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家在满月之际还要准备一份特别礼物,就是用白面蒸制出十二生肖,其中一个大的,就是小儿的属相。满月这天,将十二生肖围在小儿周围,以祈求平安。自此以后,每年都要蒸一次。不过,第二年以后,即小儿周岁以后的蒸法就有所不同,要蒸两个大的,其中一个大的是小儿自己的属相,这一属相的大小一直不变,另一个则是值年的属相,是随着值年生肖的变化不断改变着的,其余的则小一些。这一俗信是来自对六十元辰的信仰,是祈求值年神祇年年保佑小儿平安。一直到十二岁的完生以后就不再蒸制了。陕北民间俗信认为:小儿到了十二岁时,六十花甲中的第一个天干地支的轮回已经圆逢,此时,小儿的三魂七魄已经齐备,那些经常侵扰小儿的鬼邪就再也不敢近身了。所以在十二岁时举行的“完生”礼,是对小儿成人的祝贺。民间俗信认为,只要三魂七魄齐备,则称做“魂全”,就是成人的标志。魂全之人享有人生的一切礼仪,如十二岁以后夭折的人就必须依礼安葬,未成家之人死亡,就应当为其进行“冥婚”相配,等等。陕北民间对完生很重视,是每个儿童都应举行的礼仪。所谓完生,就是在小儿十二岁时,家人及主要亲友,如小儿的爷爷、奶奶、外祖父母、舅父母、姨父母、姑父母等为小儿举行祝贺全魂全魄附身的仪式,但其仪比较简单,只摆设一些酒宴,并在酒宴上对小儿说一些吉利话以表示祝贺。宴上要给小儿饮酒,以示小儿长大成人,可以享有成人的权利了。
满月这天,婴儿成为众人心目中的中心,一些亲友们用红线拴着钱挂在小儿脖子上,为小儿增添“精神”,外家则为小儿挂上长命锁、富贵锁或麒麟锁等,祝愿小儿能长命百岁,富贵无量,呈祥吉利。还要给小儿戴上手镯、银项圈和脚绊绊。一般是小儿若是小子,就为其佩戴银项圈,右手戴手镯,左脚戴脚绊。小儿若是女孩,就为其戴一对手镯即可,若家境好者,家人为其准备一对耳环。有些家境贫寒的外家,置办不起这些饰物时,就用红布裹着棉花,缠成一个卷,权当项圈使用,在上面缀上一个钉针就是饰物了。并且每年小儿过生日时,都要往上面添一个钉针,直至十二岁完生为止。家境富裕的外家在满月这天给小儿戴一个银项圈,第二年即改为布项圈,并在项圈上挂一个“银娃娃”,加戴在小孩脖子上。自此每逢每年生日时都要往上加挂一个银娃娃,完生以后就不再有此仪俗。并且要将手镯和脚绊每隔三年加大加重一次,直至十二岁为止。
满月宴与婚宴差不多,都是以酒席待客,也有吹鼓手奏乐助兴。宴前要给小儿红包,以表示对小儿的祝福。陕北民间通常将这种礼金称做为小儿“添精神”。宴席结束后一些亲友要去看望小儿,并说一些吉庆话,祝愿孩子健康成长。满月礼由小儿的祖父母操办。
满月礼结束后,婆家要以衣料等物赠送给产妇的母亲,以表达对她一个月来所付出的辛勤劳动的感谢。
闹满月是人生一大礼仪,礼仪之大,也是不寻常的,所以前来道喜的不仅有亲友,还有门外人前来祝贺,他们一般以祝词表达对婴儿的祝贺,其词云:
天上月儿月正圆,地上红花花正红;
主家有喜闹满月,逢喜说喜送喜来。
主家生了女花童,赛过三国女貂蝉;
貌美才高真富贵,世上少有女奇才。
能读经史胜班昭,巾帼不让须眉男;
朝廷来日开科考,龙虎榜上能显名。
主家生了小男童,前庭饱满后心平;
才貌胜过美潘安,前程无量世上奇。
生辰八字四柱吉,将来定是栋梁材;
熟读经史研诸子,步步高升到龙庭。
三殿试后占鳌头,御笔钦点状元郎。
披红挂花御街行,安邦定国第一人。
说了儿女说主家,这是一家好人家。
今日富贵修来的,来日荣华积攒的;
都说你们有福的,我说还是富贵的。
千喜万喜满堂喜,喜上眉梢喜心间;
千好万好都说好,好人自有好恩德。
说喜唱喜喜事多,你们永远有好喜。
百晬礼俗
