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30章 摩揭陀国-外道发恶愿处(3)

  当初,大迦叶波在山林中静坐,忽然出现一片光明,又看见大地在震动,他说:“这是什么吉祥或者灾变,这样奇特?”他用天眼观看,看见佛世尊在娑罗双树之间入涅,立即命令徒弟们前往拘尸那城。路上遇见一个婆罗门,手里拿着天上落下来的花。迦叶问道:“你从哪里来?知道我的大师如今在什么地方吗?”婆罗门回答说:“我刚从拘尸那城来,看见你的大师已入涅,众天神和世人们都在供养,我拿的花就是从那里得到的。”迦叶听到以后对他的徒弟们说:“智慧的太阳已经落下去了,世界变得黑暗;良师远远离去,众生将会跌倒。”那些懒惰的比丘互相庆贺说:“如来涅,我们舒服;要是犯了戒律,谁还能呵斥禁止?”迦叶听到以后,更加感伤;他想编纂佛经,依据佛的教义整治触犯戒律的和尚。于是就到达娑罗双树,探望佛陀,礼拜致敬。不久,法王去世,人和天神失去了导师,大罗汉们跟着也都涅。这时候大迦叶这样想:“为了继承和听从佛的教导,应该编纂佛经。”于是他登上苏迷庐山,敲响大椎,高呼这样的话:“如今王舍城将举行法事,获得圣果的人们赶快集合!”迦叶的命令在椎声中传遍了三千大千世界,得了神通的人听到后都聚集到了会场。这时候迦叶对大家说:“如来涅以后,世界变得空虚;我们应该编纂佛经,用以报答佛的恩情。现在要编纂佛经,必须人少安静;怎么能凭人多,把好事情办糟呢?凡是具有三明,获得六种神通,学习和掌握佛的教导方面没有错误,自己说法的时候义理圆融、言辞通达、无所滞碍,这样的上人可以参加编纂。其余还需要修学的人,各自回家。”于是得九百九十九人,不包括还需要修学的阿难在内。大迦叶把他叫过来对他说:“你还没有断除烦恼,应该离开圣者的集会。”阿难说:“我给如来当了多年的随从;每回说法,我都没有放弃和遗漏过。如今将要编纂佛经,我反而受到排斥。法王涅以后,我失去了依靠!”迦叶对他说:“你别难过生气。你亲自侍候过佛,确实博学多闻;然而爱欲、疑惑尚未除尽,烦恼、结缚还没有断绝。”阿难无话可说,离开那里,来到一处空旷寂静的地方;他想要取得无学果,经过努力仍然得不到。疲劳以后,他就想不脱衣服睡觉,还没有趴到枕头上,就成了罗汉。他到编纂佛经的地方,敲门报告自己已到。迦叶问道:“你的结缚断除了吗?你应该运用神通,不从门中进来。”阿难依了这个命令,从钥匙孔进去;向和尚们行过礼以后,他退下来重新坐下。这时候是雨季安居的第一个十五日。于是迦叶高声说道:“你们请仔细听听!阿难听到佛的教导,保持不忘,是如来所称赞的;他编纂《素缆旧译修多罗,误藏》素缆藏:素缆是梵文音译,意译经。素缆藏即三藏中的经藏。经被佛教徒认为释迦牟尼所说。优波厘掌握戒律,做过认真研究,是大家都知道的;他编纂《毗奈耶旧译毗那耶,误藏》毗奈耶藏:毗奈耶意译律,毗奈耶藏即三藏中的律藏。律即佛教徒应遵守的戒律。我迦叶波编纂《阿毗达摩藏》阿毗达摩藏:意译论藏。指后世佛教徒为解释佛教教义而作的论述。”雨季的三个月结束时,三藏编纂完毕。由于大迦叶是和尚当中的上座,因而称之为上座部。

