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opika

旅居美国的所见所闻所感
个人资料
laopika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博文

五十三天今天下午,我约了一位四年没见的大学教授,唐老师。
他与我也是早年一起搞课题研究时结识的老朋友,出身于书香门第,学识渊博,因他比我大整整十岁,所以是我和太太都非常敬重他。
记得上世纪九十年代,他太太因车祸突然去世,我去参加过追悼会。几年后,他与一位女学生喜结连理,老夫少妻,日子过的十分滋润。
四年未见了,我本想请他们夫妇[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24)
第五十二天今天接到一位小学同学的电话,四年多没见了,获悉我回沪,他激动地与我泡起了电话粥。
他是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上海刮起东渡日本打工潮的时候,放弃医生的职业,与太太一起去东京打拼的。1993年春天,我第二次赴日出差时,曾经在周末坐地铁去他家聚过一次,他夫妇请我吃了顿韩国BBQ,大家相见甚欢,晚饭后,他还特意陪我去著名的新宿逛了一逛。
那[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28)
第五十一天,北京归来后的第一个下午,我去拜访并慰问一位几十年的老朋友,他们夫妇均年长我几岁,在疫情期间都阳过,尽管是单独住在中环附近的别墅里,疫情肆虐之时,他们从不出门,却还是没有躲过一劫。
我一进院子,先去看看几年前,经我的建议,他投诉后,供电局拔掉大树后的现状,如今上面高压线依旧在,可大树没了踪影(详见旧博文《圣诞节,我给朋友[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32)

第五十天一早起来,发现昨夜风起,北京持续多日的雾霾不见了,又恢复了秋高气爽、蓝天白云的帝都美景。
在酒店吃完丰盛的自助早餐,我打车来到我们行业的档案馆,这是应他们王馆长邀请,给我颁发捐赠证书的。
我9月刚回上海,去办公室整理我的档案柜资料时,发现两份很有价值的宝贵材料。那是1988年,我们单位利用世界银行贷款,与法国某大公司合作完成的[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33)

第四十九天,按既定安排,早上七点不到,马院长就来酒店,接我去位于北六环的某研究院,正因为早,才不堵车,不到一小时我们就来到了新落成的研究院。回头看,这一步走的非常高明,我们才走没多久,城里的交通就开始管制了,若被堵在路上,整个计划就全乱套了。
我们一起去了他们院领导专用的小食堂(据说现在国家机关都是这么配置的),共进早餐,虽然品种[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51)

第四十八天今天中午12点半,我来到久违的上海站(位于秣陵路),这里在上世纪一直被称为新客站(老客站是天目路上的北站),由于它地处上海市中心,交通十分方便,我从家只需坐几站地铁就能到,所以我特意放弃稍远的虹桥高铁站,而选择了上海站发车的G16车次,全程1325公里的京沪线,只需4小时41分钟(中间仅停三站,苏州北、南京、济南)。
以前我每年要去北京[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40)
第四十七天下午再去九院急诊室,重新挂号,医生让继续打点滴(第三天),今天给我打针的是位技术熟练的中年护士,爱聊天。
我问了她一个很困惑的问题,以前三级医院医生开的药和处方单子,可以由病人就近选择街道地段医院吊针,但如今却不可以,搞的三甲医院永远是人满为患,这利国利民的事为什么要改变呢?我好奇地问护士,是因为钱的因素吗,她的回答是:[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22)
第四十六天,经过昨晚一番折腾,今天遵医嘱,白天就吃点白米粥,让肠胃得到充分休息,晚饭后,我再去九院打点滴。
打完点滴,已是晚上9点多了。出来看到急诊中心大堂是人声鼎沸,有人在高声大骂求救,医院保安和护士都在极力劝阻,但无济于事,最后连110警察都来了。
我稍看了一会,才明白事情的来龙去脉。
原来刚才救护车送来了一位来自外地的小姐,她[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30)
第四十三天昨晚上海天气异常闷热,按理现在已入深秋,如此湿热也是很反常的。我一开始没开空调,但最后憋不住,还是空调一直开到了大天亮。
午饭吃了昨天我姐送我的银蚶,那是她从宁波带来的,我特别喜欢吃的家乡特产。
晚饭过后,我突然感觉肚子痛了起来,然后出现了上吐下泻的症状。我估计是与昨晚着凉,或者是银蚶没烫熟有关,没什么大不了的。
7点[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62)
第四十二天早上起来,惊悉李克强在上海浦东的东郊宾馆游泳时心脏病突发去世,微信朋友圈里是一片哀悼词,才68岁,真是好人不长寿啊!
中午去我姐家吃饭,饭后我想看看街景,不坐地铁改坐911公交车回家,车路过上海影城时,上来一批男男女女的老年人,估计是同学聚会刚散场,上车还在继续叽叽喳喳地议论,“心脏病发作怎么送曙光医院呢?应该是去最好的中山[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28)
[1]
[2]
[3]
[4]
[5]
[>>]
[首页]
[尾页]