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鸟散余落花

——长庆贡举舞弊案

故事应该从举子杨浑之叩开了宰相段文昌的朱门说起。

段文昌算唐代少数几位早年孤寒的宰辅之一。当年流落荆楚,江陵人经常看见他靸着破屐,游荡街头的潦倒身影。有一日骤雨初歇,道路泥泞。街边有一个巨宅,门下一片水洼。半醉的段文昌旁若无人地脱掉了鞋袜,一边在水洼中洗脚,一边自言自语地说:如果我做了节度使,一定要买了这个宅院。周围传来一片嗤笑。后来,段文昌辗转来到成都,栖身于西川节度使幕府,卷入了刘闢叛乱。高崇文杀入成都后,段文昌和同僚们狼狈地素服麻屦,衔土请罪。不过,高崇文心知,这些书生不过是被刘闢胁持而已。他不仅厚赠路费,让这些名士回长安,还草拟表章向天子荐贤。不过,表章上独缺了段文昌的名字。高崇文恭敬地对他说:“君必为将相,未敢奉荐。”

年光似水,转眼过去。潦倒半生的段文昌果如高崇文之言,扶摇直上,当到了宰相。他用加倍的豪奢,来洗刷贫穷带来的辛酸回忆。服饰玩好、歌童妓女,段文昌无一不好。出入公堂,没有铺地的锦绣,他是绝不落脚的。在家濯足,他只用金莲花盆。当年洗脚处的巨宅,也早被段文昌一掷千金,买了下来。段府的厨房号称“炼珍堂”,由任职四十年的老婢担纲。人们都尊她为“膳祖”。炼珍堂中,役使的女婢有百名左右,经筛选只有九人获得老婢的认可。精于饮馔的段文昌还自撰《食经》五十卷。《旧唐书》批评他“奢侈过度,物议贬之”。可段文昌却理直气壮地说:“人生几何,要酬平生不足也。”

今天,杨浑之带着忐忑不安的心情步入奢华的相府时,腋下夹着几卷书画。他的父亲杨凭,在唐代宗(李豫)时与弟弟杨凝、杨凌一起中了进士,时人称之为“三杨”,都以文学知名,杨浑之的姊夫则是一代文宗柳宗元,但他本人却没有什么学问。卷轴混在众多举子投献的诗稿中,多半要当看门老媪明晚的脂烛。杨浑之了解段文昌的风雅,也了解他的物欲。要如何打动这颗风雅与贪婪杂糅的心?杨浑之想到了父亲的藏品。

杨凭对书画有很高的鉴赏力。家中藏有的字画多出自钟、王、张、郑等名家的手笔,有不少《书断》、《画吕》中记载的神品。

当一个个卷轴在段文昌的眼前徐徐展开,他炙热的目光就再也没有离开过。每一个笔画,每一点墨迹都闪烁着大师的灵感。谁能抵御如此致命的诱惑呢?不知过了多长时间,段文昌才依依不舍地收起卷轴,带着一点失态后的愧意,招呼杨浑之落座。

听客人说明来意后,段文昌内心开出了欢喜的花来。

我们说过,向考官推荐举子的事例在唐朝不胜枚举,有些成了流传天下的风雅故事。在段文昌眼中,杨浑之的请求不过是区区小事。堪称神品的书画极大地满足自己难饕的欲望,代价却很小。就这样,宾主尽欢而散。世代显宦的杨家利用自己的资源,谋取科举功名,而曾经贫寒的段文昌也没有认真考虑过其他寒门士子的利益,爽快地满口应承——科举制度的操作与初衷已经拉开了多么大的差距。

杨浑之踏着轻快的步伐离开了段府。如他所愿,段文昌此时正铺开笺纸,笔走龙蛇,给主持今年贡举的钱徽写了封信。

钱徽出身江南的书香门第,一直供职于翰林院。直到元和十一年,钱徽贸然上疏,请求终止征伐淮西,引起了李纯(唐宪宗)的不悦,被逐出了翰林学士院。段文昌拜相后,钱徽才逐渐走出低谷,升任礼部侍郎,主持这一年春闱。有这重渊源,段文昌自信,钱徽不敢轻慢自己的推荐。

