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郞

大千世界,芸芸众生,勤于学习,善于自省,变教训为经验,从失误趋成功。勇于开拓,敢于进取,继往开来,谱写新章。巴郞身处环境、社会、以及自身的发展变化之中,耳闻目睹,泘光掠影,感同身受,偶有所得,遂予笔录存之,欲与文友们分享,俟以自娛娛人矣。
正文

巴郎。《拾旧沙河梦》151。四川十条

(2024-05-18 03:03:42) 下一个

巴郎。《拾旧沙河梦》151。四川十条

巴郎长篇自传《巴郎旧事》第一部:《拾旧沙河梦》 

 

 ***** 梦牵少年时,拾荒百万字 *****

掬捧沙河那一泓流水,仔细清洗这两眼昏麻。

常忆起曾经少年英姿,转瞬间已过六十花甲。

世事如枰棋难料变化,人生似炉铁反复锤打。

夕照驿道孑然归去客,回首来路依稀是旧家。

巴郎 记于20191205 - 20201218

 

 

151。四川十条

 

正当我们一家陷于困境,为一日三餐发愁,为强加于妈妈身上的“罪行”饱受折磨,在周围世人或怜悯或冷漠的目光中,挣扎求生之时,文革的脚步,并不因小我的哀伤而停滞,而是继续向前推进。

暂时地,跳出万县万县市这个局限的地域,来看看更广的层次,四川省此时的形势发展。

 

67年初,四川省和成都军区的主要负责人,秉承旧老们的旨意,积极参与了“二月镇反”,在全省范围内,以军队和公检法等武装工具,对造反派实行专政,抓斗关押了造反派的众多头目,一时间,保皇、反夺权、卫护旧有秩序,甚嚣尘上。

可惜,好景不长。领袖立场偏转,旧老们骤然失宠,黯然隐退。而中央文革的新贵们粉墨登场,再次执掌权力。他们将“二月镇反”视为“逆流”,力图加以否定。在成都,他们将被关押的造反派“八-二六”放了出来,为其恢复名誉,并怂恿他们向保守派“产业军”挑战争斗,暗中援送武器弹药,驱赶镇压清剿保守派,试图达成造反派的一统天下。

 

5月7日,中央发布了《关于处理四川问题的决定》,共十条,简称红十条。其中有以下几项重要内容:

1。明确宣布成都军区在前阶段工作中犯了“方向、路线性错误”,这意味着镇反运动被否定。

2。由张国华、粱兴初、刘结挺、张西挺组成四川省革命委员会筹备小组(简称省革筹)。对成都军区加以改组,由张国华出任成都军区政委,粱兴初担任军区司令员。

3。定性宣布李井泉是西南地区最大的走资派,廖志高是四川省最大的走资派,这就充分肯定了前阶段造反派揪斗打倒李井泉廖志高的行动。

 

李井泉是老资格的共产党人和政工将领。他参加过南昌起义,在井岗山打过游击,任红三十五军政委,肃反时因被认为是毛泽东党羽而遭到批判,参加过长征。他是极少数在红军一、二、四方面军三大主力内都任过职的将领,所以,中央大佬们都视他为自家人,关系网极广,呼风唤雨,左右逢源。抗日战争时,任120师358旅政委,后转任抗日军政大学总校政委。解放战争时,任晋绥野战军政委、解放军第20兵团政委。解放后,李担任第一任四川省省长、四川省委第一书记,长期主持四川工作。后升任西南局第一书记兼成都军区第一政委,成为中国西南地区最有权力的首脑,封疆大吏,人称“西南王”。

在主政期间内,他紧跟中央政府的各项政策,在领袖发起的各次政治运动中身先士卒,不遗余力。尤其是在三年自然灾害期间,他不顾四川粮食储备极少,四川数千万民众陷入大饥荒中,强力完成中央派给四川的粮食征购任务,以保障中央及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的粮食供给,但也因而导致了本省极度缺粮,造成上千万民众因饥荒死亡,是当时非正常死亡人数最多的省份之一。李的“公而忘私”上调粮食救急中央的行为,受到毛主席、刘少奇、周恩来、邓小平等中央领导的赏识,但四川民众对其评价极低,贬其为“吃里爬外”。文革甫一开始,民众就起来造反,将李揪斗打倒,定性其构建了“反党、反社会主义、反毛泽东思想的独立王国”,怒火燃烧,恨不能食其肉寝其皮。

而廖志高也是红军出身,并参加了万里长征。解放后,他先后在西康省四川省任职,是李井泉的得力心腹手下,对李言听计从,尽全力执行其指令,不打折扣。李调任西南局后,委廖任四川省委第一书记,成为四川第一人。

