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四节 天安门前大阅兵,进行曲声满广场(四)

  天安门广场上的大气球标语

  国庆庆典,是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从其规模、形式,反映一个国家的总体实力,而其严密的组织,更反映一个国家的面貌。

  从50年代中期开始,国庆庆典更加热烈隆重,年年都有新意,特别是天安门广场上,已由原来的静态美,发展为静动相结合,广场上观庆典的群众已从无序走向有序。1957年国庆时,组织者们试验由广场上的群众用花束组成“国庆”两字,一炮打响,受到广泛赞许。十周年大庆时,又组成了“1949”国徽“1959”的图形,更令人刮目相看,为之振奋。同时,又用直径3米的大气球在广场上悬起了十几条大标语。

  广场上空的大气球是由中央气象局负责灌制和施放的。广场北侧上空的5个大气球做成宫灯形状,球上分别书写合成“毛主席万岁”五个金色大字,两侧再装饰两个大花篮,由大气球吊起。广场的东、南、西三面有气球悬挂的大幅标语12条。

  在这之前,大气球为广州生产的2800克红色气象专用的乳胶气球,每个球要灌三钢瓶六立方米的氢气,充气后球的直径达三米。

  1984年,国庆35周年大典上,天安门广场北侧上空飘起16个大气球,球为宫灯形,上面书写“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三十五周年”金色大字。标语两侧是用巨型气球吊起的两个直径7米的大花篮,作为装饰。

  花篮由绢花厂经验丰富的老工人承作。花篮直径很大,在制作之初,考虑运输的不便,便在广场西侧路西的空地上制作,花篮骨架用竹篾子,先扎架子,后上纸花。制作时,每上一根竹料,每上一个花,都要称重量,因为花篮总重量不能超过气球的提升拉力。

  “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三十五周年”16个金色大字,写在16个巨大的气球上,也是一件极其复杂的工作。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的陈汉民教授专门设计字体,力求美观庄重。这些字按球面的尺寸进行按比例放大后,再落实到球面上,然后再涂上金粉。这些工序都是在中共中央党校大礼堂完成的,历时一个多月。

  这些大气球标语的灌气工作,是在“十一”凌晨进行的,地点在天安门广场纪念碑北侧。要灌足这些大气球,需要400多瓶氢气,大家知道氢气是易燃易爆品,因此安全消防工作十分严密,灌气时,警戒森严,操作程序井然有序。

  1984年10月1日,北京首都,天安门广场。16个硕大的标语气球和花篮排列在广场北侧上空,给国庆庆典增添了新的景观。每一个进场的群众、登上天安门主席台和观礼台的国家领导人、中外贵宾,都为那恢宏气势的节日场景所吸引,他们报以热烈的掌声,他们感谢那些为此付出许多心血的工作人员。

  时光荏苒,一晃十多年过去了,现在看来,这样的标语牌也不鲜见,但在当年,那的确是富有新意的创造。当时许多外国贵宾就曾说,这些气球标语可推广到商界,用于做广告。如今确是这样,大大小小的庆典,为数众多的商家,都在用这种标语气球来庆祝节日或宣传某一商品。

  但不管怎么说,运用气球标语增加节日气氛,造就新型场景,无不说明当时创意者们的聪明才智,他们为此付出的艰辛劳作,将永久地载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史册。

  天安门广场上的大花坛

  10月的北京,花的海洋。百万盆鲜花组成的花坛、花带,装点着国庆期间的首都街头,随便走到哪里,眼前都呈现出一派花团锦簇、喜气洋洋的节日景象。

  漫步京城,花坛形式多种多样。有新颖活泼的喷泉造型花坛、别具一格的立体造型花坛、美观秀丽的自然山水花坛,还有画龙点睛的垂吊装饰、色彩艳丽的组字花坛和明快大方的花坛等等。

  当然,在京城赏花观景,天安门广场是一定要去的。因为广场花坛是京城花海的重点和精华。

  天安门广场摆花,查找不到具体的起始时间,但记忆中,最初的广场花坛规模很小,花的种类也不多。而规模大、花色品种多的广场花坛是近十几年的事,特别是近几年,田园风情搬入广场,天安门花坛大量运用高科技,给人以新颖、别致,使人在赏花之时,也学到了许多知识。

  转动的水车、农家玉米架、生长茂盛的鲜瓜鲜果、麦田……国人在欢度国庆47周年的日子里,在天安门广场领略了中国田园风情的美景,大量地运用高科技,田园风情第一次展示在节日的天安门广场。

