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安南郊有两座砖塔,东西对峙,交相辉映,一座雄风盖世,犹如荷盾屹立的武士;一座婀娜多姿,就像簪花漫步的仕女。这就是举世闻名的大雁塔和小雁塔。今日已成为古都西安最显著的标志之一。人们从之可以窥见光辉灿烂的盛唐文化之一斑。
小雁塔塔顶残阙,塔身之裂缝,已于1964年由西安市人民政府施工修复。大雁塔则未见残阙,且近年也没有大的修茸。是否还保持着建时的原貌呢?在一千三百年的漫长岁月中,有无沧桑变迁呢?
唐武宗会昌年间,废毁天下佛寺时,各地不少寺塔多被拆毁,但慈恩寺由于其在文化和宗教上的特殊地位,而在明令保留的少数几座寺院之列。因而大雁塔在这次事件中,没有受到影响。可在唐末兵火中,特别是唐昭宗天佑元年(904年)朱温强迫昭宗东迁洛阳,对长安城进行了一次毁灭性的破坏时,塔也遭到危运。故五代长兴(930-932年)中,由西京留守安重霸对大雁塔进行了整修。
至北宋神宗熙宁年间(1068-1077年),有个名叫康生的财主,在大雁塔内大摆宴席时,不慎失火,火彻夜不熄。到元丰年间(1076-1085年)塔又一次失火。由于大雁塔塔身如一座大烟匆一般,故塔内失火是很难扑灭的。所以只能任其延烧,以至彻夜不熄。塔内楼梯、楼板、拦杆等木结构,必然全为灰烬。所幸塔身是砖石砌成,两次大火,虽不致使塔倾圮,但从底层现存的石门框的断裂迹看,可能就是受损于这几次大火的。经过大火之后,由于塔已不能登临,当然游客也就稀少了。等到明代,才重修了楼梯,方能登临塔顶。
大雁塔的第三次危难,是明嘉靖已卯(三十四年)的大地震。即发生在1556年元月23日夜半的这次大地震。这是我国有文字纪录的,破坏最惨烈的一次地震。波及九个省,死亡人数,奏报有名者,即达八十二万余人。在这次地震时,西安的民居、寺观、衙署,多有倒塌者。而大雁塔的塔顶即在这次地震时被震落坠地。致使原来立在塔下的集王羲之书《圣教序》碑,被压断毁,而后才被移往碑林的。可见现在的大雁塔之顶,是以后补修的。今日所见之大雁塔之身,磨砖对缝十分整齐,但已非唐代原貌。而是明代整修时将塔身表面,整个又砌了一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