婴儿出生后的一百天称为“百晬”,为“百晬”举行的礼仪叫做“百日礼”或“百晬礼”。“百”含有“圆满”、“完全”的意思。《东京梦华录》中云“生子百日置会,谓之百晬”,又称做“百岁”。明代的沈榜在《宛署杂记》中说:“一百日,曰婴儿百岁。”至今,我国西北和中原地区仍然将百日礼称做“过百岁”,北京则称之为“百禄”。胡朴安在《中华风俗志·京兆》一书中说:“一百日后,名曰百禄,请客与满月同。”古人称婴儿满一百天或一周岁为晬。云:“三月而行,晬而能言。”从这一解释来看,晬是指百日和周岁,一周岁以后则不能称晬而称“生”。陕北民间有称“百日”的,也有称“百岁”的,但大都称“百晬”。有的地方将晬一直用到十二岁以后,甚至有用到终老的。称“过生日”为“过晬”等。
陕北民间重视“百晬”,因三月能行,晬而能言,这是人生最初的行为进步,所以应当庆贺。但陕北俗语说:“三翻,六坐,九爬爬。”就是说,婴儿在三月令时才会翻身,六月令即可坐了,九个月就可以爬行。
百晬礼在我国大部分地区与“满月礼”相同,有的大户人家还在门前搭建红、黄两色的彩色牌楼,或挂红、黄彩球,以增加喜庆气氛。红色是表示喜庆、吉庆,黄色表示尊贵。牌楼则表示富贵的高门人家,彩球则表示“圆满”、“完全”。在院内还要搭建酒棚,设茶座。正厅辟为礼堂,铺红毡、烧红烛、供神像,左右设案,陈设所收各种礼品。
百日礼所收礼品与满月礼的礼品大同小异,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百家衣和百家锁,以及各种护身符。山东有些地方的百家衣犹如僧人之衲衣,是用各种颜色的碎布布片连缀而成的。虽然布片不一定是来自一百家,但家数还是越多越好。穿百家衣的目的就是为了长寿。习俗认为:有很多人家给孩子添衣料,就是给孩子添寿,这一习俗与陕北的“添精神”的说法相类似。百家衣一直要穿到孩子过了周岁以后才能脱掉。“百家锁”也叫“长命锁”、“长命索”、“百家索”、“百家练”等,是祝福孩子能够长命百岁的用意。百家锁或用金子制成或用白银制成,或以银镀金或以铜镀金或银。“长命锁”上都有图案和文字,图案大都是一些富贵不断头,以及云龙纹饰等。文字都是“长命富贵”、“长命百岁”等,百家锁也应该是集百家之金银打制而成,或由许多人家合起来制作成以后送给小儿。
常人春在《老北京的风俗》里对满月和百日时人们向主人和小孩祝贺时是这样写的:礼金用红封套装现金,外面写上“弥敬”二字,是对小孩满月的祝词。但也有给生男孩家写“弄璋”、给生女儿家写“弄瓦”或“代玲”的。送幛,讲究用红色绸绣,次者用布料,长丈二,绷四个红纸幛光,上书“天降麒麟”、“瓜瓞绵绵”、“螽斯衍庆”、“长命百岁”之类的祝词。有送贺联的,多用装裱对联。生男则书:“麒麟征国瑞,熊梦兆家祥”,“英物啼声惊四座,德门喜气恰三多”。生女多用:“绕庭已喜临凤玉,照室还看入掌珠”,“兆叶鸡飞门前设帨,祥征虺梦掌上擎珠”。
从以上这些古人所用祝词贺联来看,陕北人将儿女称做前世“仇人”,夫妻称为前世恩人还是有一定道理的。唯“天降麒麟”、“瓜瓞绵绵”是纯粹的祝词,“螽斯衍庆”则有些“仇人”的成分在里面。螽是蝗类,是害虫。害虫衍之,岂不是“仇人”投胎转世。“祥征虺梦掌上擎珠”也有此义在里面,虺,古书上说是一种毒蛇。虺颓又指的是疲劳生病,虽有“祥征”,但毒蛇梦兆,而产儿女,使之疲劳生病,岂不是无恩可言。瓞是小瓜,《诗经·大雅·绵》中“瓜瓞绵绵”,是取其绵延繁衍之义。《诗经·齐风·鸡鸣》中云:“鸡既鸣鸣,朝既盈矣”,这大概是陕北民间所云“辈辈公鸡会叫鸣”的说法由来。由于古人这种用词的晦涩,其义不能被今人准确把握,因此而不被常用。
陕北民间的百晬礼仪较之满月礼仪而言要简单一些,但酒宴并不简单,一般由孩子的父母操办,祖父母、外祖父母、叔父母、舅父母都得参加,一般不邀请其他亲友参加,席间仍然要给孩子红包,以祝愿孩子长命百岁,富贵百年。百晬礼一过,在一年中就不再为孩子举行人生礼仪活动了,到了周晬时,又要为其举行周晬礼仪了。
周岁礼俗
