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二章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他谴责帝国主义战争,同情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一九三一年曾访问前苏联。但他始终未能摆脱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观点。主要作品有剧本《华伦夫人的职业》、《巴巴拉少校》、《真相毕露》等,大都揭露和讽刺资本主义社会的伪善和罪恶。一九三三年他乘船周游世界,于二月十二日到香港,十七日到上海。

  (3)"和平老翁"一九三三年一月六日《大晚报》曾载萧伯纳将到北平的消息,题为《和平老翁萧伯纳,鼙鼓声中游北平》,其中有希望萧伯纳"能于其飞渡长城来游北平时,暂使战争停顿"的话。

  (4)"路透电"即路透通讯社的电讯。路透社由犹太人路透(P。J。Reuter)一八五○年创办于德国亚琛,一八五一年迁英国伦敦,后来成为英国最大的通讯社。它在中国的活动,始于一八七一年前后。这里所说的"路透电",指一九三三年二月十四日该社由香港发的关于萧伯纳发表演说的电讯,曾刊登于十五日《申报》,题为《对香港大学生演说——萧伯纳宣传共产》。

  (5)工部局旧时英、美、日等帝国主义在上海、天津等地租界内设立的统治机关,是帝国主义推行殖民主义政策和奴役中国人民的工具。

  (6)"特别国情"袁世凯阴谋复辟帝制时散布的一种谬论。一九一四年至一九一五年间,袁世凯的宪法顾问、美国人古德诺(F。J。Goodnow)鼓吹中国有"特别国情",不宜实行民主政治,如他在一九一五年八月十日北京《亚细亚日报》上发表的《共和与君主论》一文中,胡说从中国的"历史习惯社会经济之状况"来看,"以君主制行之为易"。当时中国拥袁称帝的反动势力如筹安会等,也极力宣传"共和不适于国情"之类。这种"特别国情"论,成为反动派阻挠在中国实行民主改革和反对进步社会学说、压制革命的借口。

  (7)"政如飘风,民如野鹿"上句出《老子》第二十章:"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下句见《庄子·天地》:"上如标枝,民如野鹿。"(8)乐雯原是鲁迅的笔名。一九三三年二月,瞿秋白在上海养病期间,经鲁迅提议和协助,把当时上海出版的中外报刊上围绕萧伯纳到中国而发表的各种文章,辑成《萧伯纳在上海》一书,署为"乐雯剪贴翻译并编校",由鲁迅作序,一九三三年三月野草书屋出版。

  对于战争的祈祷热河的战争(2)开始了。

  三月一日——上海战争的结束的"纪念日",也快到了。"民族英雄"的肖像(3)一次又一次的印刷着,出卖着;而小兵们的血,伤痕,热烈的心,还要被人糟蹋多少时候?回忆里的炮声和几千里外的炮声,都使得我们带着无可如何的苦笑,去翻开一本无聊的,但是,倒也很有几句"警句"的闲书。这警句是:"喂,排长,我们到底上那里去哟?"——其中的一个问。

  "走吧。我也不晓得。""丢那妈,死光就算了,走什么!""不要吵,服从命令!""丢那妈的命令!"然而丢那妈归丢那妈,命令还是命令,走也当然还是走。四点钟的时候,中山路复归于沉寂,风和叶儿沙沙地响,月亮躲在青灰色的云海里,睡着,依旧不管人类的事。

  这样,十九路军就向西退去。

  (黄震遐:《大上海的毁灭》。(4))什么时候"丢那妈"和"命令"不是这样各归各,那就得救了。

  不然呢?还有"警句"可以回答这个问题:十九路军打,是告诉我们说,除掉以外,还有些事好做!

  十九路军胜利,只能增加我们苟且,偷安与骄傲的迷梦!

  十九路军死,是警告我们活得可怜,无趣!

  十九路军失败,才告诉我们非努力,还是做奴隶的好!

  (见同书。)这是警告我们,非革命,则一切战争,命里注定的必然要失败。现在,主战是人人都会的了——这是一二八的十九路军的经验:打是一定要打的,然而切不可打胜,而打死也不好,不多不少刚刚适宜的办法是失败。"民族英雄"对于战争的祈祷是这样的。而战争又的确是他们在指挥着,这指挥权是不肯让给别人的。战争,禁得起主持的人预定着打败仗的计划么?好像戏台上的花脸和白脸打仗,谁输谁赢是早就在后台约定了的。呜呼,我们的"民族英雄"!

  二月二十五日。

  注释:(1)本篇最初发表于一九三三年二月二十八日《申报·自由谈》,署名何家干。

  (2)热河的战争一九三三年二月,日本侵略军继攻陷山海关后,又进攻热河省。

  (3)"民族英雄"的肖像指当时上海印售的马占山、蒋光鼐、蔡廷锴等抵抗过日本侵略军的国民党将领的相片。

  (4)黄震遐(1907-1974)广东南海人,"民族主义文学"的骨干分子。《大上海的毁灭》,一部取材于一二八上海战争,夸张日本武力,宣扬失败主义的小说;一九三二年五月二十八日起连载于上海《大晚报》,后由大晚报社出版单行本。

  从讽刺到幽默讽刺家,是危险的。

  假使他所讽刺的是不识字者,被杀戮者,被囚禁者,被压迫者罢,那很好,正可给读他文章的所谓有教育的智识者嘻嘻一笑,更觉得自己的勇敢和高明。然而现今的讽刺家之所以为讽刺家,却正在讽刺这一流所谓有教育的智识者社会。

  因为所讽刺的是这一流社会,其中的各分子便各各觉得好像刺着了自己,就一个个的暗暗的迎出来,又用了他们的讽刺,想来刺死这讽刺者。

  最先是说他冷嘲,渐渐的又七嘴八舌地说他谩骂,俏皮话,刻毒,可恶,学匪,绍兴师爷,等等,等等。然而讽刺社会的讽刺,却往往仍然会"悠久得惊人"的,即使捧出了做过和尚的洋人(2)或专办了小报来打击,也还是没有效,这怎不气死人也么哥(3)呢!

  枢纽是在这里:他所讽刺的是社会,社会不变,这讽刺就跟着存在,而你所刺的是他个人,他的讽刺倘存在,你的讽刺就落空了。

  所以,要打倒这样的可恶的讽刺家,只好来改变社会。

  然而社会讽刺家究竟是危险的,尤其是在有些"文学家"明明暗暗的成了"王之爪牙"(4)的时代。人们谁高兴做"文字狱"中的主角呢,但倘不死绝,肚子里总还有半口闷气,要借着笑的幌子,哈哈的吐他出来。笑笑既不至于得罪别人,现在的法律上也尚无国民必须哭丧着脸的规定,并非"非法",盖可断言的。

  我想:这便是去年以来,文字上流行了"幽默"的原因,但其中单是"为笑笑而笑笑"的自然也不少。

  然而这情形恐怕是过不长久的,"幽默"既非国产,中国人也不是长于"幽默"的人民,而现在又实在是难以幽默的时候。于是虽幽默也就免不了改变样子了,非倾于对社会的讽刺,即堕入传统的"说笑话"和"讨便宜"。

  三月二日。

  注释:(1)本篇最初发表于一九三三年三月七日《申报·自由谈》,署名何家干。

  (2)做过和尚的洋人可能指国际间谍特莱比歇·林肯(TLincoln,1879-1943),生于匈牙利的犹太人。他当时曾在上海活动,以和尚面目出现,法名照空。

  (3)也么哥元曲中常用的衬词,无字义可解;也有写作也波哥、也末哥的。

  (4)"王之爪牙"语出《诗经·小雅·祈父》:"予王之爪牙。"这里指反动派的帮凶。

  从幽默到正经"幽默"一倾于讽刺,失了它的本领且不说,最可怕的是有些人又要来"讽刺",来陷害了,倘若堕于"说笑话",则寿命是可以较为长远,流年也大致顺利的,但愈堕愈近于国货,终将成为洋式徐文长(2)。当提倡国货声中,广告上已有中国的"自造舶来品",便是一个证据。

