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酺也称为赐酺,是古代皇帝因改朝换代、册立太子、公主出嫁和吉兆等国家大喜事而下诏,特许人们聚饮的日子。大酺之举起始于秦代,《史记·秦始皇本纪》:“(二十五年)五月,天下大酺。”张守节在《正义》中解释大酺说:“天下大饮酒也。秦既平韩、赵、魏、燕、楚五国,故天下大酺也。”汉律也规定:三人以上无故聚饮,罚金四两,惟大酺时允许聚会饮酒。自秦汉以来,历代多有大酺之举。大酺三、五、七、九等不同的天数,在大酺的日子里,除了允许人们相聚饮酒外,朝廷往往还有赐牛、酒等物品给年老者之举,以示皇恩浩荡。
现以唐代为例说明,自唐太宗始,每逢改元、册立太子、公主出嫁和吉兆时多有大酺:唐中宗的女儿安乐公主出嫁,赐酺三日(《旧唐书·中宗本纪》);唐睿宗时,因高祖旧宅的一棵柿子树在天授年间枯死,现又重生了,便以吉兆之名天下大酺三日(《旧唐书·睿宗本纪》;唐玄宗开元三年春正月立皇太子,“降死罪以下,大酺三日”,唐玄宗加尊号“开元圣文神武皇帝”时,大赦天下,赐酺五日(《旧唐书·玄宗本纪》)。女皇帝武则天大酺时间最长,例如,公元六九四年五月,“上加尊号为越古金轮圣神皇帝,大赦天下,改元为延载,大酺七日”;六九六年“秋九月,亲祀南郊,加尊号天册金轮圣神皇帝,大赦天下,改元为天册万岁……大酺九日”(《旧唐书·则天皇后本纪》)。但是到唐朝后期,就很少有大酺之举。新皇帝登基改元这样的大事,也只有大赦天下,而无大酺了,这与国势衰弱有关。唐代以前大酺时往往赐老年人牛酒,赐牛酒就是由各州县根据境内的老者数量,宰杀耕牛,将牛肉和官酿的酒无偿地分给老者。这一做法到唐太宗时改变了,为了发展农业生产而不再杀耕牛了,只发七十岁以上的老年男性一定数量的酒和粮食。后世也多以此为标准,不再宰杀耕牛。
封建皇帝的大酺,虽说是为了粉饰现实,炫耀国势,但毕竟是允许天下百姓饮酒的法定日子。在大酺的日子里,大多数人都在饮酒欢宴,所以说历代的大酺日是人们集中的饮酒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