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nter熊美杰
center(陕西省委党史研究室)
20世纪30年代中期,红军东征,时任28军军长的刘志丹在前线指挥战斗中,不幸壮烈牺牲,年仅33岁。刘志丹为中国革命奋斗终生,建立了不朽的功勋,毛泽东赞誉他“忠心耿耿为党为国的精神永远留在党与人民中间”,是“群众领袖,民族英雄”。在他诞辰90周年之际,江泽民曾题词“学习刘志丹同志的革命精神,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缅怀他的丰功伟绩和高尚情操,对于实践“三个代表”的思想有着深刻的现实意义。
@@出生入死创建革命根据地和红军
刘志丹早年受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影响,特别是在共产党员、老师魏野畴、李子洲等人的教育下,接受了马克思主义。在榆林中学读书时就参与领导了进步学生运动,成为当地著名的学生领袖,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25年秋受组织委派奔赴广州,进入黄埔军校学习,比较系统地掌握了军事知识和技能,为以后创建西北革命根据地和红军奠定了思想和理论基础。
1926年10月黄埔军校毕业后,刘志丹被党组织派往冯玉祥的国民军联军,曾任第4路军党代表兼政治处长。他以极大的政治热情和缜密的工作参与了对国民军的政治改造。四一二政变后,冯玉祥追随蒋介石,在其军队中进行“清党”,将刘志丹等共产党员扣押于开封,威逼他们宣誓脱离共产党,否则要“查明枪决”。刘志丹等毫不畏惧,断然拒绝,后设法辗转河南、湖北等地,机智脱险,被党组织派回陕西。
1928年5月,他与唐澍等人领导了渭华起义,在距国民党反动政治中心西安约80公里的渭南、华县地区,建立了工农革命军和50多个乡、村的苏维埃政权,领导群众打土豪、分财物,恶霸、豪绅被铲除,农民革命热情空前高涨。这次起义虽然坚持了两个多月失败了,但却在西北地区开创了军事运动与农民运动相结合的先例。
8月,中共陕西省委派刘志丹回到陕北,任陕北特委军委书记参与特委的领导工作以后,他在陕甘边境全力从事兵运工作。
1929年春,刘志丹回到家乡保安县,他和王子宜、曹力如一起,利用地方绅士与县民团的矛盾,巧妙周旋,夺取了县民团的领导权,刘志丹当上团总,在民团中建立党组织,整顿纪律,进行思想政治工作,把一个为国民党政权效劳卖力的反动团伙,改造成为党所掌握的一支武装力量。
1930年春,刘志丹动员大批党员先后打人陕北高志清、杨庚武部,宁夏苏雨生、甘肃谭世麟等军阀部队,从事兵运工作。他利用在苏、谭部队任营长、副团长的合法身份,组建学兵队,秘密发展党员,建立党的组织,进行军事训练,为党培养积蓄了一批军事干部。
1931年3月,刘志丹奉命任苏雨生部团长,驻旬邑职田镇,后来准备起义时,不料被当地豪绅告发,刘志丹被捕,囚禁彬县。他“虽受镣锁囹圄,仍暗中策令其他同志的工作,毫无惧怠”。旋经党组织营救获释。出狱后,又以军阀陈珪璋部第11旅旅长的名义继续从事兵运。此间,又遭叛匪扣押,后经好友相助营救,得以脱险。
同年9月,刘志丹偕马锡五等先后到达南梁地区,将分散活动在合水、庆阳山区的赵连璧、杨培盛、贾生财等三支武装集合整编建立了南梁游击队。10月下旬与阎红彦等领导的陕北游击支队会合,成立西北反帝同盟军,不久,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游击队。这支部队在陕甘边境和陕北、关中一些地区东西闯荡,南北驰骋,进行游击战争,开展土地革命运动。
刘志丹总结汲取了渭华起义和陕西历次起义失败的教训,决心建立革命根据地。他说:“没有坚强的党的组织和群众基础,单纯的军事行动是一定不会胜利的”,“一个革命军队没有根据地就如同一个人没有家一样,难免处于困境”。他认为要到偏远的梢林山区,不只建一个根据地,而应同时在邻近地区建立几个,以便有回旋的余地。
1932年秋,刘志丹在照金北面的金刚庙见到了习仲勋,他对习仲勋说:“你是关中人,还种过庄稼,能跟农民打成一片,一定要做好照金根据地的开辟工作。”志丹走后,还特意留下了特务队,由习仲勋领导指挥。习仲勋积极开展游击运动,做深入细致的工作,相继组织起农会、贫农团、赤卫队和游击队,在发动群众进行分粮斗争的基础上,建立了以照金为中心的陕甘边根据地。