  而况我实在恐怕法律上不久也就要有规定国民必须哭丧着脸的明文了。笑笑,原也不能算"非法"的。但不幸东省沦陷,举国骚然,爱国之士竭力搜索失地的原因,结果发现了其一是在青年的爱玩乐,学跳舞。当北海上正在嘻嘻哈哈的溜冰的时候,一个大炸弹抛下来(3),虽然没有伤人,冰却已经炸了一个大窟窿,不能溜之大吉了。

  又不幸而榆关失守,热河吃紧了,有名的文人学士,也就更加吃紧起来,做挽歌的也有,做战歌的也有,讲文德(4)的也有,骂人固然可恶,俏皮也不文明,要大家做正经文章,装正经脸孔,以补"不抵抗主义"之不足。

  但人类究竟不能这么沉静,当大敌压境之际,手无寸铁,杀不得敌人,而心里却总是愤怒的,于是他就不免寻求敌人的替代。这时候,笑嘻嘻的可就遭殃了,因为他这时便被叫作:"陈叔宝全无心肝"(5)。所以知机的人,必须也和大家一样哭丧着脸,以免于难。"聪明人不吃眼前亏",亦古贤之遗教也,然而这时也就"幽默"归天,"正经"统一了剩下的全中国。

  明白这一节,我们就知道先前为什么无论贞女与淫女,见人时都得不笑不言;现在为什么送葬的女人,无论悲哀与否,在路上定要放声大叫。

  这就是"正经"。说出来么,那就是"刻毒"。

  三月二日。

  注释:(1)本篇最初发表于一九三三年三月八日《申报·自由谈》,署名何家干。

  (2)徐文长(1521-1593)名渭,号青藤道士,浙江山阴(今绍兴)人,明末文学家、书画家。著有《徐文长初集》、《徐文长三集》及戏曲《四声猿》等。浙东一带流传许多关于他的故事,有的把他描写成诙谐、尖刻的人物。这些故事大部分是民间的创造,同徐文长本人无关。

  (3)一个大炸弹抛下来一九三三年元旦,当北平学生在中南海公园举行化装溜冰大会时,有人当场掷炸弹一枚。在此之前,曾有人以"锄奸救国团"名义,警告男女学生不要只顾玩乐,忘记国难。

  (4)讲文德国民党政客戴季陶曾在南京《新亚细亚月刊》第五卷第一、二期合刊(一九三三年一月)发表《文德与文品》一文,其中说:"开口骂人说俏皮话……都非文明人之所应有。"(5)"陈叔宝全无心肝"陈叔宝即南朝陈后主。《南史·陈本纪》:"(陈叔宝)既见宥,隋文帝给赐甚厚,数得引见,班同三品;每预宴,恐致伤心,为不奏吴音。后监守者奏言:‘叔宝云,既无秩位,每预朝集,愿得一官号。'隋文帝曰:‘叔宝全无心肝。'"王道诗话"人权论"(2)是从鹦鹉开头的。据说古时候有一只高飞远走的鹦哥儿,偶然又经过自己的山林,看见那里大火,它就用翅膀蘸着些水洒在这山上;人家说它那一点水怎么救得熄这样的大火,它说:"我总算在这里住过的,现在不得不尽点儿心。"(事出《栎园书影》(3),见胡适(4)《人权论集》序所引。)鹦鹉会救火,人权可以粉饰一下反动的统治。这是不会没有报酬的。胡博士到长沙去演讲一次,何将军(5)就送了五千元程仪。价钱不算小,这"叫做"实验主义(6)。

  但是,这火怎么救,在"人权论"时期(一九二九——三○年),还不十分明白,五千元一次的零卖价格做出来之后,就不同了。最近(今年二月二十一日)《字林西报》(7)登载胡博士的谈话说:"任何一个政府都应当有保护自己而镇压那些危害自己的运动的权利,固然,政治犯也和其他罪犯一样,应当得着法律的保障和合法的审判……"这就清楚得多了!这不是在说"政府权"了么?自然,博士的头脑并不简单,他不至于只说:"一只手拿着宝剑,一只手拿着经典!"如什么主义之类。他是说还应当拿着法律。

  中国的帮忙文人,总有这一套秘诀,说什么王道,仁政。你看孟夫子多么幽默,他教你离得杀猪的地方远远的(8),嘴里吃得着肉,心里还保持着不忍人之心,又有了仁义道德的名目。不但骗人,还骗了自己,真所谓心安理得,实惠无穷。诗曰:文化班头博士衔,人权抛却说王权,朝廷自古多屠戮,此理今凭实验传。

  人权王道两翻新,为感君恩奏圣明,虐政何妨援律例,杀人如草不闻声。

  先生熟读圣贤书,君子由来道不孤,千古同心有孟子,也教肉食远庖厨。

  能言鹦鹉毒于蛇,滴水微功漫自夸,好向侯门卖廉耻,五千一掷未为奢。

  三月五日。

  注释:(1)本篇最初发表于一九三三年三月六日《申报·自由谈》,署名干。

  按本篇和下面的《伸冤》、《曲的解放》、《迎头经》、《出卖灵魂的秘诀》、《最艺术的国家》、《内外》、《透底》、《大观园的人才》,以及《南腔北调集》中的《关于女人》、《真假堂吉诃德》,《准风月谈》中的《中国文与中国人》等十二篇文章,都是一九三三年瞿秋白在上海时所作,其中有的是根据鲁迅的意见或与鲁迅交换意见后写成的。鲁迅对这些文章曾做过字句上的改动(个别篇改换了题目),并请人誊抄后,以自己使用的笔名寄给《申报·自由谈》等报刊发表,后来又分别将它们收入自己的杂文集。

  (2)"人权论"指《人权论集》。该书主要汇集胡适、罗隆基、梁实秋等在一九二九年间所写的谈人权问题的文章,一九三○年二月上海新月书店出版。

  (3)《栎园书影》即《因树屋书影》。明末清初周栎园著。该书卷二中说:"昔有鹦鹉飞集陀山,因山中大火,鹦鹉遥见,入水濡羽,飞而洒之。天神言:‘尔虽有志意,何足云也?'对曰:‘尝侨居是山,不忍见耳。'天神嘉感,即为灭火。"这原是一个印度寓言,屡见于汉译佛经中。按周栎园(1612-1672),名亮工,河南祥符(今开封)人。

  (4)胡适(1891-1962)字适之,安徽绩溪人。一九二七年曾得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博士学位。他早年留学美国,一九一七年回国任北京大学教授。"五四"时期,他是新文化运动的右翼代表人物。后来先后投靠北洋军阀、国民党反动派,为帝国主义的侵略效劳。一九四九年四月逃美国,后病死于台湾。

  (5)何将军指何键(1887-1956),湖南醴陵人,国民党军阀。当时任湖南省政府主席。一九三二年十二月胡适应何键之邀到长沙讲演《我们应走的路》,据传何送他"路费"五千元。

  (6)实验主义现代资产阶级哲学的一个主观唯心主义派别,认为有用即真理,否认真理的客观性。主要代表人有美国杜威等。胡适是杜威的学生和信徒。一九一九年胡适在北京连续讲演宣传实验主义。一九二一年写《杜威先生与中国》一文为之吹嘘,文中说杜威的哲学方法"总名叫做‘实验主义'"。

  (7)《字林西报》("NorthChinaDairyNews")英国人在上海办的英文日报,一八六四年七月一日创刊,一九五一年三月三十一日停刊。

  (8)离得杀猪的地方远远的见《孟子·梁惠王》:"君子之于禽兽也,见其生,不忍见其死;闻其声,不忍食其肉,是以君子远庖厨也。"伸冤李顿报告书(2)采用了中国人自己发明的"国际合作以开发中国的计划",这是值得感谢的,——最近南京市各界的电报已经"谨代表京市七十万民众敬致慰念之忱",称他"不仅为中国好友,且为世界和平及人道正义之保障者"(三月一日南京中央社电)了。