  而另一组“普天同庆”花坛,大胆地把具有民族特色的六面宫灯造型按原型放大14倍,搬进了广场,并且大胆创新,把传统“走马灯”的原理运用到宫灯里,使宫灯和走马灯融合在一起,形成静与动的有机结合,使人们站在一个位置就可以看到灯内画面的全景。可以说这是一对世界上造型最大的、最新颖的、最有特色的宫灯,既有传统韵味,又有时代气息。

  摆放在广场上的花卉科技含量高。花卉大量采用首次从国外引进的新优花卉品种和近几年全市园林系统引进栽培成功的新优花卉品种,共计27个品种约1万盒(株)百合、花烟草、福禄考、万寿菊,以及采用新技术培育的王莲,无土栽培的西红柿和矮化果树等都是首次在广场亮相。

  广场上,四季鲜花同时开放,这一逆乎自然的现象中,包含了园林职工许多辛劳和智慧。在近几年的广场花坛的摆放上,可以说是年年有新意,在花卉品种上,年年都有新花靓丽于广场,给人以惬意。

  人们徜徉在这花的海洋,人们流连于这硕大的花坛旁,留下美丽的倩影。当人们带着温馨满足走出广场时,又不免发生一丝遗憾,广场的花坛是一件精妙无比的艺术品,它是祖国欣欣向荣的体现,是广大园林工作者创造的艺术杰作,那为什么不在广场上设立永久性花坛,使广大中外宾朋随时都能在广场上赏花观景呢?

  天安门地区管理委员会办公室主任贾英廷坦率地承认,这个问题是包括他们自己在内都在关注、探讨的一个问题,只不过由于其原因较为复杂,所以从未正面地向外界做过任何披露。

  北京市园林局的徐琳工程师谈及1996年天安门广场的花坛设计时说:“广场上共摆放了20万盆(株)花卉,由北京市花木公司、园林古建公司和园林机械厂共同组织施工,出动大批人员,先后用了15天的时间,投入的精力与资金都是十分巨大的。广场上摆放的花烟草、万寿菊等,繁殖培育过程大都从一年以前就开始了,它们无不受到园林工人的悉心呵护;广场上成排的假槟榔更是凝聚了园林工人几十年的心血。在广场西南角名为‘争奇斗艳’的一组花坛中,两株硕大的维多利亚王莲初次在广场上与游人见面。直径1.8米的硕大荷叶上,哪怕是坐个小孩也绝对不会沉下去。然而把它从香山植物园请到广场,其间的难度却是行外人无法估计到的。”徐工程师说:“能够成功地运送这易枯、易损的名贵花卉,即使在世界上也极少有。”

  了解了花坛摆放工作的艰辛,人们就愈发地不明白,倘若在广场上设置一座永久性花坛或喷泉,不仅可以点缀广场的气氛,每年还可以节省不少资金。

  贾英廷主任对此解释说,把天安门布置得更美丽,方方面面都在想办法;然而无论是主观上,还是客观上,实施起来又都会有一定的难度。

  客观上说,北方寒冷多风,从气候上就没有四季花开的条件。特别是广场属开阔地带,风力更为强劲,一般到10月中旬左右,鲜花就会开始凋落了,根本无法长久保持下去。等到严冬到来,冰封大地,无论是光秃秃的花架子,还是无水的喷泉,都会使广场显得零乱不堪。而从园艺技术上来看,园林工人只能保证三季有花,但培育和养护工作又较之花圃内困难了许多。

  从主观上说,天安门广场有着非同一般的特殊地位――它是属于全国人民的。无论是设置花坛还是喷泉,其造型、位置、含义都为全国人瞩目,绝非单纯的美观或绿化问题。同时,对天安门广场的改造工作,还涉及到首都城市的规划,牵扯到今后搞大型活动的用地等诸多问题,不可避免地带上了政治意义,解决起来相当棘手,不是哪一个单位可以说了算的,而需要更高层的决策。

  徐琳工程师认为,在天安门广场上搞好绿地建设是十分必要的,如今放眼广场,只在旗杆两侧、纪念碑和纪念堂周围有一些灌木丛和草坪,但其面积相对于整个广场而言是微不足道的。由于广场上缺乏绿地,地面辐射十分强烈,温度较之四周要高好几度。如果搞好绿地建设,不仅可以有效地解决广场上干、热的局面,还可以为游人提供一片绿茵,更为广场增添几分情趣。然而这项工作需要大笔的资金,用以翻修广场上老化的水管、电器等设备,资金的缺乏同样成了阻碍广场改造的难题。

  关于天安门广场的改造问题,其实有关部门一直在讨论研究,方案也有了数种,但终因其事关重大而一时难以定夺。

  热心的人们更是翘首以待,希望早一点看到更加美丽的天安门广场。

  广场圣火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日益繁荣昌盛。沐浴着改革开放春风的体育健儿,在1982年第三次出征亚运会。

