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2节

  传

  二年春,宋督攻孔氏,杀孔父而取其妻。公怒,督惧,遂弑殇公1.

  君子以督为有无君之心2,而后动于恶,故先书弑其君。

  1此条当与上年传文连读。2“君子”三句:此释《春秋》书法。宋督先杀孔父,后弑殇公,而《经》书“宋督弑其君与夷及其大夫孔父”,因宋督擅杀大夫,早已目无君长。为:是。

  会于稷1,以成宋乱。为赂故,立华氏也2.

  宋殇公立,十年十一战3,民不堪命4.孔父嘉为司马,督为大宰,故因民之不堪命,先宣言曰5:“司马则然6.”已杀孔父而弑殇公7,召庄公于郑而立之8,以亲郑。以郜大鼎赂公,齐、陈、郑皆有赂,故遂相宋公9.

  1“会于”句:鲁君与齐侯、陈侯、郑伯会于稷。《传》蒙经文省略与会之人。2以上四句谓《春秋》书“会于稷,以成宋乱”,因受贿之故,不讨乱臣贼子,而反立之,实为助乱。“华氏”为后世追书之辞。赂:贿赂。3十年十一战:隐公四年,与夷始即位,伐郑,围其东门;又取其禾;隐公五年,取邾田;与邾、郑战,入其郛;伐郑,围长葛;隐公九年,郑伯以王命伐宋;隐公十年,鲁败宋师于菅;宋、卫入郑;宋与蔡、卫伐戴;郑伯入宋;隐公十一年,郑伯以虢师大败郑师。4不堪:不能忍受。堪:能承受或忍受。5宣言:扬言。6司马:官名,主管军事。则:实,是。7已:既。8庄公:名冯,穆公之子,隐公三年奔郑。宋庄公公元前710年—公元前692年在位。9相宋公:为庄公之相。夏四月,取郜大鼎于宋,戊申,纳于大庙,非礼也。臧哀伯谏曰1:“君人者,将昭德塞违2,以临照百官3,犹惧或失之4,故昭令德以示子孙。是以清庙茅屋5,大路越席6,大羹不致7,粢食不凿8,昭其俭也9.衮、冕、黻、珽、带、裳、幅、舄、衡、郃、纮、倣10,昭其度也11.藻、率、鞞、鞛、鞶、厉、游、缨12,昭其数也。火、龙、黼、黻13,昭其文也14.五色比象15,昭其物也16.倖、鸾、和、铃17,昭其声也。三辰旂旗18,昭其明也。夫德,俭而有度,登降有数19,文、物以纪之20,声、明以发之21,以临照百官。百官于是乎戒惧,而不敢易纪律22.今灭德立违23,而置其赂器于大庙24,以明示百官,百官象之25,其又何诛焉26?国家之败,由官邪也。官之失德,宠赂章也27.郜鼎在庙,章孰甚焉?武王克商28,迁九鼎于雒邑29,义士犹或非之30,而况将昭违乱之赂器于大庙31,其若之何32?”公不听。

  周内史闻之33,曰:“臧孙达其有后于鲁乎34!君违35,不忘谏之以德。”