12月24日,陕甘游击队改编为红26军第2团。1933年6月,红2团在“左”倾路线的错误指挥下,南下失败。刘志丹辗转深山老林,受尽冻饿劳累,全身患疮疾,疲惫不堪。经王世泰、吴岱峰等的救助和地下党的掩护,几经风险,历遭磨难,于中秋节回到照金根据地的薛家寨。11月,包家寨会议后,恢复了26军并成立了42师,刘志丹先后任参谋长、师长。根据刘志丹的意见,在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桥山一带,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广泛开展游击战争,开辟了以庆阳南梁为中心的根据地,计划建立以安定为中心的第一路、以南梁为中心的第二路和以照金为中心的第三路游击区。
1934年2月至6月,国民党西安“绥靖”公署调兵对陕甘边根据地发动第一次“围剿”,红42师在刘志丹的指挥下,巧妙部署,奋力抗击,取得了反“围剿”的胜利。5月,陕北军阀井岳秀的86师由各县民团配合,对陕北根据地“围剿”,在谢子长率领下,红42师第3团及陕北游击队,英勇作战,分割围歼,粉碎了敌人对陕北根据地的“围剿”。
1935年初,蒋介石调集陕、甘、宁、晋4省军阀部队约4万人,对陕北、陕甘边根据地进行第二次“围剿”。2月5日,中共陕北特委和中共陕甘边特委举行联席会议,成立了中共西北工作委员会和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刘志丹任军委主席(一说谢子长),统一领导两块根据地的武装力量。经过5个月艰苦卓绝的反“围剿”斗争,解放了延长、延川、安定、安塞、靖边、保安等6座县城。主力红军发展到5000人,游击队发展到4000人,两块根据地连成一片,成为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全国保存下来的唯一的根据地,成为党中央和各路红军的落脚点和抗日的出发点。
@@从实际出发正确执行党的路线政策
刘志丹善于从革命的实践中体会马克思列宁主义,并把它的普遍真理用于西北革命的具体实践,解决革命中的实际问题。
1929年秋,刘志丹主持陕北特委工作,针对当时陕北党内一些人主张只依靠少数人拼命,不顾一切地蛮干的思想,在榆林开会时说:“我们要运用各种办法团结民众,团结各界人士,包括国民党军政官员、绅士、老先生,能团结的就要主动去做工作,争取他们,我们才有基础,站住脚。”他不但说服大家争取群众,建立革命武装,而且身体力行。当时宜川后九天山寨和黄龙山有千余人的土匪武装,其中周维祺股力量较大,贾德功、梁占魁、郭宝珊等都是山上的名人,有的还和刘志丹、谢子长相识。他俩决定派人捎信多次联系,经过反复的工作,周维祺带领100多人到保安三道川来参加革命起义,郭宝珊带300多人来参加革命军队。志丹通过时任国民党暂编第13师旅长的老同学刘保堂的关系结识了第13师师长陈珪璋。陈见志丹才略出众,气度不凡,要求他作自己的高级参议,并与志丹结拜为兄弟,刘志丹利用陈的名义拉起了一个旅的队伍,从事兵运工作。
为了争取更多的人参加革命,1930年春,刘志丹经人介绍加入了时在陕甘宁地区有很大势力的哥老会,利用合法身份争取大爷伙、兄弟伙走革命的道路。在他的教育影响下,该地区哥老会的头领积极拥护共产党的主张,踊跃参加革命。保安县的哥老会大爷马锡五带领数百名成员参加了革命,5年后,马锡五当了陕甘宁省苏维埃政府主席;子长县哥老会的龙头大爷李仲英率部参加革命,以后当了红29军军长。争取过来的哥老会大批成员,在刘志丹创建革命武装力量时,主动捐献枪支弹药,筹粮筹款,有的动员兄弟伙参加红军游击队,有的养护红军伤病员、当侦察员等,对革命做出很大贡献。后来毛泽东在向全国哥老会发出的《宣言》中赞扬说:“刘志丹等诸同志,他们不独是红军的领袖,并且是哥老会中的模范。”几年来,他在旧军队中培养成长起来的韩练成、牛化东、郭宝珊等后来都成为人民军队中的将领。