  在15天的比赛中,中国队共得61枚金牌,首次登上了亚洲第一位宝座。首都和香港报纸对这令人兴奋的成绩纷纷发表社论或评论员文章,向在亚运会上取得优异成绩的中国运动员表示热烈祝贺。

  当亚运圣火刚刚熄灭,国家体委、外交部就向国务院提交了一份请示报告,提出由我国承办亚运会的时机、条件已经成熟,请党中央、国务院决策。

  1983年8月,中国奥委会主席钟师统致函亚奥理事会主席:“中国奥委会荣幸地申请于1990年9月在北京市举办第11届亚运会。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支持中国奥委会在亚奥理事会章程所规定的基本原则指导下举办第11届亚运会。”

  然而,争办亚运会也并非轻而易举之事。日本广岛市旨在建市100周年,又逢广岛遭原子弹打击45周年之时,举办亚运会。

  北京、广岛两个城市便开始了激烈的竞争,两市之争最后被提交到在韩国汉城举行的亚奥理事代表大会上。

  1984年9月,北京市副市长张百发,受北京市人民政府的委托,衔命出使汉城,争夺第11届亚运会主办权。

  由14人组成的代表团虽人数不多,但却摆出势在必得的架式。

  在亚奥理事会主席法赫德亲王试图说服日本,将主办权交给中国而碰了钉子之后,张百发拿出了一部27分钟《北京欢迎你》的录像片。

  汉城电视台极为重视,连续滚动播出。片上那雄伟的万里长城,辉煌的古代宫殿,灿烂的五千年文明,勤劳智慧的中国人民……吸引了各国代表团。

  这部片子,起到的作用是巨大的。在1984年9月28日,亚奥理事会代表大会就亚运会主办权表决时,43票赞成,22票反对,6票弃权,中国获得了主办第11届亚运会的主办权。

  这一天,对中国人来说,是一个值得记住的日子。

  中国,从此揭开了在亚运史上新的一页。承办亚运会,是摆在中华民族面前的一个机遇,一个振奋民族精神推动经济发展的契机。

  机不可失,时不我待。我们要向世界全面展示中国人民跻身世界强国之林的信心和勇气!同时也要为推动亚洲体育事业的发展,增进亚洲各国人民之间的友谊贡献一份力量!

  1989年4月3日,李鹏总理在全国七届人大二次会议期间的一次中外记者招待会上说:“中国已经宣布举办亚运会,在国际上承担义务,中国有再大的困难,也要实现我们的诺言。”

  是啊!当中国争取到主办亚运会之后,在中国、在北京,“亚运意识”得以空前高涨,“一定要办好亚运会”的“亚运意识”,充分表现出大步跨入90年代的中国人民的崭新的精神风貌。

  1990年8月22日,第十一届亚运会拉开序幕,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在北京天安门广场点燃了亚运会火炬。

  中共中央总书记亲手点燃亚运圣火的重大消息,随着新闻媒体的传播,传遍了全国、全世界。

  消息说:今天上午8时零5分,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感情凝重地用我国青藏高原念青唐古拉山的火种,点燃了象征亚洲人民“团结、友谊、进步”的亚运会火炬,随即把它高高举起。此刻,11声礼炮在天安门广场回响,6万只和平鸽在人民英雄纪念碑上空盘旋,五星红旗、亚奥理事会会旗迎风飘扬。

  消息继续说:今天,北京秋高气爽,碧空如洗。位于天安门广场人民英雄纪念碑北侧的亚运会火炬点火台,铺满了红地毯,四周松青柏翠,喷泉如注。

  江泽民同志把熊熊燃起的火炬交到了亚运会组委会执行主席伍绍祖手中。伍绍祖点燃了四位运动员手里的火炬,运动员们面向四个方向高举火炬,行庄严的注目礼。点燃的四把亚运火炬,将分四路空运我国四个端点城市――海口、拉萨、乌鲁木齐、哈尔滨,举行火炬交接仪式。在今后的一个月中,这四把火炬将通过1亿双手,燃遍神州大地,行程2万公里,9月20日传递到天安门广场,交给本届亚运会组委会主席。

  杨阳、李春阳、黄志红、许艳梅四名世界冠军手持火炬,缓步跑向国产红旗牌敞篷车,火炬车徐徐启动,驶出广场。党和国家领导人深情地目送他们离去,等待在天安门广场的数万群众深情地目送他们离去。