  然而李顿也应当感谢中国才好:第一,假使中国没有"国际合作学说",李顿爵士就很难找着适当的措辞来表示他的意思。岂非共管没有了学理上的根据?第二,李顿爵士自己说的:"南京本可欢迎日本之扶助以拒共产潮流",他就更应当对于中国当局的这种苦心孤诣表示诚恳的敬意。

  但是,李顿爵士最近在巴黎的演说(路透社二月二十日巴黎电),却提出了两个问题,一个是:"中国前途,似系于如何,何时及何人对于如此伟大人力予以国家意识的统一力量,日内瓦(3)乎,莫斯科乎?"还有一个是:"中国现在倾向日内瓦,但若日本坚持其现行政策,而日内瓦失败,则中国纵非所愿,亦将变更其倾向矣。"这两个问题都有点儿侮辱中国的国家人格。国家者政府也。李顿说中国还没有"国家意识的统一力量",甚至于还会变更其对于日内瓦之倾向!这岂不是不相信中国国家对于国联的忠心,对于日本的苦心?

  为着中国国家的尊严和民族的光荣起见,我们要想答复李顿爵士已经好多天了,只是没有相当的文件。这使人苦闷得很。今天突然在报纸上发现了一件宝贝,可以拿来答复李大人:这就是"汉口警部三月一日的布告"。这里可以找着"铁一样的事实",来反驳李大人的怀疑。

  例如这布告(原文见《申报》三月一日汉口专电)说:"在外资下劳力之劳工,如劳资间有未解决之正当问题,应禀请我主管机关代表为交涉或救济,绝对不得直接交涉,违者拿办,或受人利用,故意以此种手段,构成严重事态者,处死刑。"这是说外国资本家遇见"劳资间有未解决之正当问题",可以直接任意办理,而劳工方面如此这般者……就要处死刑。这样一来,我们中国就只剩得"用国家意识统一了的"劳工了。因为凡是违背这"意识"的,都要请他离开中国的"国家"——到阴间去。李大人难道还能够说中国当局不是"国家意识的统一力量"么?

  再则统一这个"统一力量"的,当然是日内瓦,而不是莫斯科。"中国现在倾向日内瓦",——这是李顿大人自己说的。我们这种倾向十二万分的坚定,例如那布告上也说:"如有奸民流痞受人诱买勾串,或直受驱使,或假托名义,以图破坏秩序安宁,与构成其他不利于我国家社会之重大犯行者,杀无赦。"这是保障"日内瓦倾向"的坚决手段,所谓"虽流血亦所不辞"。而且"日内瓦"是讲世界和平的,因此,中国两年以来都没有抵抗,因为抵抗就要破坏和平;直到一二八,中国也不过装出挡挡炸弹枪炮的姿势;最近的热河事变,中国方面也同样的尽在"缩短阵线"(4)。不但如此,中国方面埋头剿匪,已经宣誓在一两个月内肃清匪共,"暂时"不管热河。这一切都是要证明"日本……见中国南方共产潮流渐起,为之焦虑"(5)是不必的,日本很可以无须亲自出马。中国方面这样辛苦的忍耐的工作着,无非是为着要感动日本,使它悔悟,达到远东永久和平的目的,国际资本可以在这里分工合作。而李顿爵士要还怀疑中国会"变更其倾向",这就未免太冤枉了。

  总之,"处死刑,杀无赦",是回答李顿爵士的怀疑的历史文件。请放心罢,请扶助罢。

  三月七日。

  注释:(1)本篇最初发表于一九三三年三月九日《申报·自由谈》,署名干。

  (2)李顿报告书李顿(V。Lytton,1876-1947),英国贵族。一九三二年四月,国际联盟派他率领调查团,到我国东北调查九一八事件,同年十月二日发表所谓《国联调查团报告书》(也称《李顿报告书》),其中竟说日本在中国东北有"不容漠视"的"权利"及"利益"。日本侵入东北,是因为中国社会内部"紊乱"和中国人民"排外"使日本遭受"损害";是由于前苏联之"扩张"及"中国共产党之发展"使日本"忧虑"。在《报告书》的第九章中,把孙中山早年关于引进外国技术、资金以帮助中国开发建设的主张加以歪曲引用,提出"以暂时的国际合作,促进中国之内部建设",实际上是主张由帝国主义共同瓜分中国。《报告书》还荒谬地提出使东北从中国分割出去的"满洲自治"主张。当时国民党政府竟称这一报告"明白公允",对《报告书》原则表示接受。

  (3)日内瓦瑞士西部日内瓦州的首府,国际联盟总部所在地。这里的意思是指英、法等帝国主义集团。

  (4)"缩短阵线"这是国民党宣传机构掩饰其作战部队溃退的用语。如《申报》一九三三年三月三日所载一则新闻标题为:"敌军深入热河省境,赤峰方面消息混沌,凌原我军缩短防线。"(5)这也是李顿在巴黎演说中的话。

  曲的解放"词的解放"(2)已经有过专号,词里可以骂娘,还可以"打打麻将"。

  曲为什么不能解放,也来混账混账?不过,"曲"一解放,自然要"直",——后台戏搬到前台——未免有失诗人温柔敦厚(3)之旨,至于平仄不调,声律乖谬,还在其次。《平津会》杂剧(生上):连台好戏不寻常:攘外期间安内忙。只恨热汤(4)滚得快,未敲锣鼓已收场。(唱):(短柱天净纱)(5)热汤混账——逃亡!

  装腔抵抗——何妨?

  (旦上唱):模仿中央榜样:——整装西望,商量奔向咸阳。

  (生):你你你……低声!你看咱们那汤儿呀,他那里无心串演,我这里有口难分,一出好戏,就此糟糕,好不麻烦人也!

  (旦):那有什么:再来一出"查办"(6)好了。咱们一夫一妇,一正一副,也还够唱的。

  (生):好罢!(唱):(颠倒阳春曲)(7)人前指定可憎张(8),骂一声,不抵抗!

  (旦背人唱):百忙里算甚糊涂账?

  只不过假装腔,便骂骂又何妨?

  (丑携包裹急上):阿呀呀,哙哙不得了了!

  (旦抱丑介):我儿呀,你这么心慌!你应当在前面多挡这么几挡,让我们好收拾收拾。(唱):(颠倒阳春曲)背人搂定可怜汤,骂一声,枉抵抗。

  戏台上露甚慌张相?

  只不过理行装,便等等又何妨?

  (丑哭介):你们倒要理行装!我的行装先就不全了,你瞧。(指包裹介。)(旦):我儿快快走扶桑(9),(生):雷厉风行查办忙。

  (丑):如此牺牲还值得,堂堂大汉有风光。(同下。)三月九日。

  注释:(1)本篇最初发表于一九三三年三月十二日《申报·自由谈》,署名何家干。

  (2)"词的解放"一九三三年曾今可在他主编的《新时代月刊》上提倡所谓"解放词",该刊第四卷第一期(一九三三年二月)出版"词的解放运动专号",其中载有他作的《画堂春》:"一年开始日初长,客来慰我凄凉;偶然消遣本无妨,打打麻将。都喝干杯中酒,国家事管他娘;樽前犹幸有红妆,但不能狂。"(3)温柔敦厚语见《礼记·经解》:"孔子曰:‘……温柔敦厚,诗教也。'"(4)热汤双关语,指当时热河省主席汤玉麟。一九三三年二月二十一日日军进攻热河时他仓皇逃跑。日军于三月四日仅以一百余人的兵力就占领了当时的省会承德。