 

其实,在前阶段全国性的“炮轰”“火烧”的高潮中,各省的第一把手都受到攻击,但并非每一个第一把手,后来都被中央明确定性为走资派。例如广西的韦国清就一直受到中央的保护,因此,广西保韦国清的一派,通常是被视为保守派的,也就一直没有垮,始终对本地造反派构成威胁。其他许多省的第一把手,沒有那么幸运,中央不肯出面保,有的还被中央明确定性为走资派。这样一来,那些先前保过他们的群众组织就很难挣脱保皇派的帽子,经受不起造反派的冲击,很快就瓦解了。基于同样的道理,在那些发生过二月镇反和反击二月逆流的地区,当地的军区都受到造反派的攻击,并在中央压力下或多或少承认过错误,但是有的军区领导撤换了,有的没撤换。例如武汉军区司令陈再道,在否定二月镇反之后还是继续当他的司令,先前支持军区搞镇反的那些群众组织还有靠山,所以垮不了。成都地区则不然。中央点名打倒李井泉,又下令改组成都军区,原先保护李井泉的产业军成了保守组织,无依无靠,等于宣布了产业军失败的命运,只有垮台。而造反派,特别是二月镇反的受害者八二六派,则取得了极其彻底的胜利。

 

四川十条很重要的一个内容,就是成立省革筹,中央决定由张国华(新任成都军区第一政委)、梁兴初(新任成都军区司令员)、刘结挺、张西挺组成,张国华为组长,梁兴初、刘结挺二人为副组长。

张国华,共和国开国中将。曾任解放军第18军军长,领兵入藏,“不战而屈人之兵”,平定达赖叛乱,完成西藏民主改革,任西藏军区司令员。1962年,印度派军深入有争议国界区域“麦克马洪线”,蚕食西藏,张临危受令,指挥对印自卫反击战。在海拔5000米的雪域高原上,在极度缺氧的环境中,在物质运输困难短缺的条件下,他率先创造性地提出“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口号,号召全体官兵,振奋大无畏精神,摧枯拉朽,共毙俘印军7000余人,取得完胜,打出国威军威,毛主席赞其为“井岗山”,藏人敬为“佛光将军”。其在高原实施反击作战的精彩战例,被国内外众多军事专家首肯,赞为“喜马拉雅战神”。

张国华走马上任,任成都军区第一政委、成都军区党委第一书记,四川省委第一书记、四川省革委会主任、中央军委委员,全面负责军地工作。在四川派性斗争激烈、生产困难、社会动荡的艰难形势下,张力撑危局,以极大的耐心和魄力,消除派性、平息武斗、恢复生产、缓和局势、支调粮油保障北京上海的供应等,取得明显成效。

 

梁兴初,共和国开国中将,著名“虎将”,人称“梁老虎”。红军时代,在井岗山苏区及后来长征中,英勇顽强,机智灵活,身先士卒,与敌拚搏,从士兵逐级提拔为中央骑兵侦察团团长。抗日战争中,任八路军115师教五旅旅长,新四军独立旅旅长。解放战争中,任十纵司令员,是林彪四野悍将,指挥了著名的黑山阻击战,坚守五昼夜,抗击了数倍之敌重兵轮番攻击,如磐石遏浪,韧不可破,保障了辽沈战役的最后胜利。

解放初,任第38军军长,率部入朝参战。在第1 - 4次战役中,指挥部队在飞虎山、松骨峰、清川江畔、龙源里、汉江南岸等地,打了许多硬仗恶仗胜仗,直打得联合国军丢盔弃甲,闻风丧胆。 38军官兵浴血奋战,保家卫国,被作家魏巍赞扬为“最可爱的人”,在全国人民中产生了极大影响,由此及广,“最可爱的人”遂成了志愿军的代名词。以38军的战例为素材的电影《奇袭》,以及样板戏《奇袭白虎团》,也极受观众欢迎。他指挥的38军战功卓著,赫赫有名,被中央军委通令嘉奖,赞誉为“万岁军”。

梁兴初领命赴川,任四川省委、成都军区党委第二书记,成都军区司令员,上马管军,下马管民。他在思想上政治上同党中央自觉地保持一致,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忠于党的事业。他关心部队建设,关怀部属,实事求是,作风正派,严于律己,宽以待人,顾全大局,从不计较个人得失。有讚曰:

百战沙场出林虎,跌宕诡奇一生戎。

阻击黑山韧如石,奇袭美伪敢对冲。

战争奇才历九死,开国佑民汗马功。

英雄原来最可爱,万岁军长笑东风。

巴郎 记于20200902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