  1臧哀伯:鲁大夫,名达,臧僖伯之子。2昭德塞违:昭示明德,杜绝奸邪。塞:闭塞,杜绝。违:邪恶。3临照:临。临、照二字同义。4或:有时。5清庙:即太庙,天子的祖庙。茅屋:茅草所盖之屋。6大路:祭天之车,以木为之,不加装饰。《礼记·明堂位》:“大路,殷路也。”殷祭天以木路。《礼记·礼器》:“至敬无文,父党无容,大圭不琢,大羹不和,大路素而越席,牺尊疏布鼏,椫杓。此以素为贵也。”越(huó)席:蒲草编织之席。祭祀所用。越:通“括”,结。7大(tài)羹:水煮肉,用以祭祀。不致:不以五味(酸、苦、辛、咸、甘)调和。《礼记·郊特牲》:“郊血,大飨腥,三献爓,一献孰,至敬不飨味,而贵气臭也。”8粢(zī)食:用黍稷所做供神的饼。不凿:谓不精舂。凿本指米之细者,此用如动词。9昭:示。10衮(ɡǔn):古代天子、上公祭祀宗庙时所穿的礼服。天子之衮红色,公衮黑色。冕:礼帽。《荀子·大略》:“天子山冕,诸侯玄冠,大夫裨冕,士韦弁,礼也。”黻:同“儅”。韦恥,古代祭服的蔽膝。用熟皮做成。珽(tǐnɡ):玉笏。朝见时所执手版。带:大带。亦名绅带。以丝为之,在革带之外。古代衣服外用大带束腰,结于前,两边下垂的部分叫绅。裳:下衣。即裙。幅(bī):古人以幅帛斜缠于胫,自足至膝,类似于后世的绑腿。舄(xì):鞋。单底的叫鞋,复底垫木的叫舄。衡:横笄(簪)。衡的作用是把冠冕固定在发髻上。郃(dǎn):帽带。悬瑱(tiàn)(塞耳)之玉所系丝绳,垂于冠之两边。纮(hónɡ):冠冕上的带子。以一端系于左边笄上,另一端绕颐而上,缠于右边笄上。倣(yán):覆于冠冕上的装饰。11度:尊卑各有制度。12“藻”当指冕上垂旈之丝绳。《周礼·夏官·弁师》:“掌王之五冕,皆玄冕朱里,延、纽,五采缫十有二就,皆五采玉十有二,玉笄朱纮。诸侯之缫斿九就,琘玉三采,其余如王之事;缫斿皆就,玉瑱玉笄,……诸侯及孤卿大夫之冕、韦弁、皮弁、弁绖,各以其等为之,而掌其禁令。”率(lǜ):通“屘”,指带上交叉缝制的缉边。《礼记·杂记上》:“率带,诸侯大夫皆五采,士二采。”郑玄注:“此谓袭尸之大带。率,屘也。屘之不加箴功,大夫以上更饰以五采,士以朱绿。袭事成于带,变之,所以异于生。”鞞(bǐnɡ):刀鞘。鞛(běnɡ):通“琫”。刀柄上的饰物。天子以玉,诸侯以金。鞶(pán):革带。在衣内,用以系恥韨(裳外蔽膝之衣)及其他饰物。厉:带之垂者为厉。游(liú):同“旒”。旌旗边缘下垂的饰物。《广雅·释天》:“天子十二斿,至地;诸侯九斿,至轸;卿大夫七斿,至轵;士三斿,至肩。”缨:亦称樊(pán)缨。马颈上的革带套环,及下垂之缨饰。各种车的等级不同,与之相配的缨饰也有十二就、九就、七就、五就的区别,见《周礼·春官·巾车》。13火、龙、黼(fǔ)、黻(fú):都是衣服上的花纹。火、龙象其形。黼、黻:均为五章之一,古代绣在冕服及旗帜上的文采。以黑白二色在礼服上绣成的斧形花纹,刃白身黑,称黼。以黑青二色在礼服上绣成的亞字(两个弓字相背之形,或说两“己”相背),称黻。14文:文饰,文采。15五色:青、黄、赤、白、黑。古代以此为正色。比象:次序。比:次。象:序。五色比象,谓以五色相配。

  16物:色。17倖(yánɡ):亦称当卢。马额头上的饰物,镂金为之,行走时能发出声音。鸾:亦称銮。铜铃。有设在车衡上者,其形较大;亦有设在马镳上者,其形较小。和:设在轼(车前横木)上的铃。铃:设在旌旗上的小铃。18三辰:指日、月、星。画于旌旗,象天之明。旂(qí)旗:旗有九种,旂旗是其总称。19登降:增减。数:等级,等差。20文、物:指前所言花纹、颜色。21声、明:声承上文倖鸾和铃而言,明承上文三辰旂旗而言。22易:违反。纪律:纲纪法度。23今:若。表示假设。灭德立违:谓弃德而立奸回之臣(华督)。违:邪。24赂器:贿赂之器。25象:效,效法。26诛:责,责备。27宠赂:宠爱行贿之人。28武王:周武王,名姬发。克殷:灭商。29九鼎:禹以九州所贡金铸九鼎。夏灭,迁于商。武王克商,取其九鼎。雒邑:武王灭商,营雒邑而迁鼎于此,而后去之。至周公,卒营雒邑,谓之王城(在今河南洛阳市)。30义士:指伯夷、叔齐。非:鄙薄。以为德薄。31将:乃。违乱:奸邪。违、乱皆与德相对,训邪。宣公十五年《传》:“民反德为乱。”32若之何:对这事怎么办?33内史:官名,周室之大夫。34臧孙达:即臧哀伯。35违:邪。

  秋七月,杞侯来朝1,不敬。杞侯归,乃谋伐之。

  1“杞侯”四句:僖公二十七年《传》:“春,杞桓公来朝,用夷礼,故曰子。”此云“不敬”,不知所指何事。

  蔡侯、郑伯会于邓,始惧楚也1.

  1楚:亦称荆。国名,芈姓,周成王封熊绎于荆山一带,都丹阳(在今湖北秭归)。楚武王时,迁于郢(在今湖北江陵县北)。战国时灭于秦始皇。楚武王十九年为鲁隐公元年,桓公二年为楚武王三十一年。

  九月,入杞1,讨不敬也。

  1入:入其国而不占有其地。公及戎盟于唐1,修旧好也。

  1“公及”二句:隐公二年鲁与戎盟,今复盟,为重修旧好。冬,公至自唐1,告于庙也。

  凡公行,告于宗庙。反行,饮至、舍爵、策勋焉2,礼也。特相会3,往来称地,让事也。自参以上4,则往称地,来称会,成事也5.