  (5)短柱天净纱短柱,词曲中一种翻新出奇的调式,通篇一句两韵或两字一韵。《天净纱》是"越调"中的曲牌名。

  (6)"查办"热河失陷后,为了逃避人民的谴责,一九三三年三月七日,国民党政府行政院决议将汤玉麟"免职查办",八日又下令"彻查严缉究办"汤玉麟。

  (7)颠倒阳春曲《阳春曲》一名《喜春来》,是"中吕调"中的曲牌名。作者在《阳春曲》前用"颠倒"二字,含有诙谐、讽刺的意味。

  (8)张指张学良。热河失陷后,蒋介石曾把失地责任委罪于张学良。参看本卷第148页注(1)。

  (9)扶桑据《南史·东夷传》:"扶桑在大汉国东二万余里。"旧时我国常以"扶桑"指称日本。

  文学上的折扣有一种无聊小报,以登载诬蔑一部分人的小说自鸣得意,连姓名也都给以影射的,忽然对于投稿,说是"如含攻讦个人或团体性质者恕不揭载"(2)了,便不禁想到了一些事——凡我所遇见的研究中国文学的外国人中,往往不满于中国文章之夸大。这真是虽然研究中国文学,恐怕到死也还不会懂得中国文学的外国人。倘是我们中国人,则只要看过几百篇文章,见过十来个所谓"文学家"的行径,又不是刚刚"从民间来"的老实青年,就决不会上当。因为我们惯熟了,恰如钱店伙计的看见钞票一般,知道什么是通行的,什么是该打折扣的,什么是废票,简直要不得。

  譬如说罢,称赞贵相是"两耳垂肩"(3),这时我们便至少将他打一个对折,觉得比通常也许大一点,可是决不相信他的耳朵像猪猡一样。说愁是"白发三千丈"(4),这时我们便至少将他打一个二万扣,以为也许有七八尺,但决不相信它会盘在顶上像一个大草囤。这种尺寸,虽然有些模糊,不过总不至于相差太远。反之,我们也能将少的增多,无的化有,例如戏台上走出四个拿刀的瘦伶仃的小戏子,我们就知道这是十万精兵;刊物上登载一篇俨乎其然的像煞有介事的文章,我们就知道字里行间还有看不见的鬼把戏。

  又反之,我们并且能将有的化无,例如什么"枕戈待旦"呀,"卧薪尝胆"呀,"尽忠报国"呀,(5)我们也就即刻会看成白纸,恰如还未定影的照片,遇到了日光一般。

  但这些文章,我们有时也还看。苏东坡贬黄州时,无聊之至,有客来,便要他谈鬼。客说没有。东坡道:"你姑且胡说一通罢。"(6)我们的看,也不过这意思。但又可知道社会上有这样的东西,是费去了多少无聊的眼力。人们往往以为打牌,跳舞有害,实则这种文章的害还要大,因为一不小心,就会给它教成后天的低能儿的。

  《颂》诗(7)早已拍马,《春秋》(8)已经隐瞒,战国时谈士蜂起,不是以危言耸听,就是以美词动听,于是夸大,装腔,撒谎,层出不穷。现在的文人虽然改著了洋服,而骨髓里却还埋着老祖宗,所以必须取消或折扣,这才显出几分真实。

  "文学家"倘不用事实来证明他已经改变了他的夸大,装腔,撒谎……的老脾气,则即使对天立誓,说是从此要十分正经,否则天诛地灭,也还是徒劳的。因为我们也早已看惯了许多家都钉着"假冒王麻子(9)灭门三代"的金漆牌子的了,又何况他连小尾巴也还在摇摇摇呢。

  三月十二日。

  注释:(1)本篇最初发表于一九三三月三月十五日《申报·自由谈》,署名何家干。

  (2)见一九三三年三月《大晚报》副刊《辣椒与橄榄》的征稿启事。《大晚报》连载的张若谷的"儒林新史"《婆汉迷》,是一部恶意编造的影射文化界人士的长篇小说,如以"罗无心"影射鲁迅,"郭得富"影射郁达夫等。

  (3)"两耳垂肩"语见长篇小说《三国演义》第一回:"(刘备)生得身长八尺,两耳垂肩,双手过膝"。

  (4)"白发三千丈"语见唐代李白《秋浦歌》第十五首:"白发三千丈,缘愁似箇长。"(5)"枕戈待旦"晋代刘琨的故事,见《晋书·刘琨传》:"(琨)与亲故书曰:‘吾枕戈待旦,志枭逆虏,常恐祖生先吾着鞭。'""卧薪尝胆","尝胆"是春秋时越王勾践的故事,见《史记·越王勾践世家》:"(勾践)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卧薪"见宋代苏轼的《拟孙权答曹操书》:"仆受遗以来,卧薪尝胆。"后来讲到越王勾践故事时,习惯用"卧薪尝胆"一语。"尽忠报国",宋代岳飞的故事,见《宋史·岳飞传》:"飞裂裳以背示,铸有‘尽忠报国'四大字,深入肤理。"当时国民党军政"要人"在谈话或通电中常引用这三句话。

  (6)苏东坡要客谈鬼的故事,见宋代叶梦得《石林避暑录话》卷一:"子瞻(苏东坡)在黄州及岭表,每旦起,不招客相与语,则必出而访客。所与游者亦不尽择,各随其人高下,诙谐放荡,不复为畛畦。有不能谈者,则强之使说鬼,或辞无有,则曰‘姑妄言之',于是闻者无不绝倒,皆尽欢而去。"(7)《颂》诗指《诗经》中的《周颂》、《鲁颂》、《商颂》,它们多是统治阶级祭祖酬神用的作品。

  (8)《春秋》相传为孔丘根据鲁国史官记事而编纂的一部鲁国史书。据《春秋穀梁传》成公九年:孔丘编《春秋》时,"为尊者讳耻,为贤者讳过,为亲者讳疾。"(9)王麻子是北京有长久历史的著名刀剪铺,旧时冒它的牌号的铺子很多;有的冒牌者还在招牌上注明"假冒王麻子灭门三代"字样。

  迎头经中国现代圣经(2)——迎头经曰:"我们……要迎头赶上去,不要向后跟着。"传(3)曰:追赶总只有向后跟着,普通是无所谓迎头追赶的,然而圣经决不会错,更不会不通,何况这个年头一切都是反常的呢。所以赶上偏偏说迎头,向后跟着,那就说不行!

  现在通行的说法是:"日军所至,抵抗随之",至于收复失地与否,那么,当然"既非军事专家,详细计划,不得而知"。(4)不错呀,"日军所至,抵抗随之",这不是迎头赶上是什么!日军一到,迎头而"赶":日军到沈阳,迎头赶上北平;日军到闸北,迎头赶上真茹;日军到山海关,迎头赶上塘沽;日军到承德,迎头赶上古北口……以前有过行都洛阳,现在有了陪都西安,将来还有"汉族发源地"昆仑山——西方极乐世界。至于收复失地云云,则虽非军事专家亦得而知焉,于经有之,曰"不要向后跟着"也。证之已往的上海战事,每到日军退守租界的时候,就要"严饬所部切勿越界一步"(5)。这样,所谓迎头赶上和勿向后跟,都是不但见于经典而且证诸实验的真理了。右传之一章。

  传又曰:迎头赶和勿后跟,还有第二种的微言大义——报载热河实况曰:"义军(6)皆极勇敢,认扰乱及杀戮日军为兴奋之事……唯张作相(7)接收义军之消息发表后,张作相既不亲往抚慰,热汤又停止供给义军汽油,运输中断,义军大都失望,甚至有认替张作相立功为无谓者。""日军既至凌源,其时张作相已不在,吾人闻讯出走,热汤扣车运物已成目击之事实,证以日军从未派飞机至承德轰炸……可知承德实为妥协之放弃。"(张慧冲(8)君在上海东北难民救济会席上所谈。)虽然据张慧冲君所说,"享名最盛之义军领袖,其忠勇之精神,未能悉如吾人之意想",然而义军的兵士的确是极勇敢的小百姓。正因为这些小百姓不懂得圣经,所以也不知道迎头式的策略。于是小百姓自己,就自然要碰见迎头的抵抗了:热汤放弃承德之后,北平军委分会下令"固守古北口,如义军有欲入口者,即开枪迎击之"。这是说,我的"抵抗"只是随日军之所至,你要换个样子去抵抗,我就抵抗你;何况我的退后是预先约好了的,你既不肯妥协,那就只有"不要你向后跟着"而要把你"迎头赶上"梁山了。右传之二章。