在一个轻寒未散的清晨,万众瞩目的进士榜终于贴上了礼部南院一丈多高的东墙。新科进士的名字用很淡的墨工整地书写在四张黄纸上。上面有中书舍人李宗闵的东床快婿苏巢、前宰相裴度之子裴撰和谏议大夫郑覃之弟郑朗……不出人们的预料,权贵子弟的名字赫然在列。杨殷士也榜上有名,他的季兄右补阙杨汝士就是那一科的考官。在熙熙攘攘的看榜人群中,有杨浑之的身影。把榜文看了一遍,没有自己的名字?他的心突地一沉,屏住呼吸,又细细地搜寻了一遍。还是没有。

怎么会这样?一句“落花飞絮成春梦”,写尽了失意人心头的苦涩滋味。杨浑之不知,自己是如何拖着沉重的脚步,离开了南院。

杨浑之黯然神伤的时候,刚刚辞去宰相的段文昌正带着逃离长安红尘是非的轻快,收拾行囊,预备到温柔的西川去享受余生。听到杨浑之落榜的消息时,他先是一愣。刹那间,眸子里飞过万点寒鸦。

可能是早年见惯白眼,段文昌性格比较褊狭。即使一些礼节上的小纰漏,他也不能容忍。有个叫薛大白的进士,在酒筵上直呼他人名字,第二天,段文昌就将他从宴客的名单中删除。更何况这一回,钱徽狠狠地扫了他的面子。早些日子,长安人就知道段文昌辞职的奏章已经得到天子的批准。宰相去位后,难免要面对“门掩残阳鸣鸟雀,花飞何处好池台”的世态炎凉。段文昌自以为洒脱。可这人走茶凉的滋味落到自己身上,怨恨还是像无数的虫蚁,一口一口地吞噬理智。

段文昌咬牙切齿地想到:自己明天要入宫向天子辞行。他要让世人知道,即使是一个去位宰相,依然能把钱徽再次推入深渊。

第二天,天子李宥在大明宫别殿接见了段文昌。这是他登基后起用的第一位宰相。如果不是段文昌去意坚决,李宥并没有罢免他的意思。想到一别之后,君臣从此天各一方,柔弱的李宥心中多少有些“人随流水东西”的伤感。话别后,段文昌没有就势拜别天子,反而谈起了另外一个话题:风闻今年春闱所放的十四名进士都是滥竽充数,没有什么学问,依仗是大臣子弟,才能蟾宫折桂。

愕然的李宥一时间还无法判断真伪,便召当值的翰林学士元稹和李绅入内。段文昌心中暗暗窃喜。他早已预料到天子会向翰林学士们求证,昨天,他已经拜会过元稹和李绅了……

很快,中书舍人王起和主客郎中知制诰白居易接到旨意,要他们在子亭主持复试——就这样,冷风乍起,吹皱了眼前的一池春水。

诗歌以唐为巅峰。在这个巅峰时代里,科举考场中却鲜有佳作。天宝十年,一句如鬼谣般空灵的“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使钱徽的父亲钱起名满天下。后来,又有了祖咏的半首《终南望余雪》。此外,考场再没有值得一提的诗歌了。据说,孔温业的诗是子亭复试的压轴之作。在三两遍诵读之后,我还是有不过尔尔的感觉:

美景春堪赏,芳园白日斜。

共看飞鸟好,复见落余花。

来往惊翻电,经过想散霞。

雨余飘处处,风送满家家。

求友声初去,离枝色可嗟。

从兹时节换,谁为惜年华。

这首诗犯了唐诗肤廓平滑的流弊,却少了浑雅空灵的妙处。文字有敷衍成篇的痕迹。考试闹到如此地步,已没有多少斯文可言。复试要检查的,不是文化的高低,而是舞弊罪行是否成立。从这个角度上讲,它更像是司法鉴定。我们也就很难期待它有多少文化韵味。比之诗文,李宥出的试题倒能给人更多的感悟,通过感悟,接触到另种历史真实:鸟散余落花。

