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至政协
终南镇位于周至县城正东12公里处,总面积60.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53616亩,镇区面积8平方公里。辖30个行政村,46个自然村,全镇总人口63000人,占周至县总人口的九分之一,是周至县第一古镇,为周至东部经济、文化、商贸中心。
终南镇门楼
终南古镇历史悠久,约形成于西周初期,曾因山清水秀、村社辏集、土地肥沃、物产丰富而享誉关中。西周时矢侯封地被封为矢国。西汉武帝太初元年(前104)于终南初次置县,称为宜寿县。后曾历置终南郡、周南郡、恒州等,仅置县历史就长达700余年。因曾置县,故镇区尚存城隍庙一处,这在全国尚属首例。
终南古镇人文底蕴深厚,早在秦汉时期就被视为风水宝地。秦昭王时被封为上林苑。其时,苑内百亩翠竹枝繁云天,百亩垂杨婀娜多姿,称曰长杨宫。汉初“休养生息”之时曾开放秦的苑囿园池让人民耕种,成为米粮之乡。到了汉武帝时期,武帝凡事争强好胜,好大喜功,啥事一人说了算,建元三年(前138)武帝经常微服出游,去终南山一带打猎,大队人马驰于禾稼之地,百姓极为所患,民皆呼号骂詈。后来,武帝为了他的十万大军能够不受任何影响和干扰的奔驰校猎,于是命中大夫吾丘寿王征购户、杜民田,扩建上林苑。此举亦引起朝臣不满,时有从臣东方朔上《谏起上林苑疏》极力劝阻兴建宫苑,建议武帝重视农桑,恤民疾苦。武帝虽然肯定了进谏的好意,并进行了嘉奖,但按照自己原先的计划扩建了上林苑。《汉书·元帝纪》记:永光五年(前39)上幸长杨射熊馆,大事骑猎。《雍胜略》载:长杨宫在周至东南32里(今终南镇竹园头村),“宫门建有高台射熊馆(亦作观)”供皇帝观看校猎。汉武帝曾多次在此狩猎,而且喜好亲自与兽搏斗。司马相如见武帝以万乘之尊亲履险境不以为然,乃作《长杨赋》。王龙标在《青楼曲》曾写道:“白马金鞍随武皇,旌旗十万猎长杨。楼头少妇鸣筝笙,遥见飞尘入建章。”描写的就是汉武帝射猎的宏大场面。汉成帝元延二年(前11),下今扶风郡调集民众,西自褒斜谷,东达弘农郡,南到汉中秦岭中,张设捕兽网点。捕到熊罴、豪猪、虎、豹、长尾猴、狐、兔、麋鹿等,运到射熊馆,建围栏圈住,令少数民族使者入栏与野兽搏斗,谁捉到什么野兽,就奖赏给谁。汉成帝以观赏为乐。关中地区因这次民众捕兽,致使秋收无法进行。因之扬雄方作《长杨赋》。
在终南古镇村堡史话中,当数终南毓兴村的北堡最为有名。终南北堡位于终南镇北面,北周天和二年(567)命名为终南北堡。宋元曾在终南北堡城南建立太平兴国宫,简称太平宫。殿阁宏丽庄严,四周风光清幽。内有宋太祖和宋太宗的御容。有碑,徐铉作铭,王钦若作记,今庙碑俱毁,仅存遗址。宋仁宗嘉七年(1062)二月,苏轼任凤翔府通判,奉诏分往属县减决囚禁,历经宝鸡、虢、眉、周至四县所《行纪》诗,在写到太平兴国宫时说:“先帝膺符命,行宫画景冕旒。待臣簪武弁,女乐抱箜篌。秘殿开金锁,神人控玉虬。黑衣横巨剑,披发凛双眸。”暗讽赵光义斧声烛形弑兄篡位,怕人心不服,特意让道士待守真编造了一套神告身膺符命应为帝王的鬼话,来欺骗朝野,震慑人心。并庙视神,而道教因待守贞的缘故,也大大地兴盛起来。
毓兴村不仅古迹悠久,而且人文蔚起,终南北堡乾隆二十五年(1760),郝适就中了进士,先后任江西新奉县,四川南部县等知县。在任政绩卓著,为百姓称道。从嘉庆到同治年间,仅路氏一门三代就出了五位进士,并且文才出众,三位进了翰林院,其中路德、路慎庄父子最为出名。
路德(1785-1851),字润先,号鹭洲,终南镇北堡人,资质颖悟,刻苦好学,自幼随父于任所秉承严教,矢志读书。清嘉庆十二年举人,十四年(1822)进士,后入翰林院为庶吉士,散馆后改任户部湖广司主事。父丧丁忧三年,十八年考为军机章京。公事之暇,读书作字,京师求文字考殆无虚日。道光二年(1822)因眼疾请假归里,静养三年,目复明,以母老不复任,决意潜心治学。历主关中乾阳、宏道、象峰、对峰各书院,教人专以自省身心,讲求实用为主,古以不对求,不嗜利为治心立身之本。生平研经躬道,不事偏倚。朝邑闫敬铭师事路德最久,称其怀抱峻洁,遗弃荣利,言学理切近踏实,无门户标榜气习。