  诗云:"惶惶"大军,迎头而奔,"嗤嗤"小民,勿向后跟!赋(9)也。

  三月十四日。

  这篇文章被检查员所指摘,经过改正,这才能在十九日的报上登出来了。

  原文是这样的——第三段"现在通行的说法"至"当然既",原文为"民国廿二年春×三月某日(10),当局谈话曰:'日军所至,抵抗随之……至收复失地及反攻承德,须视军事进展如何而定,余‘。"又"不得而知"下有注云:(《申报》三月十二日第三张)。

  第五段"报载热河……"上有"民国廿二年春×三月"九字。

  三月十九夜记。

  注释:(1)本篇最初发表于一九三三年三月十九日《申报·自由谈》,署名何家干。

  (2)中国现代圣经指孙中山的《三民主义》。"迎头赶上去"等语,见该书《民族主义》第六讲,原文为:"我们要学外国,是要迎头赶上去,不要向后跟着他。譬如学科学,迎头赶上去,便可以减少两百多年的光阴。"(3)传这里是指阐释经义的文字。

  (4)"日军所至"等语,见一九三三年三月十二日《申报》载国民党代理行政院长宋子文答记者问:"我无论如何抵抗到底。日军所至,抵抗随之";"至于收复失地及反攻承德,须视军事进展如何而定,余非军事专家,详细计划,不得而知。"(5)"严饬所部切勿越界一步"一二八上海战事后,国民党政府为向日本侵略者乞降求和,曾同意侵入中国国土的日军暂撤至上海公共租界,并"严饬"中国军队不得越界前进。

  (6)义军指"九一八"后活动在东北三省、热河一带的抗日义勇军。

  (7)张作相(1887-1949)辽宁义县人,九一八事变时任吉林省政府主席、东北边防军副司令长官。

  (8)张慧冲(1898-1962)广东中山人,魔术、电影演员。曾于一九三三年初赴热河前线拍摄义勇军抗日纪录影片。这里引用的是他自热河回上海后于三月十一日的谈话,载三月十二日《申报》。

  (9)赋《诗经》的表现手法之一,据唐代孔颖达《毛诗注疏》解释,是"直陈其事"的意思。

  (10)春×三月某日这里的"×",是从《春秋》第一句"元年、春、王正月"套来的。据《春秋公羊传》隐公元年解释:"何言乎'王正月‘?大一统也。"这里用"×三月",含有讽刺国民党法西斯独裁统治的意味。

  光明所到中国监狱里的拷打,是公然的秘密。上月里,民权保障同盟(2)曾经提起了这问题。

  但外国人办的《字林西报》就揭载了二月十五日的《北京通信》,详述胡适博士曾经亲自看过几个监狱,"很亲爱的"告诉这位记者,说"据他的慎重调查,实在不能得最轻微的证据,……他们很容易和犯人谈话,有一次胡适博士还能够用英国话和他们会谈。监狱的情形,他(胡适博士——干注)说,是不能满意的,但是,虽然他们很自由的(哦,很自由的——干注)诉说待遇的恶劣侮辱,然而关于严刑拷打,他们却连一点儿暗示也没有……"我虽然没有随从这回的"慎重调查"的光荣,但在十年以前,是参观过北京的模范监狱的。虽是模范监狱,而访问犯人,谈话却很不"自由",中隔一窗,彼此相距约三尺,旁边站一狱卒,时间既有限制,谈话也不准用暗号,更何况外国话。

  而这回胡适博士却"能够用英国话和他们会谈",真是特别之极了。莫非中国的监狱竟已经改良到这地步,"自由"到这地步;还是狱卒给"英国话"吓倒了,以为胡适博士是李顿爵士的同乡,很有来历的缘故呢?

  幸而我这回看见了《招商局三大案》(3)上的胡适博士的题词:"公开检举,是打倒黑暗政治的唯一武器,光明所到,黑暗自消。"(原无新式标点,这是我僭加的——干注。)我于是大彻大悟。监狱里是不准用外国话和犯人会谈的,但胡适博士一到,就开了特例,因为他能够"公开检举",他能够和外国人"很亲爱的"谈话,他就是"光明",所以"光明"所到,"黑暗"就"自消"了。他于是向外国人"公开检举"了民权保障同盟,"黑暗"倒在这一面。

  但不知这位"光明"回府以后,监狱里可从此也永远允许别人用"英国话"和犯人会谈否?

  如果不准,那就是"光明一去,黑暗又来"了也。而这位"光明"又因为大学和庚款委员会(4)的事务忙,不能常跑到"黑暗"里面去,在第二次"慎重调查"监狱之前,犯人们恐怕未必有"很自由的"再说"英国话"的幸福了罢。呜呼,光明只跟着"光明"走,监狱里的光明世界真是暂时得很!

  但是,这是怨不了谁的,他们千不该万不该是自己犯了"法"。"好人"(5)就决不至于犯"法"。倘有不信,看这"光明"!

  三月十五日。

  注释:(1)本篇最初发表于一九三三年三月二十二日《申报·自由谈》,署名何家干。

  (2)民权保障同盟全称"中国民权保障同盟"。一九三二年十二月由宋庆龄、蔡元培、鲁迅、杨铨等发起组织的进步团体;总会设上海,继又在上海、北平成立分会。该组织反对国民党的法西斯统治,积极援助政治犯,争取集会、结社、言论、出版等自由。它曾对国民党监狱中的黑暗实况进行调查并向社会揭露,因此遭受国民党反动派的嫉恨和迫害。

  (3)《招商局三大案》李孤帆著,一九三三年二月上海现代书局出版。李孤帆曾任招商局监督处秘书、总管理处赴外稽核;一九二八年参加稽查天津、汉口招商局分局舞弊案,一九三○年参加调查招商局附设的积余公司独立案,后将三案内容编成此书。招商局,即轮船招商局,旧中国最大的航运公司,清同治十一年(1872)十一月由李鸿章创办的名为官督商办的企业。一九三二年后成为国民党官僚资本主义的产业。

  (4)庚款委员会一九○○年(庚子)八国联军侵入中国,强迫清政府于次年订立《辛丑条约》。其中规定付给各国"偿款"海关银四亿五千万两,分三十九年还清,年息四厘,通称"庚子赔款"。后来,美、英、法、日等帝国主义先后将部分赔款"退还",用以"资助"中国教育事业等,并分别成立了管理这项款务的机构。胡适曾任中英庚款顾问委员会的中国委员及管理美国庚款的中华教育文化基金董事会董事兼秘书,握有该会实权。

  (5)"好人"一九二二年五月,胡适曾在他主持的《努力周报》第二期上提出"好政府"的主张,宣传由几个"好人"、"社会上的优秀分子""加入政治运动",组成"好政府",中国就可得救。所谓"好人"、"优秀分子",实际是胡适等资产阶级自由主义者的自我标榜。一九三○年前后,胡适、罗隆基、梁实秋等又在《新月》月刊上重弹老调,目的在于到国民党政府中做官。

  止哭文学前三年,"民族主义文学"家敲着大锣大鼓的时候,曾经有一篇《黄人之血》(2)说明了最高的愿望是在追随成吉思皇帝的孙子拔都元帅(3)之后,去剿灭"斡罗斯"。斡罗斯者,今之苏俄也。那时就有人指出,说是现在的拔都的大军,就是日本的军马,而在"西征"之前,尚须先将中国征服,给变成从军的奴才。