清人俞樾的一句“花落春仍在”意象与之仿佛。但“鸟散余落花”在摇落之象以外,还有俞诗所没有的衰飒之意。拟出意境如此萧然的试题在明清两朝实在是不可想象。有味的是,去年贡举出的诗题“早春残雪诗”凝结着元和十五年春长安的刺骨寒气。现在,李宥又在不经意间,以寥寥五个字,道出了一个时代的颓唐气象。为没有诗意的艰难年代起了一个有诗意的题目,这恐怕是命题者所始料未及的。

除了诗题《鸟散余落花》外,另一道试题是《孤竹管赋》。这道题目出自《周礼》“孤竹之管,云和之琴瑟,云门之舞,冬日至,于地上之圜丘奏之,若乐六变,则天神皆降,可得而礼矣”和“孤竹之管,空桑之琴瑟,咸池之舞,夏日至,于泽中之方丘奏之,若乐八变,则地祇皆出,可得而礼矣”两段话。《周礼》和《仪礼》、《礼记》并称“三礼”,西汉以来就一直是儒家最重要的典籍。孤竹管出自这样的经典,不算冷僻。唐代的《中宗祀昊天乐章·雍和》和几首郊庙歌辞,都以孤竹管为象征礼仪的符号。可是,多数举子竟然对孤竹管的典故茫然无所知。下笔千言,不知所云。

十四位新进士中经得起复试的,除了孔温业,就只有赵存业和窦洵直两人。

就这样,曲江雁塔少了几分浮华,飞觥换盏时倒多出一个话题。以新进士为主角的风雅故事还没有进入高潮就戛然而止,悄悄地被置换为了无意趣的案情分析和带有市井味道的流言。子亭复试没有使事情变得简单。正相反,证实钱徽确实存在舞弊罪状的同时,复试将那些原本高中、继而落第的人拖进了不名誉的泥沼。他们包括裴度之子裴撰、李宗闵之婿苏巢、杨汝士的季弟杨殷士,还有郑覃之弟郑朗。

段文昌和李绅、元稹联手攻击了钱徽,最终却发现他们伤害了比钱徽更显赫的人物,还有他们背后的家族:

裴度,是闻喜裴氏最有声望的代表。人们用“魏分三祖,晋方八王”八个字,来概括这个家族数百年不衰的气运。在品藻人物成风的魏晋时代,琅琊王氏盛极一时,只有闻喜裴氏的八位一流人物可以与之相提并论。当琅琊王氏一如乌衣巷口的斜阳,风光不再,裴氏三祖传下来的五眷依然人才辈出。三百年来,闻喜裴氏一门先后走出宰相五十九人之多。裴度是其中的佼佼者,从淮西龛乱到卧镇北门,他历事七朝、四度拜相,是郭子仪之后又一堪称朝廷柱石的人物。半年后,裴度三度上疏,指责科举案中支持段文昌的元稹。两人之间爆发了一场两败俱伤的冲突。

郑覃和他的家族荥阳郑氏北族第二房“不以才行相尚,不以轩冕为贵”。一介布衣,也敢傲视公卿。凭借深厚的经学功底和朴素的家风,他们赢得了世人的仰慕,名列“四姓”高门。到了中唐,这个房支前后六人拜相。郑覃是已故宰相郑珣瑜之子,自己后来也成了宰相。虽然是贵公子,郑覃少年时就甘于清贫。位至宰相后,他依然家无媵妾,府邸简陋如故,仅能遮蔽风雨。父子两代人的品格与不凡成就,标志着荥阳郑氏仍是山东最高贵的士族之一。郑覃擅长稽古守正的经学,曾奏请宿儒校定六籍,刻在太学的石碑上。进士科所擅长的诗歌词赋却是他的弱项。朴素的郑覃严厉批评过进士们的浮华作风,但他并不反对考取进士。和其他山东旧族一样,他们需要靠进士入仕为官,保持家族的政治地位。

传说,郑覃的弟弟郑朗入闱前,曾到青龙寺游玩。一位擅长相面的僧人说他没有中进士的缘分。就在几天前,郑朗赫然高中。一时间,贺客盈门,只少了那位僧人。等郑朗在复试中落第,那位僧人才飘然而至,高兴地祝贺郑朗,说:你若中第,就不好了;现在落第,意味着你要位极人臣。多年以后,郑朗果然继父、兄之后,当上宰相。可这个故事,谁又能说,不是郑家为了掩饰先中后黜的尴尬,自说自话呢?