  大迦叶编纂佛经的地方西北,有一座塔,阿难受到和尚们的谴责,不参加编纂佛经,来到这里静坐,获得了罗汉果;获得圣果以后,才参加编纂。

  从阿难获得圣果的地方往西走二十多里,有一座无忧王建造的塔,是大众部编纂佛经的地方。那些尚需修学和不需再修学的成千上万的和尚,不参加大迦叶的编纂,而来到这里,互相说道:“如来在世,大家都跟随同一个导师学习;法王涅,我们却受到排斥。为了报答佛的恩情,我们应当编纂佛经。”于是凡、圣来到一块,贤人智者聚集在一起,又编纂《素缆藏》《毗奈耶藏》《阿毗达摩藏》《杂集藏》和《禁咒藏》,另外构成五藏。由于这次编纂是凡、圣共同参加的,所以就称之为大众部。

  迦兰陀池及石柱。

  从竹林精舍往北走二百多步,到迦兰陀池,如来从前多次在这里说法。池水清澈而平静,具备八种属性,佛涅之后就枯竭无遗。

  从迦兰陀池往西北走二三里,有一座无忧王建造的塔,高六十多尺。旁边有一根石柱,上面的铭文记载建塔的事情,高五十多尺,顶端作大象的形状。

  王舍城。

  石柱东北不远,至曷罗利大唐语言是王舍城。外郭已经破坏,没有剩下一点儿垣墙;内城虽然毁坏,基址却还很高。方圆二十多里,四面各有一门。

  当初,频毗娑罗王建都于上茅宫城的时候,编入册籍的民户经常受到火的危害;一家不慎,四邻遭灾;防火都来不及,有资产也无法经营;百姓抱怨,不安其居。国王说:“由于我不积德,下民才遭祸受难;修什么福德可以驱除灾祸?”大臣们说:“大王德化温和,政教开明;如今因为小民不慎,所以造成这火灾。应该制定严厉的法律条文,用以处罚今后的犯法者。如果发生大火,那就彻底查清谁先引起;然后惩罚首恶分子,把他的家迁往寒林。寒林是抛弃死尸的地方,通常认为是不祥之地,人们从来不去;搬迁到那儿去,就好像死尸一样被抛弃。由于耻于住到那不是人住的地方去,人们就会个个谨慎小心。”国王说:“好,应该通告所有的居民。”不久,王宫里自己先失了火。国王对大臣们说:“该我迁移了。”于是他命令太子代为管理留下的事情,为了维护国法,所以搬到那里去住。这时候,吠舍厘王听说频毗娑罗王住到郊外寒林中去了,就练兵演习,想要乘其不备,予以袭击。防守边境的官员报告了这件事,这才修筑城邑。因为国王最先在这里居住,所以叫做王舍城。官吏、士大夫和百姓都把家搬到了那里。有人说,到未生怨王的时候才修筑这座城。未生怨太子继承王位以后,接着就把它作为国都。到了无忧王迁都波吒厘城的时候,他把王舍城施舍给了婆罗门,所以如今城里再没有普通的老百姓,只有将近一千家婆罗门而已。