  当自己们被征服时,除了极少数人以外,是很苦痛的。这实例,就如东三省的沦亡,上海的爆击(4),凡是活着的人们,毫无悲愤的怕是很少很少罢。但这悲愤,于将来的"西征"是大有妨碍的。于是来了一部《大上海的毁灭》,用数目字告诉读者以中国的武力,决定不如日本,给大家平平心;而且以为活着不如死亡("十九路军死,是警告我们活得可怜,无趣!"),但胜利又不如败退("十九路军胜利,只能增加我们苟且,偷安与骄傲的迷梦!")。总之,战死是好的,但战败尤其好,上海之役,正是中国的完全的成功。

  现在第二步开始了。据中央社消息,则日本已有与满洲国签订一种"中华联邦帝国密约"之阴谋。那方案的第一条是:"现在世界只有两种国家,一种系资本主义,英,美,日,意,法,一种系共产主义,苏俄。现在要抵制苏俄,非中日联合起来……不能成功"云(详见三月十九日《申报》)。

  要"联合起来"了。这回是中日两国的完全的成功,是从"大上海的毁灭"走到"黄人之血"路上去的第二步。

  固然,有些地方正在爆击,上海却自从遭到爆击之后,已经有了一年多,但有些人民不悟"西征"的必然的步法,竟似乎还没有完全忘掉前年的悲愤。这悲愤,和目前的"联合"就大有妨碍的。在这景况中,应运而生的是给人们一点爽利和慰安,好像"辣椒和橄榄"的文学。这也许正是一服苦闷的对症药罢。为什么呢?就因为是"辣椒虽辣,辣不死人,橄榄虽苦,苦中有味"(5)的。明乎此,也就知道苦力为什么吸鸦片。

  而且不独无声的苦闷而已,还据说辣椒是连"讨厌的哭声"也可以停止的。王慈先生在《提倡辣椒救国》这一篇名文里告诉我们说:"……还有北方人自小在母亲怀里,大哭的时候,倘使母亲拿一只辣茄子给小儿咬,很灵验的可以立止大哭……现在的中国,仿佛是一个在大哭时的北方婴孩,倘使要制止他讨厌的哭声,只要多多的给辣茄子他咬。"(《大晚报》副刊第十二号)辣椒可以止小儿的大哭,真是空前绝后的奇闻,倘是真的,中国人可实在是一种与众不同的特别"民族"了。然而也很分明的看见了这种"文学"的企图,是在给人一辣而不死,"制止他讨厌的哭声",静候着拔都元帅。

  不过,这是无效的,远不如哭则"格杀勿论"的灵验。此后要防的是"道路以目"(6)了,我们等待着遮眼文学罢。三月二十日。

  硬要用辣椒止哭:不要乱咬人(王慈)当心咬着辣椒上海近来多了赵大爷赵秀才一批的人,握了尺棒,拼命想找到"阿Q相"的人来出气。还好,这一批文人从有色的近视眼镜里望出来认为"阿Q相"的,偏偏不是真正的阿Q。

  不知道是什么来历的何家干,看了我的《提倡辣椒救国》(见本刊十二号),认北方小孩的爱嗜辣椒,为"空前绝后"的"奇闻"。倘使我那位北方朋友告诉我,是吹的牛皮,那么,的确可以说空前。而何家干既不是数千年前的刘伯温,在某报上做文章,却是像在造《推背图》。北方小孩子爱嗜辣椒,若使可以算是"奇闻",那么吸鸦片的父母,生育出来的婴孩,为什么也有烟瘾呢?

  何家干既抓不到可以出气的对象,他在扑了一个空之后,却还要振振有词,说什么:"倘使是真的,中国人可实在是一种与众不同的特别民族了。"敢问何家干,戴了有色近视眼镜捧读《提倡辣椒救国》的时候,有没有看见"北方"两个字?(何家干既把有这两个字的句子,录在他的谈话里,显然的是看到了。)既已看到了,那么,请问斯德丁是不是可以代表整个的日耳曼?亚伯丁是不是可以代表整个的不列颠群岛?

  在这里我真怀疑,何家干的脑筋,怎的是这么简单?会前后矛盾到这个地步!

  赵大爷和赵秀才一类的人,想结党来乱咬人。我可以先告诉他们:我和《辣椒与橄榄》的编者是素不相识的,我也从没有写过《黄人之血》,请何家干若使一定要咬我一口,我劝他再架一副可以透视的眼镜,认清了目标再咬。

  否则咬着了辣椒,哭笑不得的时候,我不能负责。三月二十八日,《大晚报》副刊《辣椒与橄榄》。

  但到底是不行的:这叫作愈出愈奇斯德丁(7)实在不可以代表整个的日耳曼的,北方也实在不可以代表全中国。然而北方的孩子不能用辣椒止哭,却是事实,也实在没有法子想。

  吸鸦片的父母生育出来的婴孩,也有烟瘾,是的确的。

  然而嗜辣椒的父母生育出来的婴孩,却没有辣椒瘾,和嗜醋者的孩子,没有醋瘾相同。这也是事实,无论谁都没有法子想。

  凡事实,靠发少爷脾气是还是改不过来的。格里莱阿(8)说地球在回旋,教徒要烧死他,他怕死,将主张取消了。但地球仍然在回旋。为什么呢?就因为地球是实在在回旋的缘故。

  所以,即使我不反对,倘将辣椒塞在哭着的北方(!)孩子的嘴里,他不但不止,还要哭得更加厉害的。七月十九日。

  注释:(1)本篇最初发表于一九三三年三月二十四日《申报·自由谈》,署名何家干。

  (2)《黄人之血》黄震遐作的鼓吹反共卖国的诗剧,发表于《前锋月刊》第一卷第七期(一九三一年四月)。鲁迅在《二心集·"民族主义文学"的任务和命运》一文中,曾给予揭露和批判。

  (3)成吉思皇帝(1162-1227)名铁木真,古代蒙古族的领袖。十三世纪初统一了蒙古族各部落,建立蒙古汗国,被拥戴为王,称成吉思汗;一二七九年忽必烈灭南宋建立元朝后,被追尊为元太祖。他的孙子拔都(1209-1256),于一二三五年至一二四四年先后率军西征,侵入俄罗斯和欧洲一些国家。

  (4)爆击日语:轰炸的意思。

  (5)这是一九三三年三月十二日《大晚报·辣椒与橄榄》上编者的话,题为《我们的格言》。

  (6)"道路以目"语见《国语·周语》:周厉王暴虐无道,"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据三国时吴国韦昭注,即"不敢发言,以目相眄而已"。

  (7)斯德丁(Stettin)欧洲中部奥德河口的城市,古属波兰,曾为普鲁士占有,一九三三年时属德国,一九四五年归还波兰人民共和国,今名什切青(Szczecin)。

  (8)格里莱阿(G。,Galileo,1564-1642)通译伽利略,意大利物理学家、天文学家。一六三二年他发表《关于两种世界体系对话》,反对教会信奉的托勒密地球中心说,证实和发展了哥白尼的地球围绕太阳旋转的"日心说",因此于一六三三年被罗马教廷宗教裁判所判罪,软禁终身。

  "人话"记得荷兰的作家望蔼覃(F。VanEeden)(2)——可惜他去年死掉了——所做的童话《小约翰》里,记着小约翰听两种菌类相争论,从旁批评了一句"你们俩都是有毒的",菌们便惊喊道:"你是人么?这是人话呵!"从菌类的立场看起来,的确应该惊喊的。人类因为要吃它们,才首先注意于有毒或无毒,但在菌们自己,这却完全没有关系,完全不成问题。

