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奘为摆脱京师世俗烦扰,而要求将佛经译场迁往宜君玉华寺。在此译完秩部浩繁的六百卷《般若》之后,自觉身力衰竭,知无常将至,而向门人嘱咐后事。丧葬宜从俭省,可以用粗席裹送。葬地选择在山涧僻静的地方,切不要靠近宫寺。嘱后不久,即干麟德元年(664年)二月五日去世。唐高宗闻讯后,为之罢朝数日,勅令将玄奘灵柩移归京师。丧事所需并令官给。玄奘的弟子们谨尊遗命,用粗席为舆奉灵柩还京。但在入葬时,由于皇室的干预,都内豪贵,僧尼士庶为其大造殡送之仪,以幡帐、泥洹、帐舆、金棺、银椁等五百事随葬。送葬者来自周围五百里内,达百万之众。举行了一个既豪侈又张扬的葬礼。又奉勅将遗体葬在长安城外咫尺的水东岸的白鹿原上。违背了玄奘丧事从简,远离宫寺的遗言。
唐高宗李治晚年,患风痹之疾,又受制于皇后武则天,疾病愤懑,其心绪可想而知。而座落在龙首原上的大明宫内,抬首即可看到白鹿原上的玄奘墓塔,因之常引起高宗的伤感,遂于总章二年(669年)下勅徙葬玄奘于樊川北原,并营造塔寺,即今日所见的兴教寺玄奘塔。玄奘入葬五年余,即遭迁葬,这是违背玄奘遗言的第一个恶果!
兴教寺玄奘塔下之唐大遍觉法师塔铭由于厚葬的习俗,自古就有盗墓的现象。虽对盗墓者处以极刑,但在升平时期,也总有极少亡命徒,干这种遭人唾骂的勾当。而在改朝换代的纷乱年月里,法纪荡然,就有人明火执杖的掘墓发财。更有凭借政治、军事力量大张旗鼓的盗掘前代帝后陵墓。其目的不只为发财掘宝,而且是为了发泄阶级仇恨。如秦末项羽入关之掘焚秦始皇陵。西汉末赤眉军入长安盗掘高祖长陵等西汉十一陵。唐末战乱,有人垂涎玄奘随葬之金棺、银椁等珍宝,趁纷乱之际,纠合无赖盗掘了玄奘的灵塔。但将此暴行转嫁到义军领袖黄巢的头上,当然是无稽之谈!由于厚葬,招致玄奘灵塔的被盗掘。这是违背玄奘遗言的又一个恶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