长庆舞弊案牵扯到的第三位大人物是宗室之后李宗闵。他的父亲曾任宗正卿,伯父李夷简贵为宰相。杨浑之的父亲杨凭就曾因李夷简弹劾,被贬出长安。这一回,杨浑之落第,李宗闵的女婿苏巢却金榜题名。一枯一荣,更是落在世人眼中。段文昌奋力一击,把苏巢从进士行列中踢了出来,也算是杨浑之那几卷书画的意外收获。当时,李宗闵已官拜中书舍人。如果不是舞弊案意外受挫,再熬数年,入阁拜相也不算奢望。未来几十年,工于权术的李宗闵是长安的风云人物,在他身边,聚集着许多年轻才俊,形成不可小视的势力。他们虽号称“牛党”,可牛僧孺没有当过他们的领袖,一直是李宗闵领导他们,对抗李德裕的李党。不少人认为,所谓“牛李党争”名不符实,“二李党争”好像更为贴切。

另外一名牵涉案件的杨汝士,家世可以追溯到汉朝的“关西夫子”杨震。名满长安的弘农杨氏共有三家:履道坊的杨凭,新昌坊的仆射杨于陵,再有就是杨汝士了。杨汝士一门盛极一时,除了杨汝士外,杨虞卿、杨汉公、杨鲁士等人相继跻身朝堂。杨汝士和他的两个兄弟最爱在科举中上下其手,每到春闱,许多热衷功名的举子无不奔走门下。当时,苏景胤、张元夫喜欢为举子通榜是出了名的,可杨家三兄弟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长安里坊,一度流传着这样的说法:“欲趋举场,先问苏、张;苏、张犹可,三杨杀我。”

……

如此之多的高官和望族涉案,赋予长庆舞弊案别样的深意。在很多人看来,“落花啼鸟纷纷乱”,不正标志着牛李党争鸣锣开场?这种看法值得商榷。果真如此的话,控辩两造,谁牛谁李?

和段文昌、元稹一道充当原告的李绅,是未来李党的中坚。但是,仅凭这一点就断定这是李党对牛党的一次政治攻势,证据不足。段文昌、元稹二人好像都不能划归李党。被告席的情况更能说明问题。那上面,站着牛党领袖李宗闵和他的盟友杨汝士,也站着李党的领袖郑覃,还有李党的同情者裴度。所以,将长庆贡举舞弊案看成牛李党争的第一幕失之牵强。

但这确实是一次无是无非的党争事件。

也许有人不同意这种说法。就如当时人所评论的那样,这次贡举“贵者以势托,富者以财托,亲故者以情托,此岂真贡举哉”。依照常理,揭发有理,作弊无耻。控方拥有道德优势。可我们把案情细细地把玩一遍,是非界限就模糊了。

不要忘了,段文昌本身就是一个“贵者以势托”的舞弊者,只不过钱徽没有买他的账,才转而发难。“倜傥有气义”的段文昌很重一诺千金。如今,价值何止千金的书画收入行囊,区区一诺却没有兑现,无怪乎他要恼羞成怒了。就要离开长安这个是非圈的段文昌无所顾忌,在临行前掀起了轩然大波。

李绅和段文昌一样懊恼。他推荐的周宾士也名落孙山。如果没有段文昌发难,他势单力孤,也许会暗暗忍下这口气,等待报复的机会。没想到,天赐良机。当李绅听说段文昌告了御状,毫不犹豫地站到了原告一边。另一名翰林学士李德裕与李绅、元稹并称“翰林三俊”,当然是同气联声了——素称清贵的翰林学士们,都在舞弊案的沼泽里泥足深陷。

征诸史籍,有唐一代,贡举纠纷如果闹到不得不以复试甄别是非时,向例都是由翰林学士主持的,因为他们无不文才过人,作为天子私人,地位又相对超然。长庆元年的子亭复试却一改常例。代替他们主持复试的王起和白居易,会保持中立和客观的立场么?

