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看懂《金瓶梅》

来源: 一窗青山 2024-05-13 06:04:05 []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11187 bytes)
跟朋友看画展,进个展厅一探头,她大叫:“未来主义!”这么兴奋不是因为喜欢,而是仇恨。她盯着那些画面的眼神如果在以前东北某处,足以连“瞅你咋地”都没机会说出口就会被打倒。她从一幅彩色斑点前决绝转身,这个天上地下哪儿都敢去的人难得地产生自卑感:“看不懂。”
我比她好一点,不是我能看懂,而是我有办法为自己的无知辩解。
“你不是看不懂画,而是无法猜到作者的意图。就算有问题,也不是你的问题,是作者的问题,他没引起你的共鸣。而且,艺术的目的是启人思考,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不是用标准答案创造一批同样的人。你只要有自己的感受,就是看懂了。”她点点头,走到那堆彩色斑点面前又相了一阵,笑道:“还是看不懂!”
中国的《红楼梦》、《金瓶梅》在世界文学上权重不高不是因为西方学者不会中文,也不是不懂中国文化,他们就算能对字面上表达的意思倒背如流,也无法凭本能意会到文字后面的深长意味。我们在种种顾忌中练就的闪转腾挪,在文字中走出一条神鬼莫测的曲线,到处满布玄机。不止外面的人,就是身在这个文化里的人,说看不懂也一点不奇怪。
《金瓶梅》里李桂姐瞒着吴银儿聚会前提前赶到西门庆家拜吴月娘做干妈,等吴银儿等到了,李桂姐已变身为吴月娘的干女儿,坐在炕上指使吴月娘的丫鬟了。吴银儿看得瞠目结舌,但不露声色,只在聊天中有意抖出点李桂姐的小秘密。吴月娘听了一会儿,说“不知你们说的是哪家话”。她都听不懂,何况我们。
“不懂”两个字当指示牌看,好奇心强的意味着“前方有宝”,崇尚岁月静好的意思是“此路不通”。其实这两字本身就是个陷阱,不甘心的深挖下多数都能看出不懂的只是某一部分。
比如刚看《金瓶梅》,都像进了海洋馆,头上脚下身边都是鱼,不知谁是谁。认识了鱼后看不懂,是搞不清鱼和鱼之间的关系。关系清楚了还不懂的是不知道每条鱼在想什么。捋清了每条鱼的想法就更糊涂了,成天在心里转的念头是:我跟他们有什么区别?追问下去,天地玄黄宇宙洪荒,归根结底成了经典哲学问题:我是谁,从哪来,到哪里去。
谁能懂?没人懂。
所以看书如同看画。一见之下,如同宝玉对黛玉的表白,像从自己心里掏出来的固然好,哪儿哪儿都生疏也很有趣,见到些新鲜人、新鲜事,眼前开启个新世界。人生百年游就是看风景,同时也被别人当风景看,遇见能看懂的会心一笑,看不懂就当看热闹,其实挺好。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

发现Adblock插件

如要继续浏览
请支持本站 请务必在本站关闭/移除任何Adblock

关闭Adblock后 请点击

请参考如何关闭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装Adblock plus用户请点击浏览器图标
选择“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装Adblock用户请点击图标
选择“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