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毛泽东、周恩来等党中央领导人心目中的刘志丹

  center王春明

  center(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

  “群众领袖,民族英雄”,是毛泽东1943年4月亲笔为刘志丹烈士题写的挽词。这八个大字,充分肯定了刘志丹在西北红军和人民群众中所享有的崇高声誉和威望,高度赞扬了刘志丹为人民解放事业赴汤蹈火、忍辱负重、百折不回的伟大精神和崇高品质,以及刘志丹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为发展和壮大西北红军、创建陕甘革命根据地所建立的丰功伟绩。这八个大字,是对刘志丹烈士的崇高评价和最高褒奖。

  @@“刀下留人,停止捕人”

  1935年9月,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共中央,在粉碎了张国焘的分裂活动之后,率领由红一方面军主力改编的陕甘支队继续北上。在到达哈达铺休整时,从国民党政府发出的一份“围剿”刘志丹的布告和一张“红军占领中心城市”瓦窑堡的传单中,判断陕北有红军、有根据地,并且就在瓦窑堡附近。他立即找来贾拓夫,了解刘志丹和陕北红军的情况,任命贾拓夫为白区工作部部长,并由王首道、贾拓夫、刘向三等同志组成先遣队前去寻找刘志丹和陕北红军。随后,在通渭县榜罗镇召开的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上,决定将中共中央和红军的落脚点放在陕北。

  而此时,正是王明“左”倾冒险主义在陕甘苏区恶性发展的时候。“左”倾冒险主义领导者,不顾国民党反动军队正在对西北红军进行疯狂“围剿”、妄图彻底摧毁我党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保存下来的唯一一块根据地的严重局势,却在陕甘苏区和红军内部大搞错误“肃反”,以种种莫须有的罪名将刘志丹、习仲勋、张秀山、刘景范、马文瑞等一大批陕甘苏区和红军的创始人、原红26军营以上干部和西北军委机关、陕甘边区县委书记和县苏维埃政府主席以上的干部几乎全部关押起来,进行“残酷斗争”、“无情打击”,不少同志惨遭杀害。这种滥捕滥杀的错误肃反和人人自危的恐怖局面,引起广大干部和革命群众的强烈不满,也使根据地和红军陷入了非常严重的危机之中。

  在这严重危机关头,毛泽东、张闻天、周恩来等领导人率领的中央机关和中央红军于1935年10月19日到达了陕甘苏区吴起镇。11月3日,在甘泉县下寺湾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上,毛泽东等听取陕甘晋省委副书记郭洪涛和西北军委主席聂洪钧关于陕甘苏区、西北红军及其作战情况的汇报后,联系在此之前得知的陕北错误肃反和刘志丹等被关押的情况,当即下令:“刀下留人,停止捕人”,一切听候中央解决。并说,我们刚刚到陕北,仅了解到一些情况,但我看到人民群众的政治觉悟很高,懂得许多革命道理,陕北红军的战斗力很强,苏维埃政权能巩固地坚持下来,我相信创造这块根据地的同志们是党的好干部。同时,中央成立了审查错误“肃反”的五人党务委员会,其成员有董必武(主任)、王首道(中央保卫局局长)、张云逸(代表军委)、李维汉(中央组织部部长)、郭洪涛(陕甘晋省委副书记)。他们的工作任务就是前往陕甘晋省委所在地瓦窑堡调查并纠正错误“肃反”。临行前,毛泽东语重心长地叮嘱他们:杀头不能像割韭菜那样,韭菜割了还可以长起来,人头落地就长不拢了。如果我们杀错了人,杀了革命的同志,那就是犯罪的行为。大家要切记这一点,要慎重处理。根据中央的审查,刘志丹等一批被诬陷而逮捕的同志于11月7日获释。这一消息不胫而走,很快传遍了陕甘苏区,广大军民奔走相告,欢欣鼓舞,“刘志丹同志得救了!”“陕北得救了!”的欢呼声此起彼伏、不绝于耳。

  到直罗镇战役结束后,毛泽东从前线一回到后方的瓦窑堡,就不顾连日征战的疲劳,同中共中央其他领导人一起,听取五人党务委员会关于审查刘志丹等“案件”情况的汇报。认为逮捕刘志丹等同志是完全错误的,是莫须有的诬陷,是机会主义,是‘疯狂病’。毛泽东还号召全党、全军同志一定要进一步加强团结,一致对敌。

  @@“我是来投奔你的呀!”

