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1年4月11日,杜鲁门宣布摘掉麦克阿瑟的盟军总司令、联合国军总司令、美国远东总司令和美国远东陆军总司令四项头街。他还宣布,由李奇微接替麦克阿瑟的上述职务。为了防止麦克阿瑟擅自做出什么危险的举动,杜鲁门采取了罕见的撤职方式,即先在广播中发布决定,而后通知其本人。既然美军、美国甚至全世界都已知道麦克阿瑟已被解职,那么,他发出的命令也就无效。麦克阿瑟起床后听到他被撤职的广播后,悲哀地说:“没有一个办公室听差,没有一个打杂女工,没有随便哪一种仆人会这样无情地不顾起码的体面而被解雇。”
第三节 斯大林判断失误毛泽东沉着谈判
虽然战争主要是靠中国人来打的,毛泽东有权决定怎么做,可是,只要停下来,哪怕只是暂时的,都会使自己受到盟友的指责。美国代表借机大谈中国的“战争狂热”,并迅速提出了“中国侵略朝鲜”案。斯大林只简单地提到了一句:“我们认为,现在停战是件好事。”
斯大林通知中国:苏联代表准备重返联合国
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后,斯大林没有及时把苏联代表派回到联合国去,从而使美国得以操纵安理会轻而易举地通过了一系列不利于北朝鲜的决议。随着7月7日安理会通过组成联合国军司令部指挥各国军队援助南朝鲜,美国出兵干涉朝鲜的战争行动便披上了合法的外衣,在幕后支持北朝鲜进攻的苏联因此在外交上陷入困境。
从最初一个月左右的战争形势看,美国以及联合国军的加入似乎并不足以阻挡朝鲜人民军的进攻。因此,斯大林最初仍旧全力支持北朝鲜把战争进行下去。但是,美军的介入毕竟使朝鲜战争出现了一个不可知的变数,因此,斯大林一方面明确表示支持中国政府“集中9个中国师在中朝边境”,以便战争发生意外时可以迅速“入朝作战”;一方面也开始采取积极的外交行动,设法牵制美国,并努力改变不利的国际环境。
7月13日,当印度驻苏联大使提议美、苏、印三国组成朝鲜问题委员会,共同审议和调停朝鲜战争时,苏联副外长葛罗米柯代表苏联政府明确表示了赞同的态度。葛罗米柯最感兴趣的是,印度大使主张一切外国军队撤出朝鲜,却没再要求北朝鲜军队撤回到三八线以北去。这恰恰是苏联所希望的。因此,他告诉印度大使说,苏联的建议是:这件事应当在有中国和北朝鲜代表参加的情况下,由五大国代表协商解决。基于这种情况,斯大林相信有必要让他的代表立刻返回联合国了。他正式通知中国领导人说,苏联代表要利用8月份担任安理会主席的机会,重返联合国,以便根据联合国安理会的议事章程,影响朝鲜问题的讨论,希望你们不要反对。
8月,苏联代表重新回到联合国安理会并出任主席。他明确表示支持讨论朝鲜停战问题的建议,但前提是:第一,必须考虑邀请中华人民共和国代表以及朝鲜人民的代表参加;第二,外国军队应当撤出朝鲜半岛。同时,他要求撤销在苏联代表缺席时安理会就朝鲜问题作出的各项决议。中国政府这时也认为苏联代表担任安理会主席是一个有利的时机。8月10日,周恩来就曾明确向莫斯科建议:可否考虑在苏联代表担任安理会主席期间提出由中华人民共和国代表取代台湾国民党代表的问题。紧接着,周恩来直接致电联合国领导人,要求参加朝鲜问题的讨论,并要求谴责美国侵略中国台湾及袭击东北地区。
不难想象,在联合国安理会几乎所有成员国已经就朝鲜问题形成了一系列正式决议之后,苏联人的这些外交努力是很难奏效的。苏联代表就上述问题所提出的一系列议案,在安理会在9月召开的第五届联合国大会上均遭到了否决。这期间取得的惟一一项外交进展是安理会于9月29日通过了邀请中华人民共和国代表参加讨论有关美国侵略台湾问题的一项议案。但是,到这个时候,由于美军在仁川成功登陆,朝鲜战场的局势已经全面恶化了。斯大林不得不一面全力劝说中国出兵援助朝鲜,一面秘密指示苏联在安理会的代表马立克,要他在设法提出和平方案的同时,通过私下的接触了解美国政府有无和平解决朝鲜问题的意图。当然,斯大林很清楚,在美国取得了战争的主动权之后,它是不会满足于把它的攻势停止在三八线上的。他并不真的指望美国人会要求停战。因此,苏联政府并没有提出一个能够被联合国安理会接受来作为讨论基础的和平方案。它提出的主张是:朝鲜半岛的交战双方立即停止敌对行动,一切外国军队撤出朝鲜,然后由北朝鲜的最高会议和南朝鲜的国会作为代表组成选举委员会,在联合国的监督下通过选举组成统一的朝鲜政府。而在莫斯科,斯大林明白地告诉周恩来和林彪:在目前局势下没有别的办法,或者你们出兵把美国人顶回去,或者你们让金日成的人撤到你们的东北去建立流亡政府,二者必居其一。结果,事情正如斯大林所希望的,由于麦克阿瑟指挥下的联合国军对苏联的劝告置之不理,必欲把战火烧到鸭绿江边上来,中国人被迫出兵援朝,鏖战两个月,总算把已经推进到鸭绿江边的美国人又赶回到三八线上去了。
从人民军越过三八线,把南朝鲜军残部连同增援的美军赶到半岛最南端的釜山地区;到美国在三八线附近的仁川实施登陆作战,一举歼灭人民军主力,把金日成的余部赶到鸭绿江边;再到中国人民志愿军渡过鸭绿江,把以美军为主的所谓联合国军重又赶回到三八线上,朝鲜战争战罢一个回合。这一个回合至少在表面上看来,双方可以说是打了一个平手。因为南北朝鲜军力上的损失已不相上下,站在南朝鲜一边的所谓联合国军,与站在北朝鲜一边的志愿军,各自的损失也差不了多少,而战线却回到它最初的起点上了。显然,朝鲜战争再度进入一个关键时刻:是继续打下去,还是趁势把战争停下来?