白居易与钱徽曾同在翰林学士院,他们诗歌唱和,留下了“连辅青缣被,对置通中枕”的诗句;在用兵还是罢兵的争论中两人立场一致;另外,在李宗闵的密友杨虞卿牵线下,白居易娶了杨汝士的妹妹为妻;李宗闵之婿苏巢、杨汝士的季弟杨殷士都是参与舞弊的举子——白居易与被告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子亭复试的另一位考官王起,他曾是李德裕父亲的掌书记,两人关系亲厚……

总之,没有是非,没有曲直,在堂皇的议论和谴责后面无非是一张张因恼羞成怒而涨红的面孔。在“玉管金樽夜不休”的长庆元年春夜,我们要像狄奥根尼那样,提着一个灯笼,游走在长安,告诉全世界的人:“我在找一个真正诚实的人。”

作为旋涡中心的人物,钱徽倒是表现出应有的风度。李宗闵、杨汝士劝他将段文昌、李绅请托的私人信件进呈天子,好把原告也拉下水。钱徽却把这几封很重要的函件掷入焦杯。一片飘扬的纸灰里,事态进一步恶化的可能性就此灰飞烟灭。

细细推敲这种洒脱,我又不免怀疑那不过是另样的世故:考虑到李绅、元稹和李德裕身居清秘,再加上一个段文昌,钱徽用信笺来徼讦对手,不见得有效。如果不能一击中的,那么他很可能遭到更残酷的报复。钱徽的退让却不失为一步好棋:既明白地向对手示弱,换取他们对等的宽大;又塑造了一个处变不惊、胸襟宽广的君子形象,及时扭转了对自己很不利的舆论。

最终,钱徽被谪为江州刺史。这是一个远算不上严厉的处罚,而且没多久他便内迁华州。未来的几十年内,当多少同僚深陷党争、不能自拔,钱徽却平静地度过自己的宦海余生。这不能不说得益于这种及时抽身的智慧。

长庆贡举舞弊案,在钱徽一肩担起了大部分的罪责后,终于结案了。从更长远的时间看,一切还刚刚开始。

钱徽只是被贬离开长安的大臣中的一个。在他之后,官僚们“皆挟邪取权,两相倾轧。自是(贡举舞弊案)纷纷排陷,垂四十年”。一次寻常的贡举舞弊,还有一次不那么寻常的揭发,最终演变为长时间的党争。所以,我们要把长庆贡举舞弊案放到大背景下来观察。唯其如此,我们才能超越案件本身的是非纠葛,获得一个完整的理解。
更多

编辑推荐

1心理学十日读
2清朝皇帝那些事儿
3最后的军礼
4天下兄弟
5烂泥丁香
6水姻缘
7
8炎帝与民族复兴
9一个走出情季的女人
10这一年我们在一起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绿眼

    作者:张品成  

    文学小说 【已完结】

    为纪念冰心奖创办二十一周年,我们献上这套“冰心奖获奖作家书系”,用以见证冰心奖二十一年来为推动中国儿童文学的发展所做出的努力和贡献。书系遴选了十位获奖作家的优秀儿童文学作品,这些作品语言生动,意...

  • 少年特工

    作者:张品成  

    文学小说 【已完结】

    叫花子蜕变成小红军的故事,展现乡村小子成长为少年特工的历程。读懂那一段历史,才能真正读懂我们这个民族的过去,也才能洞悉我们这个民族的未来。《少年特工》讲述十位智勇双全的少年特工与狡猾阴险的国民党...

  • 角儿

    作者:石钟山  

    文学小说 【已完结】

    石钟山影视原创小说。

  • 男左女右:石钟山机关小说

    作者:石钟山  

    文学小说 【已完结】

    文君和韦晓晴成为情人时,并不知道马萍早已和别的男人好上了。其实马萍和别的男人好上这半年多的时间里,马萍从生理到心理是有一系列变化的,只因文君没有感觉到,如果在平时,文君是能感觉到的,因为文君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