刘志丹常说,在白色恐怖严重,敌强我弱的形势下,硬拼是要吃亏的,必须实事求是地决定红军的作战任务。1933年初,“左”倾错误执行者排挤了刘志丹的领导,提出“一鼓作气地消灭根据地周围的豪绅地主武装”,极力主张红2团攻打庙湾民团。刘志丹根据当时军情民心主张暂时不打庙湾,他分析说,庙湾团丁多是亡命之徒,占据险要的地势,我们暂时无力吃掉它;团总夏老么与游击队保持一定的联系,帮我们买过物资和弹药。如果硬打,会给红军活动带来困难,给根据地老百姓带来危害。“左”倾错误执行者一意孤行,结果惹得附近民团联合起来同红军作战,后又错误地烧了香山寺,上千名和尚也成了对头,敌人越打越多,地盘越打越小。5月,“左”倾错误执行者又提出红军南下渭华一带,建立新的根据地,刘志丹坚决反对,他说“渭华起义失败后,那里的群众受到极大摧残,且地处交通要道,距敌人统治中心较近。我们费尽心机,才搞起这一块根据地,哪能轻易放弃!红军脱离根据地,就是自己毁灭自己。”“左”倾错误执行者不但不听,反诬刘志丹是“老右倾机会主义”,最终导致南下失败。
1935年初,红军在消灭对绥(德)、清(涧)苏区危害较大的定仙墕之敌时,总攻即将开始,志丹发现敌人据点土围子非常高,工事坚固,周围地形开阔不易隐蔽,便当机立断,停止进攻。决定另选敌之据点,消灭守敌。当时指战员和群众很不理解,议论纷纷,要求按原定计划执行。志丹一方面指示张达志向大家作解释,一方面安排新的部署。第二天拂晓,志丹率部向临近的张家圪台守敌发起猛攻,不到两个小时全歼守敌,群情振奋,称志丹用兵如神。
刘志丹经常教育根据地的同志说:“我们办事一要方向对,二要合情合理。”他在领导群众分田中,主张要打击土豪劣绅,没有罪恶的地主可以不斗争,还分给一份田;就是在斗争有罪恶的大地主时,也主张不搞过激行动,一般不从肉体上消灭,富农大都不动。对于出身剥削阶级家庭的知识分子,只要本人愿意革命,一律吸收。一次,部队到了安定县(今子长县)一个村庄,有个出身地主家庭的青年学生杨成森,要求参加红军,管人事的同志不愿接收。志丹知道后说:“个人出身不能选择,但走什么路是可以选择的,他既愿意革命,就应该接收。”杨成森入伍后表现很好,全国解放后任民政部部长助理。
由于受敌人“共产党要铲除商人”的反动宣传,边区根据地内没有商店和集市了。刘志丹要求和白区有关系的同志去请商人来,制定出保护工商业的政策,亲自给商人讲解宣传。商店开门营业了,市场恢复了,边区的山货土特产运出去,人民急需的生活用品从外边运进来,方便了群众,改善了人民生活。在地处晋陕两省的交通要冲罗峪口镇,平时市场繁荣,东征时,新上任的镇苏维埃政府主席,不懂党的政策,随便没收了一些商店的货物,引起了工商业者的恐惧和不满。志丹知道后,对这位镇政府主席进行了批评教育,并亲自逐个登门向商人赔礼道歉,归还被没收的货物,商店恢复营业,群众反映很好。
在王明“左”倾冒险主义占统治地位和“左”的影响还没有完全清除的时期,刘志丹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正确执行党的路线政策,竟被颠倒成为“罪状”。在陕北“肃反”中被逮捕囚禁。
曾参加审查错误肃反五人“党务委员会”成员王首道后来回忆说:“所谓志丹执行‘富农路线’是指他在土改中对地主不搞肉体消灭,给富农以生活出路;所谓‘梢山主义’是指他坚持农村割据,开展游击战,不攻打大城市;所谓‘投降主义’是指他在统战工作中团结国民党中的爱国人士等等。显然,这些‘罪状’,只能证明刘志丹等同志坚持了正确的路线。”
@@顾全大局忠实履行党的宗旨
中央曾经指出:“刘志丹同志是一个一向胸怀大局,具有崇高品德的领袖人物”,这个评价准确地揭示了刘志丹精神境界的特点和人格魅力的源泉。
1932年6月,陕甘游击队在韩城地区作战失利,部队转移到正宁一带休整。当时有人提出:“愿南下的跟我们走,愿北上的跟刘志丹走。”游击队面临分裂的危险。在这千钧一发之际,由于刘志丹、阎红彦对指战员们的耐心说服和坚决反对,“分家”未成事实,挽救了党领导的成立不久的武装力量。