斯大林认为,志愿军应趁热打铁
12月5日,眼看志愿军把美国人打得节节败退,以印度为首的11个中立国家的政府联名向北京发出呼吁,要求中国和北朝鲜的军队务必停在三八线上,以便终止这场战争。与此同时,印度以及英国在联合国的代表积极活动,一面与已经来到联合国的中国代表伍修权频频接触,了解中国方面停战的条件,一面提议由联合国大会主席等三人组成朝鲜停火委员会,先停火后谈判。要不要举行停战谈判的问题,由此提上了议事日程。
事实上,还在得到印度等国停战呼吁之前,中国驻苏联大使王稼祥就已经得到指示,要他向苏联政府探询:在目前形势下,美国有无提出朝鲜停战的可能,应如何应付?志愿军应否越过三八线?这些问题的提出,其实在很大程度上并不是因为印度等国的呼吁,而是因为苏联派驻联合国代表维辛斯基的态度。有消息说,维辛斯基也倾向于赞同停止在朝鲜的军事行动。12月5日,王稼祥在与葛罗米柯的谈活中委婉地提出了这两个问题。葛罗米柯的答复很明确:第一,现在美国方面还没有和平解决朝鲜问题的意图;第二,鉴于目前军事上的胜利形势,志愿军当然应当“趁热打铁”。紧接着,苏共中央政治局明确否定了维辛斯基关于应当在朝鲜实现停火的建议。莫斯科的电报指示称:目前的所谓停战提议,多半只是美国为了改变美军在朝鲜战场上的失败局面而采取的缓兵之计。
莫斯科的答复显然符合毛泽东的想法。他是希望把美国人赶出朝鲜去的。志愿军入朝之初,由于一向不曾与这支号称世界上最强大的军队交过手,苏联援助的装备和空军的掩护一时又到不了,毛泽东最初对同美军作战很谨慎。而战斗展开之后,他已没有这种顾虑,歼敌的胃口也越来越大。11月初,志愿军入朝作战第一次战役刚刚结束,他已开始提出一举歼灭美军四五个整师的战役设想来了。到11月中旬他给斯大林打电报时,更是信心十足地表示:只要再给敌人一两个较大的打击,我方就能够由防御转入进攻了。当然,毛泽东也设想过:“迫使美国和我进行外交谈判之可能”,但当时谈判似乎早了点,因为他所希望的远不止一个简单的停战问题。
在深入讨论了印度等国关于停火问题的动议和苏联政府对停火问题的态度之后,周恩来于12月7日凌晨3点紧急召见苏联大使,说明中国方面对于这个问题的看法。周恩来告诉罗申大使说:近来,联合国秘书长、印度、英国和瑞典的代表不止一次地询问过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代表伍修权,在什么条件下可以停止在朝鲜的军事行动。中国政府打算答复如下:在朝鲜的军事行动将在下列条件下停止:
一、所有外国军队撤出朝鲜。
二、美国军队撤出台湾海峡的台湾岛。
三、朝鲜问题应由朝鲜人民自己解决。
四、中华人民共和国代表参加联合国并从联合国驱逐蒋介石的代表。
五、召集四大国外长会议准备对日和约。
如上述五项停止军事行动的条件被采纳,五大国(指美、英、苏、法、中)即可派出自己的代表,以召开签订停战条件的会议。
在这里,中国方面想要进行什么样的谈判,通过这种谈判想要得到些什么,可以说一目了然。
上述条件可以说也是苏联所希望的。斯大林巴不得能够按照中国方面的条件来解决问题。但是,他很清楚,当时恐怕不是发布这种哀的美顿书的时候。美国人并没有真正被打败,它怎么会接受中国人如此高的要求呢?与其和盘托出自己的愿望,不如策略一些,做出愿意和解的样子,迫使美国暴露其战争罪魁的真相。因此,斯大林在转给周恩来的电报中明确表示:“我们完全同意您提出的在朝鲜停止军事行动的条件。我们认为,不满足这些条件军事行动就不可能停止。”但是,至少“在汉城尚未解放之前,还不到中国亮出自己所有底牌的时候”。因为这很可能被美国利用来打中立国家的耳光,并把战争的责任推到中国人身上。为什么不接过和平的旗帜,逼美国出来表态呢?他提议,中国方面应该公开表示赞成结束在朝鲜的军事行动,但要求美国就此提出具体条件,把球踢回去。
12月9日,依照斯大林电报的精神,伍修权在联大对印度代表表示了愿意看到联合国和美国就停战问题提出具体建议的态度。此举使中立国家代表备受鼓舞。经过紧张活动后,印度等国提出的停火案在14日的联合国大会上获得通过,随即成立的朝鲜停火三人委员会很快致电中国政府,表示愿意与中国谈判停战问题。