  虽是意在给人科学知识的书籍或文章,为要讲得有趣,也往往太说些"人话"。这毛病,是连法布耳(J。H。Fabre)(3)做的大名鼎鼎的《昆虫记》(SouvenirsEntomologiques),也是在所难免的。随手抄撮的东西不必说了。近来在杂志上偶然看见一篇教青年以生物学上的知识的文章(4),内有这样的叙述——"鸟粪蜘蛛……形体既似鸟粪,又能伏着不动,自己假作鸟粪的样子。""动物界中,要残食自己亲丈夫的很多,但最有名的,要算前面所说的蜘蛛和现今要说的螳螂了……"这也未免太说了"人话"。鸟粪蜘蛛只是形体原像鸟粪,性又不大走动罢了,并非它故意装作鸟粪模样,意在欺骗小虫豸。螳螂界中也尚无五伦(5)之说,它在交尾中吃掉雄的,只是肚子饿了,在吃东西,何尝知道这东西就是自己的家主公。但经用"人话"一写,一个就成了阴谋害命的凶犯,一个是谋死亲夫的毒妇了。实则都是冤枉的。

  "人话"之中,又有各种的"人话":有英人话,有华人话。华人话中又有各种:有"高等华人话",有"下等华人话"。浙西有一个讥笑乡下女人之无知的笑话——"是大热天的正午,一个农妇做事做得正苦,忽而叹道:'皇后娘娘真不知道多么快活。这时还不是在床上睡午觉,醒过来的时候,就叫道:太监,拿个柿饼来!‘"然而这并不是"下等华人话",倒是高等华人意中的"下等华人话",所以其实是"高等华人话"。在下等华人自己,那时也许未必这么说,即使这么说,也并不以为笑话的。

  再说下去,就要引起阶级文学的麻烦来了,"带住"。

  现在很有些人做书,格式是写给青年或少年的信。自然,说的一定是"人话"了。但不知道是那一种"人话"?为什么不写给年龄更大的人们?年龄大了就不屑教诲么?还是青年和少年比较的纯厚,容易诓骗呢?

  三月二十一日。

  注释:(1)本篇最初发表于一九三三年三月一十八日《申报·自由谈》,署名何家干。

  (2)望·蔼覃(1860-1932)荷兰作家、医生。《小约翰》发表于一八八五年,一九二七年曾由鲁迅译成中文,一九二八年北平未名社出版。菌类的争论见于该书第五章。

  (3)法布耳(1823-1915)法国昆虫学家。他的《昆虫记》共十卷,第一卷于一八七九年出版,第十卷于一九一○年出版,是一部介绍昆虫生活情态的书。

  (4)指一九三三年三月号《中学生》刊载的王历农《动物的本能》一文。

  (5)五伦我国封建社会称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五种关系为"五伦",《孟子·滕文公》中说这五种关系的准则是"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出卖灵魂的秘诀几年前,胡适博士曾经玩过一套"五鬼闹中华"(2)的把戏,那是说:这世界上并无所谓帝国主义之类在侵略中国,倒是中国自己该着"贫穷","愚昧"……等五个鬼,闹得大家不安宁。现在,胡适博士又发现了第六个鬼,叫做仇恨。这个鬼不但闹中华,而且祸延友邦,闹到东京去了。因此,胡适博士对症发药,预备向"日本朋友"上条陈。

  据博士说:"日本军阀在中国暴行所造成之仇恨,到今日已颇难消除","而日本决不能用暴力征服中国"(见报载胡适之的最近谈话,下同)。这是值得忧虑的:难道真的没有方法征服中国么?不,法子是有的。"九世之仇,百年之友,均在觉悟不觉悟之关系头上,"——"日本只有一个方法可以征服中国,即悬崖勒马,彻底停止侵略中国,反过来征服中国民族的心。"这据说是"征服中国的唯一方法"。不错,古代的儒教军师,总说"以德服人者王,其心诚服也"(3)。胡适博士不愧为日本帝国主义的军师。但是,从中国小百姓方面说来,这却是出卖灵魂的唯一秘诀。中国小百姓实在"愚昧",原不懂得自己的"民族性",所以他们一向会仇恨,如果日本陛下大发慈悲,居然采用胡博士的条陈,那么,所谓"忠孝仁爱信义和平"的中国固有文化,就可以恢复:——因为日本不用暴力而用软功的王道,中国民族就不至于再生仇恨,因为没有仇恨,自然更不抵抗,因为更不抵抗,自然就更和平,更忠孝……中国的肉体固然买到了,中国的灵魂也被征服了。

  可惜的是这"唯一方法"的实行,完全要靠日本陛下的觉悟。如果不觉悟,那又怎么办?胡博士回答道:"到无可奈何之时,真的接受一种耻辱的城下之盟"好了。那真是无可奈何的呵——因为那时候"仇恨鬼"是不肯走的,这始终是中国民族性的污点,即为日本计,也非万全之道。因此,胡博士准备出席太平洋会议(4),再去"忠告"一次他的日本朋友:征服中国并不是没有法子的,请接受我们出卖的灵魂罢,何况这并不难,所谓"彻底停止侵略",原只要执行"公平的"李顿报告——仇恨自然就消除了!三月二十二日。

  注释:(1)本篇最初发表于一九三三年三月二十六日《申报·自由谈》,署名何家干。

  (2)"五鬼闹中华"胡适在《新月》月刊第二卷第十期(一九三○年四月)发表《我们走那条路》一文,为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和国民党反动统治作辩护,认为危害中国的是"五个大仇敌:第一大敌是贫穷。第二大敌是疾病。第三大敌是愚昧。第四大敌是贪污。第五大敌是扰乱。这五大仇敌之中,资本主义不在内,……封建势力也不在内,因为封建制度早已在二千年前崩坏了。帝国主义也不在内,因为帝国主义不能侵害那五鬼不入之国"。

  (3)"以德服人者王,其心诚服也"语出《孟子·公孙丑》:"以德行仁者王……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赡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4)太平洋会议指太平洋学术会议,又称泛太平洋学术会议,自一九二○年在美国檀香山首次召开后,每隔数年举行一次。这里所指胡适准备出席的是一九三三年八月在加拿大温哥华举行的第五次会议。上面文中所引胡适关于"日本决不能用暴力征服中国"等语,都是他就这次会议的任务等问题,于三月十八日在北平对新闻记者发表谈话时所说,见一九三三年三月二十二日《申报》。

  文人无文在一种姓"大"的报的副刊上,有一位"姓张的"在"要求中国有为的青年,切勿借了'文人无行‘的幌子,犯着可诟病的恶癖。"(2)这实在是对透了的。但那"无行"的界说,可又严紧透顶了。据说:"所谓无行,并不一定是指不规则或不道德的行为,凡一切不近人情的恶劣行为,也都包括在内。"接着就举了一些日本文人的"恶癖"的例子,来作中国的有为的青年的殷鉴,一条是"宫地嘉六(3)爱用指爪搔头发",还有一条是"金子洋文(4)喜舐嘴唇"。

  自然,嘴唇干和头皮痒,古今的圣贤都不称它为美德,但好像也没有斥为恶德的。不料一到中国上海的现在,爱搔喜舐,即使是自己的嘴唇和头发罢,也成了"不近人情的恶劣行为"了。如果不舒服,也只好熬着。要做有为的青年或文人,真是一天一天的艰难起来了。

  但中国文人的"恶癖",其实并不在这些,只要他写得出文章来,或搔或舐,都无关紧要,"不近人情"的并不是"文人无行",而是"文人无文"。

  我们在两三年前,就看见刊物上说某诗人到西湖吟诗去了,某文豪在做五十万字的小说了,但直到现在,除了并未预告的一部《子夜》(5)而外,别的大作都没有出现。拾些琐事,做本随笔的是有的;改首古文,算是自作的是有的。讲一通昏话,称为评论;编几张期刊,暗捧自己的是有的。收罗猥谈,写成下作;聚集旧文,印作评传的是有的。甚至于翻些外国文坛消息,就成为世界文学史家;凑一本文学家辞典,连自己也塞在里面,就成为世界的文人的也有。然而,现在到底也都是中国的金字招牌的"文人"。

