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潭老人杨耀海墓碑,现存于西安碑林。墓主杨松轩之父、杨钟健杨钟健(1897—1979),字克强,陕西华县人,我国著名的古生物学家、地质学家和教育家。生前曾任西北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编译局局长、古脊椎动物人类学研究所所长、北京自然博物馆馆长等职务。早年与李大钊、毛泽东、邓中夏等人过从甚密,曾主办过《共进》等进步刊物。之祖杨耀海先生是陕西华县龙潭堡的一位农民。墓碑碑文及铭是由当时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和教授李大钊题写的。蔡、李二人同时为一位农民题碑,还是非常罕见的。
据当时正在北京大学就读的杨钟健回忆说:“到了北平,适逢蔡孑民先生任北大校长。其人道德学问,实足令人敬慕。尤以他在北大所表现之民主作风,影响于人者实深。又逢五四后之新文化运动时代,当时的俊彦如、陈独秀、李大钊、胡适之、高语罕诸先生均为我所崇敬之人物。”《杨钟健回忆录》,76页。
1922年3月6日,杨耀海因病逝世。不久,杨钟健就分别去求请李大钊和蔡元培。1922年4月10日,杨钟健在写给父亲的信中说:“请人做文事,昨托李守常先生,他已应允。”9月17日,信中又说:“校长因近来为经费事奔走,以至辞职,自无暇晷,儿连谒三次,均以不见了之,催文一事,竟无从谈起,儿拟去信一询,有效与否,亦不可知。……”②原信存陕西师范大学杨芝芬副教授处。1922年10月25日,蔡元培宣布复职。11月间,碑文很快写了出来。12月2日,杨钟健在写给父亲的信说:“蔡先生允作之墓表……始于日前送来……”②
蔡元培撰好碑文的时间,是在1922年12月2日之前。文曰:
龙潭老人杨君墓表
君讳增龙字耀海陕西华州龙潭杨氏曾祖讳怀荣祖讳嗣修考讳同春四岁丧母身体羸弱不克及时入学然性孝友年十五秦中回乱室庐烬焉兄起龙目击心伤得狂易疾不知流落何所时君避难河东乱定归里怆怀手足之情每于生日必挥泪致祭终身不废年二十六遭父大故经营丧葬务极完备銺祭期近入竹园觅杖材猝遇豹迎面来陷头部强半于口君自分必死行人惊呼卒脱于险然已血流被面堡众咸来慰问经月而始愈君天怀镇定即所遭颠沛未尝或改其素塾师雒某者与诸昆弟构讼数阅月未到塾里人且解约某贫极昏紈扌疑诉之官词不近理人多非笑之状未入而某愤愤投井死命案牵连殡之日犹令鹤年送之客户张荣贫君以堡南水田给租得免为饿殍嗣以荣贪鄙绝来往适荣与何姓因田事镋頦疑君主持荣服毒死而讼累及君两事费钱千余缗始解君产不及中人至是而负债累累人且虚其无以自立而君措置裕如于儿孙辈读书尤竭尽心力俾相继成名先后支出学费近万金曾亻次助北京大学图书经费又捐资兴学得一等银质褒章君力农起家能□□□□□□麦摘柿犹躬自为之以民国十一年三月六日卒春秋七十有五配刘太君先君四岁殁余为表其墓子鹤年专任□□□□□□业农有父风鹤庆医学士鹤瑞工学士孙钟健理学士现复留学德国余详刘太墓君表不赘及同年七月三日归葬□□□□同穴余将君身世经历之重要者揭诸阡使后之人观览焉
关于请李大钊撰铭的事,杨钟健一直挂在心上。他知道大钊同志肩负党的重任,社会活动又十分繁忙。据李葆华回忆说:“从1922年底到1924年初,父亲经常不在北京,频繁地奔走于大江南北,为党的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而努力工作。”李葆华:《回忆父亲李大钊的一些革命活动》一文,载《人民日报》1979年10月29日。1923年5月26日,杨钟健在写给父亲的信中说:“为儿祖父做文一事……至李守常先生所担任之文,因以后学潮工潮迭起,几成亡命,不大在京,久久未有音信,他已于日前回京,儿亦催过数次,大约不日可以送来。”原信存陕西师范大学杨芝芬副教授处。
至此,我们虽然从现存的书信中,再未见有杨钟健提到李大钊撰铭的事,但从“大约不日可以送来”一语来看,李大钊撰好铭文的时间已是1923年5月26日之后不久。其铭如下:
铭曰公实炎农之苗裔兮宅居于华之龙潭躬耕耘于陇亩兮神游乎朴茂之自然励子孙之学行兮宏庠序于闾阎缅树木树人之前修兮永垂遗爱于百年
在五四运动以后,李大钊和蔡元培能够应允为学生杨钟健祖父撰写碑文,是有一定原因的。
1919年3月,杨钟健在李大钊等人的影响下,积极发起组织了早期进步学生团体。他自述道:“我在北大第二年的生活比第一年活跃。……那年头,陕西局势一日坏似一日。在北平的陕西学生组织起来,对陕西时局深表关心。在这些活动中,我出的力气颇不小。此时国内尚没有什么学生会的组织,而我却组织了‘陕西省旅平学生联合会’。”②《杨钟健回忆录》,24、25页。杨钟健的这一创举,在北平影响很大。1919年3月,在李大钊的指导下,由邓中夏、许德珩、黄日葵等发起组织北京大学“平民教育讲演团”。杨钟健参加后,经常到城内、长辛店、赵辛店、通县等地宣传讲演,还担任了该团的总务干事。1919年,杨钟健参加了陈独秀、李大钊等组织和领导的五四反帝爱国运动。他自述道:“我虽然只是个平凡的学生,然而情绪却很激昂。那天随队伍到天安门开会之后,接着游行,我的口号喊得特别起劲;……从此以后,我参加的社会更多……”②1919年7月1日,在李大钊等人的领导下,“少年中国学会”正式成立,杨钟健原通过邓中夏认识了李大钊,并经邓中夏的介绍于1921年加入学会,同年9月被李大钊等人推举为执行部主任。1919年秋冬,杨钟健主编陕西学生在北京创办的《秦劫痛话》,1920年又主编了《秦钟》月刊,1921年还担任了《共进》半月刊的主编,选登了1922年6月15日《中国共产党对于时局的主张》这一重要文献,1922年杨钟健加入了李大钊领导的社会主义青年团。1923年1月,杨钟健在党领导下的驱彭挽蔡运动中表现特别积极。他自述道:“学校因蔡孑民先生不满意当时教育部总长彭允彝而辞职,发生了驱彭换蔡风潮。这次风潮虽然为我在北大学生生活中最活跃的时期,但我始终对过份公开的活动不感兴趣。有一次,学生会主席辞职,大家要我担任,我坚决未就。此时,我担任北大学生新闻编辑及校刊的工作,每天至深夜始睡。”《杨钟健回忆录》,29页。
对于这样一位追求进步而又踏实刻苦的青年学生,蔡、李二位先生能够应杨求请,为其祖父——一个农民撰写碑文、碑铭就是可以理解的了。
由蔡元培撰文、李大钊撰铭、湖北大冶黄福藻书、陕西长安刘晖篆额的杨耀海墓碑,原立于华县龙潭杨钟健家几代之祖茔地,于1982年移入西安碑林。
原载《文博》杂志1985年第5期
作者附记
本文在写作过程中,承蒙陕西师范大学副教授杨芝芬同志的帮助,特此致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