但是,要停战,即使只表示赞同停战的意向,一个基本前提就是不要越过三八线。考虑到目前军事上出现的困难,这应该不失为一种策略。在8日,即志愿军占领平壤两天之后,彭德怀就曾致电毛泽东,提出过这样的主张。因为第二次战役部队减员甚大,汽车损失严重,兵员及物资补充都极端困难。苏联驻朝大使强烈主张继续南进,而彭主张暂时不过三八线,以便充分准备后,来年春天再战。
这个时候,不要说提出以三八线为界,就是像彭德怀那样提出暂时把攻势停在三八线上,都是相当困难的。北朝鲜人不用说了,就是斯大林这时的目标也都是要把美国从朝鲜半岛赶出去。虽然战争主要是靠中国人来打的,毛泽东有权决定怎么做,可是,只要停下来,哪怕只是暂时的,都会使自己受到盟友的指责。苏联驻朝鲜大使的态度已经是一个很明显的例子了。更何况三八线是南北朝鲜过去的分界线,在三八线停下来,难免会加强国际上把三八线视为固定分界线的看法,过了几个月再来突破它,政治上的影响可能更不佳。既然已经打到这一步,在毛泽东看来,即使再困难,也还是先过了三八线的好。
正在这时,毛泽东得知,美国正试图把“中国干涉朝鲜”案列入联合国大会的议程,意欲把中国推上被告席。这使得本来就对美国没有多少好感的毛泽东,更加怀疑有没有必要用停止进攻来显示自己的和平姿态。恰好这时又有情报称,美国陆军参谋长柯林斯在到日本和朝鲜前线视察后,认定美军没有组织长期防御的可能,因而已经向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建议美军作撤退准备,这无疑更激励了毛泽东要把美国人赶出朝鲜去的决心。而斯大林这时发来的电报更坚定了他的信心。在这封电报里,斯大林在尖锐批评苏联大使的意见,支持彭德怀的军事部署的同时,明确肯定了毛泽东看法的正确性,同意说现在越过三八线在政治上更为有利。不仅如此,他还主动提议为志愿军再提供2000辆汽车,以便解除彭德怀的后顾之忧。
基于上述种种情况,毛泽东下定决心再打一仗,越过三八线。他告诉彭德怀等:“目前美英各国正要求我军停止于三八线以北,以利其整军再战。因此,我军必须越过三八线。如到三八线以北即停止,将给政治上以很大的不利。”因为“如不打这一仗,从12月初起到整个冬季我军都在休整,没有动作,则必引起资本主义各国甚多揣测,民主阵线各国亦必有些人不以为然,发生许多议论。”为了表明自己毫不妥协的决心,毛泽东决定公开昭示自己的斗争目标。12月22日,就在志愿军准备发起第三次战役之际,周恩来受命公开发表声明宣布:中国不会上联合国所谓“停火”方案的当,除非一切外国军队撤出朝鲜半岛,美国武装撤离台湾海峡,中国政府获得它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否则决不停止战斗。
艾奇逊说:我们热切地希望中国人会拒绝这个决议
第三次战役从12月31日起,一直打到1951年1月8日。中朝军队不仅占领了美军的补给基地仁川港和南朝鲜首都汉城,而且把战线平均推进了100公里,几乎到了三八线。这一局面再度使停战的呼声高涨起来。
还在1950年12月29日,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就通过了一个给麦克阿瑟的秘密指示,要求他准备一旦战线不守,务必将部队安全撤出朝鲜。志愿军的第三次战役进攻似乎证实了他们的担心,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布莱德雷后来明确讲,那个时候华盛顿领导人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儿上”。他们不能不一面指示麦克阿瑟做好撤出朝鲜的一切准备,一面被迫表示接受朝鲜停火三人委员会1月11日突然提出,并得到英国等国同意的和平解决朝鲜问题的五步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