  文人不免无文,武人也一样不武。说是"枕戈待旦"的,到夜还没有动身,说是"誓死抵抗"的,看见一百多个敌兵就逃走了。只是通电宣言之类,却大做其骈体,"文"得异乎寻常。"偃武修文"(6),古有明训,文星(7)全照到营子里去了。于是我们的"文人",就只好不舐嘴唇,不搔头发,揣摩人情,单落得一个"有行"完事。

  三月二十八日。

  风凉话?:第四种人(周木斋)四月四日《申报》《自由谈》,载有何家干先生《文人无文》一文,论中国的文人,有云:"'不近人情‘的并不是'文人无行‘,而是'文人无文‘。拾些琐事,做本随笔的是有的;改首古文,算是自作是有的。进一通昏话,称为评论;编几张期刊,暗捧自己的是有的。收罗猥谈,写成下作;聚集旧文,印作评传的是有的。甚至于翻些外国文坛消息,就成为世界文学史专家;凑一本文学家辞典,连自己也塞在里面,就成为世界的文人的也有。然而,现在到底也都是中国的金字招牌的文人。"诚如这文所说,"这实在是对透了的"。

  然而例外的是:"直到现在,除了并未预告的一部《子夜》而外,别的大作却没有出现。""文"的"界说",也可借用同文的话,"可又严紧透顶了"。

  这文的动机,从开首的几句,可以知道直接是因"一种姓'大‘的副刊上一位'姓×的‘"关于"文人无行"的话而起的。此外,听说"何家干"就是鲁迅先生的笔名。

  可是议论虽"对透","文"的"界说"虽"严紧透顶",但正惟因为这样,却不提防也把自己套在里面了;纵然鲁迅先生是以"第四种人"自居的。

  中国文坛的充实而又空虚,无可讳言也不必讳言。不过在矮子中间找长人,比较还是有的。我们企望先进比企图谁某总要深切些,正因熟田比荒地总要容易收获些。

  以鲁迅先生的素养及过去的造就,总还不失为中国的金刚钻招牌的文人吧。但近年来又是怎样?单就他个人的发展而言,却中画了,现在不下一道罪己诏,顶倒置身事外,说些风凉话,这是"第四种人"了。名的成人!

  "不近人情"的固是"文人无文",最要紧的还是"文人不行"("行"为动词)。"进,吾往也!"四月十五日,《涛声》二卷十四期。

  乘凉:两误一不同这位木斋先生对我有两种误解,和我的意见有一点不同。

  第一是关于"文"的界说。我的这篇杂感,是由《大晚报》副刊上的《恶癖》而来的,而那篇中所举的文人,都是小说作者。这事木斋先生明明知道,现在混而言之者,大约因为作文要紧,顾不及这些了罢,《第四种人》这题目,也实在时新得很。

  第二是要我下"罪己诏"。我现在作一个无聊的声明:何家干诚然就是鲁迅,但并没有做皇帝。不过好在这样误解的人们也并不多。

  意见不同之点,是:凡有所指责时,木斋先生以自己包括在内为"风凉话";我以自己不包括在内为"风凉话",如身居上海,而责北平的学生应该赴难,至少是不逃难之类(8)。

  但由这一篇文章,我可实在得了很大的益处。就是:凡有指摘社会全体的症结的文字,论者往往谓之"骂人"。先前我是很以为奇的。至今才知道一部分人们的意见,是认为这类文章,决不含自己在内,因为如果兼包自己,是应该自下罪己诏的,现在没有诏书而有攻击,足见所指责的全是别人了,于是乎谓之"骂"。且从而群起而骂之,使其人背着一切所指摘的症结,沉入深渊,而天下于是乎太平。

  七月十九日。

  注释:(1)本篇最初发表于一九三三年四月四日《申报·自由谈》,署名何家干。

  (2)指《大晚报·辣椒与橄榄》上张若谷的《恶癖》一文,原文见本篇"备考"。

  (3)宫地嘉六(1884-1958)日本小说家。工人出身,曾从事工人运动。作品有《煤烟的臭味》、《一个工人的笔记》等。

  (4)金子洋文日本小说家、剧作家。早期曾参加日本无产阶级文学运动。作品有小说《地狱》、剧本《枪火》等。

  (5)《子夜》长篇小说,茅盾著。一九三三年一月上海开明书店出版。

  (6)"偃武修文"语见《尚书·武成》:"王来自商;至于丰,乃偃武修文。"(7)文星即文曲星,又称文昌星,旧时传说中主宰文运的星宿。

  (8)周木斋指责学生逃难的话,参看本卷第10页注(5)。

  最艺术的国家我们中国的最伟大最永久,而且最普遍的"艺术"是男人扮女人。这艺术的可贵,是在于两面光,或谓之"中庸"——男人看见"扮女人",女人看见"男人扮"。表面上是中性,骨子里当然还是男的。然而如果不扮,还成艺术么?譬如说,中国的固有文化是科举制度,外加捐班(2)之类。当初说这太不像民权,不合时代潮流,于是扮成了中华民国。然而这民国年久失修,连招牌都已经剥落殆尽,仿佛花旦脸上的脂粉。同时,老实的民众真个要起政权来了,竟想革掉科甲出身和捐班出身的参政权。这对于民族是不忠,对于祖宗是不孝,实属反动之至。现在早已回到恢复固有文化的"时代潮流",那能放任这种不忠不孝。因此,更不能不重新扮过一次(3),草案(4)如下:第一,谁有代表国民的资格,须由考试决定。第二,考出了举人之后,再来挑选一次,此之谓选(动词)举人;而被挑选的举人,自然是被选举人了。照文法而论,这样的国民大会的选举人,应称为"选举人者",而被选举人,应称为"被选之举人"。但是,如果不扮,还成艺术么?因此,他们得扮成宪政国家(5)的选举的人和被选举人,虽则实质上还是秀才和举人。这草案的深意就在这里:叫民众看见是民权,而民族祖宗看见是忠孝——忠于固有科举的民族,孝于制定科举的祖宗。此外,像上海已经实现的民权,是纳税的方有权选举和被选,使偌大上海只剩四千四百六十五个大市民。(6)这虽是捐班——有钱的为主,然而他们一定会考中举人,甚至不补考也会赐同进士出身(7)的,因为洋大人膝下的榜样,理应遵照,何况这也并不是一面违背固有文化,一面又扮得很像宪政民权呢?此其一。

  其二,一面交涉,一面抵抗(8):从这一方面看过去是抵抗,从那一面看过来其实是交涉。其三,一面做实业家,银行家,一面自称"小贫(9)而已"。其四,一面日货销路复旺,一面对人说是"国货年"(10)……诸如此类,不胜枚举,而大都是扮演得十分巧妙,两面光滑的。

  呵,中国真是个最艺术的国家,
更多

编辑推荐

1实习菜谱(农家小吃)
2鉴略妥注
3鲁迅作品选
4元史演义
5道德经
6北户录
7茶经
8长短经
9长生殿
10传习录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邓析子

    作者:【周】邓析  

    生活休闲 【已完结】

    《邓析子》分为无厚篇与转辞篇两篇,无厚篇所强调的是君主与臣民的共生关系,劝勉君王治国时应该以平等的心对待臣民,归结到最后就是无厚,是民本的反映。

  • 东周列国志

    作者:【明】冯梦龙  

    生活休闲 【已完结】

    《东周列国志》是明末小说家冯梦龙著作的一部历史演义小说。原版名称是《列国志传》,小说由古白话写成,主要描写了从西周宣王时期到秦始皇统一六国这五百多年的历史。作品中所叙述的五百多年之间,英雄辈出,...

  • 独异志

    作者:【唐】李亢  

    生活休闲 【已完结】

    《独异志》者,记世事之独异也。自开辟以来迄于今世之经籍,耳目可见闻,神仙鬼怪,并所摭录。然有纪

  • 新论

    作者:【汉】桓谭  

    生活休闲 【已完结】

    第一 本造 秦吕不韦请迎高妙,作《吕氏春秋》。汉之淮南王聘天下辩通,以著篇章。书成,皆布之都市,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