  由江泽民总书记亲手点燃的“亚运之光”火炬,分运到海口、拉萨、乌鲁木齐、哈尔滨,然后,又从这四个端点城市出发,向北京传递。全国56个民族的亿万人民,载歌载舞,用各种不同的方式,迎接亚运圣火的到来。30个省会或首府,均举行了盛大的迎送活动。“亚运之光”火炬,闪烁着自信、自强、自豪之光,映照着神州大地;象征着团结、友谊、进步之火,燃遍了祖国城乡。

  1990年9月20日,四路火炬汇集天安门广场。《解放军报》记者孙晓青在现场记叙了当时的场景:

  来了!来了!带着白山黑水的嘱托,带着黄土高原的问候,带着东南沿海的祝福,带着西南儿女的心愿!四路亚运火炬跨千山,越万水,经过亿万双手的传递,于北京时间20日晚8点20分,在身着民族盛装的56个民族的代表陪跑下,同时从四个方向逶迤进入天安门广场。

  早已伫立在主席台上的党和国家领导人,此刻,面对四名火炬手的报告,像是在聆听祖国人民的心声:

  “报告:东北路火炬现在传回天安门广场!”

  “报告:西北路火炬现在传回天安门广场!”

  “报告:中南路火炬现在传回天安门广场!”

  “报告:西南路火炬现在传回天安门广场!”

  多么激动人心的时刻,多么激动人心的场景。亚运会组委会主席俯下身去,用聚在一起的四支火炬,引燃了自己手中的火炬,随即把它交给国务院总理李鹏。

  这燃遍神州大地的火炬,这照亮亿万人心的火炬,此刻,被共和国总理高高擎起。面前,是一只硕大的黄铜圣火鼎,周围,是30万欢腾的人群……

  8时30分,李鹏总理亲手点燃了圣火鼎里的火种。

  刹时,欢声四起,礼花腾空。3000名中学生用手电火炬组成亚运会会徽熠熠生辉,1000名少先队员组成的七色光鼓乐队鼓乐齐鸣,空军某部探照灯团把雪白的光柱射向五彩缤纷的夜空,在广场上空撑起一张巨大的光伞……

  在欢乐的海洋中,亚运会组委会常务副主席张百发等乘坐国产红旗牌敞篷轿车,护送圣火鼎缓缓起程,向北京市政府驶去。伫立在主席台上的李鹏总理等党和国家领导人频频挥手,目送圣火离去。

  难忘今宵,欢乐的天安门广场。

  难忘今宵,沸腾的亚运会前夜。

  天安门广场迎香港回归大庆典

  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祖国。

  百年梦圆,京城沸腾。

  6月30日20:00,庄严的天安门广场格外美丽。天安门城楼、观礼台、人民大会堂、中国历史博物馆和中国革命博物馆、毛主席纪念堂等建筑被轮廓灯、泛光灯照耀得更加辉煌,金水河里灯光喷泉拔地而起,广场上60个灯笼与中国历史博物馆前100个灯笼交相辉映,北京10万群众陆续走进广场,为迎接香港回归,开始举行世纪庆典。

  22时整,在市委副书记李志坚的主持下,市长贾庆林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香港的回归,充分反映了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体现了无数华夏英豪前赴后继、顽强斗争的大无畏精神,标志着我们在实现祖国统一大业的进程中迈出重要的一步。历史以无可辩驳的事实表明,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才能实现国家的独立和民族的解放;只有坚持社会主义,才能使中国人民走上繁荣、富强的康庄大道;只有在邓小平同志‘一国两制’方针的指引下,才能实现香港回归的伟大创举,为我们最终完成祖国统一大业奠定坚实基础。”

  22:10,随着震耳欲聋的炮声,五彩缤纷的礼花在群众的欢呼声中在首都暗蓝色夜空竞相开放,无数闪光灯同时闪烁。

  广场中心舞台上,建工集团和首钢集团的近百名工人敲响了15面大鼓、中间一面为直径3.03米,7人合敲的鼓王。鼓手们身穿黄绸衣裤、腰系大红绸带;他们腾挪跳跃,威风凛凛,充分展示了中国男儿的雄风,他们敲出的“咚咚”鼓声与轻快的镲声,合奏出一曲威武的乐章。

  担任指挥的老工人李明宗,打鼓40年,参加过60年代国庆节游行、1984年35周年国庆大典、1990年亚运会、1993年七运会等重大活动的表演。他说:“打了几十年鼓,这次心情不一样,天安门广场建国以来第一次搭舞台,我有幸在这里参加意义重大的庆香港回归演出,特别特别激动!”