  1“公至”二句:《春秋》书鲁公出行一百七十六次,书至者八十二,不书至者九十四。据《传》释经之凡例,反时告庙则书,不告则不书。2“饮至”句:国君出行,事毕返回,合饮于宗庙,叫饮至。饮毕,释置酒杯,叫舍爵。舍爵后记录功劳于策。3“特相会”三句:谓每会应有会主,公独与一国相会,则双方谦让,不肯为主,会事不成,故往来书地,不称会。特:独。让事:谦让未成会事。4参(sān):同“三”。指三国以上。5成事:成会事。

  初,晋穆侯之夫人姜氏以条之役生太子1,命之曰仇2.其弟以千亩之战生3,命之曰成师。师服曰4:“异哉,君之名子也!夫名以制义5,义以出礼6,礼以体政7,政以正民。是以政成而民听8.易则生乱9.嘉耦曰妃10,怨耦曰仇11,古之命也12.今君命大子曰仇,弟曰成师,始兆乱矣13,兄其替乎14?”

  惠之二十四年15,晋始乱,故封桓叔于曲沃16.靖侯之孙栾宾傅之17.师服曰:“吾闻国家之立也,本大而末小,是以能固。故天子建国18,诸侯立家19,卿置侧室20,大夫有贰宗21,士有隶子弟22,庶人、工、商各有分亲23,皆有等衰24.是以民服事其上25,而下无觊觎26.今晋,甸侯也27,而建国,本既弱矣,其能久乎28?”

  惠之三十年29,晋潘父弑昭侯而立桓叔30,不克。晋人立孝侯31.

  惠之四十五年32,曲沃庄伯伐翼,弑孝侯。翼人立其弟鄂侯33.鄂侯生哀侯34.哀侯侵陉庭之田35.陉庭南鄙启曲沃伐翼36.

  1晋穆侯:名费王,又称弗生,公元前811年—公元前785年在位。条:条戎所在地。今山西运城县安邑镇北三十里有鸣条镇,当即其地。晋穆侯七年,与王师伐条戎、奔戎,王师败绩。穆侯生太子,故名之曰仇。“太”:据下文及《左传》行文之例当作“大”。2命:名,命名。曰:为。仇:即后来之晋文侯。3以:于。千亩:地名,在今山西安泽县北九十里。穆侯十年,伐千亩,有功。生少子,故名之曰成师(后封于曲沃,号桓叔)。4师服:晋大夫。5名以制义:名当从其义。制:从。6义以出礼:谓礼由义生。《国语·周语上》:“夫义所以生利也。”出:生。

  7礼以体政:行政以礼。体:行。8听:从,服从。9易:违,违反。10嘉耦:好的配偶。妃(pèi):通“配”。配偶。11怨耦:怨偶。12命:名,称。13始兆乱矣:已经显现祸乱之征兆。兆:现。14替:废。15惠之二十四年:鲁惠公二十四年。即晋昭侯元年(公元前745年)。16封:建。谓建为附庸之国。桓叔:即成师。曲沃:在今山西闻喜县东二十里。晋文侯卒,子昭侯立,危不自安,故封成师为曲沃伯。17靖侯:桓叔之叔祖。傅:辅佐。18建国:封立诸侯。19诸侯立家:诸侯立卿大夫之家。20侧室:支子,庶子。21贰宗:嫡子为小宗,次者为贰宗。22隶子弟:士卑,自以其子弟为仆隶。23分亲:亲疏之等级。分:等。24等衰(cuī):等差,等级。等、衰同义。25服事:事奉。服、事同义。26觊觎(jìyú):指非分之想。27甸侯:甸服内的诸侯。古代以京师为中心,每五百里为一区划,由近至远分为侯服、甸服、绥服、要服、荒服,称五服。甸服为王畿千里之内的诸侯。28其:岂。29惠之三十年:公元前739年。30潘父:晋大夫。昭侯:晋昭侯,名伯,公元前745年—公元前740年在位。31孝侯:名平,公元前739年—公元前724年在位。32惠之四十五年:公元前724年。庄伯:桓叔之子。翼:晋国都城,在今山西翼城县东南。33鄂侯:名郄(xì),公元前723年—公元前718年在位。34哀侯:名光,公元前717年—公元前710年在位。35陉庭:地名,在今山西翼城县东南。36南鄙:南部边境。启:开启,引导。

  经

  三年春正月1,公会齐侯于嬴2.

  夏,齐侯、卫侯胥命于蒲3.

  六月,公会杞侯于郕4.

  秋七月壬辰朔5,日有食之,既6.

  公子翚如齐逆女。

  九月,齐侯送姜氏于晅7.

  公会齐侯于晅。

  夫人姜氏至自齐。

  冬,齐侯使其弟年来聘8.

  有年9.

  1三年:公元前709年。2嬴:齐邑,故城在今山东莱芜市西北。3胥命:诸侯相会,约言而不歃血盟誓。蒲:卫地,在今河南长垣县东。4郕:国名,姬姓,在今宁阳县东北。5朔:初一日。6既:尽。日食而尽,为日全食之象。此当为公历公元前709年7月17日发生的日全食。7姜氏:其人已离开齐国,故不称女;尚未至鲁,故不称夫人。晅(huān):鲁地,在今山东肥城市南。8年:夷仲年,齐僖公之弟。聘:访问。9有年:五谷皆熟。《说文·禾部》:“年,谷熟也。”

  
更多

编辑推荐

1聚焦长征...
2聚焦长征--长征中的...
3红军长征在湖南画史
4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5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6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7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8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9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10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