周岁礼又称做“周晬礼”。“三朝礼”、“满月礼”和“百晬礼”是单纯的诞生礼仪,而周岁礼则是对人生诞生礼仪的一个概括和总结。举行周岁礼仪标志着人生“晬”与“生”的分离,人生一系列的寿诞礼仪将从周岁礼仪开始,一直延续下去,直至死亡。因此人们对周岁礼仪也特别重视。其仪礼也比较隆重。比如,浙江萧山一带,在孩子周岁这一天,要举行祭祀神灵和祭祀祖先的礼仪活动,亲朋好友们要送礼,礼品大都是小儿的衣服和鞋帽。因为礼品中有鞋这种礼物,又派生出了“试鞋”的仪俗。试鞋之仪是让婴儿试穿新鞋,因“鞋”、“贤”音近,试鞋的用意也就在于祝福婴儿长大以后能够应试为官,做一位贤明的官员以光宗耀祖,为民谋福。试鞋比较流行的是“虎头鞋”。虎头鞋是用黄布缝制成的,在鞋头上绣一虎头,虎头上再绣一个“王”字,故名虎头鞋。民俗认为,虎是“百兽之王”,虎又是能够驱邪的灵物,所以民间一直将虎视为吉祥的动物之一。让婴儿穿上虎头鞋,就是为了避邪,以祈求平安吉祥。
周岁礼俗中还要给孩子系上“长命索”,陕北民间是用五色线合股成“索”,拴上祝贺礼金或礼物戴在小儿脖子上,以祝福孩子能够长命百岁。陕北民俗中不仅在满月礼俗、百晬礼俗和周岁礼俗中为小儿戴“长命索”,而且要一直戴到十二岁完生为止。这既是对孩子的一种祝福,又是对孩子寄以无限的希望的信物。之所以用五色,是以此祝愿小儿长大成人以后志在四方,四海为家,能有锦绣前程。还要给孩子戴上“百家锁”,以求得百家众人对孩子的庇护保佑。百晬礼俗中戴百家锁既是为讨一个吉利,又可与“百日”之数相吻合,周岁礼戴百家锁完全是一种吉祥的用意。周岁以后就不再佩戴百家锁了,仅戴“长命锁”或“富贵锁”以祈长命和富贵。讨要百家锁是一种民俗,所以,在我国民间凡遇有孩子百晬或周岁讨要锁银或锁线时,人们都不吝相赐。
陕北民间为孩子戴锁很有讲究。一般是孩子满月时,外祖父母给外孙子女送一把“麒麟”锁以表“麒麟送子”、“麟呈祥瑞”、“麟趾玉止”的美好意境。百晬礼时,小儿的祖父母为孙子送一把“长命锁”希望孙子能长命百岁,传承香火。周岁礼仪时,由孩子的父母为儿女送一把“长命富贵锁”,以祈孩子长命和富贵。脚绊是由祖父母送给孙子女的,其义在于将孙子女羁绊在身边,以享天伦之乐。手镯和项圈是由外祖父母送给外孙子女的,其义是外祖父母随时牵引着外孙子女,尽一番疼爱心意。一般是项圈上挂一麒麟锁,是一套饰品的组装。
周岁礼俗中最重要的礼仪活动是“拈周试晬”,民间也叫做“抓周”、“拈周”、“试周”、“试儿”、“揸生日”等。此俗是源于原始的征兆信仰,是一种预卜幼儿前程的礼仪活动。此仪是在小儿周岁这天,在孩子周围摆放上各种象征性的物品,任其抓取,以此来试察小儿将来的志趣和喜好。这种仪俗盛行于古今朝野,不少史志、传记等典籍以及小说、戏剧、文学作品中对此仪俗的记载和描写是可以信手拈来的。抓周仪俗最早出现是在南北朝时期。北齐的颜之推在他的家教名著《颜氏家训·风操》中对抓周这一仪俗进行了描述:“江南风俗,儿女一期,为制新衣,洗浴装饰,男则用弓矢、纸笔;女则用刀尺针缕,并加饮食之物,及珍宝服玩置之儿前,观其发意所取,以验贪廉愚智,名之为试儿。”颜之推所描述的是江南仪俗。在《爱日斋丛纱》中引《玉壶野史》说:曹武惠王一周岁生日时,其父母罗列百玩珍宝以试儿,结果曹武惠王左手提干戈,右手取祭祀用的俎豆,过了一会,又取一枚大印,别的便什么也不要了。干戈是能征善战的标志,俎豆是执掌祭祀的象征,大印则是权力的标志。曹武惠王后来果真握有兵权、俎豆和印绶,终成霸主之业。这是一个描写北方抓周礼俗的记载。到了宋代,抓周礼俗已经非常普遍,吴自牧在他的《梦粱录》,孟元老在他的《东京梦华录》里都有此俗之仪的记载。
抓周仪俗的程序是:首先要烧香秉烛,以示郑重,还要有对父祖的诰敕,然后摆列上物品。其中除了糖果饮食物品外,还有金银七宝玩具,文房四宝和书籍,道释经卷,秤尺刀剪,升斗戥子,彩缎花朵,钱两元宝,女工针线,以及玩具等。在《中华全国风俗志》里对北京的抓周作了这样的记述:“至周岁小儿生日,将士农工商所用之器具置于桌上。小儿梳洗毕,穿新衣,抱至桌前,任其随意抓取。若所取者为笔,将来必为文人;若所取者为算盘,必为商人。诸如此类,名曰抓周。”