  中国历史博物馆前的大舞台上,文艺工作者演出了大型歌舞“北京祝福你――香港”。“中华新月”“一个世纪的中国”“拥抱祖国”“今宵狂欢夜”“香江歌谣”……一首首饱含激情的歌曲表达了首都人民对香港回归的祝福之情。韩磊、郑咏一曲《北京祝福你――香港》将演出推向高潮,男演员略带沙声的演唱让人仿佛感觉到中华民族百年的沧桑,女演员圆润华丽的花腔仿佛让我们看到中华民族昂扬自信的崭新风貌。

  天安门广场幸福地承载着欢舞的人群,承载着北京人民的祝福。来自北京各行各业及大学、中学的数万人,手拉手在广场六个区域跳起“365个祝福”等集体舞,几十头龙、狮全场飞舞,热闹非凡。中心舞台上,来自延庆县的农民朋友扭起了大秧歌,他们新颖欢快的动作,脸上洋溢的笑容,让我们看到了夏粮丰收后农民的喜悦之情。

  “10,9,8……”在距离1997年7月1日零时只有10秒钟的时候,天安门广场的10万群众已难抑激动的心情。他们伴随着广场上迎接香港回归倒计时牌上红色数码的欢快闪跳,有节奏地齐声高呼起来。十万人同时发出的每一声震荡九州的高呼,都标志着距离中国人民百余年屈辱历史终点的接近,都代表着中华民族历史进程中铿锵的脚步。

  “3,2,1”,当倒计时牌的数字全部凝聚在“0”这一数字时,人们从广场的大屏幕上看到,鲜艳的五星红旗在国歌声中冉冉升起在香港的土地上。刹那间,广场上的烟花阵地喷出多彩的焰火,一束束震撼人心的礼花旋即流星般带着巨响直冲云霄,“孔雀花”“紫藤萝”“群蝶闹星”“庆祝长鞭”“万紫千红”“天女散花”“普天同庆”“碧玉映雪”“雪域莲花”等上百种花弹,把北京的夜空装点的分外妖娆,朵朵礼花鲜艳璀璨,像中华儿女心花怒放。而“香港之夜”“喜相逢”“祝福”“流金岁月”“紫荆花开”等礼花更烘托了回归的热烈气氛。

  五分钟礼花施放之后,广场立即变成了歌的海洋,舞的世界。

  “心上蜿蜒一条路,一别百年也回头;心上站着一棵柳,叶落归根最知秋。”张华敏一曲《一别百年也回头》诉说着企盼团聚的心情。

  唱吧,跳吧!祖国啊,您的儿女在为您深深祝福!一百年的企盼,一百年的梦想,香港,这片散发着迷人气息的土地,这片历经沧桑的土地,在全国人民的企盼、欢歌、盛舞中回来了!

  跳吧,唱吧!一步步,一声声,每个人的心已沸腾。红日已东升,夜色已消融!歌潮如海的广场,鲜花怒放的国土,迎来了香港回归后的第一个黎明。

  在天安门广场上彻夜欢歌的10万群众潮水般汇集到汉白玉基座的国旗杆下,等待着国旗伴随着朝阳一同升起。

  天安门广场上此刻一片庄严的宁静。

  4时45分,36名身着橄榄绿的国旗护卫队队员和60名军乐队队员,踏着雄壮深厚的“歌唱祖国”乐曲,高擎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旗,矫健整齐地走过金水桥,走向国旗杆。

  鲜艳的五星红旗在高昂奋进的“国歌”旋律中冉冉升起。军人们“刷!”地立正,向国旗敬礼!广场上的10万群众“唰!”地立正,向国旗行注目礼。

  在国旗基座外围56根象征民族团结统一的铜链前,有56个民族的代表。他们屏住呼吸,注视着国旗上升。

  专程来北京参加这一世纪盛典的250名香港旅客,在观礼台上摄像、呐喊、欢呼。

  万名大学生挥舞国旗、标语、横幅,手拉手、肩并肩地高唱《公元一九九七》《歌唱祖国》。香港回归时,广场欢腾夜。历史将永远铭记这一世纪盛典。

  (摘自《天安门历史档案》)

  
更多

编辑推荐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转型研究
3俄罗斯历史与文化
4正说明朝十八臣
5中国式的发明家汤仲明
6西安事变实录
7汉武大帝
8咏叹中国历代帝王
9大唐空华记
10红墙档案(二)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红墙档案(三)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四)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一)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与刀:日本文化诸模式

    作者:美 鲁斯·本尼迪克特  

    纪实传记 【已完结】

    作者运用文化人类学研究方法对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础、社会制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进行分析,并剖析以上因素对日本政治、军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面历史发展和现实表现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义的两种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