  宫城西南角上有两所小寺庙,各国的来往客僧在这里逗留,是佛从前说法的地方。由此往西北,有一座塔,是殊底色迦大唐语言是星。旧译树提伽,误长者的故乡。

  城的南门外,路东有一座塔,如来在这里曾经说法和化度罗怙罗。

  那烂陀寺。

  从这里往北走三十多里,到那烂陀大唐语言是施无厌寺。听老人们说,这所寺庙南边的庵没罗树林中有一个水池,水池里的龙叫做那烂陀,由于寺庙建造在它旁边,所以就取了这个名称。依它的真实含义来说是,如来从前修菩萨行的时候,当了大国王,建都于此地,他怜悯众生,乐善好施;当世人为了赞美他的德行,称他为施无厌;由于这个缘故,寺庙就用它作为名称。那块地方本来是一座庵没罗林园,五百名商人用十亿金钱把它买下来施舍给佛,佛在这里说法三个月,商人们和其他人也获得圣果。佛涅后不久,这个国家的先王铄迦罗阿迭多大唐语言是帝日敬重佛教,崇拜三宝,恭敬地占卜福地,建造了这所寺庙。开始动工的时候,挖穿了龙身;当时有一个善于占卜的尼乾外道看见以后,预言说:“这是一个好地方,在这里建造寺庙,将来一定会昌盛,成为五印度的模范,一千年以后将更加发达。后来的学者不难获得学业上的成功,然而他们多半会吐血,那是由于伤害了龙的缘故。”他的儿子佛陀多大唐语言是觉护王继承王位以后,像先帝那样继续从事美好的事业,在这寺庙南边又建一所寺庙。他揭多多大唐语言是如来护王虔诚地整治前辈的事业,在这寺庙东边又建一所寺庙。婆罗阿迭多大唐语言是幼日王继位的时候,在这寺庙东北又建一所寺庙。工程完成以后,他举行福会庆贺,对知名的和不知名的人士都表示了诚意,邀请了凡夫和圣者到会。那会上,五印度的和尚万里云集。大家坐定以后,又来了两个和尚,他们被领到第三层楼。有人问道:“国王将要设宴会的时候,先邀请了凡夫和圣者;二位大德最后到达,请问是从哪里来?”他们说:“我们是从至那国来的。大和尚病了,我们给他吃过饭以后才动身;受到国王的远请,所以前来赴会。”听到的人大吃一惊,立即报告了国王。国王心里明白他们是圣者,他亲自去向他们慰问。等到上了楼,谁也不知道他们上哪儿去了。国王更加深深地信仰佛法,他舍弃王国,离俗出家。出家以后,位居所有的和尚之下,他总是心不满足,耿耿于怀:“我从前做国王,尊贵得居于最高的地位;如今出家,卑贱得在所有的和尚之下。”他立即去告诉和尚们,自己把事情说了出来。于是和尚们聚集在一起商议,让未受戒的人以年龄排次序,所以这个寺庙独一无二地有这个规定。那位国王的儿子伐罗大唐语言是金刚继位之后,信仰坚定,又在这寺庙西边建一所寺庙。后来,中印度王在这寺庙的北边又建一所大寺庙。于是围墙高筑,所有的寺庙合用同一座大门。经过历代君王世世兴建,用尽了能工巧匠的种种曲刀曲凿,真是雄伟壮丽。帝日王建造的大寺庙,如今置有佛像;每天,僧团当中有四十名和尚被派到这里来吃饭,借以报答施主的恩情。

  和尚几千名,都是才能高强、学识渊博的人;其中,德行为当时人所尊敬、名声驰于外国的,有几百名之多。戒行清白,教规纯粹。僧团有严格的规定,人人都坚定不移地遵守,印度各国都把他们奉为学习的模范。他们询问尚未明了的问题,谈论深奥的义理,一天到晚没有满足的时候;他们日日夜夜互相提醒、互相告诫,年长的与年轻的互相促成。谁要是不谈论三藏的深义,那就会自己感到孤立和惭愧。所以想要驰名天下的外国学者,都来解决疑难,然后才能美名远扬。因此那些盗窃它的名义的人,走到哪里都受到礼遇和敬重。各地的和外国的想要进去辩论的人,经过看门的人的诘难,多半因为答复不上来而回去;只有那些在学问上博古通今的人,才能获准进去。于是外来的学生,再与他们比试较量技能,他们十个当中必有七八个失败退走。剩下两三个博识事理的人,在和尚们当中依次受到诘问之后,也无不锋芒遭挫折,名誉被败坏。至于才能高的、能够博识事理的、辨别能力强的、多才多艺的贤人智者,真是相继不绝。例如,护月,在佛的遗教中美名远扬;德慧、坚慧,崇高的声誉在当世到处流传;光友的清楚的论点,胜友的高雅的谈论;智月有模范的品性和聪明的智慧,戒贤有高尚的德操和深邃的洞察力。这样一些上人高僧,都是众所周知的;他们的德行超过了前辈,在学问上又通达过去的一切著作;他们讲述和撰写的论文和义释,每人都有十几部,都是广泛流传,为当世所珍视。

  寺庙四周的圣迹数以百计,少许举出几个例子,就可以说明大概的情形了。

  寺庙附近诸迹。

  
更多

编辑推荐

1聚焦长征...
2聚焦长征--长征中的...
3红军长征在湖南画史
4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5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6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7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8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9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10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