抓周礼俗至今仍有,究其原因,抓周不仅是孩子周岁生日的重要民俗礼仪活动内容,同时也寄托着父母对孩子的殷切希望。人们总希望孩子将来有出息,成为有用的人。要有出息,就必须读书。自古就有一种说法叫“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也只有读书识文才会有美好的前程。民间和一些古戏文中常有“人人都说读书好,不知书内有黄金。若知书内有黄金,何不当初下苦功”的俗语,在教诲着世人。这样的俗语,正是这种思想观念的反映,在这种观念的驱动下,抓周仪俗不仅不会消失,而且还在不断地改进和发展着。如近世以来有些人在抓周之前,孩子的父母就在孩子的枕头下放一些书籍,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让孩子无论干什么,都要先读书,一切都要从读书开始。
周岁礼仪举行完后,主人要设宴招待客人,以感谢他们对孩子的关爱和祝贺。
陕北抓周一般在家庭举行,参加人员除外祖父母外,一般不邀请客人。抓周所用物品,大都是士农工商之物,即镰刀、尺子、戥子和纸墨笔砚。用镰者,一则表示将来可能以务农为业,成为以粮为主的富裕人家,另则以其寓廉,即便为官也不贪;尺子,则为艺人,即缝纫匠一类的才艺人;戥子则预示商人;纸墨笔砚则示以为文化之人。有文化修养高者,亦如国人之俗,陈列物品也很多。
周岁礼俗中的宴席在陕北民间是很丰盛的,仅是人员少一些而已。
陕北民间在周岁礼中还有一个特别的仪式。婴儿若是头胎,所以受到家人的重视,特别是生了小子,更受到外家的关注,被视为“贵气气娃娃”。贵气就显得金贵,外家为了保证婴儿能够健康成长,就为外孙制作一个耳坠,用黄米粒在婴儿的右耳上捏出一小孔,将耳坠挂于其上。这一习俗的由来是我国男尊女卑思想的反映,如果小孩戴上耳坠,鬼怪就会将其视为女孩,不加侵扰,这样就会保证小儿的健康成长,这一小孩子也被称做“贵气气”。
认干亲礼俗
所谓“认干亲”就是“拜认干爹干娘”,陕北民间叫做“认干大干妈”。认干亲是一种神灵观念在民俗中的反映。因为旧时,民间缺医少药,营养状况不佳,孩子在产下以后夭折的很多,人们因为孩子的存活问题伤透了脑筋,不去思考,也没有条件去思考医药卫生以及营养等方面的诸多问题,一旦孩子有了病,不是认为孩子的命不好,就是认为孩子的八字太硬。为了给孩子消灾灭难,达到健康成长的目的,就去拜人,拜物,拜神求仙,以祈求孩子能平安无事,健康长寿。认干亲就是这些拜认中的一种,是为了祈祷平安吉祥的习俗。
认干亲就是拜认那些与自己家世毫无关系的人,小儿将这些人称做干大干妈,将他们视做如同父母一样的家人,以此来“哄骗”神灵,这不是自己的亲骨肉,而是别人的儿女。这种习俗,不仅要将自己的子女改姓为寄拜人的姓,还要改变原有的亲属称谓,将父亲称做“舅舅”或“叔叔”,将母亲称做“妗子”或“姨姨”。这种叫法在陕北民间称做“挒叫”,就是拧着叫,不是正常的叫法。
旧时寄拜干大干妈的形式很多。有上门拜认干大干妈的。有拜寄过路人为干大干妈的;有认乞妇为干妈的;有拜树为干妈的;还有拜马为干妈的。拜马为干妈的俗信认为,马在牲畜中是最有灵性的,民间有将马称做“牲灵”者,与其他牲畜、牲口相区分,另则,马的美称很多,如古时将马称做“宝驹”,又有“龙马”之称,将马与龙相提并论,还有“老马识途”等的赞语。但在诸多的拜认方式中,还是以拜人为干大干妈者最多。拜人为干大干妈者又以近邻或熟人者居多,因为认干大干妈的同时还有一个“保锁”的仪俗,既然保锁了小儿,到了十二岁魂全的年龄还有一个“开锁”的仪式,拜认这样的人就是为了开锁的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