路德历讲诸书院20余年,订立课程,因材施教,陕、晋、江、浙从多士子恭拜门墙,其中进士,任京处各职者数以百计,举人、生员及再绪弟子数以千计。于制艺文,试帖诗的造诣,路尚为清季一代宗师。因之,海内持诗卷以求品题而增声价者,更是不可胜数。一生著作有《仁在堂示集》11种,《柽华馆示集》、《柽华馆诗集》、《蒲编堂训萦草》,还有评改的《明示明》,厘定他人著作的《五经文漪》、《三老人诗集》、《二竹斋诗集》等。皆风行海内,甚至流传到朝鲜、日本、越南、俄罗斯。
路德半生从事教授,对子侄辈严厉训导,每日五更,子侄辈环立榻前,背诵诗书,数十年如一日。路氏一门,文风甚盛,路慎庄之孙路孝植,字壬甫,日本东京驹场农科大学毕业,历任学部主事,教育签事,湖北省教育厅厅长,中国农业大学校长等职。可谓是克绍箕裘,不堕家风。路德死后,安葬于马召南金盆山中。
民间谚语有曰:“天下村数豆村,豆村下来是路村。”终南镇的豆村之大,全国有名,号称“天下第一村”,人口过万,南北六里,东西三里。自古以来,这里就是远近闻名物资集散地,古以制售陶皿器具“豆”闻名天下,称为豆村。豆村村北的马家曾是西周时期的古战场,在此遗址上曾出土过国家一级文物——西周青铜鼎一尊,其制造工艺比故宫珍藏的还要精细。豆村四月初八古腊会规模盛大远近闻名,每逢古会,商贩云集,行人如织,四里八方的庄稼人都来这里逛会、看戏、走亲戚。游古腊时,八台神龛前行,百竿灵幡摇曳,数百彩旗漫卷,一路锣鼓喧天。古腊工艺,巧夺天工,瓜果人物,鱼虫鸟兽,惟妙惟肖,栩栩如生。所到之处,八村九社鸣炮相欢,家家户户瓜果伺候,善男信女顶礼膜拜,整个村内人山人海,热闹非凡。
终南镇老街西街
提起终南镇的“老王会”,在周至境内及至关中地区名气甚大,共有甘沟、解村、三湾等13个村堡联合举办,庙会祭祀的所谓老王,是指唐代的两位爱国英雄——张巡和许远。
安禄山发动叛乱后,张巡与许远合兵守睢阳,坚守数日,援绝粮尽,城陷被杀。张、许二人在唐代就被立庙祭祀。《新唐书·张巡传》:“天子下诏,赠巡扬州七都督,远荆州七都督……皆立庙睢阳,定时称祀。睢阳至今祠享。号‘双庙’‘云’。”后来在南各有立庙奉记,进而遍及全国。宋时封张巡为东平威烈昭济显庄灵王,许远为孚应昭烈王。故十三堡古会称张、许为老王。
人们何以对张、许二人如此敬仰,这主要是被他们的英雄气概所感染。按《旧唐书·张巡传》:巡神气慷慨,每与贼战,大呼誓师,皆裂血流,齿牙皆碎,城将陷,西向再拜,曰:“臣智勇俱竭,不能式遏强寇,保守孤城。臣虽为鬼,誓与贼为厉,以答明恩。”正是由于张巡有“臣虽为鬼,誓与贼为厉”之语,所以民间都以张巡为驱鬼辟疫之神,其形象则赤发青面,吻出四牙,状其狞恶。
老王会最早的发起,为甘河村人司际虞所首倡。司际虞,字舜山,号艮斋,道光八年举人,曾任绥惠州学正。著《醒世要言》。同治五年(1966)里后在村南孤魂庙(祀张巡之庙)教学。由于当时清口正处于外患日剧之时,司际虞出于爱国心,号召人们效法张巡、许远,爱国忠君。于是联合甘沟、梁家村、陌阡、强家庄、解村、徐家村、南北圪塔兴、千家湾、韩家湾、黑河三湾等十三堡,于每年正月二十七、八举行盛会祭祀,每年轮流一村主办,唱戏,耍社火,赛纸,赛锣鼓,红火热闹,至今不衰。老王会不仅弘扬了庙会文化,而且于古会之上进行物资交流,十分有利当地经济的开发。
在终南镇内,要提起勒马村还有一段神奇的来历。西汉末年,王莽篡位,内乱四起,刘秀被王莽的大将军围追堵截,一路朝东,跃马越过田峪河畔,刚勒住马缰,只见田峪河内洪水大发,追兵受阻,才使刘秀在此大难不死,不久后东山再起,一举歼灭王莽做了后汉皇帝,勒马而立的地方后来形成的村子就叫勒马村。
如今的终南古镇交通便利,301国道横东西,县域骨架路四通八达,连接南北,与107省道旅游线贯通。水利资源也十分丰富,黑河、田峪河、天井河穿境而过。在经济发展中已由原来的农业大镇转化为经济强镇的发展战略。一村一品,一村一业的格局初具规模,以果业储藏、建筑材料、食品加工、机械制造、木器加工、酿造为主的产业基地已经形成。在产业结构调整中,终南镇实施的“12211”计划(即1万亩蔬菜、2万亩苗木花卉、2万亩高效粮田、1万亩果品、1万亩牲畜饲料基地)初具规模。2006年工农业总产值突破6.5亿大关,人均纯收入达以2620元。有着悠久历史的终南古镇正一步一步走向繁荣富强的小康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