇家礼仪

    作者:孙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内容包括尊君肃臣话朝仪;演军用兵礼仪;尊长敬老礼仪;尊崇备至的皇亲国戚礼仪;任官礼仪;交聘礼仪等十个部分。

  • 中国古代丧葬习俗

    作者:周苏平  

    科普教育 【已完结】

    该书勾勒了古代丧葬习俗的主要内容,包括繁缛的丧仪、丧服与守孝、追悼亡灵的祭祀、等级鲜明的墓葬制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