  周恩来、毛泽东先后在瓦窑堡亲切接见了刘志丹。周恩来在接见刘志丹时,第一句话就说:“你受苦了,我们感谢你创建了这块根据地,使中央有了落脚地。”当时,刘志丹心情很激动,他说:“感谢中央救了我,”并说:“周副主席,我是黄埔四期的,你的学生。”周恩来热情地握着刘志丹的手,面带微笑地说:“我知道,我们是战友。”第二天,周恩来带着刘志丹来到毛泽东的办公室。毛泽东高兴地对刘志丹说:“我是来投奔你的呀!”还亲切地安慰刘志丹说,你和陕北的同志受委屈了。你们创造和保存了这块革命根据地,才使党中央有了落脚地。听了毛泽东情真意切的话语,刘志丹难以抑制激动之情,感激地说:“是党中央和毛主席挽救了陕北、挽救了我们。中央来了,以后的事情就好办了。”

  不久,中共中央任命刘志丹为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后方办事处副主任(主任为周恩来)、红军北路军总指挥、党中央驻地瓦窑堡警备司令、红28军军长。从此,刘志丹就在毛泽东、周恩来的直接领导下,精神饱满、斗志高昂地投入了新的战斗。

  1935年华北事变以后,全国抗日形势日益高涨。8月1日,中国共产党驻共产国际代表团以中华苏维埃中央政府和中共中央的名义发表《为抗日救国告全国同胞书》。11月13日,中共中央又发表了《为日本帝国主义并吞华北及蒋介石出卖华北出卖中国宣言》。11月28日,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主席毛泽东、中国工农红军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朱德的名义发布《抗日救国宣言》。12月8日,毛泽东还同彭德怀、刘志丹共同署名发布《告陕甘苏区工农劳苦群众书》,号召陕甘苏区人民勇敢地当红军到前方来,坚决反对国民党反动军队的进攻和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用一切力量来保护我们的土地和自由,保卫我们的苏维埃政权。

  1935年12月中旬至1936年1月,刘志丹和宋任穷率领由第78师、军委骑兵团及红28军组成的北路军奋战在北线,沉重地打击了国民党军第86师。1936年2月,为了粉碎国民党军队对陕甘苏区新的“围剿”,巩固和扩大陕甘苏区,配合北平一二·九学生爱国运动和全国反内战高潮,壮大自己的力量,促进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实现,中共中央决定组成中国人民红军抗日先锋军,东渡黄河作战。刘志丹和宋任穷率领的红28军奉命担任侧翼,其任务是从佳县以北东渡黄河,直接插人晋西北地区,为中国人民红军抗日先锋军迅速打通走向抗日前线的道路创造条件。3月,红28军打下神木沙峁镇后,开始进行紧张的渡河准备。3月31日,刘志丹、宋任穷率部从沙峁头一举成功渡过黄河,进入山西兴县境内,并摧毁罗峪口敌军指挥部,横扫黑峪口、康宁镇之敌。4月13日,毛泽东同彭德怀联名致电刘志丹、宋任穷:“28军有相机消灭三交镇、转角、辛关、义牒一带之敌,恢复黄河交通之任务。”接到毛泽东的电报,刘志丹明白此战的分量,深感自己责任重大。他亲自观察地形,仔细分析敌情,严密部署战斗。4月14日,刘志丹不顾昼夜不眠的疲劳,又全身心地投入到指挥围攻三交镇的战斗中。三交镇是山西省中阳县通往陕北绥德的一个重要渡口。敌人在这里设有坚固工事,并有一个团的兵力把守。战斗打响后,刘志丹得知第1团攻击不顺时,立即来到第1团指挥所,和该团的同志研究突破敌军碉堡的作战方案。随后,他来到前沿阵地观察敌情,这时,一颗罪恶的子弹击中他的左胸。年仅33岁的刘志丹,不幸壮烈牺牲于东征前线。

  @@“群众领袖,民族英雄”

  刘志丹牺牲后,党和人民给予他非常高的评价。为了全面、客观、公正地评价刘志丹光辉而短暂的一生,周恩来在代表中共中央起草悼词时,曾找陕甘苏区的不少同志了解刘志丹的情况,仅找当时在瓦窑堡养伤的红28军王世泰团长就谈了两三个小时。而且,周恩来还不时插话,询问一些细节。

