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李世民是一位极精明的政治家。他对自西域归来的高僧玄奘,给以极高的礼遇和支持。这并非迷信玄奘带回的大量佛经,或由他阐发的新教义,而是在于十分关注玄奘经行西域各地,十多年的亲身经历见闻。
唐太宗如此重视西域各地的情况,是有深刻的社会背景的。我国玉门关以西,喀尔巴什湖以东和以南的广大地区,被称作“西域”。这是连接我国中原地区与中亚、西亚、南亚的举世闻名的“丝绸之路”的通道。自张骞通西域后,我国不断开拓、经营和管理这条通道。到了隋代,当时蒙古高原和西域地区,虽然是在东、西突厥的控制之下,但都臣服于隋。隋之后,东、西突厥割据自立,而且不断侵扰掠夺唐王朝的西北边境,成为初建的唐王朝的最大威胁。突厥曾一度侵入长安近郊,京师戒严,几乎迫使唐高祖李渊迁都躲避。所以解除突厥的威胁,是唐帝国生存的当务之急。贞观四年(630年)李靖击败了东突厥,唐太宗在蒙古高原建立定襄、云中等都护府。而西突厥仍不断侵扰边境,拘留唐使,阻隔中西陆路交通。为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保持“丝绸之路”的畅通,与中亚、西亚、南亚诸国建立睦邻关系,加强各国间的友好往来,必须解除西突厥的侵扰威胁。因此,唐太宗迫切需要了解广大西域地区的情况。所以当唐太宗在洛阳第一次接见刚刚由印度回国的玄奘时,就要求玄奘把他在西域各地的见闻都写出来。
玄奘应唐太宗的嘱托,由他口述,其弟子辩机笔录整理。将他在十七年中,旅途所亲身经历的一百一十个和听闻的二十八个,共一百三十八个城邦、地区或国家的历史传闻、山川地形、城邑关防、交通道路、风土人情、物产气候以至文化吏治等,一一记述。书名曰《大唐西域记》,共十二卷。这部著作不但文笔绚丽流畅,简炼严谨,而且内容极其丰富,涉及的地域又异常宽阔,七世纪的中亚、西亚、南亚诸国的社会情况,跃然纸上。玄奘在完成《大唐西域记》后,在进书表文中说:“班超候而未远,张骞望而非博。今所记述,有异前闻。虽未极大千之疆,颇穹葱外之境,皆存实录,匪敢雕华。”为其翔实丰富而且超过前人的记述,感到自豪。唐太宗接到这个著作后,十分重视。他表示对玄奥莫测的佛经,是不感兴趣的,而对《大唐西域记》则是要认真披读的。
玄奘撰述的《大唐西域记》经过唐太宗、唐高宗两代的努力,西突厥的威胁终于被解除。唐政府在西域地区,设立了都护府等行政管理机构。使广垠的西域地区,出现和平与安定的局面。“丝绸之路”得以畅通无阻,唐与西亚、南亚诸国的友好关系,也随之大大发展,促进了东西文化的交流。唐太宗的雄图得以实现,而玄奘的《大唐西域记》也起了应有的历史作用。
《大唐西域记》记述的佛陀伽耶《大唐西域记》已成为玄奘遗留下的最为珍贵的文化遗产。它成为今天研究印度、巴基斯坦、尼泊尔、阿富汗诸国历史的珍贵文献,故为世界各国学者所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