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
(2023-07-18 14:44:04)
白色的山谷曾平第十周雨水预报说,呼伦贝尔林区降到零下42度了。这儿也就是刮着四、五级西北风,还行。营子周围的草不多了,索米亚说,大后天搬家。我们套上四辆牛车,准备先压出一条通往新营地的路。一片白茫茫,一层硬壳壳,没有“深一脚,浅一脚”,都是“深一脚,深一脚”。查干摔倒起不来了,奥登腿一软卧雪上了,就是“吉普”塔楞也在雪[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23-07-17 01:11:02)
满都宝力格牧场知青里面写过小说的有几位,变成铅字的最初只是一些诗歌类的。比如被称为草原诗人的邢奇,出版过几本诗集。另外,其他知青的诗歌文章在一些专辑中出现。 成为长篇小说并出版的有逍遥《洋油灯》和野莲《落荒》,均是由北京工人出版社出版的。编辑是岳建一。接下来就是《狼图腾》。三部长篇小说的作者都是陶森牧业队知青。 《白色的山谷》没有[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23-07-15 03:57:47)

我于1967年11月16日离开北京,十天后来到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东乌珠穆沁旗满都宝力格公私合营牧场,开始了历经五年多的插队生活。1969年底,牧场由内蒙古生产建设兵团6师54团接管。 满都宝力格地理位置,几乎在北京正北的边界线上,也是东乌旗最东边的牧场,再往东就是宝格达山林场,那边就算是进入大兴安岭。 我于1973年办困退回京后重新参加工作。 [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续]《南风窗》文章:青春如火,草原如歌——第一批内蒙古知青的故事(2008-05-1304:37:04)
本刊记者阳敏
谁出卖了哈书记?
  1968年夏末,牧场接到了红头文件,当时自治区革委会主任腾海清的讲话,大意是:解放后,内蒙古没有划过阶级,应该补上这一课。内地的土改搞得轰轰烈烈,分田地、抄浮财,斗地主,开诉苦会,镇压土豪劣绅……“文革&rdqu[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南风窗》文章:青春如火,草原如歌——第一批内蒙古知青的故事(2008-05-1304:37:04)
本刊记者阳敏
  1967年11月16日,20多辆汽车载着400多名中学生由天安门广场缓缓西行,开往内蒙古大草原——这是第一批自愿报名去内蒙,响应毛主席号召与工农结合的好青年。次年,全国范围内的“上山下乡”运动才展开。
  这支队伍自然受到高度重视,一路[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天上掉下“卫生球”
逍遥
1969年左右,我们牧场还没有电话,只临近的额仁高壁公社有一台,设在公社邮局内,邮局只有两名工作人员,都是蒙族,听说是西乌珠穆沁旗人,汉话说得不太利落。那时的最高指示多,各级领导的通知也不少,都是先翻译成蒙古文字,然后层层下达,最后传进牧区革命群众的耳朵。
一次,可能情况特别紧急,官方来不及翻译,消[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23-07-08 07:16:12)
阅读 ()评论 (0)
(2023-07-06 08:49:03)

以生命的名义德方
最高指示:
一张白纸,没有负担,好写最新最美的文字,好画最新最美的画图。岳建一:你像个孩子似的用手比划成“手枪”瞄准我说:“我就是要逼你写出你的全部感受!”刹那间,白毛风尖利悲凉的呼啸竟像充满了你的办公室,那阴暗寒冷的小屋又显现在眼前。我的泪夺眶而出。也许你以为这不是发生在我身上的事,所以认为我会坦[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菜市口往东—电影剧本冷明故事梗概:文革中张家被红卫兵抄家、批斗,十来岁的小志伟眼看着父亲被红卫兵活活打死,凶手王文青被一家人牢牢记住。张家被轰到农村,小志伟九死一生,扒车回了北京,沦为乞丐。数年后一家人回到北京,在警官小王和后爸的帮助下为父平反,落了户口,兄弟俩发誓为父报仇,终于有机会,志伟把三棱刮刀插进王文青的肚子,他从一个胆[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生死情未了》——电影文学剧本冷明一、1974年。南方某工厂。仲夏季节。车间里挂着大标语:誓将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进行到底!毛主席万岁!万岁!万万岁!抓革命,促生产,备战备荒为人民!向林彪和孔老二的反动思想猛烈开炮!机器轰鸣,天气闷热,工人们干的热火朝天。一位英俊的小伙子擦了擦汗,把车床关了,大声地朝旁边的人喊:“李师傅,我先走一[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1]
[2]
[3]
[4]
[5]
[>>]
[首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