  刘志丹的遗体被装在用几块木板钉的棺材里运回瓦窑堡后,周恩来十分悲痛,并深情地说:“志丹是个好同志,他的牺牲是红军的重大损失,我们要永远纪念他。”1936年4月23日,周恩来亲视入殓,并代表中共中央和还在东征前线的毛泽东及其他领导人亲切慰问了刘志丹的家属。4月24日,中共中央在瓦窑堡隆重地举行了追悼大会,数千名群众到会沉痛悼念刘志丹。周恩来主持追悼大会,并在悼词中高度评价刘志丹是党的好儿子,人民的英雄,他的英雄业绩,永远值得我们怀念。会后,刘志丹烈士的遗体由周恩来等中央领导同志亲自护送秘密安葬在瓦窑堡城南水沟坪山脚下。

  同年5月,为了纪念刘志丹,中共中央决定将刘志丹的故乡——保安县改名为志丹县。

  1941年,中共中央西北局和陕甘宁边区政府根据中共中央的决定,在志丹县城北门外炮楼山下开始为刘志丹修建陵园。1943年春陵园建成。在刘志丹牺牲7周年之际的4月15日,中央派员和刘志丹家属一起,前往子长县的瓦窑堡起灵。4月19日,子长县为刘志丹举行了隆重的公祭大会。随后,刘志丹的灵榇在子长县党政军数百群众的挥泪送别中上了路。4月23日,延安各界人士近万人在专署广场举行规模空前的公祭大会,深切缅怀刘志丹。朱德代表中共中央和八路军致辞。他高度赞扬刘志丹是西北红军的创造者,是一个模范的共产党员,自大革命起直至为党光荣牺牲,虽屡遭失败,但百折不回。他是我们全党全军学习的榜样。

  在此前后,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领导同志亲笔题词或题写挽联、挽词,高度赞扬刘志丹为创建西北红军和陕甘革命根据地所建立的丰功伟绩。毛泽东为刘志丹陵园亲笔题写的碑名是“刘志丹将军之墓”,碑文是:“我到陕北只和刘志丹同志见过一面,就知道他是一个很好的共产党员。他的英勇牺牲,出于意外,但他的忠心耿耿为党为国的精神永远留在党与人民中间,不会磨灭的。”周恩来的题词是:“上下五千年,英雄万万千,人民的英雄,要数刘志丹。”朱德的题词是:“志丹同志是优秀的共产党员,忠实英勇的红军领导,陕甘苏区的创造者”和“红军模范”。张闻天、陈云、林伯渠、彭德怀、王稼祥、叶剑英、博古、李富春、贺龙、徐向前、蔡畅等领导同志也都题词,深切悼念刘志丹。

  新中国成立后,日理万机的共和国总理周恩来还念念不忘刘志丹,曾多次称赞刘志丹的高尚品质,号召大家学习刘志丹的革命精神。1970年3月26日,在北京接见延安地区插队青年工作座谈会代表时,他称赞“刘志丹像赣东北的方志敏、海陆丰的彭湃、广西的韦拔群一样”,在当地人民中具有崇高的声望和威信。并深情地回忆道:“我和他东征到清涧时,群众听说刘志丹来了,都来看望他。其中,有个瞎子看不见,跑到窑洞里,摸他的手。这一点,我现在印象还很深刻。”1973年6月,周总理在陪同越南领导人参观延安时,还反复叮嘱延安革命纪念馆的同志:“刘志丹是位很好的同志,陕北必须宣传刘志丹。”

  刘志丹的生命是短暂的,但他为党、为民族、为祖国、为壮丽的共产主义事业,建立了不朽的丰功伟绩,他的革命精神和卓越贡献永远铭刻在党和人民的心中,他用自己生命筑起的“群众领袖,民族英雄”的丰碑将永远矗立在人民的心中!

  
更多

编辑推荐

1中国股民、基民常备手册
2拿起来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泽
5周秦汉唐文明简本
6从日记到作文
7西安古镇
8共产国际和中国革命的关系
9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伦...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护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共收入论文41篇,分7个栏目,即考古学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遗址调查报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护修复技术、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战损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结】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国古代皇家礼仪

    作者:孙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内容包括尊君肃臣话朝仪;演军用兵礼仪;尊长敬老礼仪;尊崇备至的皇亲国戚礼仪;任官礼仪;交聘礼仪等十个部分。

  • 中国古代丧葬习俗

    作者:周苏平  

    科普教育 【已完结】

    该书勾勒了古代丧葬习俗的主要内容,包括繁缛的丧仪、丧服与守孝、追悼亡灵的祭祀、等级鲜明的墓葬制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