当年冬,根据中央指示,刘志丹、谢子长领导的陕甘游击队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26军。这时“左”倾错误的执行者、中共陕西省委常委杜衡来到红军,无端指责刘、谢犯了“右倾机会主义”的错误,并撤了他俩的职。谢子长被送到上海“受训”,刘志丹虽被留在部队,但不给分配领导工作。志丹含冤忍辱负重,顾全大局,他一方面申明大义据理力争,一方面服从命令维护团结,并积极支持协助红2团团长王世泰的工作,并指挥部队在三原、淳化、耀县等地进行游击战争,为创建照金革命根据地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刘志丹虽远处西北一隅,但心系全党,关心全局。红25军长征到达陕北时,他积极动员群众热情接待,要求红26军广大指战员和地方游击队做好团结工作,一再号召大家向红25军学习。当他得知党中央、毛主席率中央红军长征北上陕北时,立即建议红15军团南下接应。他曾多次遭受错误路线和宗派活动以“整军”、“反右”、“肃反”等名目下进行的打击,但他始终能从党和革命利益出发,忍辱负重,从不计较个人恩怨。1935年9月,刘志丹为粉碎敌人对根据地的第三次“围剿”在前线指挥作战,取得了劳山战斗的胜利,为反“围剿”的全面胜利奠定了基础。这时“左”倾错误的执行者设计将他骗离前线,途中,志丹遇见给前方送信的通信员,通信员将信交给了他,他拆开一看,原来是一份保卫局逮捕红26军和红27军一些领导人的名单,他是被捕的第一名。志丹看后,泰然自若,遂将信退给通信员送交前方领导。为了顾全大局,他毫不考虑个人安危,只是担心这样搞“肃反”会把西北这块根据地葬送掉。他本来打算回瓦窑堡向有关领导当面申述理由,制止错误肃反。可是他一回到瓦窑堡,不容分说,就被逮捕。囚禁期间饱受重镣酷刑、凌辱摧残。党中央到达陕北后,纠正了错误“肃反”,刘志丹、习仲勋、马文瑞等一大批西北根据地领导被释放。当时曾被关押的许多同志不满错误“肃反”,要求严惩“左”倾错误的主要执行者。刘志丹向这些同志解释说:“问题总算弄清了,大家不要再记前仇,应该想大局,想团结,再不要提这回事了。”
刘志丹无限热爱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他在入党时说:“要为自己的信仰奋斗到底,作为个人来说,就是奋斗到死。”从此,他把一切献给了党。他宣传教育群众,唤醒民众的觉悟,起来闹革命。他带领组织起来的群众,打土豪分田地,打开反动政府的粮仓,救济苦难饥民。他带领军队积极开展游击活动,扩充力量,建立为人民谋利益的革命政权。他终生为了人民,真正做到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他领导的军队,纪律严明,从不扰民。每到一处他总要部队把老百姓的村庄院落打扫得干干净净,吃了饭,碗要洗净放整齐,水缸担满。吃了老百姓的粮,要统计出米多少,面多少,开出条据把钱放在碗里。一次红84师的一个团打土豪时,一位战士私自拿了两件妇女的服装,他立即召开全团大会批评,并给予处分。这些细小的做法戳穿了反动派对红军的诬蔑,赢得了人民的信赖。
家乡的群众常说刘志丹是个公而忘私,不知有家的人。1934年2月,志丹带领红军住在保安县刘家砭,这里距他家只有5里路,但他没有回去。为了解决革命经费问题,刘志丹劝父亲变卖了家中的土地、牲畜等一切能够变卖的东西,毁家纾难。敌人抄了他的家,把房子也烧了,大人小孩四处流浪,志丹知道这件事后,没有对任何人讲。当部队的一些同志听到后要派红军去营救,志丹不让去,说打击敌人对根据地“围剿”更重要。
他像一团烈火,无论到哪里,都能把广大干部、群众吸引到自己的周围,形成战斗的集体。他关心爱护干部战士,情同手足,无论谁家里有了困难,他都尽力帮助。他作风民主,和善可亲,虚心听取大家意见,从来不以总指挥、师长、军长而自居。
志丹一生始终保持艰苦奋斗的革命本色,只知吃苦,不图享受。他牺牲后战友们清点他的遗物,除了衣袋里几份党内文件和6支香烟外,其他一无所有。
刘志丹无限热爱人民,人民忠心拥戴自己的领袖。1936年3月下旬,红28军进入神府地区,有不少老百姓从远道赶来,要亲眼看一看刘志丹。有位双目失明的老大娘,从人群中挤到刘志丹面前,拉着刘志丹,从头上摸到脚下,又从脚下摸到头上,激动地说:“好哇,好哇……你真是咱们老百姓的好人啊!”
“正月里来是新年,陕北出了个刘志丹。刘志丹来是清官,他带领人民上横山,一心闹共产……”这首高亢淳朴,感情真挚,发自群众内心的民歌,至今还留传在长城内外,大江南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