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5节

  传

  五年春正月,甲戌、己丑,陈侯鲍卒,再赴也1.于是陈乱2,文公子佗杀太子免而代之。公疾病而乱作3,国人分散,故再赴。

  1再赴:二次赴告。此句解释《春秋》书陈侯卒于“甲戌、己丑”之原因。2于是:此时。3疾病:病重。

  夏,齐侯、郑伯朝于纪1,欲以袭之。纪人知之。

  1“齐侯”二句:齐、郑为当时重要国家,纪乃小国。齐、郑朝纪,实欲袭之。

  王夺郑伯政1,郑伯不朝。

  秋,王以诸侯伐郑2,郑伯御之。王为中军;虢公林父将右军3,蔡人、卫人属焉。周公黑肩将左军4,陈人属焉。

  郑子元请为左拒5,以当蔡人、卫人,为右拒,以当陈人,曰:“陈乱6,民莫有斗心,若先犯之,必奔。王卒顾之7,必乱。蔡、卫不枝8,固将先奔9.既而萃于王卒10,可以集事11.”从之。曼伯为右拒12,祭仲足为左拒13,原繁、高渠弥以中军奉公。为鱼丽之陈14,先偏后伍,伍承弥缝。

  战于伕葛15.命二拒曰:“旝动而鼓16.”蔡、卫、陈皆奔,王卒乱。郑师合以攻之,王卒大败。祝聃射王中肩,王亦能军17.祝聃请从之18.公曰:“君子不欲多上人19,况敢陵天子乎20!苟自救也21,社稷无陨22,多矣23.”

  夜,郑伯使祭足劳王24,且问左右。

  1王夺郑伯政:隐公八年,虢公始任王卿士,郑庄公为左卿士(见隐公九年《传》)。至此桓王夺郑伯之政而专任虢公。2以:有“率领”之意。僖公二十六年《传》:“凡师,能左右之曰以。”3虢公林父:王卿士。4黑肩:即后来之周桓公。5子元:郑公子,名突。拒:方阵。6陈乱:陈桓公死,其弟佗杀太子免自立,国内不稳定。陈:国名,妫姓,在今河南淮阳及安徽亳州市一带。7顾:瞻顾。谓因瞻顾而分心。8蔡:国名,姬姓,在今河南新蔡县一带。卫:国名,姬姓,在今河南淇县一带。不枝:抵挡不住。枝:通“支”。支持,抵拒。9固:必。10既:终。而:乃。萃:聚集。11集:成。12曼伯:郑公子忽(后之昭公)。13祭(zhài)仲足:与下文原繁、高渠弥、祝耽都是郑大夫。14鱼丽之陈(zhèn):古代兵车与步兵协同作战的一种阵法。据《司马法》,战车二十五辆为一偏,以车居前,以伍(五人为伍)次之,弥补战车之间的空隙。陈:同“阵”。15伕(xū)葛:即长葛,郑邑,在今河南长葛市东北二十余里。16旝(kuài):号令指挥用的旗帜,用整帛制成。鼓:击鼓进攻。17王亦能军:谓王师败绩,不复成军。疑“亦”为“不”之误字。

  18从:追逐。19上人:加于人之上。20陵:凌驾,加于其上。21苟:但。22陨:失。23多矣:谓所获已多。24祭足:即祭仲。劳:慰劳。下文“问”亦慰劳之意。

  仍叔之子1,弱也。

  1“仍叔”二句:谓《春秋》书“仍叔之子”而不书其名,是讥讽王使幼弱。

  秋,大雩。书,不时也1.凡祀,启蛰而郊2,龙见而雩3,始杀而尝4,闭蛰而烝5.过则书6.

  1不时:雩有两种,一种是按时举行的,即常祭。另一种是因天旱而特为举行的,即不时之祭。2启蛰(zhé):惊蛰。惊蛰本在雨水前(当夏时正月)。汉武帝行太初历,改在雨水之后(当夏正二月)。郊:祭名。在郊外祭祀天地,以祈求丰收。3龙:苍龙。东方角、亢、氐、房、心、尾、箕七宿(xiù)之总称。见(xiàn):同“现”。夏正四月,龙黄昏时现于东方,万物开始生长,故祭天祈雨。4始杀:夏正七月,秋季肃杀之气始至。尝:天子诸侯秋祭宗庙。秋天嘉谷始熟,故荐(献)尝于宗庙。5闭蛰:夏正十月,昆虫蛰伏。烝:天子诸侯冬祭宗庙。烝是“众”的意思。冬季万物皆成,可荐者众,故烝祭宗庙。6过:祭祀不按时举行。

  冬,淳于公如曹1.度其国危2,遂不复3.

  1淳于公:即州公。州建都淳于(在今山东安丘市东北三十里)。2度:揣度,估量。3复:返。指回国。此条本与下年传文相接,为后人所割裂。

  经

  六年春正月1,寔来2.

  夏四月,公会纪侯于成3.

  秋八月壬午4,大阅5.

  蔡人杀陈佗6.

  九月丁卯7,子同生8.

  冬,纪侯来朝。

  1六年:公元前706年。2寔(shí)来:此人(指州公)来至鲁。寔:通“是”。《公羊传》:“寔来者何?犹曰是人来也。”

  3成:鲁邑,在今山东宁阳县北。4壬午:八日。5阅:检阅车马。6陈佗:即陈公子五父。桓公五年,佗杀陈太子而自立。因篡位未会诸侯,故不书爵。7丁卯:二十四日。8子同:桓公之子,名同。即后来之庄公。春秋十二公中,唯庄公为嫡长子,备用太子之礼,故史书之于策。

  
更多

编辑推荐

1聚焦长征...
2聚焦长征--长征中的...
3红军长征在湖南画史
4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5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6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7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8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9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10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